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现象——遁世文学――所作的系统性研究和阐释。所谓遁世,语源出自中国古典,但在日本古代文学的文本中语义发生了变化。本书从中日比较的视点具体考察剖析了遁世文学的作者们的精神世界。详细解读了中国的儒释道三家文化对日本中世的遁世文学是如何产生影响的,在日本的文化背景中这些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容之后得以再生的。
《日本遁世文学的研究--中世知识人的思想与文章表现》共分四篇分别是:**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译注《方丈记全译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0年)与三木纪人校注《方丈记·发心集》。但《方丈记》的引用主要依据讲谈社学术文库本。第二篇使用了小岛孝之校注译《沙石集》。根据需要适宜参照并引用渡边纲也校注《沙石集)。第三篇使用了安良冈康作校注《徒然革全注释上·下》。第四篇使用了新日本古典文学大系《宝物集·闲居友·比良山古人灵托》(岩波书店,1993年)所牧的小岛孝之校注《闲居友》,以及西尾光一校注《撰集抄)(岩波文库,1970年)。
凡例
序论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二 围绕“隐者文学”的疑问
三 遁世者佛徒隐者
四 本书各篇概要
**篇《 方丈记》与鸭长明的文学
**章 关于《方丈记》先行作品的补遗考察
**节 兼明亲王的文学与《方丈记》
第二节 庆滋保胤的文学与鸭长明
第三节 《白氏文集》与《方丈记》
第二章 《方丈记》中的老庄思想
**节 鱼鸟的对仗表现与老庄自然观
第二节 养性及其周边问题
第三节 遁世与知足安分
第四节 “记”与“赋”与“爱居论”
第三章 由《发心集》、《无名抄》看长明的遁世观
**节 长明作品中的“心”
第二节 《发心集》、《无名抄》和《徒然草》
第三节 《发心集》和往生传高僧传
第二篇 《沙石集》与无住道晓的思想
**章 无住对同时代遁世的批判
**节 遁世该是什么样的
第二节 遁世者形象的共同点
第三节 无住的遁世观
第二章 无住的本地垂迹思想
**节 《沙石集》中的本地垂迹
第二节 和光同尘的原理
第三节 三圣派遣之说的活用
第三章 唐宋禅佛教的影响
**节《沙石集》中的儒释道合
第二节 《沙石集》与禅佛教
第三节 文学作品的受容和三教观的影响
第三篇 《徒然草》的遁世论
**章 兼好法师的遁世观
**节“舍”和“贪”
第二节 兼好对“闭”的理解
第三节 遁世的叙述方法
第二章 名利否定论和老庄思想
**节 第三八段中《方丈记》的影向
第二节 第三八段的名利论与老庄思想
第三节 兼好的老庄思想
第三章《徒然草》与《景德传灯录》
**节 树上的法师和鸟窠禅师
第二节 少年兼好与父亲的问答
第三节 禅的影响以及《徒然草》的周边
第四篇 中世佛教说话中的“遁世”
**章 遁世的含义和类型
**节 遁世含义的变迁
第二节 遁世的类型
第二章 中世日本人的遁世理想
**节 闲居的理想
第二节 隐德伪恶的思想
第三节 美丑的两极和澄心
第三章 中世的遁世者形象的成立
**节《摩诃止观》与中世的遁世
第二节 高僧传与中世的遁世说话
第四章 近世人们眼中的遁世者
**节 《扶桑隐逸传》的构成
第二节 元政心目中的“隐逸”
第三节 《扶桑隐逸传》的赞语
结论
一 遁世僧与遁世者
二 中世知识人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 遁世文学的作品表现
四 课题展望
附录《方丈记》中译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一 什么是遁世文学
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一种概念叫“隐者文学”①,意指由某些所谓的隐者留下的作品。本书中的关键词“遁世”虽然气氛上与隐者的隐遁活动有相似之处,但其意思的内涵外延,尤其处于日本文化语境中时,其含义有较大不同,因此作为本书的重要用语,基本上采用“遁世文学”②一词,而非“隐者文学”。在明确了用语选择的理由之后,可以来看一下本书的主要考察对象,分别是《方丈记》、《发心集》、《沙石集》、《徒然草》、《闲居友》等等。之所以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作为“遁世文学”的代表来看,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作者是遁世者,而且他们都具有作为遁世者的自觉。二、所选的任何一个作品都记述了遁世者的生态,其塑造的遁世者人物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完整性①。三、作者对遁世这一行为,以及遁世者应有的姿态做过深邃的思考,对遁世都持有自身明确的看法和观点。
这些作品,有的如《方丈记》与《徒然草》,它们属于同种随笔文体,有的却属于完全不同的文体,如佛教故事集(佛教说话);不过,作为文体分类虽不尽相同,但彼此之间具有亲缘关系却是已有研究证明的②。本书把这些作品统一称为“遁世文学”,就能够打破文体分类的障壁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③。比如,如果在此沿袭援用文学史上的传统术语“隐者文学”,那么它不但不能够涵盖本书中提及的所有研究对象(如《沙石集》),而且在解释历来以隐者文学著称的《方丈记》《徒然草》的某些文学表现时难免会产生龃龉。即,“隐者文学”这一命题是有其局限性的,同时,历来以“隐者文学”为关键词的研究对“遁世”一词的诠释理解始终较为模糊,这也是本书要撇开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区别,直接拿“遁世”开刀的一个理由。
……
陆晚霞,一九七三年生。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日语专业毕业,日本东京大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化专业博士。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译有《日本的佛教与神祗信仰》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长篇小说的创作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日渐繁荣,小说的创作与出版均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记录长篇小说发展
时代漫画:1934~1937: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上、下册) 本书特色 倾情奉献《时代漫画》1934——1937上下卷选印本《时代漫画》是中国漫画史上一本*为重...
