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总是处在忙碌状态,而且不幸的很少全然独处,所以人类创造图像以寻求内在的抚慰。因此,当我们亲眼目睹一幅绘画作品时,总会触及内心深处并将那份感动反映到我们眼前的作品上。”这段文字记录在13世纪一份最受欢迎的中世纪布道书中,而这段话受欢迎的时期正好切合本书所谈论的时间:哥特时期。在这段以视觉为主的年代,更多的是透过图像来帮助传达,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视觉文化的价值。
《哥特艺术》作者采用全新的现代视觉方法,以独特的视角将艺术品还原到它所处的历史语境中,去探寻创作它们的初衷,研究那些给石头关注生命的哥特艺术家们及其作品,那些象征神圣的艺术品中所蕴藏的道德的真理,以及在那个神秘而庄严的时代宗教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较于那些兼具百科与学术性质的艺术史论著而言,作者摒弃了包括建筑、绘画、雕塑及工艺品在内的不同艺术流派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传统,突破教科书式离散的架构及叙述方法,以一种生动而特别的组织形式,新鲜而充满感性的文字,跨越时间与领域的界限,还原哥特艺术形成发展的过程,探讨建筑、绘画、雕塑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有趣的是,尽管时代是严肃的,但作者的叙述是轻松的。他以漫谈的方式向人们徐徐讲述了一段有关“哥特”的历史故事,展现了自12世纪至16世纪这近400年间哥特时期欧洲社会丰富的艺术生活及社会形态。
而阿希姆·贝德诺兹,这位将自己定义为“神圣处所的守望者”的天才摄影师,用他的相机成功地记录了当时这些艺术品最珍贵的原始画面。此次,他利用复杂先进的拍摄技术,最大限度清晰直观地再现了那些平日无法看到的艺术品原貌。他试图引领读者尽可能地“靠近”艺术品,甚至带来超越现实的感官享受。翻开每一页,扑面而来的震撼力如身临其境一般,酣畅淋漓地展示了艺术品的魅力。
在资深艺术史论编辑罗尔夫·托曼地带领下,德国专业团队10年心血凝结于此,在这近700幅精美图片中,不仅有整页或全跨页的显著的作品细节,甚至还有多幅长达四页的连续折页,可谓完整勾勒出哥特时期的艺术图景,为读者展示了万物濒于幽暗的哥特时期神学艺术的光辉。是为《哥特艺术》。
罗尔夫·托曼(Rolf Toman),研修德语文学和哲学,德国知名独立出版人和国际知名艺术史研究专家。他曾在一家大型国际出版公司任编辑数年,1992年起成为独立出版人,长期从事文化及艺术史学相关的研究与图书出版工作,并与各国较有影响力的一些大型出版公司有多次深入的合作。与艺术史相关的艺术图书是他的工作重点,多年来组织各地相关专家编著出版过多部与艺术史相关的出版物,并有多部作品被引进中国出版。
阿希姆·贝德诺兹(Achim Bednorz),来自科隆,致力于为建筑与艺术史的出版物拍摄作品图像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他将自己定义为“神圣处所的守望者”。
布鲁诺·克莱恩(Bruno Klein),德累斯顿人,曾在柏林、巴黎、科隆及伯恩研修艺术史并在几所欧洲大学及拉丁美洲地区从事研究并执教。自2000年起,布鲁诺·克莱恩成为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哲学学院的教授,讲授...
(展开全部)
凸显出大教堂特色的是,他们要求建立起表现出以神为主的世界秩序,教堂是协调世界及上帝之间不可缺少的机构。这种概念对早期基督教仍属陌生,因为早期基督教仅视教堂为教徒会众聚会的场所。这样的改变是在9世纪到11世纪间发生的,当时教堂建筑逐渐被冠以象征的名称。但直到哥特时期,一种趋向无限制的表现意图出现,才强调了建筑物从高塔到地下墓穴及窗户,再到最小的装饰物的每一部分的重要性。假设教堂建筑很快消失的神秘看法只是种夸张的说法,否则不可能这么轻易在宗教改革时被否决。然而,对教堂建筑成为个体救赎及社公益服务支持的观点,必定被接受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除此之外,我们无法说明为何会有像哥特式教堂这样杰出的建筑出现。
——引自章节:一神圣意图的高度体现
皇宫里的小礼拜堂巴黎的圣礼拜堂大约在阿尔科巴萨修道院建成后的半世纪,圣礼拜堂在路易九世(后人称为“圣路易”)的指示下建于巴黎的皇宫内,他将自己从拜占庭获得的贵重圣物,及其中最重要的荆冠都存放在那里。他花在圣物上的钱比存放它们的圣物箱还多,这些圣物箱又比整个礼拜堂更宝贵。作为皇宫的一部分,这个礼拜堂象征性地依循由在阿琛的查理曼皇宫传到西欧的样式兴建,同后者一样,圣礼拜堂也分为上下两间教堂。但与阿琛及其他较久的皇宫礼拜堂相反的是,这上下两部分不再有任何直接关联,上下两间各自成为空间完整且独立的教堂。下面的教堂同时预先考虑到上面教堂的建设的规划,而这一点是为了让其中间教堂的访客隐匿于另一间教堂。因此这只是圣礼拜堂采纳旧式皇宫里的小礼拜堂的传统。特别是上面的教堂是被认为是伟大的哥特式大教堂的典型,这里光线充足,唱诗班席次区布满着高耸的窗户,显然被视为建筑物最高贵的部分,被作为典范。因此巴黎的大教堂中最著名的类型是与皇官里的小礼拜堂这种古老建筑类型有关的。后期类似的小礼拜堂,均有计划地放弃上下教堂的规划,只兴建了仿上面大教堂礼拜堂。
——引自章节:一神圣意图的高度体现
外国摄影名作欣赏 内容简介 “少年艺术之旅丛书”精选古今中外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电影以及中国书法等艺术门类*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配以精要、浅近的评论,组成一...
