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包身工》、《英雄的十月》、《谁是*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等作品。
沈轩主编的《文学照亮人生--中国现当代优秀文学作品选(报告文学回忆录卷)》是一本中国现、当代作家报告文学的创作结集,既有五四以来的夏衍等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也有延安作家吴运铎等的抗战作品,还有当代作家黄宗英、陈祖芬等的作品。它是近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精华的汇集,也是中国文学一段闪光的历程。许多作品激情昂扬,直面社会,富有时代精神,对现代的读者极具教育和启示意义。
包身工夏衍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人们已经在蠕动了。“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皮衫裤①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叫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地骚动起来。打伸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作“猪猡”的人们中间似乎已经很钝感了。半裸体的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那男人虎虎地向起身得慢一点的女人们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子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出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作了她的名字。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用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的分割得很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是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宿着三十三个被老板们所指骂的“懒虫”和“猪猡”,所以,除出“带工”老板①、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那穿拷皮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②……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还住着两千个左右穿着破烂衣服而专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作“带工”的老板。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③的带工,就亲身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儿女饿死的同乡。“还用说,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一个月休息两天,咱们带着到马路上去玩玩。嘿,几十层楼的高房子,两层楼的汽车,各种各样好看好玩的外国东西,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块把钱一天的工钱,嘿,别人跟我叩了头也不替她写进去!咱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这样说着,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可不必说,就是她们的父母也会怨悔自己没有跟去享福的福分了。于是,在预备好了的“包身契”上画上一个“十”字,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三年之内,由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包洋十元,人银两讫,“恐后无凭,立此包身契据是实”!福临路工房的两千左右的包身工,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手面①和财产。少一点的三十五十,多一点的带到一百五十个以上。手面宽的“带工”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东洋厂家将这些红砖墙围着的工房以每月五元的代价租给“带工”,“带工”就在这鸽子笼_般的洋式楼房里装进三十几部没有固定车脚的活动机器。这种工房没有普通弄堂房子一般的“前门”,它们的前门恰和普通房子的后门一样。每扇前门楹上,一律钉着一块三寸长的木牌,上面用东洋笔法的汉字写着:“陈永田泰州”、“许富达维扬”等等带工头的籍贯和名字。门上,大大小小地贴着褪了色的红纸春联;中间,大都是用红纸剪的元宝、如意、八卦,或者木版印的“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图像。春联的文字,大都是“积德前程远”、“存仁后步宽”之类。这些春联贴在这种地方,好像是在对别人骄傲,又像是在对自己讽刺。四点半之后,当没有影子和线条的晨光胆怯地显现出来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凉爽而带有一点湿气的朝风,大约就是这些生活在死水一般的空气里的人们仅有的天惠。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龙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拗执地粘在她们头发上的棉絮。……
天真的歌 本书特色 《天真的歌》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编选、翻译、解读的英美现代诗歌精选集,收录百余首英国、美国著名现代诗人的代表作,如叶芝的《当你年老》,狄金森的《...
流浪金三角 本书特色 国民党残军40年兴衰命运,邓贤深入金三角冒死记述。这是一支溃败的军队,他们逃入缅甸,沦为鸦片护商,三千哀兵战胜四倍于己的缅甸政府军。这是一...
《永恒的骰子:巴列霍诗选》内容简介:本诗集选秘鲁诗人巴列霍代表作品100首,共涵盖其诗集四部《黑色的使者》《Trilce》《人类的诗
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礼盒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重温人与天地万物感应共鸣的古典时光,解读中国人千百年来证实的存在与时间!画家老树倾力绘制2...
国病-民国名家随笔丛书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现代文学的花园开出了朵朵奇葩,散文随笔便是当时广受关注的佼佼者。白话文的兴起,让文言文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西...
鲁迅论人生 本书特色 鲁迅在其作品中为中国人画像,他的小说生动逼真地画出了“国民的灵魂”,他的绚烂精粹的杂文被认为是“中国人的人史”。他是举世公认的*了解中国人...
东坡词 本书特色 深邃悠远的古典情韵,大江东去之豪迈词风。以《全宋词》为底本,选录东坡词108首,皆为早有定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尽显东坡词语言之华美、意境之...
怀春室诗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潜在写作”文丛中的一册,收集的是胡风先生自1955年被捕起,至1979年恢复自由止,前后20多年所作的各类旧体...
还轩词-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民間與學術界興起的『國學熱』持續至今,蓬勃發展,受到國家的重視和支持。國學植根於五千年中華文化沃土,逐漸形成博...
《艾默生:技术与收购的“双冕”王》内容简介:一家地区性的风扇生产商,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制造业巨头和美国工业史上的丰碑的
《胡适杂忆(唐德刚作品5)》内容简介:《胡适杂忆》原是作者在撰写《胡适口述自传》时,打算自写的一篇短序,不料下笔即几十万言,
京城老泡儿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的事儿可以说是“老泡儿在北京江湖”的口述故事,讲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一帮老泡儿的爱恨情仇。南城旱鸭子,北城柱子,西城大院子弟...
毛泽东诗词笺析 本书特色 易孟醇编著的《毛泽东诗词笺析》自1989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后,广受好评,已再版2次。现增订出版第4版,以纪念毛泽120周年诞辰。本...
莫问奴归处-亦庄亦谐话红颜 本书特色 敬重古代那些为爱而爱的女子。她们的爱来得简单,或许仅仅是因了惊鸿一瞥的心动,或者是偶然相遇时的一见钟情彼此倾心,但她们却可...
李纲全集(上中下) 本书特色 《李纲全集》为宋朝李纲所着。李纲,字伯纪,绍武(今福建邵武)人。他出自唐朝宗室,其先祖按唐朝规定以宗室身份为建州刺史,因此定居福建...
1991-2013-回云南记-朱零诗选 本书特色 “天星诗库”是我社重点打造的诗歌品牌,精选60年代、70年代生的诗人,《回云南记》是曾在云南生活了近二十年时间...
杂忆与杂写-增订本 目录 自序大王庙我在启明上学记杨必赵佩荣与强英雄阿福和阿灵记章太炎先生谈掌故“遇仙”记临水人家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饯穆先生同行赴京纪念温德先...
独立的悲伤 本书特色 来自作者的回答:问:请用一句话解释本书传递的主要信息。答:现象居然可以这样看,文章居然可以这样写。问:与同类书相比有什么不同点?答:犀利、...
海子作品-精华本 本书特色 《海子作品》是“名家名作精华本“书系之一。本书系旨在囊括国内外名家名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打造一份适于典藏的精品书目...
千年繁华-京都的街巷人生 本书特色 处处透露出千年古都的繁华光景,句句洋溢着美好温暖回忆…… 这是京都人的心灵映像,如黑糖和果子般甘甜, 亦如京都御所外东山的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