杨守敬书《何君墓志铭》 内容简介 杨守敬书《何君墓志铭》是弥足珍贵的石刻,临习楷书的范本。为了展示杨守敬先生的书法艺术,传播他的美学思想,不断加强中日书法艺术的...
《剪刀上的蘑菇》出版日期:2009/4作者:吐維(toweimy)繪者:壬生喵四郎尺寸:A5寬度:21.0長度:14.9高度:0.0頁數:800H度:激H內容取
如何发挥潜能的心理学 本书特色 克里斯汀·D.拉尔森编著的《如何发挥潜能的心理学》要讨论的重点。除了要讨论人类自身的巨大潜能和无限可能性之外,还要向读者介绍几种...
史述和史论:战时中国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史述”和“史论”两大部分。“史述”以1937年“七七”至1945年“八一五”为限,采用年表加年度评点的结构方式。...
《理性与国际合作: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包括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思想渊源,博弈论与战略互动,新自由制度主义,商业自由
脂砚斋甲戌抄阅重评石头记 内容简介 【《红楼梦》旨意。是书题名极多,《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月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
词史 本书特色《词史》是一代词学大家刘毓盘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部通代词史的著述,具有开拓之功和先导之力,对词体文学史的建设和研究影响深远,与鲁迅《中国...
国会与冷战后的美国安全政策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国会在美国安全政策中的影响和作用,国会的内部决策与安全政策,并通过对90年代的国会与美国的安全政策的案例分析,探索和...
20世纪外国文论经典 本书特色 20世纪俄苏文论的发展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它从多元格局走向一元格局,又从一元格局走向多元格局,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俄苏文论有着...
「铮儿……」「在我眼里,你不是朕,你是铮儿。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对着园中的花说着自己的名字。」「我想,这个人命中注定是
南方果树病虫害原色图谱 内容简介 编辑说明:说明本书因篇幅限制,仅依各种病虫害彩图介绍其症状特点、害虫形态及为害状,达到辨认病虫害的目的。关于病因、流行传播、防...
谢嘉豪,风流倜傥的毒舌恶少,被父亲急召回香港接受「继承人培训」,却被宿醉装乌龟的旗下一线男星罗杰延误--哼哼,这笔帐,他谢
宋词百阕 内容简介 唐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词(全称曲子词),又名诗余、长短句,始于唐,盛于宋。词本是配合曲调演唱的歌辞。应该说是随着当时音乐的发展...
古诗探艺 本书特色 陶道恕所著的《古诗探艺》大体上分为研究与鉴赏两部分。 属于研究部分的,或与诗史有关,如对某一朝代、某一诗体、某一专著、某一问题、某一作家的评...
红楼止梦 本书特色 《红楼止梦》:央视新闻主播怒批红楼乱象!以探索法治之真精神廓清百年红学疑案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货币...
民国洋房 内容简介 《民国万象》系列图书,不是一套严谨的史学著述,不是一套翔实写真的新闻报道,也不是一套时间线索分明的编年体记录,更不是一套抒发感怀的文学写照,...
皮小子斯皮鲁4--假丫头(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本书特色 《假丫头》是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皮小子斯皮鲁4--假丫头(风靡欧洲的三大连环漫画之一...
回到古代的人很多,回到古代的方式有很多种,所去的时间地点人物也大大不同。有连身体去的,有灵魂单独去的;有一个人去的,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