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在北大偷学四年,耳濡目染了北大诸多名师的学问风采和道德文章。在学问上,这些老师是作者的恩师;在精神上,是兄弟;在思想上,作者却能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冷眼旁观。因为是恩师,所以作者以感恩的心态、动人的文笔写出这些老师的音容笑貌。因为是兄弟,所以作者说:“我一直想做一件事情,就是给散落在民间里的精神兄弟做个精神档案。”因为是局外人,所以作者能以真正的文学批评家的身份作冷眼旁观。所以,本书稿是熔学问、思想和精神于一炉的大学术随笔。全书55万字,记录了作者2007年到2011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听课的情形,对于北大教授的精神状态和学术水平进行了个体化的生命观照,结合作者在s城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创痛,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批判。
在我有限的阅读里,于仲达在70后这代知识分子里无疑是极其优秀的一个个例。然*为可贵的是他的民间立场,这很不简单,70后少有人能够做到。前些年我知道他一直在研究鲁迅,追慕鲁迅的风骨和精神。这几年又钻进传统文化特别是佛学里头,在其间又有了不凡见地和较深刻的理解,总之,他的独立为学之路,看来是越来越从容了。许多人都在讲承担,承担世界,承担民众的苦难等等。愿望美好,实际很难。能否先承担起自己,这是判断一个知识者纯度高低的**标准。知识分子里很多人都过不了这个关。承担别人可以,承担自己不行。许多人看似在承担,但认真一考察,原来他是在消费痛苦,躲避崇高,表演境界,复制思想。于仲达不是。他是以自己切实的践行认真经历、体验和咀嚼着生活与学问的苦乐。他没有将自己置身于学问之外,他热爱学问的原因是他有大问题要求教于学问,因此他有了许多的故事。知识分子勇于袒露自己是承担起自己的标志。就此而言,于仲达走在了70后这代人的前面。——老村 (著名作家、画家)读过此书,我很佩服作者的毅力和恒心,他比很多在校生都更像北大学生。作者对北大情有独钟,但并未盲目崇拜,没有出现独立思考的瘫痪,敢于以“民间”的姿态进行议论和批评。 ——高峰枫 (文学博士、北大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近期的网络阅读中,于仲达是少数击中了我的神经的思者。他的作品表现出直面黑暗的勇气、对精神高度的追求、指向生命本体的悲悯情怀,而这些正是当下汉语世界所缺乏的。在信仰缺席的汉语世界里,于仲达无疑是少数率先等待戈多的人,这是他的位置、意义、价值所在。——王晓华(文学博士、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学者、文化批评家)思想清理与精神求索、理性与情性相得益彰,文采斐然,才气灵动,不愧网友赠送的“才子”、“思想者”的称赞。他还仅近三十多岁,思想终究要与人生一道成长,我注视他“在路上”的生命体验和精神的不懈追求,他毕竟已在个体存在的艰难和困惑中获得了某种灵魂的承诺和精神担当。——槟郎 (大学教授,学者,网络活者)仲达兄七八年来一直是活跃在网络著文发帖的高产高质量作者,尤其可贵的是,他克服困难去北大旁听,一直执著于人文思考,就象他经年不移的精神坚守和迄迄不已的灵魂探索。这么些年里,在很多他的同龄人同道者已经渐渐远离思想场域,远离刻板的学术生活,远离严肃的生命追问,远离一个知识分子*后的道义坚守之时,我不断地读着他那些依然厚重,不改思辨之色的文字,那些沉潜于思想、寂寞于学术、奔波于南北、执守于内心,汲汲于个体灵魂生活寻找安身立命之所而留下的生命之痕,我只是一次次在内心感慨,感慨,在反躬自省的同时,向这样一位可敬的70后默默致敬。 ——南朵 ( 天涯论坛知名网友 )仲达兄是我所佩服当世的高人之一。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位天才,但是天才的土壤太过于贫瘠,甚至有点残忍。于是在此岸和彼岸之间,仲达兄就像一艘在风雨中颠簸的大船,拼命地挣扎,沉浮之间,渡己度人。终于,很多年后,我重新认识的仲达摆脱了重重的束缚,到达一个人生的停靠点,但这不是终点站。当然,我知道以他的性格,他会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姿态,因为现阶段,他只是完成了“渡己”的阶段性任务,而“度人”的任务任重道远,也许不是他瘦弱的双肩所能够出完全承受的了的,然而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肩扛闸门的勇士的存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对于自己、对于他人*有价值的存在。鲁迅称这些人为“民族的脊梁”,仲达兄也一度沉浸在鲁迅的巨大存在中呼吸、生存,乃至吸收精神的营养。我私下以为“民族的脊梁”这一鲁迅独一无二所的创造,正是维系了鲁迅与仲达在思想深处的暗合,当然仲达自己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认为在现阶段鲁迅的作为这个民族的*伟大的存在,仍然空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旧绝后。 ——柳七门下走狗 ( 天涯论坛知名网友 )。
于仲达安徽界首市人。从小在皖北乡村长大,1974年10月出生。求学生涯艰难,1998年7月毕业于安徽芜湖教育学院中文系。后在皖北S城工作9年。2007—2012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旁听学习。2013年春季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旁听学习。青年作家、学人、文学批评者。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先后关注的领域有新诗研究、鲁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基督教文学研究、佛道哲学研究、佛耶对话。17岁开始发表文字,学生时代发表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50多篇(首)。1993年获安徽芜湖市大、中专院校征文比赛一等奖。曾经在《传记文学》、《青年作家》、《新京报》、《海外校园》、《东方早报》等杂志报刊开设专栏或发表文章,作品散见报刊杂志,部分文章被关天茶舍、红袖论坛等知名网站列为精华。 2007年辞职来到北京。二十年间先后做过电台记者、自由写作者、网络写手、杂志编辑、专栏作家、国学教师、助理研究员等。足迹遍布北京龙泉寺、杭州灵隐寺、广西北海禅院、河北赵州柏林禅寺、广东南华禅寺等。天地一人,孤独过客,半佛半耶,亦道亦鲁。涉猎广泛,遍及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大学期间深入阅读文学经典和文学期刊,十分喜欢作家曹雪芹、川端康成、郁达夫、沈从文、顾城等,和同学创办江南诗社,创作并研究“后朦胧诗歌”。