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是技术、艺术与人生的综合。建筑物虽然是实体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却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为它不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技术与科学水准,那个时代的精神,当时的审美观念,而且忠实地记录了当时人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台。人生离不开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价值的物品都以某种形态连结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艺术品,如果没有建筑空间的架构为基础,就显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辉,而论为美丽的古董。
中国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建筑。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主的,是没有理论的人本建筑。简单地说,中国文化在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纯朴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种工具,一种象征。
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样的改变,却也不受建筑传统的过分约束,常适度地预以修改。因此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就顺着中国文化的渐变而渐变,它忠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过去;知识分子怎样在世界上求心灵的安顿,统治阶级怎样展示其权力的象征,殷商巨贾如何追求生活的逸乐,都能表现在简单而几近原始的建筑空间架构上——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这不是一部中国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而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对中国建筑进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据多年来对中国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给予文化上的诠释。通过对中国文化特质的了解,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建筑,更生动地欣赏中国建筑空间中包容的生活。从建筑与文化的交互对照中,把握中国建筑的意义与价值。
不但砖石结构是如此,木材也是如此。若干年前,台湾的大型桧木都高价卖到日本去,台湾本地的建筑则可以使用较差的木材。实在是因为日本的建筑大多以原木呈现,因此寺庙的大材都要好的木材,使用精准的技术建成,一点都马虎不得。可是在台湾,寺庙的柱梁木材并不一定统一,因为木工之后,一定要上漆、加彩,木纹是看不到的。较差的木头,上了麻布,也可以充数;加彩以后,就完全看不到了。由于这样的观念,后期的中国人在大木料不容易取得时,发明了合成木材。中国式的合成木材是用小木材以胶合的方式做成大柱子,上面“披麻捉灰”后,加了彩就看不到柱子的本身,在外观上与大木材做成的柱子是没有分别的。这是一种务实的精神所促成的发明。
这种对材料的务实主义,可以引申到构造方法上。对材料的完整性太过认真,就会在构造上秉持道德主义。可是中国建筑的大木连接部分的构造,以台湾建筑为例,是完全务实的。为了搭建方便,柱梁之间的接头并不要求完全精准,而是采用先搭成架构,再用楔子去收紧的做法。由于上有彩画,这些并不利落的接榫,在外观上并无所觉,遇到地震,还有消解弯力的作用。
其实这种精神,自唐代的佛像造像上已经看出来了。唐宋以来的木质雕像常常是用木材拼起来的,身体的各部分分别刻好,然后拼接在一起,上面施以彩色,把拼接的缝隙覆盖。这样做,比起勉强使用一块大型木材要合理得多,因为可以选取*理想的木材雕出身体的各部分。
大家都知道,外国人的雕像常常要从材料上找创造的灵感。米开朗基罗要先看石材,才知道要雕成什么作品。直到今天,西方的观念还是自材料的精神开始思考。日本的原木雕刻也是同样的自木材看出艺术的造型。近年来,台湾受日本的影响,常自奇木中雕出神像来,就是这种精神的产物。这种雕刻品的重点就是自木材的原型中找到神像的形体。这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因为中国人不迁就自然,而视材料为材料,认为材料是为达到我们的目的而存在的,它的本身并没有精神价值。
很有趣的是,中国的人性定义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这里与表面主义的物质条件相会合了。中国建筑因为保护木材,因为覆盖有缺点的木材,使用表面的装饰,这本来是物质上的需要,可是因此使表面的装饰成为制度,象征了社会地位,维护了伦理制度。因此内、外两分,符合了中国人务实的性格。
中国文化在建筑与庭园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庭园艺术在中东与西方都是互相配合的;凡尔赛宫的几何形花园是以建筑的大厅为中心发展出来的。换言之,西式的庭园虽尚未有内外融为一体的观念,至少已有花园是室内建筑空间延长的观念。只有中国人是把园与宅完全分开的。这种空间内外两分的关系,呈现在苏州拙政园上,也反映在板桥林家宅园上。
……
汉宝德,(1934--)建筑学专家。1934年生于山东日照。
1958年自成大建筑系业后,留校任助教。1961年转任东海大学建筑系讲师。1964-67年赴美取得哈佛大学及普林大学硕士学位后,返国接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接掌建筑系的十年间,调整建筑教育课程与国外主流的体系同步,培育众多建筑人才,在国内外均有杰出成就。
1977年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1981年起转任公职,担任自然科学博物馆筹备主任,续接任馆长;投入科博馆十五年间,始终秉持远而广的视野及对品质的坚持,成功地跨越了岛内长久以来理念与执行之间的鸿沟,为岛内的博物馆及文艺事业树立了崭新的典范。1995年7月又接任台南艺术学院筹备主任,至2001年2月在校长任内退休,正式告别二十的公职生涯。
现为"总统府国策顾问"、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汉光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历年来的建筑设计作品有洛韶、天祥、溪头、澎湖、垦丁的青年活动中心,"南园"联合报员工休假中心、彰化县立文化中心、"中研院"民族所等。
著作有《建筑的精神向度》、《建筑、社会与文化》、《明、清建筑二论》、《斗拱的起源与发展》、《为建筑看相》、《域外抒情》、《鹿港古风貌之研究》、《建筑与文化近思录》、《金玉缘》、《认识中国建筑》、《风水与环境》、《风情与文物》、《科学与美感》、《不耐平凡》、《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等,译有《雕刻的艺术》、《合理的设计原则》、《文明的耀升--人类文明发展史》等书。
曾先后投入建筑教育、建筑设计、古迹修护、博物馆经营等领域。在每一工作中,均为岛内当时的现况带入了新的观念,并付诸实行,为其后岛内的专业领域奠定较宏广的根基。东海建筑系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如此;科博馆及南艺的创设更是如此。堪称岛内文化界少有的"学者兼实行家",对岛内的建筑及文化发展有相当长远的影响。
《UI群英汇:用户体验•交互•视觉设计方法论》内容简介:由于国内UI设计领域目前还没有成型的理论体系,所以各公司目前的团队配备、设计流程、方法也各不相同。这也是...
