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专制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公共领域与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我们这里说的政治可以粗略地界定为自由和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的本质是,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不存在对统治者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挑战。
现代性的精髓在于从个体精神中推衍出以下这一新观念: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凭借自己的才能和意向来安排生活,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由出身所决定的位置。
希腊政治的基石是理性,罗马政治的基石是爱——爱祖国,爱罗马。
在人人奉公守法所带来的社会和谐之外,还有另一种和谐,即通过自由讨论解决冲突,自愿地接受靠法定程序得出的任何解决办法。
基督教对政治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人的价值观。
传统的政治观念是,统治者的首要任务是维护正义,并在整个城邦中提倡美德,因为道德才是和平和良好秩序的根本基石
君主制极易蜕变成僭主政体,僭主政体又被贵族政体推翻,贵族政体蜕变成剥削民众的寡头政体,寡头政体被平民政体推翻,平民政体蜕变成动荡的暴民统治而使人民无法忍受,某个强有力的人物夺权变成君主,于是循环又周而复始了。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治理城邦国家的一套职位体系,再加上规定这些公职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这就构成了宪制(constitution)
政治是一种活动,它支撑着人类生活的框架;但政治并不等于生活。
当代流行的怀疑主义是一种虚伪的谦恭,它掩盖了这样一个顽固的信念:我们的开放心态使我们的相对人文主义比前人的僵化和异族文化的褊狭都要高明得多。
政治就是对“怎样做才公正”的无休止的公开争论。
国家利益就是一个国家认为保障本国安全所必须采取的一切行动。
基督教强调在上帝面前每个人的价值是相等的。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是否具有普遍理性,而在于是否具备对抗邪恶的个人品性。
一种观点在一个人看来是谬论,却可能被另一个人当作至理名言。
专制体制的形象:那种政体的秩序靠武力来建立,以恐怖来维系,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霍布斯的看法则是,战争是人类间的自然关系,真正的问题在于人类如何去实现一种和平状态。
国际关系研究分为相互龃龉的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两派,现实主义学派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理想主义学派则主张建立一种国际秩序。
政治的决窍是,既要努力取胜,又不可求之过甚。
专制体制取决于专制者个人的品格秉性(他们往往是喜怒无常的),而政治体制的领导人则是按照职务所赋予的责任来行事。
循环论
一个好公民能同时做一个好人吗?
米诺格说:“现代社会就是资料慢性中毒的社会。”这话几乎明示了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批评。
革命的起因总是某种对平等的要求
对属下佃户的控制使掌权首领处于某种独立的地位,必须通过与一批这样的首领订立协议才能建立起社会秩序。这是中世纪重建政治秩序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这种宗教热情的政治意义是,当时的公民社会被看作是信徒的联合会。拒绝接受社会共有的信仰就等于是一种精神上的移民。
基督教一面把政治降格为仅是维持和平与世界公正的暂用工具,一面又将拯救每一个人的灵魂看作生活的根本意义。
19世纪的政论家沃尔特·白哲特说过,任何改革的后果都必须等到经历了改革的那一代人过世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在思考良政善治这一重大问题的时候,历史方法也许比科学方法有用得多。
一个概念如果过分地延伸就会断裂而失去表意功能。
政府总是要把一切好事都归功于自己,反对党则总是要把一切坏事的账都算到政府头上,于是政府和反对党就在合力传播着一个观念,即一切事情,不管好事还是坏事,都是政策造成的。这种观念使得民众遇事就去向政府请愿,似乎一切利益都可以由政府来施予。这种做法又反过来加强了“一切事物事实上都是政治”的观念。
城邦一方面是自然的产物,另一方面又是人工的创造。
分权理论
罗马的声誉主要建立在它的道德力量上
宗教就是一种文明对存在问题的信仰和知觉。
在某种意义上,政治的历史就是探索可行策略的历史,这些策略被用来缩短——尽管不能消除——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距离。
第一种是对国家的自由派观点,来自中世纪的自由和王权的观念,主张建立公民秩序保障良善生活。第二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一种压迫工具,高高在上地从精神上压抑着受它奴役的民众,所以国家是一种压制人的东西,需要用人性来改造。这第二种观点激发了这样一种设想:超越国家,创造一个完美的共和体,使政治中不可避免的那种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鸿沟能够最终被填平。现代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这两种观点所代表的倾向之间的沟通平衡。
政治的本质是说服,这一事实具有一个核心含义:政治家决定一项政策所依据的种种理由完全不等于他公开宣称的那些理由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倾向,而且一切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倾向的名下。
国家利益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解释,但政权的更迭很少会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对自身利益的看法。
公正不仅仅是存在于我们前方、可以为我们导航的目标,公正也曾在我们的过去中存在,它揭示了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的历史。
阿登反击战 本书特色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六万八千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十辑现象学与政治哲学 目录 现象学与政治哲学胡塞尔的国家哲学“超在”的扩展: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政治哲学维度技术、政治世界与本真生存从生活世...
凤凰文库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 本书特色 《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为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凤凰文库正义诸领域:为多元主义与平等一辩 内容简介...
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权中的亚洲和欧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新地区主义研究的*新著作,它指出“多孔化地区”是冷战后世界政治的重要特点,并从技术、对外投资、国内...
美国粪-城市的耻辱 内容简介 《美国粪--城市的耻辱》编著者林肯·斯蒂芬斯。耙粪者揭发的滥权不法涵盖面很广。劳森(thomasw.lawson)报导金...
周振鹤,复旦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生于厦门,1958—1963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福州大学矿冶系,1978年考入复旦大学读研究生,师从谭其骧院...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内容简介 按照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二〇一三年六月出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后,...
二战之后的日本政坛,从一党独大到多党并起,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幕?李明星、熊培云、马国川作序推荐——————————————本书从政治的角度解剖平成时代三十年的大起...
十家论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家论丛”的其中一册。本书收录了近百年来国内学者和军事理论家对《孙子兵法》的代表性研究。所收录的十位大家为蒋百里、郭化若、李浴日、关...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生于德国马堡的犹太人,曾就读于马堡大学,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至1932年,任职于柏林犹太研究学院。193...
亚洲的病理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近十年《读书》上有关亚洲问题的代表性的篇目,涉及亚洲近现代历史、亚洲的主体性、底层民众、中日关系、华人问题的历史与现状以及亚洲国...
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II-英文 本书特色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事珍闻全记录丛书:三野全战事 本书特色 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引领我们走进战火纷飞的年代! 战争造就了千千万万叱咤风云的名将。陈毅、粟裕、谭震林等...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战争事典:002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是指文图书倾力打造的战争、历史类综合mook读物,由资深历史、战史作家宋毅主编,追求品味至上。其编辑方针是“四精”——精...
公司政治可以笼统地认为足公司内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它是公司里规审制度等限规则背后的隐规则,这种规则足个成文的,还说不出来的,藏在水面之下,是一些约定俗成的日常事...
《黑猩猩的政治》内容简介:译文科学系列新书,跨学科经典之作,风靡西方教育界、商界、政界40年的跨学科经典之作 与《沉思录》《物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内容简介:20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19个伟大瞬间。在这里。你会发现:原来科
长征中的毛泽东及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本书特色 军事上长期推行的极左路线,违背了红军的实际和革命的实际,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保留革命火种,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
全书共计三十万字,近百张珍贵照片。是根据“红鹰”中队69名飞行员中的31人的回忆整理而成,作者史蒂夫戴维斯收集整理了65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