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斐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在李白研究、杜甫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均卓有建树,泽被学界。值此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编纂推出这套文集,谨志纪念。
裴斐先生生前著述丰富,却未及结集。此次整理,共收录先生重要学术著作八种,厘为六卷。在编辑整理过程中,重新阅读这些著作,对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认识。
比如,**卷收录的《文学原理》,虽然成书于八十年代,出版于九十年代,但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借鉴意义,并不因时代的推移而减损或者丧失思想的光芒、精神的力量。吴组缃先生**次读到本书手稿,就说自己“不由拍案惊叫”,“觉得满纸都是有您的血肉的真知灼见”,“与一般高头讲章形成鲜明对照”。裴斐先生也曾说,自己写的,不是“应时之作”。正因为不是“应时之作”,才能拥有更为长久和强大的生命力,这已经是很多学者的治学经历证明了的。在“创作论——什么人能当作家”一章中,裴斐先生指出,作家“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所经历和感受过的人生,将现实中的痛感转变为审美中的快感”。——他本人也正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我们知道,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裴先生错划右派,曾做过二十年建筑工人,出卖劳力养家糊口。但是困苦磨难没有打到他,一旦回到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岗位上,他仍然生机勃发,更上层楼,把种种人生体悟,运用到作家作品的研究中,所以,对孔子,对李白,对杜甫,都有更加深刻、不同常人的解读,真正是“把现实的痛感转变为了审美的快感”。
裴斐先生在李白研究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博览强记,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在李白出生地、李白经济生活探源、李白游仙诗、李白年谱等问题上都卓有新见。本文集收录的《李白十论》《李杜卮言》和《李白选集》,集中体现了裴先生这方面的成就。关于杜甫,裴先生更是倾注了极大热情,《杜诗分期研究》堪称用生命解读。虽然有人批评他不够冷静,文字之间灌注的感情色彩太多,但是裴先生坚持在研究中“自我投入”,承认自己在写作时甚至曾经落泪。他说:“我青年时期开始研究李白,中年以后又开始研究杜甫,都是因为彼此感情有相投之处。”“老杜注我,我注老杜,老杜与我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曾经亲历过种种磨难,所以裴先生对杜甫辗转奔逃、流离落魄的人生感同身受,对杜诗或雄浑悲壮或萧澹婉丽的不同风格也都莫逆于心。一部《杜诗分期研究》,固然是可以看做杜甫的心灵史,又何尝不是裴斐先生自己的心灵史!遗憾的是,手稿止于《第八讲:羁留夔州(上)》。作者写作计划原有《第九讲:羁留夔州(下)》和《第十讲:落魄荆湘》,*终因病未能完成。天不假寿,广陵散绝。
本文集第五卷收录的《论语讲评》,是裴先生1993-1994年一个学期的讲稿。虽然也只讲了《论语》三分之一的篇幅,但足以体现裴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磊落风标。*后还值得一提的是,文集第二卷《诗缘情辨》收录的“附篇?诗律明辨”,用简单浅易的语言讲了近体诗的格律问题,对于初学诗词者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裴先生精于格律,曾经从格律角度研究杜诗中的“拗体”现象,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整理出版《裴斐文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固然可以安慰先生于地下,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裴先生的学术成就,认识和亲近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掌握更加正确有效的治学方法。无论达到哪一个目的,作为出版者,我们都与有荣焉。
圬者筋骨,书生意气,酒徒情怀。——乙亥孟夏夜醉后自画。裴斐。
裴斐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在李白研究、杜甫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均卓有建树,泽被学界。值此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编纂推出这套文集,谨志纪念。
裴斐先生生前著述丰富,却未及结集。此次整理,共收录先生重要学术著作八种,厘为六卷。在编辑整理过程中,重新阅读这些著作,对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认识。
比如,**卷收录的《文学原理》,虽然成书于八十年代,出版于九十年代,但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借鉴意义,并不因时代的推移而减损或者丧失思想的光芒、精神的力量。吴组缃先生**次读到本书手稿,就说自己“不由拍案惊叫”,“觉得满纸都是有您的血肉的真知灼见”,“与一般高头讲章形成鲜明对照”。裴斐先生也曾说,自己写的,不是“应时之作”。正因为不是“应时之作”,才能拥有更为长久和强大的生命力,这已经是很多学者的治学经历证明了的。在“创作论——什么人能当作家”一章中,裴斐先生指出,作家“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所经历和感受过的人生,将现实中的痛感转变为审美中的快感”。——他本人也正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我们知道,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裴先生错划右派,曾做过二十年建筑工人,出卖劳力养家糊口。但是困苦磨难没有打到他,一旦回到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岗位上,他仍然生机勃发,更上层楼,把种种人生体悟,运用到作家作品的研究中,所以,对孔子,对李白,对杜甫,都有更加深刻、不同常人的解读,真正是“把现实的痛感转变为了审美的快感”。