这是地下丝绒乐队(Velvet Underground)的主唱兼吉他手,Lou Reed 所创作的摇滚歌词集,分中文、英文两册,中文黑纸印银,英文牛皮纸印黑,裸...
刘永翔,1948年生,字寂潮,浙江龙游人。198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所工作。历任助教、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法国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本名玛格丽特·多纳迪厄,出生于印度支那,十八岁后回法国定居。她以电影《广岛之恋》(1959...
作品目录1 老斗 2 套诗 3 述梦 4 盗官 5 斗铭 6 验鸭 7 捏虱 8 问心 9 画影 10 爵诨 …… · · · · · ·
瘂弦(口述)本名王慶麟,1932年生,河南南陽人。1949年於內戰中隨軍來台,政工幹部學校影劇系畢業後,服務於海軍。1960年代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中国大学校园里最顶尖的求职咨询网站——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历时三载,厚积薄发,倾情奉献给全国大学生一套《应届生求职全攻略》丛书,令...
麦克弗森生于加拿大,1955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于1956年成为多伦多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是当代西方著名政治学家,代表作包括《占有性个人主义...
◆ 广告语一本造梦者的小说,推荐给迷途者、受困者、身陷囹圄的幻梦者或突围者的小说。练习着穿墙术与隐身术的造梦师,在狂想里照见一切受困者,迷途者与落魄者的卡夫卡式...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中华诗文鉴赏典丛(平装) 本书特色 中华诗文鉴赏辞典类图书是一套重在普及、雅俗共赏的图书。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源远流长,荟萃了中...
作品目录Scene 1Scene 2Scene 3Scene 4Scene 5Scene 6Scene 7Scene 8Scene 9Scene 10Scene...
王凯(凯叔)王凯,“凯叔讲故事”品牌创始人,前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后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小说演播艺术家,为近千部集电视剧和译制片主要角色...
豪尔赫·布卡伊(Jorge Bucay),1949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博士,专攻心理疾病,是完形学派(又称格式塔学派)的心理治疗师。他是备受尊崇的心理医...
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核心考点突破与速记-(口袋版) 本书特色 《中医综合核心考点突破与速记》召集了著名中医院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名师以及考取名师...
林毓生(Yu-sheng Lin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当代著名学者,1934年生于沈阳,原籍山东黄县,7岁时移居北平,14岁随家人迁入台湾...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之父。克尔凯郭尔在27岁时与少女蕾吉娜订婚。然而由于自己敏感的性格,他又解除了婚约。《诱惑者日记》...
耐克、李维斯、奥利奥、喜力、李宁、Supreme抓住年轻用户的营销奥秘,就在这本书里!抓住年轻用户,意味着打造全新的消费场景;进入10万亿大市场;实现200%的...
精彩摘录所谓“七年之痒”,就是一年新鲜、二年熟悉、三年乏味、四年思考、五年计划、六年蠢动、七年行动——引自第82页男人的盲
单方验方治百病 本书特色 本书收集的单方和验方,除了中药,所涉及的植物、动物、食品都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因此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易行,而且对很多疾病都有...
马丁徒弟千千万,倒下一片又一片。说到马丁大爷,这位科幻奇幻界的传奇,门徒三千却始终没带出个名堂。各位徒儿宛如他笔下的韭菜角色,割了一茬又一茬。真就没个盼头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