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 从古代社会与思想史的探索方法,到出土陶文的考释,
从对内地学术界的印象到对青年学者的期望,
一位学者的渊博学识与肺腑之言
推荐二:继《五四运动史》之后,周策纵教授续谈五四运动及近代思潮的精彩篇章
推荐三:我常说:五四运动是一件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目标永远值得大家去努力奋斗达成。它给我们的启发是非常巨大而长远的。即使是它的缺失,也提供给我们一种严肃而重大的教训。它不但留给中国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一些艰巨的使命,也留给所有的中国人一个远大的任务。从广义说,它也许可以鼓舞世界上许多学生、青年和成年人,对各种文化传统和社会问题,多引发一点兴趣,去共同努力创造一种能包含各个传统的新文明。
——周策纵
本书由“文史宗哲篇”与“五四及近代思潮”两部分组成。“文史宗哲篇”涵盖了周策纵教授探讨古代社会思想、“人与大自然”观念,以及与饶宗颐教授探讨陶文考释等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文章;“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则收录了周教授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以及有关五四运动、中国文化现代化、简体字的文章。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周策纵教授在历史、哲学与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五四及近代思潮”部分可说是周策纵教授在《五四运动史》之后续谈“五四”的精华之作。
简 目
上篇文史宗哲篇
一 如何从古文字与经典探索古代社会与思想史
二 “人与大自然”观念溯源:论“天人合一”
三 传统中国的小说观念与宗教关怀
四 论章炳麟梁启超墨迹释文书
五 四千年前中国的文史纪实
六 周教授龙山陶文考释书后
七 龙山陶文考释答饶宗颐教授
八 答周策纵教授
九 从王士祯和赵执信的诗论与诗试评“谈龙”争辩
十 陈致:“不”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十一 对《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一书的几点看法
十二 说“来”与“归去来”
下篇“五四”及近代思潮
一 胡适之先生的抗议与容忍
二 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贡献
三 论“胡适研究”与“研究胡适”
四 自由?容忍与抗议
五 以“五四”超越“五四”
六 “五四”思潮对汉学的影响及其检讨
七 我所见“五四”运动的重要性
八 “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自觉
九 机器代人力,人文济科技
十 中外为体?中外为用
十一 中国语文改革与教学刍议
十二 “五四”五十年
十三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
十四 发刊词:我手写我心
出版后记
细录
上篇文史宗哲篇
一 如何从古文字与经典探索古代社会与思想史
二 “人与大自然”观念溯源:论“天人合一”
三 传统中国的小说观念与宗教关怀
四 论章炳麟梁启超墨迹释文书
五 四千年前中国的文史纪实
六 周教授龙山陶文考释书后
七 龙山陶文考释答饶宗颐教授
八 答周策纵教授
九 从王士祯和赵执信的诗论与诗试评“谈龙”争辩
十 陈致:“不”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对《原学》的观感
“汉学”或“华学”
sinology或chinese studies
对大陆学术界的印象
西洋汉学家的特点
中西基本概念和模式的不同
和胡适的同异
对青年学者的期望
新诗和旧诗的世界
《红楼梦》的世界
诗的创作与翻译
对《原学》的期望
十一 对《中国北方诸族的源流》一书的几点看法
“族”的观念
唐太宗征辽东之役
李唐家族血缘与长孙皇后
阿伏于?阿伏干?
十二 说“来”与“归去来”
下篇“五四”及近代思潮
一 胡适之先生的抗议与容忍
胡先生*后的重要见解——抗议
早期影响他抗议与容忍的因素
“闺阁中历历有人”与“逼上梁山”
二 胡适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与贡献
三 论“胡适研究”与“研究胡适”
四 自由?容忍与抗议
五 以“五四”超越“五四”
六 “五四”思潮对汉学的影响及其检讨
白话文与汉学
思想自由竞赛
西化增加
“疑古”风气
“整理国故”
七 我所见“五四”运动的重要性
八 “五四”时期中国的文化自觉
九 机器代人力,人文济科技
民粹主义定会泛滥
十 中外为体?中外为用
(一)简说“文化”与“文明”
(二)从“现代化”谈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的起源和初义
(三)略评其他各种中西文化问题的口号
(四)对“中外为体,中外为用”说的解释
十一 中国语文改革与教学刍议
我对中国语文教学的看法
我对中国语文改革的见解:单字连写区分
汉字的简化与繁化
简体字的初步分类与正式推行
1949年以后大陆简化字的实施
简化汉字的原则
简化字应该避免的缺失
余论
十二 “五四”五十年
十三 胡适风格(特论态度与方法)
十四 发刊词:我手写我心
出版后记
策纵先生久居美国,为中外咸知的名教授,博学而多才,思深而文密,我曾称他是一位综合性学者,因为学者兼中西,又通古今。他作七律诗极有精思新句,不落巢臼,然而也善于写写“白话新体诗”,都有雅人深致而无时俗庸陋气。盖根底厚,天赋高,又非常用功,精力充沛——我没见过他在百端忙碌中有过一回露出倦容。所以学有成就,总非偶然之事。
——周汝昌
周策纵,湖南省祁阳县人,是名满中外的汉学大师。周教授1942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1948年赴美留学,获密歇根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其后任教威斯康星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及历史系,被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其代表作《五四运动史》(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于1960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影响甚广。周教授于学无所不窥,甲骨、金文、经学、红学、历史、诗歌、小说、翻译等皆有所涉猎;为文熔铸古今,汇通中外。既为当今士林仰望,亦足为后世所宗。
★ 法治社会基本养料,法律类西学基本经典哈贝马斯学术劲敌、德国社会学领袖尼克拉斯•卢曼代表作德国本土四次再版,影响欧美学界30年,首度中译★ 专业译者几经打磨,...
