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乡愁》的熊召政先生的演讲集,涉及历史、文学、人生、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并与当下的现实紧密结合,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些演讲,都渗透了作者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成果,渗透着作者的忧患意识。比如作者对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化的断裂、敬畏感的丧失等社会问题的担忧。对当今流行的诸如“超女”等选秀节目,熊先生认为这是社会风气使然,他由此联想到了北宋灭亡的悲剧,“出一个李宇春这样的超女很正常,也值得鼓励,但由此而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去仿效,这就有点问题了。难道我们的一样政策的制定者不晓得历史的教训吗?国家过早地进入娱乐社会,一定是国家的不详之兆。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忧患?”他由此提出了自己对主旋律作品的独到理解,并提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诸如这种闪现着智慧火花的观点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都是令我们深省的。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著名作家熊召政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学府演讲结集让历史复活,使今天的人们能够从遥远的过去审视当下,洞察未来,这不仅仅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也是作家的责任。——熊召政
熊召政,1953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英山县,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出版小说、散文、诗歌、历史随笔、演讲集等著作三十余部。历时十年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现任湖北省文联主席,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内容简...
回望来路 本书特色 《回望来路》系王剑冰主编的“乡愁文丛”之一种,是周大新关于故乡——河南尤其是南阳邓州的散文集,收录作品48篇,多描写故乡人、事和景观,具有时...
曹雪芹是“胖”是“瘦”?《石头记》还是《红楼梦》?“雪芹”“梦阮”别号从何而来?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应作何解?
地震中的孩子 本书特色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以汶川为中心的地区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这是一场破坏力极强的地震,它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整...
《如何读,为什么读》内容简介:《如何读,为什么读》是美国文学理论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年近古稀时出版的一本个人化的导读著作,这位
《夜晚的故事》内容简介:博尔赫斯创作于一九七七年的诗集《夜晚的故事》,收诗三十一首。作者对诗歌的美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有很深的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最美的外国诗篇 目录 我是这样幸福爱情与高贵的心灵万籁俱寂 我的太阳 十四行诗(116) 致月亮 夏天最后一朵玫瑰:最美的外国诗篇 节选 当我...
四极日记 本书特色 从1996年飞越川藏,到2015年登上基博站,20年间著名学者葛剑雄深入地球四极:西藏阿里、南极长城站、北极、非洲乞力马扎罗…...
低吟的荒野 本书特色 《低吟的荒野》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之作,其作者西格德·F.奥尔森不仅是美国自然文学的*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的获得者,而且是唯一获得四...
韬奋著译文丛读者信箱(精编本) 本书特色 看民国“网红公知”邹韬奋如何答各类“奇葩网友”提问。 你想知道民国时期每日的“热搜”话题吗?大龄剩女、留学、刑事案、女...
在水边 本书特色 这本散文集记载了梨木香步划皮划艇行驶于河湖之上的经历。梨木香步酷爱山水自然,认为草木万物皆有灵,她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了一个奇妙的水的世界。泥土...
马约卡之春(雪花满篮) 本书特色 马约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的生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跟随我来这个宁静之岛,那里男人从不匆忙,女人永不衰老,...
北平漫笔-林海音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北平漫笔》主要写林海音在北平(老北京)度过自己愉快的童年生活。瓜果满街的秋,戏园子里的茶房,天安门的华表,太庙的松林,故宫...
父 本书特色 中国素来是散文大国,古之文章,已传唱千世。而至现代,散文再度勃兴,名篇佳作,亦不胜枚举。散文一体,论者尽有不同解释,但涉及风格之丰富多样,...
在《還魂草》、《孤獨國》之後,時隔三十七年,詩集《約會》在眾盼聲中出版。周夢蝶孤獨的身影孓然獨行於城市,雖擺脫生活的羈絆
《远行译丛:世界最险恶之旅Ⅱ》内容简介:1910年,英国极地探险家斯科特率领探极队员乘“新地号”由英国出发前往南极,尝试挑战世
老照片温情系列我的老师 本书特色 《我的老师》是《老照片》温情系列四种图书之一,延续了《老照片》系列丛书“定格历史,收藏记忆”的出版风格,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不同时...
旧戏新谈 本书特色 此收论戏、论人、论史、论证,每有种种不同的新见。 读者无须苟同,亦无须苟异,尤其是月旦人物之笔,求同存异可也。“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
《二战经典战役系列丛书:血洗莱特湾(图文版)》内容简介:莱特湾海战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航空母舰大对决。日军在该
蒙田随笔 本书特色 《蒙田随笔(精)》问世400多年来,先后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读者遍布全球。无论年龄层次,无论教育背景,无论文化差异,几乎每个读者都能从中获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