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的长河孤旅(典藏版)以科学和良知铸造知识分子的脊梁,建国后著名水利学家唯一传记1.本书荣获出版商务周报主办的2012年度风云历史图书奖2.铁骨铮铮黄万里,以科学精神坚决反对三门峡和三峡建站。3.直到晚年从未停止向中央上书,力陈建站弊端,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
黄万里,是民国时期同盟会会员、教育家黄炎培之子,他以“拯农”为己志,赴美学习水利,回国后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从事水利建设,1953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坚决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和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由此所遭受的苦难,时刻为人们的良知敲响警钟。本书是黄万里唯一的传记,丰富翔实地书写了他沧桑磨难而又正气凛然的一生。
引言
一、历史大转轨期的名门之子
1、教育家革命家的父亲
2、一个子女众多经济拮据的大家庭中的孩子
二、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熏陶
1、顽皮的孩子得了教化之功
2、唐山交大的优等生
三、哀民之痛从桥梁建筑改学水利
1、从见习桥梁工程师到负笈美国求学水利
2、遍访名师,获两名校一硕一博,行走四万五千英里看尽美国的大型水利工程
四、小有波折的名门结亲
1、一见钟情,因“上海人”被老泰山丁惟汾下了拒客令
2、父亲自亲做了月老,黄炎培请人保媒让儿完婚
五、国家多难,从京到蜀
1、想做实际工作,实地考察江河
2、来到抗战大后方,长江上中游的考察
3、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4、掌水工之事,初展其才
5、涪江航道的测量与整治
6、下海自养——长城公司
六、抗战胜利,任职水利部和奉使江西
七、崭露其才的甘肃治水
1、国民政府水利部在规划黄河上游时急需一员大将坐镇甘肃
2、兴修水利勘测开发水资源
3、甘肃水利地方与中央关系密切,他有幸去台湾考查过日据时建的水利工程
4、广泛的社会交往、干练的行政才能
八、卷入政治
1、原来是不问政治的
2、按潘汉年要求策反西北行辕副司令失败,出走甘肃
九、二哥之死
1、国民党容不得中左派
2、同胞五兄弟,死了两位兄长
十、参加东北水利工作的引领人——内堂兄丁基石
十一、响应号召、出师东北
1、应招北上
2、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3、局内的工作
4、外出视察
5、供奉过去经验,为总局员工讲业务课
6、与新朝代的思想靠拢
7、难展抱负离开东北
8、傅作义称他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曾争取让他到水利部工作
十二、重返母校唐山交大执教
1、回到历经沧桑的母校
2、暂借水利部筹划京津水利治理
3、返校休假南游
4、唐山交大的校园生活
5、三度离校公出
6、**次尝到了政治运动的滋味——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对黄万里的冲击
7、院系调整,离开唐山母校时的留言
十三、平静祥和——清华园*初的四年
1、又到了一所中国名校
2、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关心
3、工会副主席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
十四、面对黄河
1、母亲河造陆功能强大,本是一条利河
2、黄河多改道有其自然原因,她曾与世界所有大河一样在三角洲分流出海
3、二千年的历史上黄河*长有过八百年安宁的历史
4、苏联专家的治黄《规划》与“黄河清”的情结
十五、三门峡大坝——一个照见民族灵魂的工程
1、黄万里是学者中唯一敢公开批评苏联专家黄河《规划》,并反对在三门峡建坝的人
2、另一些不昧学术良知反对上高坝的学者
3、1957年《中国水利》关于三门峡讨论会各派意见的记述
十六、三门峡水库——一个中华赤子的历史见证
1、时间验证了黄万里的预言
2、库区移民灾难深重
3、三门峡经济账怎么算?
十七、《花丛小语》获右冠
1、“蒋南翔给毛泽东送去了一期《新清华》”
2、在水清木华的园子里花丛中的细语
3、圈套与围剿
十八、蒙受20年不幸,他们也是中国水利史和清华校史的一部分
1、胡家博
2、李亚莉
3、有名的和无名的
十九、文革前的右派生涯
1、密云劳改
2、自家耕种以度荒年
3、头戴右冠心系天下——再次上书言三门峡
4、毛泽东周恩来也意识到三门峡的失误
5、利用一次改善个人命运的机会,再次犯颜向毛泽东直谏
6、株连——因右派累及三个子女上学
7、父亲之死
二十、文革——更为艰难的岁月
1、清华园里的打人事件之一——在恐怖的红八月中黄万里被打
2、1966~1969专政队里的清洁工
3、1969年下放江西鲤鱼洲劳动
4、在鲤鱼洲清理阶级队伍中被隔离审查
5、生死之间
6、1971年撤回北京
二十一、1971——1978年在三门峡的黄万里
1、比劳改犯待遇的鲤鱼洲有了好转
2、对黄万里——周恩来心里有一杆称
3、逆境下的理论研究
4、在三门峡的后期
二十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春风1979—2001年生命的*后22年
1、大形势的转变——右派改正
2、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3、靠信函指导的一位同行学生
4、基本上上个体户式的科研工作
5、用诗人的热情研究水利
6、自费印刷和让人对水利系众多先生起敬的“一本大书”
二十三、在三峡大坝上的崇高敬业精神
1、三峡
2、为反对三峡大坝来断向多届中央领导上书
3、听一下涉及黄万里的另一种说法:李锐的意见
4、“对我们的民族负责,对千秋万代负责!”