画说济南 本书特色 《画说济南》是一本图文并茂的特色城市文化读本,也是呈现济南城市文化记忆的特色名片。《画说济南》以富有历史质感的水墨水彩画面和简约感性的随笔文...
书林新话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皆为资深专家学者和文化名人,如戴逸、陈平原、杨天石、雷颐、瞿林东、葛剑雄、钟叔河、葛兆光、钱乘旦、吴敬...
中国学术评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集萃 本书特色 王广主编的《中国学术评论(2015中国社会科学 报评论集萃)》深入阐释“四个全面&rdq...
胡适文存-第四辑 本书特色 本集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12月第1版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次及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953年版编校而成。原书书名《胡适论...
图书馆这一行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生动有趣的图书馆就业指南。本书以访谈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当前美国图书馆业界的工作面貌。全书分六章:公共图书馆这一行,中小学图书馆这...
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 内容简介 《长江文化研究文库》是国家“十五”重点图书项目,由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任总编。《文库》分综论(季羡林主编)、学术思想(汤一介主编)、...
玛里琳·邓恩(Marilyn Dunn),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研究旨趣涉及死亡、修道等宗教议题,除本书外,还著有《597-700年间盎格鲁-撒克逊人...
老梁说天下-犀利的民生反映.睿智的文人担当-2 本书特色 《老梁说天下2》是著名节目主持人梁宏达的*新系列评论合集。这里有他*犀利的新闻评论:打车软件、养老困境...
新闻标题制作 本书特色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新闻业高速发展,大众传媒的竞争已相当激烈。无可置疑,竞争成败的关健,是基于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与满意度上...
《中国抗日战争史》是一部大型抗日战争通史著作,全八卷,全面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全书分为8个专题,即战争的前期、战争过程、战时政治、战时军事、战时经济文化社会...
在线社区开放性对消费者信息分享行为影响机理——基于社会影响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稿从在线社区情境开放性入手, 综合运用心理学实验、田野实验、问卷调研等研究方法, ...
人文科学概论 内容简介 这本《人文科学概论》教材,是笔者十多年来从事“人文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及开展相关研究的成果。当年开设这门课程的时候,对于课程的讲授思路、基...
社会科学理论模型图典 内容简介 社会科学之所以成其为科学,往往在于它将复杂的现实抽象为相对简单的理论模型,并用这些模型来解释现实、分析问题、预测未来。《社会科学...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一种生产者的视角 本书特色 《中国电视娱乐产业研究:一种生产者的视角》: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目标与...
中国学术史研究 崇文学术文库(2009/1)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史研究》是中国学术史之史。对中国古代多部学术史典籍形成的历史背景、体例特点、主要内容及学术史批...
学林漫录十五集 目录 新中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奠基人:郑振铎从编辑到编辑——宋云彬先生文化苦旅六十年近代收藏大家刘体智版本目录学家陈乃乾忆先师顾颉刚先生师从虞愚先生...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内容简介 三、背景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解释学,如神学的、哲学的、法律的、革新的或浪温的。作为阐释的方法之一,解释学在神学和法学领域...
《知识英雄》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全景式地记录中国IT行业兴衰成败的书,为中国最有朝气的信息产业发展指明道路,具有极强的可读
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 内容简介 《世界人文简史——文化与价值》是一部简明而权威的世界人文史教材。它以“文化”为写作核心,从史前到当代,从西方到东方,兼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