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帕索里尼以一个无神论者、马克思主义者和同性恋者著称,他还是接受了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发起的与非天主教艺术家进行新一轮对话的邀请。
★16开平装,吉林出版集团出版
★帕索里尼以电影导演,特别是禁片导演的身份著称,《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俄狄浦斯王》《索多玛120天》等都是他的经典之作
★帕索里尼也是20世纪zui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葛兰西的灰烬》《暴力人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价值,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zui早预言消费社会危害的独立知识分子
★作者施瓦茨是美籍意大利人,他是同性恋者,是位语言天才,会用多种语言写作,先后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学习商业,完全是出于对帕索里尼的热爱,积十年之功,搜集大量资料,完成了这本书
★本书的优点在于没有明确的线索,而是将大量资料性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出了帕索里尼作为一个人的复杂和分裂
★本书写作也特别复杂,作者用了好几种语言,而且大段引用帕索里尼的文学作品,翻译起来很不容易,但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像帕索里尼的代表作《葛兰西的灰烬》,本书摘录了其中大量内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为文学家的帕索里尼
★本书收入了大量珍贵照片,包括与奥逊·威尔斯、莫拉维亚、卡尔维诺、费里尼、戈达尔、庞德等人在一起的照片
我们时代zui伟大的导演之一,他也是任何时代都值得人民骄傲的人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个世纪只会有那么两三个伟大的诗人。
——意大利作家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我们这个时代zui热情洋溢、zui雄辩、也是zui矛盾的文学家之一……帕索里尼荆棘丛生的奥德赛式的历程结束在罗马边缘泥沼中,他赋予这历程的是爱和痛的能力。
——意大利文学评论家 卡洛·博
他们从没原谅他,因为他是一个“异类”,这个称呼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他比其他人更有技艺、更聪明、更清晰、更敏感。他的成功,他在自己涉足的每个领域的成功,都让他们不能原谅。
——意大利电视评论员 科斯坦蒂尼
既热情奔放,又难以捉摸;既是天主教徒,又信奉马克思主义;既是粗旷的现实主义者,又是细腻的风格主义者。
——意大利电影评论家 乔万尼·格拉齐尼
对于淘碟的一代人来说,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就是上帝。
《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俄狄浦斯王》《索多玛120天》……这些不能错过的经典背后,有一个拥有伟大激情的灵魂。每当我们被平庸的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时,我们就会想到他,想到他灿烂而奔放的才华。
其实,帕索里尼不仅仅是一位禁片导演,他还是20世纪zui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葛兰西的灰烬》《暴力人生》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价值,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zui早预言消费社会危害的独立知识分子。
当然,帕索里尼还是一名激进分子、讨厌鬼、喋喋不休的批评者、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他仇视商业文化,可他自己却穿名牌、住豪宅,动辄开着豪车去贫民窟招摇……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政治阴谋,还是意外事件?众说纷纭。