二十四、与两位与三峡有关的高层人物的交往
1、钱正英登门
2、他找到李锐门上,李锐为他辞世送行
二十五、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1、父子情深
2、夫妻情深
3、婿岳情深
4、手足情深
5、祖孙情深
6、热爱生命勇斗疾病
二十六、情系江河
后记
如果说现在的知识分子缺钙,我想这本书就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吴保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出版这本书,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对历史、对历史人物头脑比较清醒了,说明我们对自然科学在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我想还不够,还要扩大到包括历史、理论等各个方面,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给予它们应有的评价。
——李锐(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
黄先生作为人格的象征,我们应当把他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发掘出来。我读了这本书,所得的体会可以用那几句诗来表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普及黄万里,是想表达一个简单的愿望:尊重良知,敢讲真话。
——谢泳
向国人介绍黄万里先生是我的一大心愿,他代表着科学的良心。……他的命运,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赵诚
赵诚,1952年生人,山西太原人,老三届,当过炊事员、卫生员、工人,现供职于山西行政学院,教授,从事世界政治教学。读一些书,写一点文章,关注人类文明进程,观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美国电影导演。曾执导《光荣之路》、《斯巴达克斯》、《洛丽塔》、《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
谋帅刘伯承 本书特色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
《趣味魔方:一学就会的魔方秘笈》内容简介:本书由《强大脑》节目第二季和第三季人气选手、专业魔方教练孙虹烨倾力打造。永别了,
行走的画帝--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 本书特色 中国当代*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徐悲鸿曾惊叹“五百年来一大千”一九四九年告别大陆远赴南美、欧洲、半生浪迹天涯,令人叹...
朱自清图传 本书特色 他是位诗人,他的长诗《毁灭》被誉为新诗中的《离骚》和《七发》;他也是位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以质朴醇厚的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人的心;他又是...
《玩转电商》内容简介:本书全面揭秘了电商发展对团购行业、餐饮行业、娱乐传媒、金融行业、旅游行业、零售行业、服装行业、农副行
包尔汉(1894—1991),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人。中国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突厥语学者。包尔汉青年时期先后在乌鲁木
中国人名的故事 本书特色 人名不仅是人类个体的标志符号,更是人们相互联系、彼此认同的文化基因与生物密码,涉及民族融合、家族血统、宗教信仰、理想观念等方面,是中国...
蒋经国的谋士王升 本书特色 蒋经国的超级幕僚,终身谋士,神秘知交。从上世纪30年代蒋经国主政赣南到台湾,王升始终是蒋经国的心腹、谋士、左右手,在几十年的政治生涯...
尽管大家都认为赫本在如何做女人这一艺术上是专家,而也许赫本本人会羞于承认这一点。《像赫本一样优雅》将赫本的这些智慧与见解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Ⅳ 本书特色 《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历来被称为西方古典文库中的瑰宝,是一部融历史。文学和人生哲学于一炉的鸿篇巨制。古代希腊、罗马许多历史人物的形...
名人传精装本 本书特色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罗曼·罗兰之手。传记里的三人,虽然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
《老北大宿舍纪事(1946-1952):中老胡同三十二号》主要内容简介:1946年,西南联合大学结束使命,北京大学迂回北平,在沙滩红楼、
眼底吴钩-说不尽的粟裕 本书特色 本书是知名学者张雄文十几年来粟裕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主要针对时下关于粟裕生平的一些争论而写就。作者以大量史料性的权威著述为参考,...
许寿裳日记(1940-1948) 本书特色 许寿裳先生一生致力中华文化事业,*后3年贡献于台湾文化的复归和重建工作,是两岸文化的重要使者,在二战之后台湾文化的转...
鲁迅评点古今人物 内容简介 老子——中国出世之说,至此乃始圆备;孔子——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庄子——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们吃;岳飞与文天祥—...
《魔女嘉丽》内容简介:少女嘉丽·怀特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玛格丽特·怀特是一个狂热的基督徒,偏执地信奉女人须保持极致的纯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 本书特色 当个人的历史成为社会史的一部分,私人记忆与公众记忆重合的时候,个人史的抒写、私人回忆的辑录,就显示出重大的意义和无法取代的...
北京的莫理循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澳大利亚作家西里尔·珀尔的同名作品翻译而成的。原作基本上是依据莫里循的日记所写的传记。莫理循从1897年开始作为《泰晤士报》驻...
再读胡适(上下) 内容简介 在历史上,我们常常赋予那些在一个时代起着关键作用或导向意义的人物以特别显赫的地位,甚至以他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时代。如果我们要选择一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