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的长河孤旅(典藏版)以科学和良知铸造知识分子的脊梁,建国后著名水利学家唯一传记1.本书荣获出版商务周报主办的2012年度风云历史图书奖2.铁骨铮铮黄万里,以科学精神坚决反对三门峡和三峡建站。3.直到晚年从未停止向中央上书,力陈建站弊端,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
黄万里,是民国时期同盟会会员、教育家黄炎培之子,他以“拯农”为己志,赴美学习水利,回国后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从事水利建设,1953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他以严谨的科学精神,坚决反对黄河三门峡大坝和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由此所遭受的苦难,时刻为人们的良知敲响警钟。本书是黄万里唯一的传记,丰富翔实地书写了他沧桑磨难而又正气凛然的一生。
引言
一、历史大转轨期的名门之子
1、教育家革命家的父亲
2、一个子女众多经济拮据的大家庭中的孩子
二、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熏陶
1、顽皮的孩子得了教化之功
2、唐山交大的优等生
三、哀民之痛从桥梁建筑改学水利
1、从见习桥梁工程师到负笈美国求学水利
2、遍访名师,获两名校一硕一博,行走四万五千英里看尽美国的大型水利工程
四、小有波折的名门结亲
1、一见钟情,因“上海人”被老泰山丁惟汾下了拒客令
2、父亲自亲做了月老,黄炎培请人保媒让儿完婚
五、国家多难,从京到蜀
1、想做实际工作,实地考察江河
2、来到抗战大后方,长江上中游的考察
3、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4、掌水工之事,初展其才
5、涪江航道的测量与整治
6、下海自养——长城公司
六、抗战胜利,任职水利部和奉使江西
七、崭露其才的甘肃治水
1、国民政府水利部在规划黄河上游时急需一员大将坐镇甘肃
2、兴修水利勘测开发水资源
3、甘肃水利地方与中央关系密切,他有幸去台湾考查过日据时建的水利工程
4、广泛的社会交往、干练的行政才能
八、卷入政治
1、原来是不问政治的
2、按潘汉年要求策反西北行辕副司令失败,出走甘肃
九、二哥之死
1、国民党容不得中左派
2、同胞五兄弟,死了两位兄长
十、参加东北水利工作的引领人——内堂兄丁基石
十一、响应号召、出师东北
1、应招北上
2、出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
3、局内的工作
4、外出视察
5、供奉过去经验,为总局员工讲业务课
6、与新朝代的思想靠拢
7、难展抱负离开东北
8、傅作义称他有能力有工作热情,曾争取让他到水利部工作
十二、重返母校唐山交大执教
1、回到历经沧桑的母校
2、暂借水利部筹划京津水利治理
3、返校休假南游
4、唐山交大的校园生活
5、三度离校公出
6、**次尝到了政治运动的滋味——三反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对黄万里的冲击
7、院系调整,离开唐山母校时的留言
十三、平静祥和——清华园*初的四年
1、又到了一所中国名校
2、对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关心
3、工会副主席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
十四、面对黄河
1、母亲河造陆功能强大,本是一条利河
2、黄河多改道有其自然原因,她曾与世界所有大河一样在三角洲分流出海
3、二千年的历史上黄河*长有过八百年安宁的历史
4、苏联专家的治黄《规划》与“黄河清”的情结
十五、三门峡大坝——一个照见民族灵魂的工程
1、黄万里是学者中唯一敢公开批评苏联专家黄河《规划》,并反对在三门峡建坝的人
2、另一些不昧学术良知反对上高坝的学者
3、1957年《中国水利》关于三门峡讨论会各派意见的记述
十六、三门峡水库——一个中华赤子的历史见证
1、时间验证了黄万里的预言
2、库区移民灾难深重
3、三门峡经济账怎么算?
十七、《花丛小语》获右冠
1、“蒋南翔给毛泽东送去了一期《新清华》”
2、在水清木华的园子里花丛中的细语
3、圈套与围剿
十八、蒙受20年不幸,他们也是中国水利史和清华校史的一部分
1、胡家博
2、李亚莉
3、有名的和无名的
十九、文革前的右派生涯
1、密云劳改
2、自家耕种以度荒年
3、头戴右冠心系天下——再次上书言三门峡
4、毛泽东周恩来也意识到三门峡的失误
5、利用一次改善个人命运的机会,再次犯颜向毛泽东直谏
6、株连——因右派累及三个子女上学
7、父亲之死
二十、文革——更为艰难的岁月
1、清华园里的打人事件之一——在恐怖的红八月中黄万里被打
2、1966~1969专政队里的清洁工
3、1969年下放江西鲤鱼洲劳动
4、在鲤鱼洲清理阶级队伍中被隔离审查
5、生死之间
6、1971年撤回北京
二十一、1971——1978年在三门峡的黄万里
1、比劳改犯待遇的鲤鱼洲有了好转
2、对黄万里——周恩来心里有一杆称
3、逆境下的理论研究
4、在三门峡的后期
二十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春风1979—2001年生命的*后22年
1、大形势的转变——右派改正
2、重新回到教学岗位
3、靠信函指导的一位同行学生
4、基本上上个体户式的科研工作
5、用诗人的热情研究水利
6、自费印刷和让人对水利系众多先生起敬的“一本大书”
二十三、在三峡大坝上的崇高敬业精神
1、三峡
2、为反对三峡大坝来断向多届中央领导上书
3、听一下涉及黄万里的另一种说法:李锐的意见
4、“对我们的民族负责,对千秋万代负责!”