——《北京晨报》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1922—1975)意大利著名诗人、作家和电影导演,意大利20世纪zui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出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早年就读于加尔瓦尼中学和博洛尼亚大学。弗留利地区的乡土文化,是他zui早的创作源泉。战争期间,在家乡的中学教书,开始以方言写诗。1947年加入意共,成为战后文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1949年,因其同性恋和恋童癖,被解除教职。50年代,移居罗马后,开始关注罗马郊区的贫民生活,早期重要小说和电影均取材于此。1957年,出版重要诗集《葛兰西的灰烬》。1961年,执导第壹部电影《乞丐》,之后拍摄的《罗马妈妈》、《软奶酪》等备受争议。1964年,将圣经《马太福音》搬上银幕,为基督教增添了“无产阶级”色彩。之后,脱离“新现实主义”传统,关注希腊神话和历史题材,拍摄了诗意电影《俄狄浦斯王》、《定理》和《美狄亚》等。晚期代表作“生命三部曲”,以展现性爱自由来反抗资本主义对人性的物化与异化。1975年,导演惊世骇俗之作《萨罗或索多玛的120天》,影片的暴力血腥和对性虐待狂的大胆描绘,揭示出现代消费社会的残酷和绝望。
1975年11月2日,帕索里尼于罗马近郊的奥斯蒂亚被人杀害。
美籍意大利作家施瓦茨的《帕索里尼传》,厚厚两大卷,是目前国内出版的仅有的一部全面的帕索里尼传记,也是世界范围内备受赞誉的帕索里尼传记。
这本传记以帕索里尼的死为开始,并以它为结束,因为至今这仍是一桩谜案。官方解释是他去郊外寻欢,因私人纠纷,被17岁男妓乱棍打昏,再用汽车反复碾轧。但本书作者提出了几点怀疑:首先,帕索里尼是球迷,经常运动,身体强壮,那个瘦弱男妓绝非他的对手;第二,海滩上留下了另外三个人的脚印,但警方没有保留这个证据,听任不久后的一场大雨将其冲刷,结果只能靠口供来定案。
帕索里尼的死震动了欧洲,教士们立刻举办仪式,以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萨特、贝尔托鲁奇、罗兰·巴特等则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尊他为圣—皮埃尔·保罗。
帕索里尼的传记很多,但多是小薄本,本书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资料zui全的一本了。
本书的优点在于写出了一个人的复杂。帕索里尼生活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中,他是一个很分裂的人,他的影片充满色情,被教廷视为异端,可他拍的《马太福音》却被罗马教会授予大奖,影片结束时,神职人员们热烈鼓掌。帕索里尼反对消费主义,可他生活奢靡,他主张很激烈,可发言却温文尔雅、逻辑性强,本书的优点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线索,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本书写作也特别复杂,作者用了好几种语言,而且大段引用帕索里尼的文学作品,翻译起来很不容易。但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像帕索里尼的代表作《葛兰西的灰烬》,本书摘录了其中大量内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为文学家的帕索里尼。
中文版序言
**部
**章瓦克斯霍姆白色之船
第二章番茄店的故事
第三章寻找杰纳列洛
第四章“金发美女台伯河”餐馆
第五章奥斯蒂亚,伊德罗斯卡洛
第六章“一笑置之,仅此而已”
第七章“该发生的终于发生了”
第八章1975年11月3日,星期一
第九章民主运动的葬礼
第十章鲜花广场
第二部
第十一章科卢西家族
第十二章“肉欲”(teta veleta)
第十三章典型的男孩和年轻的诗人
第十四章从弗留利的狂喜到波尔祖斯
第十五章阿卡迪亚的特殊人物
第十六章达尔奇纳花园中党的勇士
第十七章拉姆谢洛的圣萨比纳节
第十八章1950年,罗马
第十九章在城市*边远的郊区
第二十章雷比比亚的独居
第二十一章非凡岁月:《求生男孩》、《工作坊》和《葛兰西的灰烬》
第二十二章令人落泪:《暴力人生》
第三部
第二十三章《乞丐》:“光线的问题”
第二十四章贝尔纳迪诺?德桑蒂斯的金色子弹
第二十五章马尼亚尼和《罗马妈妈》
第二十六章渎神者
第二十七章意识形态影片:《愤怒》、《爱情集会》和《马太福音》
第二十八章中年艺术家的肖像
第二十九章诗意电影:《俄狄浦斯王》、《定理》和搁浅的《圣保罗》
第三十章《混沌》、《猪圈》和卡拉斯
第三十一章迅疾如光
第三十二章“量子飞跃”:路德派教徒致意大利人的信
第三十三章“让我解脱”:冲刺、慢镜头、接近终点
第三十四章当下的崩塌:一个痛苦的问题
原著注释
参考书目
电影年表
人名索引
帕索里尼的影片暴露、血腥、深刻,带有强烈的批判色彩。其实,他还是一位重要的作家,这是大家过去不太了解的。
帕索里尼一生堪称万花筒,他思想激进,曾加入意共,后因同性恋被开除,他的电影情色镜头较多,使他成了法庭常客,但多数不了了之,因为他不是为情色而情色,而是有很强的思想性。
帕索里尼痛恨电视,认为它破坏了人类文明,他较早地预感到消费社会的危害,指出这将造成人的异化、物化,在今天,这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所以学界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
然而,帕索里尼在世时却因为太喜欢批评,几乎所有人都讨厌他。
年轻人的精神导师
