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创作的一部小品集。全书凡八部,分三十六门,列二百余条,涉及戏曲、歌舞、园林、建筑、器玩及衣食住行、养生休闲等诸多内容,生动地展现了十七世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等。该书文字优美,趣味高雅,既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有一定的审美价值,适于休闲品读。
《闲情偶寄》内容丰富而切近生活,以浅白的文言行文,简洁雅致、清新隽永。叙述中时见议论与抒隋,趣味幽默、妙语连珠,可谓现代生活美文之滥觞。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辈现代散文大师都曾受教于此书,并对其褒奖有加,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氖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本书对文中人名、地名、典故以及部分难字做了简要注释,力求通俗易晓;译文以意译为主,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内容。此外,为帮助读者欣赏、理解,随文附有大量精美插图。
《闲情偶寄》又名《笠翁偶寄》,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创作的一部关于艺术生活和审美现象的著作。
李渔(1610 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十八岁补博士弟子员,二十五岁应童子试,深受主考官嗟赏,被誉为“五经童子”。但日后两赴乡试,前次名落孙山,后次值兵乱中途折回。人清后绝意仕进,主要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移居南京后,将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显贵、文坛名流。晚年家道衰落,甚为凄凉。其著述较多,有《凰求风》、《玉搔头》等戏剧,《十二楼》、《无声戏》、《连城璧》等小说及《闲情偶寄*等作品。
李渔生于殷实之家,科举考试的失利以及易代之际的动荡社会让他对仕途举业丧失了兴趣,转而从商、排戏,成为一名做生意的文人。其一生,有过富贵荣华、锦衣玉食的日子,也有捉襟见肘、贫病交加的岁月;有过莺歌燕舞、流连脂粉的享受,也有世态炎凉、人间冷暖的体验。他既能写猥亵露骨的艳情小说,亦精通典雅纯正的传统诗文。作为一名交游广阔、阅历不凡的风流才子,李渔的性格与才华是复杂、多面的。但举其大者而言,他无疑是一位热爱生活、极富创见的艺术家。法国雕塑家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李渔就是这样一位擅长发现生活美的大师。通过其作品可以发现,他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诚恳谦逊的态度,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坚持以个性化的感受总结生活之美。他是一位懂得生活艺术的人,是一位生活得很艺术的人,而且是一位能将生存体验凝结为艺术作品的人。
《闲情偶寄》是李渔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其生活经验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它既是一部生活美学、艺术美学的著作,又是一部生动活泼、轻松惬意的小品,在点评衣食起居、娱乐养生之际,鲜活地展现了十七世纪国人日常生活、世俗风情的画卷,堪称休闲百科全书、古代生活艺术大全,无愧名列于“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该书内容丰富而切近生活,叙述中时见议论与抒情,趣味幽默,文字雅洁,可谓现代生活美文之滥觞,长久以来为各类读者所喜好。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等一辈现代散文大师都曾受教于此书,并对其褒奖有加。作者自谓:“凡予所言,皆贵贱咸宜之事,既不详绣户而略衡门,亦不私贫家而遗富室。”无论贵贱贫富、三教九流之人,皆可从中获益。
这部书的创作与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强烈的个性特征密切关联。全书凡八部,三十六门,两百余目,论及戏曲、歌舞、园林、建筑、花卉、器玩等艺术及其与生活相关的各种审美现象。内容虽杂,主旨却甚为明晰。作者试图通过自身细腻的生活感受、智慧的发明创造、高雅的艺术品位,指导人们*大限度地获取生活之乐趣。显而易见,“享乐”便是这部著作的终极旨归。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潇洒文人,李渔深谙才华须由快乐来证明,“享乐”既是其热爱生活的表现方式,也是其创作《闲情偶寄》的根本意图。这一主题的确立,与其财力优渥、衣食无虞的生活不无关系。但同时他也懂得生活中有些美好的东西是不必花钱的,在大谈“享乐”之际,李渔时时不忘节俭,处处顾念贫者,提倡苦中作乐,并在卷首凡例中明确提出“崇尚俭朴”的观点。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商人,他知晓敛财的艰辛,与底层百姓的接触以及曾经潦倒的经历,都促使他萌生“俭朴”的观念。