品逸29-品鉴25-品鉴24-(全3册) 本书特色 吴向东编著的《品逸(附品鉴29)》刊录中国历代优秀的书画作品及著名书画家的书画评论文章,以清新、自然、优美的...
历代名家绘画: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 本书特色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代表作,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
陕西古代美术经典:绥德汉代画像石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陕西北绥德县境内已发现的汉画像石的绝大部分精品,材料集中,内容十分丰富,有不少珍贵图像为首次刊载。为便利读...
ThisbookisavividphotographicrecordofdailylifeinIstanbulfromthe1940stothe1980s.Ca...
门采尔-西方绘画大师原作 本书特色 在中外绘画史上,研究和学习前辈大师、临摹大师作品,是画家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只是技法方面,还在于文化方面。《西方绘画...
房龙手绘画-房龙 本书特色 《房龙手绘画》:房龙未出版作品插图真迹,首次面世畅销全球一个世纪的经典权威译本完美展示房龙人文情怀房龙用睿智幽默的笔探索这个世界,及...
Lucifer,abenevolentdevilifevertherewasone,wishestosaveanincreasinglydespoiledEar...
民间石狮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狮子形象是一种民族文化符号,在民间文化中,狮子几乎成为祥禽瑞兽的代名词。狮子艺术从佛龛神殿走入普通百姓生活,为各民族大众所喜闻乐见。...
诗人眼中的画家 本书特色此书的主要内容是二十世纪西方著名诗人谈论绘画艺术,由作者从各著作中挑选了二十篇,翻译汇编而成。文章的内容有致敬、回忆录、逸事、长篇演说、...
大师经典素描米开朗基罗 内容简介 米开朗基罗(1475-1564)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六岁时丧母,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的家里,因此从小就对雕塑...
《空之辞典:你知道天空的名字吗?》内容简介:你知道今天看到的天空的名字吗? 季节轮转,天气不同,将代表四季和天气的天空语言分
韩天衡书历代松竹梅诗册 本书特色 《韩天衡书历代松竹梅诗册》是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韩天衡书历代松竹梅诗册 目录 富有哲理的艺术追求——品读韩天衡的行草书近作...
水墨风流:元代人物花鸟画 内容简介 本书分风情之旅、独家透视、艺术开讲、历史现场、文化探险、经典精赏六大内容,主要介绍了湖州的地理位置、发展沿革、当地特色、特别...
画风-2012.卷23 本书特色 《画风(2012卷23)》由怀一编,设有:画风·观点、画风·析源、画风·视觉、画风·风月等栏目,收入了《宋画的诗意——兼谈苏轼...
120页,55幅照片,25X25厘米(12开),布面精装【自述】拍摄《北流活活》这个项目前,读了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被书中滚烫的文
顾氏画谱(精) 本书特色 《顾氏画谱》按时代为顺序,辑刻顾恺之、阎立本、阎立德、李公麟、苏轼、米芾、巨然、赵孟頫、管夫人、黄公望、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董其...
石涛-中国好丹青 本书特色 石涛绘画的《石涛/中国好丹青大师册页精品》精选其近47幅代表作品,以接近原寸的长卷形式复制书法作品,使读者能够全面体会到石涛的山水、...
玛丽·汤姆金斯·刘易斯,执教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三一学院,教授艺术史课程,她的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她是艺术鉴赏领域的专家,在艺术鉴赏领域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出...
Throughouthiscareer,theinfluentialCanadianartphotographerJeffWallhaswrittenper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