帕索里尼被后来的年轻人广泛认同,成了文青进阶的必备读物,因为他为年轻人提供了批判社会的工具。
帕索里尼早年作品相对温和、幽默,不那么犀利,到《索多玛120天》时,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这部影片极为残酷、阴暗,甚至绝望到让人感到恶心的地步,挑战了观众们的审美极限,但它深刻地揭示出现代社会道德败坏的现实,让人们学会了主动的厌恶。
这部影片完成后不久,他就惨死在罗马郊外。
扑朔迷离的死亡
这本传记以帕索里尼的死为开始,并以它为结束,因为至今这仍是一桩谜案。
帕索里尼喜欢批评,各派政治人物都不喜欢他,在墨索里尼时期,他多次入狱,但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和他关系很好,几次救了他的命。
对于帕索里尼的死,官方解释是他去郊外寻欢,因私人纠纷,被17岁男妓乱棍打昏,再用汽车反复碾轧。但本书作者提出了几点怀疑:首先,帕索里尼是球迷,经常运动,身体强壮,那个瘦弱男妓绝非他的对手;第二,海滩上留下了另外三个人的脚印,但警方没有保留这个证据,听任不久后的一场大雨将其冲刷,结果只能靠口供来定案。
帕索里尼的死震动了欧洲,教士们立刻举办仪式,以驱除他的“邪恶魂灵”,而萨特、贝尔托鲁奇、罗兰·巴特等则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尊他为圣—皮埃尔·保罗。
写出一个人的复杂
帕索里尼的传记很多,但多是小薄本,本书可能是目前世界上资料最全的一本了。
作者施瓦茨是美籍意大利人,他是同性恋者,是位语言天才,会用多种语言写作,先后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学习商业,完全是出于对帕索里尼的热爱,积十年之功,搜集大量资料,完成了这本书。
本书的优点在于写出了一个人的复杂。
帕索里尼生活在剧烈变动的时代中,他是一个很分裂的人,他的影片充满色情,被教廷视为异端,可他拍的《马太福音》却被罗马教会授予大奖,影片结束时,神职人员们热烈鼓掌。帕索里尼反对消费主义,可他生活奢靡,他主张很激烈,可发言却温文尔雅、逻辑性强,本书的优点就在于没有明确的线索,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难翻译的书有价值
本书写作也特别复杂,作者用了好几种语言,而且大段引用帕索里尼的文学作品,翻译起来很不容易。但这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像帕索里尼的代表作《葛兰西的灰烬》,本书摘录了其中大量内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为文学家的帕索里尼。
帕索里尼一生最大的梦想是写作,只因年轻时贫困,不得不靠写剧本为生,发现这个赚钱多,才闯入了电影行,但他一生的志向还是在写小说。在文学上他有自己的主张,他的电影属于先锋派,可他对先锋派文学却嗤之以鼻,为此和著名作家卡尔维诺发生争吵,他用自己家乡的方言写作,骨子里有深深的民间文学情怀。
这本书还收录了许多帕索里尼的照片,这是原书没有的,其中有些很珍贵,比如他采访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时的合影,非常难得。
在人性的边缘呐喊
帕索里尼虽然已经逝去,但他的思想对当代人仍有启迪价值。在今天,人类日益沉浸在消费社会中,听任消费文化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灵魂,而当代知识分子却整体失去了帕索里尼式的批判能力,因为大家都被物质主义所俘获,享受到了它的方便与快乐,因此忽略了其负面作用。
商品经济是对的,但商品社会是错的。如果商业法则垄断了我们生活的一切,人类将失去精神家园,社会将因此崩溃,正如本书所揭示的那样,意大利曾是一个多元社会,可多元化也带来了分裂和混乱,当经济崩溃到来时,由于彼此都是原子化生存,人人感到无力,只能祈求强权,其结果是让墨索里尼这样的独裁者走上前台。墨索里尼很有个人魅力,擅长煽动,动辄用励志格言、正能量等教训他人,其实他的私生活没有一条值得赞许,但信息不开放,大家也不知道,很多人发自内心地爱他,觉得他是意大利的希望,结果造成共同的灾难。
好时代应该包容批判者,所谓天才,往往是站在人性边缘的呐喊者,当帕索里尼在世时,他是许多人眼中的恶魔、公知、卖国者,可几十年过去了,他却成了意大利的骄傲。这个转变,引人思考。
——北京晨报
巴特·大卫·施瓦茨,美籍意大利人,他是同性恋者,是位语言天才,会用多种语言写作,先后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学习商业,完全是出于对帕索里尼的热爱,积十年之功,搜集大量资料,完成了这本书。
我和章含之从相知、相恋、相伴到离婚整整23年(1949至1973年),我与她的婚姻于“文革”期间破裂。“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是疯狂的
诗圣杜甫 本书特色 杜甫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被称为“诗中之圣”,而在近年的流行娱乐中却成了网络青年各种调侃的对象。我们真的了解杜甫吗?作者凭着多年阅读、讲授...
