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不但砖石结构是如此,木材也是如此。若干年前,台湾的大型桧木都高价卖到日本去,台湾本地的建筑则可以使用较差的木材。实在是因为日本的建筑大多以原木呈现,因此寺庙的大材都要好的木材,使用精准的技术建成,一点都马虎不得。可是在台湾,寺庙的柱梁木材并不一定统一,因为木工之后,一定要上漆、加彩,木纹是看不到的。较差的木头,上了麻布,也可以充数;加彩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由于这样的观念,后期的中国人在大木料不容易取得时,发明了合成木材。中国式的合成木材是用小木材以胶合的方式做成大柱子,上面“披麻捉灰”后,加了彩就看不到柱子的本身,在外观上与大木材做成的柱子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务实的精神所促成的发明。
这种对材料的务实主义,可以引申到构造方法上。对材料的完整性太过认真,就会在构造上秉持道德主义。可是中国建筑的大木连接部分的构造,以台湾建筑为例,是完全务实的。为了搭建方便,柱梁之间的接头并不要求完全精准,而是采用先搭成架构,再用楔子去收紧的做法。由于上有彩画,这些并不利落的接榫,在外观上并无所觉,遇到地震,还有消解弯力的作用。
其实这种精神,自唐代的佛像造像上已经看出来了。唐宋以来的木质雕像常常是用木材拼起来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刻好,然后拼接在一起,上面施以彩色,把拼接的缝隙覆盖。这样做,比起勉强使用一块大型木材要合理得多,因为可以选取*理想的木材雕出身体的各部分。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雕像常常要从材料上找创造的灵感。米开朗基罗要先看石材,才知道要雕成什么作品。直到今天,西方的观念还是自材料的精神开始思考。日本的原木雕刻也是同样的自木材看出艺术的造型。近年来,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常自奇木中雕出神像来,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这种雕刻品的重点就是自木材的原型中找到神像的形体。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因为中国人不迁就自然,而视材料为材料,认为材料是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它的本身并没有精神价值。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人性定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与表面主义的物质条件相会合了。中国建筑因为保护木材,因为覆盖有缺点的木材,使用表面的装饰,这本来是物质上的需要,可是因此使表面的装饰成为制度,象征了社会地位,维护了伦理制度。因此内、外两分,符合了中国人务实的性格。
中国文化在建筑与庭园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庭园艺术在中东与西方都是互相配合的;凡尔赛宫的几何形花园是以建筑的大厅为中心发展出来的。换言之,西式的庭园虽尚未有内外融为一体的观念,至少已有花园是室内建筑空间延长的观念。只有中国人是把园与宅完全分开的。这种空间内外两分的关系,呈现在苏州拙政园上,也反映在板桥林家宅园上。
……
汉宝德,(1934--)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普普尔·贾亚卡尔(Pupul Jayakar),印度著名哲学家及文艺界领袖,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副会长,印度传统艺术与文化基金会副会长,印度文化交流委员会副会长,...
伊桑·祖克曼●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资深教授,公民媒体中心主任。● 全世界颇有影响力的公民媒体“全球之声”发起人。● 克莱·舍基称其为“真正的世界主义者”。
李崇建,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曾任全人中学教师。目前与甘耀明、许荣哲等人,结合亲职教育与文学教育,在台中市开设作文班。文学创作曾获“时报文学奖”等三十余文艺...
威廉•坎宽巴1987年8月5日出生于非洲马拉维的多瓦小镇。他14岁辍学,开始自学物理,摸索风车发电机的发明的制作方法,三年后试验成功,随后不断改进,19岁时被美...
《当代自由主义理论》为学生们提供了自由主义关键原则的概览,其涉及到霍布斯、洛克、康德、罗尔斯乃至当今的理论与争鸣。最近争论的核心是公共理性观念。本书介绍并探讨了...
植村直己(1941年2月12日-1984年2月13日左右),著名登山家、探险家,登顶五大洲最高峰的世界第一人(除珠峰外均为独自一人登顶),首位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日...
疫病简史:小角色的大杀伤力 内容简介 当中世纪鼠疫来临时,人类付出了几千万生命的代价。小小的流感病毒通过战争期间人们的频繁流动和交往把2000多万人送上了不归路...
LittleTimmyandMr.Cloudisastorythattellsaboutalittleboywhohasabigimagination,thep...
名人推薦在無法數計的魯迅研究中,本書作者長堀祐造教授在持續二十多年的探索中,另闢蹊徑,走出向來研究的意識形態桎梏,由托洛茨基《文學與革命》一書對魯迅的影響關係入...
篠原亨一 (Kōichi Shinohara; 1941-) 教授的研究領域為東亞佛教研究。篠原教授2004年開始任教於耶魯大學,此前長期供職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
A web application involves many specialists, but it takes people in web ops to e...
陆一,中学毕业下乡务农,1977年参加高考被录取回城,80年代中期从共青团上海市委研究室进入《世界经济导报》,历任记者、编辑、编委、要闻部副主任,1994年进入...
Japansjazzcommunity-bothmusiciansandaudience-hasbeenbegrudginglyrecognisedforits...
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吴汉东等编写的这本《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研究》的精华部分。...
作者简介[德]丹尼尔·文登森(Daniel Wildenstein) 艺术家,美术学院(巴黎)成员。1939年以前,他曾任纽约威尔顿斯坦画廊、
苏也2010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新闻系,2015年获...
The only way to get rid of a temptation is to yield to it. When Dorian Gray has ...
中国牌坊门楼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了中国建筑中顶楼和门面所采用的形态各异的牌坊、门楼,汇成了一本摄影集。内容有:孔林的万古长春牌坊、北京成贤街——牌楼、大理文化园...
普魯士是一個神話。對某些人來說,它的名字代表著秩序、正直與寬容;對其他人來說,它卻集軍國主義與反動作風於一身。身為普魯士人的塞巴斯提安.哈夫納現在拋開舊有的傳說...
TryingtoUnderstandisafictionaldepictionofamanaslifejourneyfrombirthtoretir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