此次整理的这部《闲情偶寄》,保留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六个部分,台弃词曲、演习两部。(因这两部乃是关于戏曲演出的理论,与日常生活无甚关系。)以下试述六部之梗概:(一)美貌对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而作者在《声容部》中从美学角度系统地论述了女子仪容之美,探究了容貌仪态的审美问题。“选姿门”中肌肤、眉眼、手足、态度四目主要谈论先天美,即自然之美;“修容门”中盥栉、熏陶、点染三目,主要谈论后天美,即修饰之美。(二)作者自称“生平有两绝技”,“一则辨审音乐,一则置造园亭”,可见其对房屋建筑极有心得。李渔这方面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居室部》中,“房合门”探讨房屋、园林建构地址及方位的选择,屋檐的实用与审美价值,天花板的巧妙设计,园林的空间布局,庭院地面铺设等问题;“窗栏门”论及窗栏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窗户对于建筑的美学意义等;“墙壁门”研究墙壁对于园林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各类墙壁的具体处理办法;“联匾门”讨论对联、匾额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于房台、园林的重要价值。“山石门”主要论及假山对于园林构建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山石布景的具体方法。(三)《器玩部》主要谈及日用器具、好玩之物的实用和审美问题,所论大多为百姓常用之物,如几案、椅杌、床帐、橱柜、箱笼、炉瓶、屏轴、茶具、酒具、碗碟、灯烛、笺简等。作者对这些日用器物多有改良,并时见创造,处处闪现着务实精神与聪明才智,以及作者对生活细节的不懈追求。(四)苏轼云:“我生涉世本为口。”吃喝的重要性毋庸讳言。《饮馔部》专谈烹饪饮食之道,全面阐述了主食及荤素菜肴的烹制、食用方法。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是作者对烹饪饮食的主要观念。作为一名美食家,李渔提倡在俭约中追求膳食的精雅,寻求饮馔之乐趣。(五)《种植部》凡木本、藤本、草本、众卉、竹木五门,作者分述各类植物的外观、特性、种植要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抒写了许多独特的感受。这些篇章构思新致,笔触优美,令人如对花草,赏心悦目。(六)《颐养部》内容广泛,分为六门,论及行乐之法、解愁之方、饮食调控、性欲节制、疾病防范、疾病治疗等摄卫调养之法,另及交友谈讲、昕琴观棋、看花听鸟、蓄养禽鱼、浇灌竹木等等,集中反映了作者“欢乐”为本的颐养护生观念。
粗览此书,但见花鸟鱼虫、声色犬马之类,亭台楼榭、酒肉粱锦之属,然细心品味后,不难于精美器物、精致生活中见出悠悠闲情、飘飘逸致,体味出作者的生活感受力和艺术领悟力。李渔在书中所提倡的“享乐”,除却必须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的是一种清雅拔俗的生活情调。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品位才谈得上生活。作者在指导人们吃喝玩乐、接触生活中*甜蜜事物之时,又处处告诫人们不要被这些东西所左右。因为他明晓任何享乐只有在适度的时候才有意义,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便会流于庸俗;一旦快乐达到顶点,便会使人腻烦。李白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寻欢作乐是一切生命的本能,享受人生的快乐当然无可非议。然而欲海无边,能力有限,为了化解这一矛盾,作者在本书凡例中提出“规正风俗”、“警惕人心”之说,他欲规正的便是肤浅庸俗的风气,欲警惕的便是贪得无厌的人心。作者期望以俭约的享受取代奢侈的浪费,以雅致的品位取代无边的欲望。因而,《闲情偶寄》一书给予人们的非惟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亦非庸流俗夫所谓的享乐主义,它摆出了一个无需奢华却彰显品位的范本,从艺术化的审美角度,展现诗意的人生境界。这种角度和境界正是当今“泛娱乐化”时代*为稀缺的元素。故而,它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和人生境界具有积极的意义。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该书也不可避免地在个别地方存有封建腐朽的痕迹,存在一些不科学、落伍的观念。
我们的这个译注本对文中人名、地名、典故以及部分难字作了简要注释,力求通俗易晓;译文以意译为主,不强求字、词、句的对等,着重从整体上表达原作内容。此外,为帮助读者欣赏、理解,随文附有大量精美插图。笔者蒙昧学识,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敢望读者雅量。
【注释】
①“却嫌脂粉污颜色”二句:语出杜甫《虢国夫人》诗。虢国夫人,杨贵妃三姐,原嫁裴氏,后得唐明皇宠幸。扫蛾眉,即画蛾眉。
②汉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
③春生之社婆:春天祭祀土神仪式上妆成白眉的土地婆。
【译文】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这是唐人的妙句。现在的人忌讳谈论脂粉,动不动就说它是玷污人的东西。有的人满脸是粉却说自己从来不抹粉,满唇胭脂却说自己从来不涂胭脂,这都是对唐诗太过相信,想以虢国夫人自居。唉!脂粉怎能玷污人呢?只是人自己玷污自己而已。有人说脂、粉这两种东西,本来是为中等姿色的人准备的,美貌的女子不需要。我说:不是这样,只有美貌的女子才可以施脂粉,其他女子似乎可以不用。为什么呢?因为这两种东西很世俗,很有趋炎附势的样子,美丽的女子用了它会更加美丽,丑陋的女子用了它反而更加丑陋。假如让绝代美女略施脂粉,能不增加她的娇媚吗?假使相貌丑陋的女子脸上涂脂抹粉,能不让人害怕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肤色白抹粉后会更加白,肤色黑抹粉后却不能马上变白。黑的肤色上加上白色,这是想故意显出自己的黑,而用白色来形成对比。试用墨和粉先分开放在两处,然后合在一起观察。当它们分开放时,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虽说各有各的性质,却并没有太相互排斥。等把它们合到一起时,就感觉黑的似有不安,而白的也想离开,两者互相妨碍,难以在一起相处。因为天下万物,同类的可以相处,不同类而有相似之处的也可以使它们相处。至于既不是同类又没有相似之处,而且是相反的东西,就千万不能把它们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必然会很为难。这是说粉不可以乱用。胭脂就不同,脸白的人能用,脸黑的人也能用。但胭脂和粉这两样东西,相互依附。脸上抹了粉,而唇上涂了胭脂,就会显得灿烂可爱;如果脸上没抹粉,只染红了嘴唇,不但红色显不出来,而且红色还会将脸上的黑色变成紫色。紫色这种颜色不是天生的,而是红黑两种颜色混合形成的。黑色一遇到红色,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样,不让它们合在一起,它们也会自动合在一起,脸上精光四射,不觉生出一片紫色,假如让她骑着老子的青牛,竟然会呈现色彩斑斓的祥瑞之气。
