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以亲身经历为线索,用平实的笔触描写了30多年所经历的人与事,其中穿插了许多老北京的民俗情事以及作者自身对生活的诸多感悟。笔调诙谐,信息丰富,思考深入,情感含蓄。在可读性中有思辩性,在历史述说中体现认识价值。
爷是五零后,是个过来人。随笔此生,沥沥拉拉的码了很多字,甩了不少的闲话。暮年忆旧闲语说,喜怒哀乐曾几何。这些东西也许您看了会发笑,也许您手上还有更好的“战例”。得工夫了,爷和您沟通沟通。这本《草根的日子(爷是五零后)》由刘晓皖著,全书分为五章,收入了《爷那年一十有三》《兼学别样的丰富多彩》《长征组歌》《而立不一定要等到三十》《北京人在东京》《风景哪儿都有》《要勤奋,但也别犯傻》等随笔作品。
**章少年往事
一九七一年的**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要早一些。用句成语形容那时北京的冬天,“寒风刺骨”应该是比较准确的。只要在室外,围脖、手套、口罩、棉帽子,一件都不能少。即使如此,寒风还会不停的往脖子、袖筒、裤腿里边钻。那时候的顺口溜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来手”,因为伸出来就给您冻喽,冻手、冻脚、冻耳朵的人有的是。
一、爷那年一十有三
二、准备过春节
三、无法复制的年三十
四、兼学别样的丰富多彩
五、拉练
六、锄禾日当午
七、忆苦方思甜
八、暑假曾属于自己
九、孩子也掺和政治
十、入团与学工
十一、外事活动与夹道欢迎
十二、初恋风波
十三、过五关斩六将
十四、欠债还钱!!!!!
第二章难忘的一九七六年
一九七六年是爷一生都难忘的,这一年在天崩地裂中伟人过世、这一年在雄伟嘹亮的长征组歌中,四人帮倒台了。天翻地覆、改朝换代、惊心动魄,成为无数中国人的永久记忆……
一、长征组歌
二、周总理走了
三、爷在天安门
四、大地震
五、毛主席逝世与粉粹四人帮
第三章青年才俊
七七年的寒假来临了,爷也终于熬到毕业了。说句时髦的话,毕业前我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一颗红心说的是“随时听从党召唤”,两手准备讲的是插队或是参军。毕业前的**件事,就是报名“插队”,全名叫“插队落户”。插队,就是插入到已经安排好的队伍中去。当时特指:上山下乡,上“农大”的意思。其实“插队”不可怕、可怕的是“落户”。
一、光荣的人民教师
二、败走麦城
三、步入职场
四、率先出徒
五、人间冷暖问“业务”
六、婚姻与婚礼
七、而立不一定要等到三十
八、还是太年轻
九、转折
第四章海外淘金族
自费留学的事,手续上已经进入实质阶段,入学通知可能六月底就能到。入学通知到了以后,更艰巨的是要过部门、公司两道关卡。我计划的是先等入学通知书、通知书到达之前、按兵不动。该干活还干活,该出差还出差,该参加篮球联赛还参加联赛。说来也巧了,这时候公司里接到商业局里的通知,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旅游系统的篮球联赛。我想好了,趁此机会好好的锻炼身体,据说日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都非常快,没有一个好身体可能扛不住。特别是像我这种一句日语都不会的主儿,到了日本后所有的机会肯定都与消耗体力有关系。
一、三十六计走为上
二、北京人在东京
三、没有吃不了的苦
四、背井离乡过新年
五、再接再厉
六、风景哪儿都有
七、我是海归,不必扬鞭自奋蹄
第五章职场闲话
聊职场前先要说明一点,爷就是位平头百姓,无任何背景。老家儿能给咱提前预备的就是一份北京户口和一个“下中农”水平的家境。弹球、瓷片、蛐蛐、冰棍棍等,都是爷学龄前的主要娱乐内容。小学一年级开始,广积粮、深挖洞、初中后又投身于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后来便是学工学农、站过柜台、当过先生、考过文凭、再后来又是停薪留职、东渡日本、一门心思的寻找脱贫致富的捷径。
一、要勤奋,但也别犯傻
二、既要看书也要走路
三、隐忍比叫板实惠
四、远离愤青与哈青
后记