裴斐先生在李白研究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博览强记,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在李白出生地、李白经济生活探源、李白游仙诗、李白年谱等问题上都卓有新见。本文集收录的《李白十论》《李杜卮言》和《李白选集》,集中体现了裴先生这方面的成就。关于杜甫,裴先生更是倾注了极大热情,《杜诗分期研究》堪称用生命解读。虽然有人批评他不够冷静,文字之间灌注的感情色彩太多,但是裴先生坚持在研究中“自我投入”,承认自己在写作时甚至曾经落泪。他说:“我青年时期开始研究李白,中年以后又开始研究杜甫,都是因为彼此感情有相投之处。”“老杜注我,我注老杜,老杜与我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曾经亲历过种种磨难,所以裴先生对杜甫辗转奔逃、流离落魄的人生感同身受,对杜诗或雄浑悲壮或萧澹婉丽的不同风格也都莫逆于心。一部《杜诗分期研究》,固然是可以看做杜甫的心灵史,又何尝不是裴斐先生自己的心灵史!遗憾的是,手稿止于《第八讲:羁留夔州(上)》。作者写作计划原有《第九讲:羁留夔州(下)》和《第十讲:落魄荆湘》,*终因病未能完成。天不假寿,广陵散绝。
本文集第五卷收录的《论语讲评》,是裴先生1993-1994年一个学期的讲稿。虽然也只讲了《论语》三分之一的篇幅,但足以体现裴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磊落风标。*后还值得一提的是,文集第二卷《诗缘情辨》收录的“附篇?诗律明辨”,用简单浅易的语言讲了近体诗的格律问题,对于初学诗词者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裴先生精于格律,曾经从格律角度研究杜诗中的“拗体”现象,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整理出版《裴斐文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固然可以安慰先生于地下,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裴先生的学术成就,认识和亲近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掌握更加正确有效的治学方法。无论达到哪一个目的,作为出版者,我们都与有荣焉。
圬者筋骨,书生意气,酒徒情怀。——乙亥孟夏夜醉后自画。裴斐。
裴斐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在李白研究、杜甫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均卓有建树,泽被学界。值此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编纂推出这套文集,谨志纪念。
裴斐先生生前著述丰富,却未及结集。此次整理,共收录先生重要学术著作八种,厘为六卷。在编辑整理过程中,重新阅读这些著作,对先生的学术成就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认识。
比如,**卷收录的《文学原理》,虽然成书于八十年代,出版于九十年代,但今天读来,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感和借鉴意义,并不因时代的推移而减损或者丧失思想的光芒、精神的力量。吴组缃先生**次读到本书手稿,就说自己“不由拍案惊叫”,“觉得满纸都是有您的血肉的真知灼见”,“与一般高头讲章形成鲜明对照”。裴斐先生也曾说,自己写的,不是“应时之作”。正因为不是“应时之作”,才能拥有更为长久和强大的生命力,这已经是很多学者的治学经历证明了的。在“创作论——什么人能当作家”一章中,裴斐先生指出,作家“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用审美的眼光重新认识自己所经历和感受过的人生,将现实中的痛感转变为审美中的快感”。——他本人也正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我们知道,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裴先生错划右派,曾做过二十年建筑工人,出卖劳力养家糊口。但是困苦磨难没有打到他,一旦回到学术研究和教学的岗位上,他仍然生机勃发,更上层楼,把种种人生体悟,运用到作家作品的研究中,所以,对孔子,对李白,对杜甫,都有更加深刻、不同常人的解读,真正是“把现实的痛感转变为了审美的快感”。
裴斐先生在李白研究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他博览强记,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在李白出生地、李白经济生活探源、李白游仙诗、李白年谱等问题上都卓有新见。本文集收录的《李白十论》《李杜卮言》和《李白选集》,集中体现了裴先生这方面的成就。关于杜甫,裴先生更是倾注了极大热情,《杜诗分期研究》堪称用生命解读。虽然有人批评他不够冷静,文字之间灌注的感情色彩太多,但是裴先生坚持在研究中“自我投入”,承认自己在写作时甚至曾经落泪。他说:“我青年时期开始研究李白,中年以后又开始研究杜甫,都是因为彼此感情有相投之处。”“老杜注我,我注老杜,老杜与我相得益彰。”正是因为曾经亲历过种种磨难,所以裴先生对杜甫辗转奔逃、流离落魄的人生感同身受,对杜诗或雄浑悲壮或萧澹婉丽的不同风格也都莫逆于心。一部《杜诗分期研究》,固然是可以看做杜甫的心灵史,又何尝不是裴斐先生自己的心灵史!遗憾的是,手稿止于《第八讲:羁留夔州(上)》。作者写作计划原有《第九讲:羁留夔州(下)》和《第十讲:落魄荆湘》,*终因病未能完成。天不假寿,广陵散绝。
本文集第五卷收录的《论语讲评》,是裴先生1993-1994年一个学期的讲稿。虽然也只讲了《论语》三分之一的篇幅,但足以体现裴先生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磊落风标。*后还值得一提的是,文集第二卷《诗缘情辨》收录的“附篇?诗律明辨”,用简单浅易的语言讲了近体诗的格律问题,对于初学诗词者是非常好的入门读物。裴先生精于格律,曾经从格律角度研究杜诗中的“拗体”现象,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整理出版《裴斐文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固然可以安慰先生于地下,另一方面,可以让更多的读者接触到裴先生的学术成就,认识和亲近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化,掌握更加正确有效的治学方法。无论达到哪一个目的,作为出版者,我们都与有荣焉。
裴斐先生系当代著名学者,在李白研究、杜甫研究、文学理论、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思想文化研究等方面均卓有建树,泽被学界。先生生前著述丰富,却未及结集。此次整理,共收录先生重要学术著作八种,厘为六卷,其中:第一卷收入《文学原理》一种;第二卷收入收入《李白十论》、《诗缘情辨》二种;第三卷收入《李杜卮言》一种;第四卷收入《文苑雌黄》一种。第五卷收入《〈论语〉讲评》、《杜诗分期研究》二种;第六卷收入《李白选集》一种。
值此先生诞辰八十周年之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编纂推出这套文集,谨志纪念。
白色花劫 本书特色 “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桩非常事件;著名作家、本书作者林希先生当年是*年轻的胡风蒙冤案者之一;一段漫长的不堪回首的惨痛...
