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巍巍乎,白寿彝——人品为中原骄傲 史德成学界楷模、为何师寿、寿彝师的*后教诲、一生爱国 关心政治 与时俱进——读何兹全著《爱国一书生》等。
《瑞园居随笔》由杨凤阁所著,凤阁先生是河南荥阳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国著名史学大师白寿彝、何兹全两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毕业后留校任教,又和这两位史学大师同在一个教研室。在光辉楷模的示范下,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甘为蜡烛,乐当人梯,其粉笔生涯连绵度过了十六个年头。1976年,他调回河南,曾出任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河南人民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他不仅挺身负责管理,而且伏身认真编书,把河南的出版业搞得红红火火,声誉遐迩!
捧读 杨凤阁先生《瑞园居随笔》一书的清样,心头不禁一阵惊喜:杨 总终于出书了!该赞,该贺!正是:乐于为人作嫁衣,自甘弓背当人梯。善将白发唱黄鸡。一腔真情化心香,五洲萍踪印雪泥。华笺任君纵横笔。(试寄“浣溪沙”) 凤阁先生是河南荥阳人,1956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我国著 名史学大师白寿彝、何兹全两位老先生的得意弟子。毕业后留校任教,又 和这两位史学大师同在一个教研室。在光辉楷模的示范下,他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甘为蜡烛,乐当人梯,其粉笔生涯连绵度过了十六个年头。1976年,他调回河南,曾出任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河南人民出版社社 长兼总编辑,他不仅挺身负责管理,而且伏身认真编书,把河南的出版业 搞得红红火火,声誉遐迩!1990年,在那个特殊的时段,省委又特意作出 决定,特意调他到河南日报社出任总编辑。新闻对凤阁先生来说,又是一 个全新的领域,他勇挑重担,知难而进。在出版社,年年制定计划,月月 确定选题,八方走访作者,精心审定书稿,好书出版了万万千千,他自己 却只出版了《三年靖难战争》等四本小书。在报社,研究报道方案,带领 记者采访,字斟句酌稿件,秉灯审签大样,堪称信息密集,责任重大,争 分夺秒,晨昏颠倒!报纸一天出许多版,一月一沓厚厚的合订本,他一直 干到年逾花甲退休,都是在为人作嫁衣!所以我说“乐于为人作嫁衣,自 甘弓背当人梯”,以此来概括凤阁先生的大半生的人生生涯,是一点也不 过分的!凤阁先生终于出书了!收在这个集子里的作品,我看大多都是他从河 南日报总编辑岗位退下来以后撰写的。苏东坡当年被贬黄州期间,一次游 览蕲水(今湖北浠水县)清泉寺,看到一条名叫兰溪的小河从东向西流淌,顿有所感,遂写一首《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凤阁先生“东隅”期间甘作蜡烛,乐于为人作嫁衣,“桑榆”之时伏 案耕耘、奋笔著述,确是“善将白发唱黄鸡”,仅此就很感人!他的实践 证明,人生可以再少,流水能够向西,这对许多老年人都是有启发意义的。凤阁先生从河南日报总编辑岗位退下来以后,虽然还在省人大任着要 职,但与过去比,不仅有了较多的余暇可以“读万卷书”,而且有了较多 的机会可以“行万里路”。从这个集子荟萃的随笔可以看到,他足迹处处,萍踪很广。从大河上下到大江南北,从神州大地到欧美 国家,岁月赋人缤纷意,华笺任君纵横笔!其中,既有对国内民生、民情、民事、民意的考察,也有对域外政体、经济、文化、风情的掠影。他勤 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笔耕,几乎足迹所至,便有笔墨所凝。读读他笔 下的山水风光,便觉诗涌画展,魅力无穷;读读他笔下的人物素描,便觉 惟妙惟肖,生动传神;读读他笔下的图书评论,便觉中肯贴切,言简意赅 ;读读他笔下的异域见闻,便觉新颖深刻,情趣盎然!由于他对历史有极 其深厚的积淀,所以,他的笔触一旦涉及历史,更是溯往钩沉,有论有据,如江河之流,波翻浪涌,洋洋洒洒,有很强的可读性。凤阁先生还极重 情谊,笔下的同乡情、同学情、同事情、同志情,都写得既朴朴实实,又 十分动人!该集的开头几篇,写的是师生情,他用饱和着泪水的笔墨,且 仰且慕、如泣如诉地缅怀他的恩师白寿彝、何慈全两位老先生,实如心香 一炷,绵绵无绝,即使掩卷,我国这两位史学大师的凛然风骨、冰雪情操、治学精神和学术品格,也会像两尊巍巍雕像永远矗立在心头…… 论岗位,他是上峰,我是下属,他是我的直接领导,我们是新闻这块 舆论阵地上的亲密战友;论居住,他住三楼,我住四楼,我们同楼同门,是只隔一层楼板的“芳邻”;论年龄,他长我四岁,却志笃意合,情同手 足。当年,为申请创办《大河报》,我们俩一同到京城奔波,夜里共住北 京日报社的一间小小客房。我们议论风生直至深夜,心潮澎湃总难平息。他吃了两片安定暂不作声了,我辗转反侧仍无睡意,曾伸手在我们公用的 床头柜上去偷摸他的安定吃……许是这种特殊情谊,他的书稿清样打出之 后,愿意让我当**读者来饱享大作的**缕墨香,我自然十分感激;他 还希望我写点文字放在正文之前作为“开场锣鼓”,这种信任让我受宠若 惊!自古道:尊敬不如从命。于是,我有此赘语,聊充序言。