二、准备过春节春节,在那个精神文明、物质文明都不丰富的年代里,是孩子们*渴望和期盼的节日。这么跟您说吧,花生这玩意如今算事儿吗?那年头里一年只能吃到一次,一次一个人不到半斤。再说这文化生活,除了“样板戏”、“战地新歌”,就是每天中午的“金光大道”、“艳阳天”了。那时候想吃点喝点、见鱼见肉、看个演出等,就全指着春节了。我听说如今的某些社会调查表明,攒一年吃一次的幸福感指数,要比一天就能吃一次的幸福指数高出很多。这个调查结果我坚信不疑,因为爷是五零后,爷小时候过节前的那种期盼、年三十那天的激动和兴奋,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回忆起来依然激动。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世间万物表现的无所谓,那是因为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他们产生期盼和兴奋了。父辈为他们完成了原始积累,除了勤俭传统,其他的都无偿地传给了孩子。如今有的孩子大学刚毕业,家里就给配上宝马、奥迪了,您让他懂得珍惜,可能吗!我们的下一代显然已经不再具备勤俭、积累、传承的品质,更可气的是开豪车的孩子们还经常会喊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小心谨慎、苦熬到即将退休的父母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骗过了上级、蒙过了纪检、躲过了媒体,可*终却栽在了自己的孩子手里。那时春节可以连歇四天,除了寒暑假是一年中*长的连休。那时的人们只知道节俭、不知道铺张和浪费,所以那时没有“黄金周”的提法儿。如今“拜金”成了时尚,所以把所有的较长时间的连休都称为“黄金周”。春节里各单位都会组织一两场电影,家里路子野的还能看上几场内部电影。各大公园里还有游园活动,别提什么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那时候去一趟紫竹院公园的就知足。为什么不提景山、北海、故宫?因为这些个皇家的园子都不开放,打“文革”一开始,基本上都关了门,能进到里边玩的,那是权力的象征。我头一回进故宫是一九七六年。当时班里有位同学的父亲是故宫里“不在其位、仍谋其政”的老先生,老先生把我们从神武门领进去,让我们在万籁寂静中欣赏了这座皇家宅子的后宫。**次进故宫就直接听到了老院长的亲自讲解,为我后来做导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人哪,关键看起步。节前的腊月二十八,凌晨的院子里还是漆黑一片。西北风的呼叫与窗户纸的抖动产生着共鸣。屋里的座钟指向了六点,我推开屋门,院里的十多个孩子已经悄悄集合在院的大门口。棉衣、棉大衣、棉鞋,即使如此孩子们仍然哆里哆嗦地不停地原地踏步。我们相互看看,清点人数,然后向护国寺西口的副食商场方向出发。这么早出去,为的就是能够买到副食本上的那点节日“特供”,完成家长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家是四口人,按副食本上的数,过春节的时候能买上些带鱼。另外还有定量的瓜子、花生、杂拌糖等等。瓜子、花生是凭副食本保证供应的,每年一次,花生、瓜子、杂拌糖等都是稀罕物,是各家春节里的**。即使您全家人都是糖尿病,自己一口儿都吃不了也得买回来,留着招待客人。过节时拜年串门的络绎不绝,家里连花生、瓜子、杂拌糖都备不齐,那绝对是丢人。穷讲究这话听过吗?打肿了脸充胖子知道吧?说的就是这里边的事儿。过去的人都穷,但到了春节也都穷讲究。因为不讲究不行,街坊邻里的来串门儿,连个花生都吃不上,那闲话甩的肯定比爷说得重。大妈大婶们*锋利的武器就是她们的那张嘴,除了稽查防范、维护治安外,嚼舌头、说闲话也是一绝。那时候的媒体是广播和报纸,很多消息传递都要靠这些大妈大婶。尤其是负面消息,二环以里的区域内,也就是一天的工夫,还保证家喻户晓。所以说,谁家要是没买着花生、瓜子,估计会跟副食店“亮剑”。过去的老北京都特要脸儿,自己缺嘴没关系,绝不能短了客人的。带鱼可就不一样了,凭本但不保证供应。一旦买不上,“家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凭本是说副食本儿上有数管着,但那个数并没有标注“带鱼”二字。