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阔脸就变”古今谈;剃光头发微;变色龙赞有序;风赋并序;加码;《杂譬喻经》的启示;马蜂窝殃及古银杏等。
《中国杂文(百部)卷一·当代部分:何满子集》收录的是我国著名杂文作家何满子近些年来的优秀随笔杂文。面对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及当下的社会现象,作者都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作了深刻的剖析,见解深刻,启人才智,让人品尝到历史深处的隽永况味。
剃光头发微余生也晚,关于头发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大都来自耳食。什么清朝初年勒令汉人把发髻剃成辫子,否则“留发不留头”呀,什么清末的留学生在外国剪去了辫子,回国后要装一根假辫子才能平安无事呀,等等,都未尝眼见,所以读到鲁迅的小说《头发的故事》,除了感动、吃惊以外,实在很难有切肤之痛的感受。并且,知道在旧社会,与头发关系*密切的理发工人,是颇受社会贱视的,还很为他们不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年轻时在进步的历史书籍里,读到太平天国起义是如何如何正义,但真正佩服太平天国的英雄,却是看到了一副据说是翼王石达开的对联以后。对联日: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联语的对仗既工稳,造意又豪迈,用之于理发师,更是想象诡奇,出于意表,妙不可言。一面惊叹这位太平天国将领的不羁之才,一面也想到这位王爷对理发师的感情,不但没有像旧社会上层人物那样卑视,而且还将自己睥睨人世的豪情寄托在他们的职业风姿上,真是物与民胞,平等亲切极了。不料,3月2日读到《人民日报》一封读者来信,却使我大大不舒服了一阵,那封来信正是关系到理发工人的。说是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光头。当“乡下佬”碰了壁跑掉以后,一对男女理发师还说:“乡下佬还想理平头,没门!”“也不瞧瞧自己那模样!”……“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既答不上,也只好避开,置之勿论。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那办法就是把古圣人所说的“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的诸种东西之一的头发给去掉;而且似乎是和罚做苦役结合起来的,那就是“髡钳为城旦舂”。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也剃光头,但那并非是刑罚,恐怕多半出于习惯;如果容许用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来一下“大胆假设”,还可能是由于旧社会监狱里卫生条件不好,怕犯人头发里生虱子,所以干脆让他们牛山濯濯也说不定;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时至今日,剃光头既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不剃光头者也肯定不会是因为“身体发肤,受诸父母,不敢毁伤”,才舍不得剃光。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那封读者来信中的“乡下佬”便正是为了怕剃光头太冷,才要求剃平头的。但从认为“乡下佬剃平头,没门”的理发师看来,似乎是“乡下佬”的“模样”不够格,所以才只配剃光头,倒是从美观这方面着眼的。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这就是权。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权限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你要剃平头,没门!权在他手里,“乡下佬”只好悻悻而去,乃至悻悻也不敢悻悻。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如果他掌握了用人的权,分配房子的权,乃至更大的权,那就不仅“乡下佬”,更多的人在更多的事上也只好“没门”了。希望少有、乃至没有这种有点权就要耍的人。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解放前曾任报馆记者、编辑、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书店总编辑,大学中文系教授。1955年起被放置不用。1978年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兼任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校教授及讲座教授,1992年离职。先后治文艺理论、古代小说、中国思想史、民俗学等学科。已出版著作有《艺术形式论》、《论》、《论金圣叹评改》、《论蒲松龄与》、《文学呈臆编》、《汲古说林》、《文学对话》(与耿庸合作)、《中古文人采风》、《中国酒文化》、《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水浒概说》、《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漫话》、《节令风俗故实》、《忌讳及其他谈片》等。主编有《青年文学手册》(与耿庸合作),选注有《古代白适短篇小说选集》,《古代短篇小说名作评注》(与李时人合作);《清诗精华二百首》(与曹明纲合作)等。1989年起逐年结集的杂文随笔有《画虎十年》、《绿色呐喊》、《五杂侃》、《虫草文辑》、《如果我是我》、《亦寄亦忧集》、《世纪末抒情》、《沙聚塔》、《人闻风习碎片》、《见闻偶拾》、《狗一年猪一季》、《鸠栖集》、《谈虎色不变》、《千年虫》、《零年零墨》及《一统楼打油诗钞》。另有《杂文自选集》及口述自传《跋涉者》(吴仲华整理)行世。
王云五文集:贰:王云五文论 本书特色 王云五所著的《王云五文论(上下)(精)/王云五文集》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王云五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收录了王云五...