2000年3月23日,上午我在省人大开会,下午才看报纸。《光明日报》第三版,“著名史学家白寿彝逝世”几个黑字刺进眼 睛,我一下子呆了。寿彝师是开封人,曾在河南中州大学念书,在 河南大学教书,多年为河南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是我 的恩师。文中说:“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 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白寿彝先生于 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啊!敬爱的白寿彝老师走了,离开他的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离开他的书房,离开他的亲人,离开他的朋友和学生,真的走了。史学界又失去一位大师,从此再也不能聆听先生的教诲和批评了!1956年,我考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系教书。寿 彝师多年是我的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文革”后期林彪摔死以 后,根据寿彝师的倡议,北师大组建由先生主持的“中国通史编写 组”,寿彝师要我协助他做组里的事务工作,直到1976年3月我调 回郑州。“通史编写组”就是北师大史学研究所的前身。是先生 把我领入史学领域,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回郑以后,尽管 改做出版和新闻工作,但只要有机会,我总要去看望先生,趋前受 教。特别是*后一次先生对我的教诲,仍言犹在耳,宛如昨天。那是1997年10月初,我在北京参加中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会,抽空回母校看望老师。**家是何兹全老师和师母郭良玉老 师。兹全师比寿彝师小两岁,长期是我的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是汉魏封建论学派的创始人,在中国古代史诸多领域,辛勤耕耘 60载,研究成就举世瞩目。我对何师和师母既有对师长的尊敬,又有对长辈的亲情。因此谈话内容广泛,亲切随便。我说还要去 看白先生,何师说有一些时日没看白先生了,一起去吧。师母给了 我一挂很好的香蕉,让带给白先生。寿彝师原来住在校外,“文化大革命”以后才搬到校内的“教 授楼”。这幢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现在不仅“赶不上形 势”,甚至显得有些破旧。虽然是4居室,但客厅很小,熟人去了,一般就在卧室见面。看到我们,先生很是高兴。先生的助手、女弟 子刘雪英副教授倒了茶水,师生几人落座说话。我首先向先生请 安,问候起居饮食。先生说:“能吃能睡,脑子也好使,大夫告诉我 内部器官没大毛病,就是两条腿不争气,不能走路。” 先生身体一直很好,只是有多种眼疾,严重影响视力。记得早 在1964年的欢迎新生大会上,先生作为历史系主任讲话时,就诙 谐地说:“路上碰到我,你们打招呼,如果我没有回应,可不是我架 子大,我眼睛不好,看不清呐!”大约是20世纪80年代,有几年视 力坏到不能看书,著述只能口述,由助手雪英同志代笔,必须查的 资料,也是告诉某书某卷,请助手去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主 编12卷本22册《中国通史》和其他科研项目,仍然坚持照常进 行。对先生这种毅力和精神,史学界无不敬佩,特别是我们这些学 生。公道地说,长年做先生的助手,帮助先生接待客人、处理琐事 的雪英同志,也功不可没。我对雪英同志既钦佩又感激,每次见她 都要表达上述意思。P1-3
杨凤阁,1936年生于河南荥阳。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6年调入河南人民出版社,先后任社长、总编辑。1987年任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并被评为编审。1990年调入河南日报社,任总编辑、党委书记、高级编辑,.省记协主席,并选任第五届省委委员。曾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省史学会副主席、《史学月刊》编委。曾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第八、九届常委。著有《三年靖难战争》等四本书。
《诗经新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全部作品的注释本。《诗经》至秦汉之际,有六义四始之说。六义者,据《毛诗序》云:“
池上.驻村.蒋勋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蒋勋亲自题写书名★以开阔的天光云影,呈现自然、节气、晨昏★通过文字、声音、绘画和摄影,带读者触摸稻...
