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廖前进等专著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 以黄骅坳陷新近系为例》以黄骅坳陷新近系为例,采 用高分辨率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对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沉积相类型、河流相层序地 层、河流沉积体系空间展布和河道砂体预测等方面展 开研究,提出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学模式 ,形成具有坳陷型盆地特色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和河道 砂体石油地质勘探模式和理论,为该区油气勘探开发 提供了一套新的研究思路与河道砂体预测方法。《河 流相层序地层学--以黄骅坳陷新近系为例》提出的 坳陷型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对 我国东部新生代大型坳陷型盆地的河流相油气勘探和 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全书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于一体, 具有理论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可供从事油气勘探的科研工作者、技术管理人员及相 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渤海湾盆地新近系是一套以陆相河流沉积为主的地层,由于其埋藏浅,勘探效益好,其油气勘探在国内早已广泛开展。黄骅坳陷是渤海湾新近系重要的分布区,具有代表性。但是对该区新近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以河流相为特征的地层,如何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思路开展等时地层格架的对比与划分成为研究的难点,如何从层序地层学角度找寻新近系河流相岩性一地层油气藏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因此,近年来本项目组以黄骅坳陷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为研究对象,开展河流相层序地层分析,探索河流相层序地层划分,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分析河流相的发育状况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等,进而在等时地层格架中分析河流砂体的时空展布规律,预测河道砂体的规模和分布。因此,李勇、廖前进等专著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以黄骅拗陷新近系为例》以黄骅坳陷新近系为基础开展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旨在提出具有坳陷型盆地特色的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为该区今后同领域或相近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与借鉴。
目录
第1章 绪言
1.1 渤海湾盆地新近系研究现状与油气藏特征
1.2 黄骅坳陷新近系研究现状与油气藏特征
1.3 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1.4 黄骅坳陷河流相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5 研究过程与主要成果
第2章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发育的地质背景
2.1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构造背景
2.2 黄骅坳陷的构造单元划分
2.3 黄骅坳陷的构造样式
2.4 黄骅坳陷的新构造运动特征
2.5 新生代黄骅坳陷的构造演化过程
2.6 新生代黄骅坳陷的盆地结构
2.7 黄骅坳陷缓坡带的新近系构造样式
第3章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序列
3.1 概况
3.2 黄骅坳陷的新近系地层空间展布
3.3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地层序列
3.4 黄骅坳陷的新近纪生物组合
3.5 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的分布特点
3.6 黄骅坳陷新近纪古气候演变
第4章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4.1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与演变
4.2 posamentier等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3 wright和marriott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4 shanley和mccabe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5 0lsen等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6 基于河流类型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7 基于基准面变化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8 基于河流水位变化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9 基于基准面旋回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1 0基于气候和构造控制的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4.1 1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的比较与讨论
4.1 2河流相层序地层形成的控制因素分析
第5章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地层分析
5.1 概述
5.2 河流相长期旋回层序结构
5.3 河流相长期旋回层序的划分与洪泛面
5.4 河流相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
5.5 河流相层序地层格架分析
5.6 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
5.7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层序地层的成因机制分析
第6章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沉积体系与充填样式分析
6.1 黄骅坳陷新近系沉积相分析
6.2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砂体分散体系分析
6.3 黄骅坳陷新近系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
6.4 黄骅坳陷缓坡带新近系河道砂体的空间展布
6.5 黄骅坳陷新近系沉积体系的充填样式与演化特征
第7章 层序地层格架下的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油气成藏特征
7.1 黄骅坳陷新近系古河道砂体参数定量计算
7.2 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的预测
7.3 层序地层格架中河流相砂体分布规律分析
7.4 黄骅坳陷新近系河流相油气成藏特征
第8章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李勇教授先后主持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质矿产部青年地质学家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和部省级项目共10项,主研项目6项,在沉积学、第四纪地质学、地层学、石油地质和构造地质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在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科研方向和特色,在青藏高原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与造山带、地球表面过程和活动构造与活动沉积盆地分析等领域中,独具学术特色,
湍流问题十讲-理解和研究湍流的基础 本书特色 我们如何看待和理解湍流问题?本书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湍流问题的主要内容,共有十讲,包括:1.湍流—世纪难题;2.流态:...
中国亚热带 本书特色 中国亚热带,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位于我国季风区热带与温带之间,两连青藏高原,东临辽阔海洋。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温湿,地表形态复杂,土...
边缘奇迹相变和临界现象-修订版 本书特色 0℃时冰溶化成水,100℃时水沸腾成蒸汽,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仔细想想,为什么在单个水分子结构不变、相互作用不变的情况下...
天文西学东渐集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早期、中古及近代三篇,系统地探讨了历史上西方天文学向东方传播的各种有关问题。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
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 本书特色 管飞编著的《天问之路--中国古代天文学史话》概略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并论述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九...
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鸢尾科 本书特色 我国植物同迁地保育了一批鸢尾科植物,但一直缺乏对迁地栽培的鸢尾科植物物种形态特征、物候资料和可持续利用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以及...
《托梅教授的植物图谱(套装上下册)》中收录了德国著名植物学家、植物画家奥托·威廉·托梅的《托梅教授的德国、奥地利及瑞士植
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 本书特色 《物含妙理--大学物理三十年荟萃》编著者大学物理编辑部。《大学物理》先后设置的栏目很多,如专论、教学研究、教学讨论、...
有机电化学合成导论 本书特色 《有机电化学合成导论》共分12章。首先介绍了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电合成反应器、电极材料、隔膜材料、性能评价方法等内...
时空序列数据分析和建模 本书特色 王佳璆、邓敏、程涛、黄健柏所著的《时空序列数据分析和建模》在集成时空自相关移动平均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神经网络、支持向量相关等智...
大学物理实验 本书特色 本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8年版)编写而成,是2000年以来成都理工大学物理实验室两项省级教学...
固体地球潮汐 内容简介 固体地球潮汐是由于日、月和近地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变化所导致的地球内部和表面的周期性形变,是联系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
遥感图像融合技术 本书特色 《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围绕天基多源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基本涵盖天基多源传感器成像原理、典型遥感数据产品、融合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和图像配准与...
NeuroscientistV.S.Ramachandranisinternationallyrenownedforuncoveringanswerstothe...
宇宙学基本原理 本书特色 为天文系及物理系的研究生以及想从事宇宙学研究的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可作为研究生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的基础理论读物,估计学习宇宙学的研究生及...
玻恩与哥廷根物理学派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玻恩与哥廷根学派关系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玻恩及玻恩学派、玻恩与20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玻...
物理世界奇遇记 本书特色《物理世界奇遇记》(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序言为中文,目录为中英文,主体内容为英文,旁边有刘兵点评内容。20世纪在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辉煌...
500种野菜野外识别速查图鉴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5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
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本书从植物与激发子物质或微生物互作角度系统介绍了植物疫苗在植物免疫诱导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实践。本书共分15章,主要论述...
科学的魅力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