大约26岁那年,开始认真读鲁迅,稍后读周作人、庄子和慧能,近年读佛经和《圣经》。1998年工作以后,其间目睹社会黑暗和人性堕落,唯美体验破碎,情感幻灭,深感人生苦痛和悲辛,对于人性怀有大悲悯,关注社会和人性,心灵处于愤激、紧张、对峙和反抗之中。由于深受鲁迅的持续影响,在生命哲学上反抗荒诞承担虚无,拷问自己,逼迫自己精神成年,斩杀先前柔弱的自己,直面人生的残酷和人性的丑恶,在“失败”之中自觉,丢弃幻想,反抗“绝望”,重在“立己”,关注个体的尊严、价值和独立。2010年在北大学习国学时,开始在精神废墟重建自己的精神自信,在鲁迅、儒、释、道传统、基督信仰等多种精神资源里不断反思自己和圆融自己。顿悟佛学“空性”,焦灼的心灵终于逐渐清静下来。借助佛学的观照,再阅《圣经》,猛然对神的爱体会深了。佛法让我清心,基督给我刚正。大乘佛学(包括庄老)和基督信仰是我最终的归宿。 已出和未出的文集有:《坚守与突围》(已出)、《北大偷学记》已出)、《生命的菩提》(已出)、《暗河中的求索》(评论,未出)、《铁屋中的呐喊》(随笔,未出)、《暗夜里的过客》(日记,未出)、《求道者札记》(未出)、《半是庄子半是禅》(即出)、《空的智慧》(即出)、《此岸花开》(即出)、《慧语炼心》(未出)、《中国式心灵智慧》(即出)代表作品:《当代中国文学灵魂纬度的根本欠缺》、《<卡拉马佐夫兄弟>的导读》、《背负自己的十字架》
何炳松:通史新义(典藏版)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上、下二编,上编论述社会史料研究法,系统阐发史料考订与事实编比的理论;下编论述社会史研究法,详解社会史的著作法及相关...
悦读敦煌:敦煌壁画史迹故事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丰富,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分析透彻,使读者*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敦煌的文化、敦煌的历史,让敦煌文化古为今用,进一步发展...
三国小全史 本书特色 《三国小全史》是三国史专家为广大三国史爱好者柳春藩撰写的三国史通俗读本。全面介绍了自公元 190年军阀混战至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这一时期...
《光荣与梦想 4》内容简介: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明王朝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明王朝)》为人民联盟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录(大明王朝)》站在时代的高度,...
《春醪集(权威插图典藏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才子作家梁遇春珍藏版散文集,收录了《春醪集》和《泪与笑》以及书话、书信,是
美国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本分专题的知识性很强的读物。全书共分部分,建国史话、扩张与发展史话、社会史话、科学技术史话、文化教育史话、文学艺术史话;分别介绍了从...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本书特色 张鸣说史,总能化繁为简,睿智,明白,让人眼前一亮。——吴思张鸣的文笔是恣肆汪洋的、带评夹叙的。——梁文道张鸣的文章,有思想...
《体检报告轻松读》内容简介:根据“健康清华行动计划”和推进“健康促进计划”的要求,为了建立清华大学健康的大数据库,我校于20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上.下)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继大型史料丛书《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之后的又一批民国史料汇集,为国家“十一五”出...
近代史上的鸡零狗碎-张鸣精选集 目录 脸谱军阀“五四”传统与军阀余荫张氏父子头上的光环北京兵变与袁世凯袁世凯的“选举”进化论的牺牲品买个总统当当军汉”韩青天”“...
《数字化战略:领先下一轮增长》内容简介:没有战略,数字化是盲目的。脱离数字化,战略是空洞的。数字商业创新增长顾问、新媒体营
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本书特色 魏晋史:不断更迭的政权,朝令夕改的制度,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让这三百多年的时光,成为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写给青少年的魏晋史...
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 本书特色 《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中国民族史研究丛书民族史视角下的近代中国论稿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论文的撰著过程及我近年来学...
童年忆往 内容简介 历史学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未将注意力放在卑微、无势力或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与事上。儿童,便是这群集体“空白”中的一部分。是知之残阙,无...
世界史古代卷 本书特色 齐世荣、杨共乐、彭小瑜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卷)》介绍了起讫时间大约从远古有人类以来到15世纪末的世界历史。书中中国部分的写法与专门的中国...
《小学生同步作文(五年级)》内容简介:“名师教你写作文·思维导图系列”丛书是一套集思维导图、形象记忆图、趣味漫画为一体的新
史记经典故事 本书特色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山鼻祖。司马迁以人物为中心讲...
观察中国-费正清看中国 本书特色 一位西方的中国问题观察家对近、现代中国局势的观察与评论。这是对中国感情*深厚而成见*少的一位正直的美国学者的论著。全书主要围绕...
《中国书法史(增订版)》内容简介:本书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本书作者吸收新的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