买得着、买不着就只能是看各自的造化。还有其他的杂牌鱼种,但由于价格问题、面子问题等,穷讲究的人只盯住带鱼。“好吃、实惠、有面子、不丢人”,是当时带鱼的基本特性。天不亮就出发,这里有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当时根据带鱼的宽窄,每斤的价格不同,大致分为三种。两毛五一斤的带鱼,宽窄类似于女孩儿的皮带;三毛八一斤的,宽窄类似于武警的皮带;还有四毛五一斤的、宽窄近似于练功的板儿带。谁都想吃四毛五的,可兜儿里的银子不答应。再说了,真要是买四毛五的带鱼,家里的油也顶不住。春节以后的日子还很长,总不能春节后见天儿的都玩“白灼”吧。各家节后的菜味中,带鱼的味道会延续一段时间,过去炸带鱼后剩下的油,肯定不会糟践。更不会有人把用过的油倒入地沟,况且那时候也没有一只专门回收地沟油的队伍。我们这帮人,爹妈都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官大的是局级,官小的是部里的水暖工。但那时讲究“革命分工不同,都是人民服务员”。所以说心里话,各家儿的收入都差不了哪去,局级见了水暖工也照样打招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富裕不富裕的全看家里养了多少孩子。孩子少的就显得富裕,孩子多的就看着紧张。但一年一次的春节,各家都不太在乎花钱。攒了一年了,就为这么个节日。话说回来了,即便真是没钱的主儿,单位里的“互助会”(注:非地下钱庄、非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也会及时地伸出援手。综上所述,我们院的平均生活水平,属于“三毛八”的水准。其实其他院儿的水平也差不多,所以造成市面儿上三毛八一斤的带鱼行情极其紧俏,根本无法保证供应。住在四合院里都有爱串门儿的毛病,从早到晚串门儿的不断,各家的厨房挨得也近,炖上一锅三毛八的带鱼,不但满足了嘴,也满足了虚荣心。您现在还吃带鱼吗?估计早就不拿带鱼当海鲜了。话说某一天我在家乐福里闲逛,看见两位年轻人在那儿买鱼。虽说不是北京口音,但那劲儿、那谱儿,就像是宫里出来的人。为尊重本人,我背一遍他们的台词。男:“这冷柜里的黄花鱼肯定不是真货,搞不好是进口的。”女:“反正带鱼必须吃国产的,刺小肉嫩。”男:“那当然了,进口的带鱼绝对不能吃,肉老、胆固醇还特高。”女:“鲈鱼其实挺好的,买鲈鱼吧。”男:“鲈鱼太贵,咱看看鲤鱼吧。”后来的台词背不下来了,两人站在卖鱼的冰柜前,唠唠叨叨的十多分钟。从养生学到性价比,手上还不断地扒拉着冰柜里的鱼,*后可能因营养和价格都没达标扬长而去。旁边伺候的售货员的脸色都泛铁青了,面对这两位“上帝”,她明显选择了克制自己。我对售货员的涵养肃然起敬。我估计这两位“上帝”是吃完午饭出来的,可能吃得过饱,且家就住附近。从西直门走到护国寺街的西口,需要三十多分钟。其实家门口就有5路、7路、11路无轨,四分钱的事儿。但过去的孩子们都恪守勤俭,能省就省。那时候宣传上也配合,媒体上*时髦的话就是“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是一位叫王国福的英雄人物的口头语。您还别说是奔新街口、护国寺了,就是去香山、颐和园,爷小时候也经常是腿儿着去。
刘晓皖,1958年出生于安徽蚌埠,满月后即随父母回京一直生活在北京。1977年高中毕业;1978年参加工作;1987年赴日留学;1989年回国;1991年开始从事蓝领的导游工作;1997年随公司上市后入办公室从事白领文案工作;2010年因体力不支,黔驴技穷,无法应付职场游戏而提前内退;2010年3月后从事照顾老人、关心孩子、燃烧自己幸福家人的崇高事业。
爱默生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爱默生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他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1803年5月25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附...