二十四、与两位与三峡有关的高层人物的交往
1、钱正英登门
2、他找到李锐门上,李锐为他辞世送行
二十五、热爱家庭热爱生活
1、父子情深
2、夫妻情深
3、婿岳情深
4、手足情深
5、祖孙情深
6、热爱生命勇斗疾病
二十六、情系江河
后记
如果说现在的知识分子缺钙,我想这本书就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吴保生(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出版这本书,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对历史、对历史人物头脑比较清醒了,说明我们对自然科学在态度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但是我想还不够,还要扩大到包括历史、理论等各个方面,本着科学求实的态度还原它们的本来面目,给予它们应有的评价。
——李锐(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
黄先生作为人格的象征,我们应当把他身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发掘出来。我读了这本书,所得的体会可以用那几句诗来表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普及黄万里,是想表达一个简单的愿望:尊重良知,敢讲真话。
——谢泳
向国人介绍黄万里先生是我的一大心愿,他代表着科学的良心。……他的命运,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
——赵诚
赵诚,1952年生人,山西太原人,老三届,当过炊事员、卫生员、工人,现供职于山西行政学院,教授,从事世界政治教学。读一些书,写一点文章,关注人类文明进程,观察中国与世界的发展。
本书是一部追忆德国法学大师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的生活历程与学术思想的传记作品,由拉德布鲁赫的亲传弟子、德国当代著名法学家
《应用社会学(第三版)》内容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应用社会学特别体现了社会学的这一本质特征。应用社会学作为社会学
人类群星闪耀时-(全本) 本书特色 《人类群星闪耀时(译美文)》由茨威格所著,拜占庭的沦陷、亨德尔的重生、一个流星般的天才、玛丽恩巴德的挽歌…这1...
貝嶺認為:「策蘭是二十世紀最深的詩人,也是二十世紀最傷的詩人。」保羅•策蘭(PaulCelan,1920-70,原名PaulAntschel)是1950-60年
与世界伟人共进晚餐-(上下) 本书特色 在《与世界伟人共进晚餐(上下)》这本异想天开的力作中,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突破时空限制,采用古今对话的形...
开国领袖毛泽东 目录 上卷**篇第二篇第三篇下卷第四篇第五篇尾声主要参考书目开国领袖毛泽东 节选 《开国领袖毛泽东》内容简介: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开国领袖毛泽东 ...
《皇位之争:奥朗则布和他的时代Ⅰ》内容简介:莫卧儿帝国是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代南下印度建立的政权,传至第五代皇帝沙贾汗时,
鲁迅自述 本书特色 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但我又知道人们怎样地用了公理正义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号,温良敦厚的假脸,流言...
伦勃朗 本书特色 伦勃朗的作品中没有拉斯特曼及同时代画家深奥晦涩而又不乏虚假的“激情”。他用有力的、自然的、富有启发的笔触,耐心地构造出他眼中的世界和人们。到后...
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介绍当代主要经济学家的文集,是继熊彼特的《十大经济学家》之后,西方**本试图比较系统地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著名的...
普京传 本书特色 《普京传:为俄罗斯而生的硬汉总统》在人们的眼中,普京是世界上富有魅力的总统。他精通柔道功夫,酷爱枪法,会开飞机,喜欢搭乘潜艇,上天入地,劈波斩...
我与丁玲五十年-陈明回忆录 本书特色 丁玲与陈明跨越半个世纪的风雨恋情,还原了文坛女将生活中柔情的一面, 展示两位革命文艺工作者对党终生不渝的坚定信念。1著名作...
梦露--一个永恒的话题 内容简介 在创造明星的二十世纪里,有两个人*受人纪念和追述,一个是查利·卓别林,一个便是本书要浓笔重墨描绘的玛丽莲·梦露。梦露不仅生前是...
文化人影记丛书--何满子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文化人影记丛书的一册,书中以大量珍贵的老照*及详尽的文字介绍了文学家何满子先生的生平。本书内容全面、形式新颖、图文并茂...
《维珍创始人亲笔自传》内容简介:理查德·布兰森疯狂冒险、疯狂成功的60年!的人生堪称传奇,怕是小说也不敢这么写!他患有严重的
曹雪芹传 本书特色 曹雪芹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关于曹雪芹的民族,学术界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满族,也有人认为他先世是汉族,后来入了汉军正白旗。他出身于...
史帝夫.鲍尔默传 本书特色 鲍尔默说:只有快鱼吃慢鱼,没有大鱼吃小鱼。鲍尔默说:高效团队应恪守六个准则:1、组织高度透明化;2、一定要有人全权做*后的决定;3、...
《天鹅书》内容简介:★亚历克西斯·赖特以其标志性的“原住民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创作出一部情节扑朔迷离的文学杰作 ★通过女主人
《上海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项目撷英(2014-2017)》内容简介:本书对上海市高校在2014—2017年涌现出的围绕“礼敬中
《这一生为何而来:海灵格自传•访谈录》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基于访谈基础上的传记,是全面了解海灵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