民国十大特工王 内容简介 特务,古代称为间谍,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反动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在不同程度上,用不同的形式,推行过特务政...
文明守望者:文化名人访谈录 内容简介 也许我们可以罗列很多,但品牌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我刻,当时FOX的巨大LOGO在夜空中闪烁,而不远处还有《时代》和《人物...
团购:艾伯特.哈伯德经典著作4册 内容简介 杰出的商人美国缔造者逝去的大师托起世界的改革家团购:艾伯特.哈伯德经典著作4册 节选 团购:艾伯特.哈伯德经典著作4...
当代台湾人物图谱 本书特色 媒体工作者陈加伟台湾画家,艾雷迪跨界合作新趋势。两岸学者联袂推荐!前香港光华新闻文化中心主任,香江论坛策划人江素惠,福建省社科院现代...
《牛顿新传(中文版)》内容简介:科学的发展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能提供正确理论分析的严格的逻辑,一个是能反映客观实际的观察和
《安吉丽娜•朱莉传》内容简介:“我喜欢收藏刀。”安吉丽娜•朱莉说。一看,她好像没任何秘密,没心没肺的样子,公开说着自己的爱
《趣读中国史》内容简介:作者以通俗有趣的文字娓娓道来历代的内政外交、经贸科技、文化艺术、风俗民情,从歌舞升平到战火硝烟,从
LOMO森林 本书特色 如覆lomo面具,身陷迷雾森林,亲笔涂鸦日记,讲述一路走来的坚持。1、快乐男声魏晨的成长全记录;2、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3、LOMO青春...
李嘉诚如是说 内容简介 李嘉诚发了财,成了香港、乃至世界的大富豪,他日常说的话就成了至理名言,于是有人把他说的话辑录下来,编成了这本大人物“语录”,翻翻看看,李...
《两忆集》是洪子诚、么书仪合著的回忆文集。上编为五十多年来的“北大记忆”: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政治运动中的“革命”与“被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自传(平装版) 本书特色 1. 白宫的非洲裔**夫人亲笔自传。文采斐然,幽默大胆,超乎想象!2. 北美首发日狂销72万册;上市两周,销量飚至...
巴夏礼在中国 本书特色 《巴夏礼在中国》是巴夏礼的生平传记,也是理解当时英国对外方针的读本,还可以被当成展现当时中国各地风土人情的著作。巴夏礼在中国 内容简介 ...
赵朴初传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详尽地讲述了赵朴初先生从四代翰林之家出生到为弘扬佛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极深的佛学造诣,出色的领...
《迷你世界年鉴2023》内容简介:迷你世界官方年鉴,献礼7周年!感谢有你,一路陪伴!新老玩家想知道的都在这里!辅助生存、创造两大
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 本书特色 本书对中国地质学的奠基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独立评论》的主创人丁文江先生复杂而有代表性的经历进行了生动的介绍,并将其...
《最后的都铎(珍藏版)》内容简介:1553年春,简与妹妹凯瑟琳同时举行了婚礼,这本是格雷姐妹幸福的起点,命运却因爱德华国王的早
司马迁论稿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诸子散文、史传散文发展到汉朝,达到了顶峰,这个顶峰的代表就是司马迁。司马迁不仅是伟大的历史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散文家。屈原的辞赋、司...
我爸我妈 本书特色 平实而鲜活,有弱点,有缺陷,有悲喜,有遗憾……我们带着独立个体的眼光去审视看待他们,为了再带着一副小儿女的心肠回到*初。我爸我妈 内容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