日子 内容简介 倪萍在《日子》里写道:“转眼间,许多记忆已成从前,昨天的生活也为我的过去划上了一个逗号。”在倪萍向本报提供封面照片的同时,她向记者一再强调的是:...
宋诗学既汇聚着传统的精髓,又折射着现代的光辉;它从唐诗学的印象感受、激情想象的氛围中走出来,以其哲学、政治、历史、哲学与
南宋名家词讲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晚唐、五代的温庭筠、韦庄一直讲到北宋后期的周邦彦,简单介绍了一下词在南宋之前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一阶段的发展对后来南宋词的影响。...
《硬科技: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内容简介:本书是在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的支持下集体研究形成的理论成果,也是在推
这是一部特色鲜明的中国新诗选本。它试图将新诗历史概貌的描述,与有关现代诗阅读,写作的问题加以沟通。编选者和评注者,均是当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67:胡风卷 本书特色 选入胡风的诗歌、杂文、小说及文艺理论文章,全面展现作者在各个文学领域的成就。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67:胡风卷 内容简...
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以张嘉璈日记为中心(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本书特色 东北问题在战后中国时局的发展演变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共美苏三国四方围绕东北...
《巨浪下的小学》内容简介:当地表裂开,海水灌入,人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狱 这是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也是一个撕开日本社会精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 本书特色 《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讲述了1894年,莫理循还是一个爱冒险、爱旅行的医学院毕业生。这年,他揣着向妈妈借的40英镑,一句中文也...
《双定位:品牌战略体系创新思维》内容简介:企业创新的每一步,是为品牌积累和强大做加法。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品牌思维。本书
血性的失落-李国文闲话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由李国文说唐、说宋、说明、说清以及《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国文人的活法》六部著作中,选其代表篇目结集而成,凡二十一...
草堂:2017.05 总第10卷 本书特色 《草堂》诗刊以“传承大唐风骨,繁荣当代诗歌”为宗旨,立足成都,面向海内外,是成都诗意的城市文...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本书特色 1、他是活佛,以自己的方式验证着佛法的精深,以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佛学的真义;他洒脱、慈悲、深情、无争的精神世界,为后世的向佛者所推...
先唐诗苑揽胜:诗词背后的故事 本书特色本丛书四册(先唐篇、唐代篇、宋代篇、元明清篇)是一套荟萃先唐、唐代乃至宋元明清历代诗苑故事、佳话和诗歌赏析的通俗读物。散见...
趁这个世界还没有彻底变形 本书特色 ★经过四轮的淘汰,《诗刊》社编辑及请来的评委们,从800多份的投稿中,选出了第31届青春诗会的15位青年诗人:天岚、白月、江...
四海行吟 本书特色 作者阅读世界之书的每个书叶——法国、加拿大、日本、美国、德国……登览另一世间的兴旺悲笑,发觉美的灵犀,与每个城市、每个国家的灵魂相知。用明净...
精彩摘录天地间越礼犯分之事,件件可以消除,独有男女相慕之情、枕席交欢之谊,只除非禁于未发之先。若到那男子妇人动了念头之后
厕所-过士行剧作选 本书特色 《过士行剧作选:厕所》为“过士行剧作选”下集,收录《坏话一条街》、《厕所》、《活着还是死去》、《回家》、《五百克》、《遗嘱》六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