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不但砖石结构是如此,木材也是如此。若干年前,台湾的大型桧木都高价卖到日本去,台湾本地的建筑则可以使用较差的木材。实在是因为日本的建筑大多以原木呈现,因此寺庙的大材都要好的木材,使用精准的技术建成,一点都马虎不得。可是在台湾,寺庙的柱梁木材并不一定统一,因为木工之后,一定要上漆、加彩,木纹是看不到的。较差的木头,上了麻布,也可以充数;加彩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由于这样的观念,后期的中国人在大木料不容易取得时,发明了合成木材。中国式的合成木材是用小木材以胶合的方式做成大柱子,上面“披麻捉灰”后,加了彩就看不到柱子的本身,在外观上与大木材做成的柱子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务实的精神所促成的发明。
这种对材料的务实主义,可以引申到构造方法上。对材料的完整性太过认真,就会在构造上秉持道德主义。可是中国建筑的大木连接部分的构造,以台湾建筑为例,是完全务实的。为了搭建方便,柱梁之间的接头并不要求完全精准,而是采用先搭成架构,再用楔子去收紧的做法。由于上有彩画,这些并不利落的接榫,在外观上并无所觉,遇到地震,还有消解弯力的作用。
其实这种精神,自唐代的佛像造像上已经看出来了。唐宋以来的木质雕像常常是用木材拼起来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刻好,然后拼接在一起,上面施以彩色,把拼接的缝隙覆盖。这样做,比起勉强使用一块大型木材要合理得多,因为可以选取*理想的木材雕出身体的各部分。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雕像常常要从材料上找创造的灵感。米开朗基罗要先看石材,才知道要雕成什么作品。直到今天,西方的观念还是自材料的精神开始思考。日本的原木雕刻也是同样的自木材看出艺术的造型。近年来,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常自奇木中雕出神像来,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这种雕刻品的重点就是自木材的原型中找到神像的形体。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因为中国人不迁就自然,而视材料为材料,认为材料是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它的本身并没有精神价值。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人性定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与表面主义的物质条件相会合了。中国建筑因为保护木材,因为覆盖有缺点的木材,使用表面的装饰,这本来是物质上的需要,可是因此使表面的装饰成为制度,象征了社会地位,维护了伦理制度。因此内、外两分,符合了中国人务实的性格。
中国文化在建筑与庭园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庭园艺术在中东与西方都是互相配合的;凡尔赛宫的几何形花园是以建筑的大厅为中心发展出来的。换言之,西式的庭园虽尚未有内外融为一体的观念,至少已有花园是室内建筑空间延长的观念。只有中国人是把园与宅完全分开的。这种空间内外两分的关系,呈现在苏州拙政园上,也反映在板桥林家宅园上。
……
汉宝德,(1934--)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不要只为速写而速写,而是为了你自己的感受来创作。速写作品只不过是你和模特相处的副产品。——引自第68页
"UnderstandingJournalism"providesanindispensableguidethroughtheprocessesanddecis...
《打开Go语言之门》内容简介:通过不断思考和整理,作者编写了这本更具系统性也更通俗易懂的Go语言入门和进阶书籍,以帮助学习者少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祁,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
【编辑推荐】★20世纪中文小说经典,陈映真小说全集大陆首次出版。人的体温,人的骨头,人的勇气。走过台湾当代历史的后街,一个知识人书写他所身处的时代,最激荡的历史...
马西米利亚诺·威尔吉利奥,1979年出生于那不勒斯,是意大利知名的作家和编剧,其文字干净大气,善于将故事创作与历史事件结合,直击人心。已出版作品《那不勒斯的萤火...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1928年3月28日,出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母移居加拿大。1949年,毕业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市...
美亚,心理咨询家,“单身力”理念创始人。《南都周刊》香港特约撰稿人。《时尚COSMO》专栏作者。一个放心老去的已婚育少女。
十年踪迹 十年心 沧月出道十周年典藏纪念版这是一座悲欢离合聚集的楼,是传奇和神话的巅峰。这是荒原大雪中最初及最后的爱,唤醒每个人少年时代心底那一抹伤痕记忆。沧月...
锅炉操作工 内容简介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这本《锅炉操作工》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丛书之一,以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和形式为主要依据,分为初...
域外检察制度研究 内容简介 《域外检察制度研究》是樊崇义教授主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基本原理”(项目号[GJ2006A0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中国...
针灸薪传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编。**编为“经穴考证”,具体从人身度量标准、于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阴睥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
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20世纪上半叶至为重要的思想家,其观点与思想异常迷人,却也捉摸不定,对整个20世纪的人文学术产生了重大影响;本雅明学术兴趣...
APPLESAND 吴珍英Blog.naver.com/creamsand有一个梦想成为画家的少女!时间流逝,只是比其他人稍微手巧一些的她,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家庭...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都•冯•哈耶克是一位曾影响了20世纪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各国经济政策的伟大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近些年来,哈耶克的一些著作...
《君主论(译林人文精选)》内容简介: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马基雅维里曾以笔为剑,单枪匹马发动过一场革命。这场革命重新定义“德
Beginning in the 1920s thousands of Chinese revolutionaries set out for Soviet R...
王诗沐,200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10年加入网易杭州研究院,任网易摄影产品经理。2012年开始负责网易云音乐...
妇女皮肤病诊疗 本书特色 《妇女皮肤病诊疗》是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丛书之一。妇女皮肤病诊疗 节选 《妇女皮肤病诊疗》全书分十五章来编写,主要介绍妇女皮肤病的基础...
《好好学习(升级版)》内容简介:人人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而你与他人之间的区别在于这股力量能否为己所用。我们都热情追逐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