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现象——遁世文学――所作的系统性研究和阐释。所谓遁世,语源出自中国古典,但在日本古代文学的文本中语义发生了变化。本书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具体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学的作者们的精神世界。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对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学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容之后得以再生的。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共分四篇分别是:**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译注《方丈记全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0年)与三木纪人校注《方丈记·发心集》。但《方丈记》的引用主要依据讲谈社学术文库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岛孝之校注译《沙石集》。根据需要适宜参照并引用渡边纲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释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宝物集·闲居友·比良山古人灵托》(岩波书店,1993年)所牧的小岛孝之校注《闲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岩波文库,1970年)。
凡例
序论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二 围绕“隐者文学”的疑问
三 遁世者佛徒隐者
四 本书各篇概要
**篇《 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第三节 《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第二章 《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第四节 “记”与“赋”与“爱居论”
第三章 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节 《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节 《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第二篇 《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节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
第二节 《沙石集》与禅佛教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论
**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节“舍”和“贪”
第二节 兼好对“闭”的理解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向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节 闲居的理想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节 《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第三节 《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结论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四 课题展望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一种概念叫“隐者文学”①,意指由某些所谓的隐者留下的作品。本书中的关键词“遁世”虽然气氛上与隐者的隐遁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其意思的内涵外延,尤其处于日本文化语境中时,其含义有较大不同,因此作为本书的重要用语,基本上采用“遁世文学”②一词,而非“隐者文学”。在明确了用语选择的理由之后,可以来看一下本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方丈记》、《发心集》、《沙石集》、《徒然草》、《闲居友》等等。之所以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作为“遁世文学”的代表来看,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作者是遁世者,而且他们都具有作为遁世者的自觉。二、所选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记述了遁世者的生态,其塑造的遁世者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完整性①。三、作者对遁世这一行为,以及遁世者应有的姿态做过深邃的思考,对遁世都持有自身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作品,有的如《方丈记》与《徒然草》,它们属于同种随笔文体,有的却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如佛教故事集(佛教说话);不过,作为文体分类虽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却是已有研究证明的②。本书把这些作品统一称为“遁世文学”,就能够打破文体分类的障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③。比如,如果在此沿袭援用文学史上的传统术语“隐者文学”,那么它不但不能够涵盖本书中提及的所有研究对象(如《沙石集》),而且在解释历来以隐者文学著称的《方丈记》《徒然草》的某些文学表现时难免会产生龃龉。即,“隐者文学”这一命题是有其局限性的,同时,历来以“隐者文学”为关键词的研究对“遁世”一词的诠释理解始终较为模糊,这也是本书要撇开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区别,直接拿“遁世”开刀的一个理由。
……
陆晚霞,一九七三年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日语专业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等。
悟红论稿——白盾论红楼梦(名家解读红楼梦丛书) 内容简介 名家解读红楼梦。两百多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著作成千上万,但因研究者的个性及对文本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
雨果论文学 磨坊文札-柳鸣九文集-卷13 本书特色 柳鸣九先生是我国外国文学界公认的权威学者,他在文艺批评理论、外国文学思潮研究、法国文学研究、文学创作、文学翻...
研究に没頭すると食事すら摂らなくなる、どこか儚げな研究生の理(サトシ)。同じ研究室に入り浸っている後輩の泉(イズミ)は、自他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
黏土.橡皮泥和模具-儿童美术创意训练手册 内容简介 《黏土橡皮泥和模具》的活动专为那些2~8岁的孩子设计。每一个活动的上角都会有一个标明我们建议参与此项活动的年...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 内容简介 《大唐盛世——玄宗时代的全景中国(1~4)》,洋洋洒洒4卷本,近150万言,系国内目前规模*大、内容*系统的全景...
《荒山之恋》中,我试图制造的是环境与背景之中的男女关系,我的意思是,男女关系其实不是孤立地发生的,而是时间和人,正巧走到
解密丹布朗 本书特色 《解密丹·布朗》:朱振武带您追寻丹·布朗成功之旅。全球畅销书《达·芬奇密码》简体中文版主译者,暨丹!布朗全部小说简体中文版主译者。解密丹布...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这本浅显而论的小著是王巨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终检验成果。本书的写作初衷,...
直面巩利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和张艺谋一起合作的日子、在香港娱乐圈、陈凯歌的女主角、和孙周创造的新时代、对电影永远钟情、走向国际的脚步等内容。直面巩利 目录 *...
卡夫卡现象学 本书特色 胡志明这部《卡夫卡现象学》的一个*突出的成果,是他从阅读现象学入手,对卡夫卡的精神层面及其作品的哲学内涵剖析得比较到位和透彻。《卡夫卡现...
神话与诗-老清华讲义 本书特色 《老清华讲义:神话与诗》是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神话与诗-老清华讲义 内容简介 《神话与诗》是闻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书...
大生活系列-减肥美容保健强效瑜伽[超值增送VCD] 目录 Part 01特效减肥瑜伽Chapter 01爱上瑜伽,轻松享“瘦"*流行的时尚减肥运动——瑜伽减肥瑜...
法医学 本书特色 李连宏等主编的《法医学》在传承现有法医学教材优质内核的基础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整体构架上力图使章节的题目和内容之间保持内在的规律性...
民事法理与判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关于民事法理与判决之论文二十篇,并其性质,分为契约法总论、契约法各论、侵权行为法、身份法、比较民法、其五部分,代表个人研究...
《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内容简介:遇到这本书之前,你并不知道你会爱上文学 美国密歇根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 美国常春藤大学指
信仰之海 本书特色 《信仰之海》是纳博科夫研究者李小均先生的*新学术随笔集,李先生精通翻译,本书有专门文字探讨翻译之道,汉语优美,是不可多得的中译者。信仰之海 ...
成就一生的16种欲望 内容简介 1998年6月15日,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宣布了一项*新研究成果,这项报告马上被路透社和美联社采用,发布到全球报章杂志上。 究竟...
新文学评论:2012/1 本书特色 《新文学评论(2012VOL.1)》(作者黄永林、阎志、张永健)收录了《“中国问题”的深切触摸与思考——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
生死缘 钢铁运输兵-精品连环画.抗美援朝故事-(全3册) 本书特色 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是根据文学作品故事,或取材于现实生活,编成简明的文字脚本,据此绘制多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