《追随巨大的灵魂》内容简介: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城市”为题,探讨文学如何书写城市,并展开与之相关的文化研究,包括帕
书话史随札-书林清话文库 目录 书话:一种有书卷气的随笔读书人王成玉书话的含义书话与书评书话的作者和读者书话的“掌故”关于书话中的“抄书”书话:一种有学问的文字...
中南海人物春秋 本书特色 一部可以被完整“看”到的历史现场,数百个珍贵瞬间“说”出的悲欢际遇 中国历史上曾有过令人难以忘却的特殊时期。在那个特殊时期,党、国家和...
译笔生花 内容简介 作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1部分主要介绍外事接待,涵盖机场接人、日程安排、宴会活动等;第2部分主要介绍对外经...
文人的另一种交往 内容简介 在历史的沉浮与人生的跌宕中,文人们留给历史的,并不仅仅是著述,还有无数鲜活的个性呈现,无数美好的交往生活。本书是从一些具有纪念意义、...
《境外税收指南》内容简介:全球化时代,国内高净值人士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越来越高,境外投资和理财成为重要选择。本书针对作者日常
现代青年 本书特色 《现代青年》是民国通俗小说典藏文库·张恨水卷之一,与张恨水的《过渡时代》、《黄金时代》合称“三大时代”,又名《青年时代》。上世纪三十年代,渔...
1847-1859卷-外国文学名著精粹全集-名家导读版 本书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精粹全集(名家导读版)(1847-1859卷)》是毕淑敏、史铁生、张抗抗、刘恒、...
艺术文献集成:清人题画诗选 本书特色 “艺术文献集成”搜集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经典原著,以可靠的版本为底本,并予以重新校点整理,本书即是其...
我仍然无法深知 本书特色80年代中国第三代诗歌运动产生,诗歌团体旗帜林立,流派众多。虽然轰轰烈烈的诗歌运动已经过去,但毋庸置疑,那些活跃于80年代的优秀诗人创造...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的作品,珍贵的在一个“真”字。他自己曾经提到:“我的文笔是拙劣的,我的技巧是低下的。但是,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
烟斗随笔(上下) 本书特色 1944年10月1日,我应征入伍。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吃过母亲悉心准备的红米饭后,父亲把我叫到自己的书斋。“我要走了。我不会忘记您的养...
有一种候鸟 内容简介 陈少聪的散文文笔优美而不浮华,具有女性特有的细腻。她的作品中穿插有不少文化历史掌故,可读性强。作者在记录国内外生活际遇与感思中包含了独特的...
《近代江苏广播事业史(1923-1949)》内容简介:本书以孕育、起步、转折、复苏,作为江苏广播事业的四个发展节点,对各个阶段相关史
●路内全新力作 ,《追随三部曲》的“ 前传”故事●四十个闹事少年,停留在1990年代的女孩们●是的,我还在写着那个倒霉的化工技校,没有名字只有绰号的小青年,“风...
聊斋志异选 本书特色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说,明清传奇小说中“zui有名”者,当属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部以谈狐说鬼为主要内...
-----------------------------------------------名家推荐人间味是食知味,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燕食记》里,...
田园之秋 本书特色1. 《中国时报》“时报文学奖”散文推荐奖/吴三连文艺奖散文奖/“台湾文学经典名著30”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导师推荐书目,中国版《瓦尔登湖》,...
时间没有悲欢属性,总是一如既往地过去;幸福还是不幸,只取决于你自己。这本书中出现了太多急于走出失意却不得章法的面孔,晚睡一一告诉他们:别为了讨好而怠慢了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