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
——林语堂
一部最丰富、最详细的文化史料。
——胡适
文字思想均极清新,都是很可喜的小品,有自然与人 事的巧妙观察,有平明而又新颖的表现。
——周作人
《津巴多口述史》内容简介: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代广为人知的心理学家之一,几乎没有一个学心理学的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设计的斯坦
红镜头中的毛泽东 本书特色 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能够看到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照片,尤其是生活照片,大部分出自杜修贤之手。作为中南海有特殊任务的摄影师,杜修...
翁同龢-一品大员 两朝帝师(全二册) 内容简介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字声甫,号叔平、瓶笙,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
国学大师丛书-熊十力评传 本书特色 《熊十力评传》:《国学大师》你绕不开的一座高峰国学巨匠,百年经典,新眼指路!大师们以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增添了瑰丽...
帝国之梦(忽必烈全传) 本书特色 与祖父成吉思汗一样,忽必烈堪称蒙古一代伟人。在人们的脑海中,成吉思汗几乎成了蒙古征服的代名词。提起忽必烈,人们又马上会联想到元...
罗斯福-轮椅上的英勇斗士-(上下册) 本书特色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美国31位、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 ...
罗马皇帝尼禄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共分十八幕。记述了尼禄皇帝在西方继承了一个鼎盛的罗马帝国等内容。罗马皇帝尼禄 目录 **章 历史上对尼禄的品格的...
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 本书特色 《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坚守与开拓-吴宓的文化理想与实践 目录 前言**章...
走进巴金四十年 内容简介 巴金,一个时代的文化地标。他的晚年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度过的?这个文化名人晚年的*大愿望是什么?他对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建设提出过哪些建议...
新月才女方令孺 本书特色 方令孺,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后裔、留美学生、新月派诗人、复旦大学教授、浙江省文联主席,方令孺有过多种身份的更替。她交友极为广泛,早年与陈...
一个真是的于凤至 本书特色 绝代风华,偏有坎坷命运。名媛风范,难了一片痴心。几声唏嘘,几许泪痕。从岁月深处走来一个真爱无声的悲情女人。有人说她凤命吉祥,可在她心...
《敦煌与丝绸之路文明》内容简介:古代敦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十字路口,商业贸易繁荣,宗教文化兴盛,不同种族的人在此聚集繁衍,各
《深度学习之人脸图像处理》内容简介: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人脸图像的各个研究方向和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深度学习
抉择:我的政治生涯-施罗德回忆录 内容简介 “我的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从没人白送我什么。”他以实际努力面对德国的黑暗历史,因为“没有回忆就没有自由”。他在医疗、...
一代名净侯喜瑞 本书特色 此次出版的由赵致远编注的《一代名净侯喜瑞图典》,在体例上大致分为上编与下编两个部分——上编是“侯喜瑞身段谱”,包括《战宛城》《连环套》...
《每天一堂销售课(白金珍藏版)》内容简介:销售是个技术活儿,它拼的不仅是产品,更需要高超的沟通技巧与营销技巧。《每天一堂销
这是国际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去世后,与他共同生活了五十年的同性伴侣、生意伙伴皮埃尔•贝尔热给他写的一些信。这是对他们五十年
褚时健-从烟王到橙王 本书特色 19岁参加革命;20多岁便负责玉溪地委的人事工作,但不久后被错划为“右派”;50岁接管濒临倒闭...
忆.读汪曾祺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苏北因为偶然读了汪曾祺的一册文集《晚饭花集》,爱不释手,于是在此后的20多年,一直追随汪曾祺,向他学习写作的技巧,学习做...
不败战神岳飞-大名人 小故事 本书特色君天编*的《不败战神岳飞》介绍:嘭!正中靶 心!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震……岳飞连续出箭,箭壶 中剩余五箭连珠射出,不偏不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