彩色详解人间词话(4本套装)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2017年5月1版1印,团结出版社出版★ 《人间词话》,是叶嘉莹、梁启超、鲁迅、陈寅恪 、朱光潜 、傅雷...
铁线草 本书特色 意近却是旨远,直薄所指而含蓄蕴藉,切中肯綮而要言不烦,这就是杂文随笔的魅力。本套丛书集成了当今知名的杂文名家的作品,包括《蔷薇叶子》(邵燕祥)...
《抗逆力》内容简介:现今社会,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无论是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人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逆境,重压之下,有的人会在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日本唯美主义文豪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浮世绘彩图纪念版。 ?百万畅销东野圭吾译者——刘子倩倾情翻译。著名设计师许晋维操刀设计。 ?情欲的暗黑魔性,...
绝妙好词-国学经典 内容简介 《绝妙好词》是宋末元初词人周密选编的一部南宋词选集。全编选词三百九十首(今传本有六首残阕),词人一百三十二家(其中蔡松年实为金人)...
新月集飞鸟集(1913年)(精)/诺贝尔文学奖大系 本书特色 《新月集飞鸟集(1913年)(精)》收录了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名的两部诗歌——《新月集》《飞鸟...
外国散文插图珍藏版:海涅散文 内容简介 海涅是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德国革命民主主义者的主要代表。他自幼受到法兰西自由精神的影响,一生崇尚民主。...
唐五代卷-中国诗歌通史 本书特色 吴相洲所著的《中国诗歌通史(唐五代卷)》为《中国诗歌通史》之一。作者们力图站在时代的高度,融会各种新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诗歌发...
十年回眸-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07卷 本书特色 2007年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相继迎来了香港回归1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恢复...
春草集 本书特色《春草集》是冯其庸先生所著研究古典戏曲的论文集,《春草集》其中也包括冯其庸先生写的一些戏曲评论文章,如论述戏曲史论争、艺术思考等,对元剧、传奇、...
当年的体温 本书特色 一个精神和心境被严重干扰的年代,我们能否在抵抗阴暗和障碍之余,在深深的疲惫和消极之后,仍能为自己攒下一些美好、明净的生命时日,以不至于太辜...
杂忆 本书特色 《杂忆》是作者曾彦修的一本杂文集,它汇集了曾彦修多年的杂文作品。书稿涉及面较广,包括古今中外历史、外交、经济及社会问题等方面。由于作者独特的人生...
2000-2010-21世纪散文典藏 本书特色 阅读散文不但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与智慧对话,启迪心智、激发思维,终生获益。谢大光编选的《21世纪散文典...
密室喧哗 本书特色 安徽有着中国当代众多优秀诗人,如海子、陈先发、杨键、余怒等。这应与*早的先锋诗刊《诗歌报》在安徽有关。罗亮也是在那个诗歌辉煌的时代诞...
《恶之花》内容简介:《恶之花》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歌代表作,奠定了他在法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的地位。这部经典诗作通过诗歌展
国民政府主席的最后结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选择中华民国历史上的主席及代主席在中华民国历史上某一领域的影响进行编写,主要对这些人物的一生作一简介,重点写其晚年的...
《陶渊明研究(增订本)》以陶渊明作为研究的对象,兼顾其为人与为文两个方面,作者将其作为诗人与哲人,全面考察其生平、作品以及
再见了,可鲁:一只狗的一生 本书特色 21世纪[感动一亿亚洲人心]的超级畅销好书!21世纪亚洲“赚得泪水*多”的一本书,献给*至情至性的你!自出版短短8个月内即...
《迟到的勋章》内容简介:《迟到的勋章》是一部献礼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七十周年的重磅力作,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