卡洛斯·鲁依斯·萨丰(Carlos Ruiz Zafón),一九六四年生于巴塞罗那,原任职于广告界,后赴美定居,目前在洛杉矶从事电影编剧以及文学创作。出版作品有...
《城市基层社会组织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上海几个街道的调查,在分析四种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城市
做工的人 本书特色 在繁华喧闹的世界里,总有底层的劳力者在默默苦作。他们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和欢乐,尽管更多的可能是辛劳、失落、无奈和哀伤。《做工的人》是引进台湾版...
山响 本书特色 本书是我社“民国美文典藏文库”的其中一本,文库以作者为单位,收录了一系列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的经典美文。《贵族与平民》这一卷...
精美散文诗读本 内容简介 《精美散文诗读本》主要讲述了:“散文诗”是“散文”与“诗”的杂交和融通,它既吸收了“散文”的现实,真实、自然和散淡,又吸收了“诗歌”的...
《奥威尔日记》内容简介:作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这位左倾激进、终其一生憎恶与鞭笞上层阶级的左翼文人,在日记中忠实记录
《数据分析》内容简介:资深数据分析师多年工作经验结晶,20余位行业专家联袂推荐! 数据分析领域的开创性著作,技术内容专业、细致
《诗旅漂萍》内容简介:本书是书法家赵小明老师书法诗歌选集,书稿辑录作者古体诗歌约50首,每首均配有作者的书法作品。大部分为已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
《沈丕安风湿免疫病治疗经验集》内容简介:本书为一部介绍上海市名中医沈丕安在中医风湿免疫病领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学术专著。
傅杰文录-(全四册) 本书特色 ★ 32开皮面精装,印质极佳,海豚出版社出版★ 4册总达1470页,并随书附赠精美笔记本一册,笔记本同样是32开布面精装,厚度与...
聂绀弩旧体诗全编注解集评 本书特色 “我国千年传统诗歌的一颗天外彗星” ,“ 中文圈子中旧体诗是一座奇峰”! “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花”胡乔木...
包法利夫人 本书特色 《包法利夫人》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向往小说和杂志上描写的法国传奇浪漫的爱情,羡慕上流社会的“优雅生...
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评汇校 本书特色 《李商隐诗全集(汇编今注简释)》汇辑李商隐诗全部作品,是目前李商隐诗作*全面的辑本。编注《李商隐诗全集》的目的是为了给广大...
雷锋日记 目录 一、雷锋生平简介二、雷锋日记1.一九五八年2.一九五九年3.一九六0年4.一九六一年5.一九六二年三、雷锋书信1.给小凌的信2.致姑嫂城公社领导...
《晚明小品选注》内容简介:《晚明小品选注》,民国金石学家朱剑心选注。本书选文159篇,凡54家,分论说、序跋、传记、书简、日记五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七九九——一八三七)是第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俄罗斯作家。他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
孟子全译 内容简介 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集中地反映。其深闳的内容,明睿的智慧,在古代社会和其他民族相比,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本书...
思维是一种能量 内容简介 牛顿、爱因斯坦以他们在科学上的发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爱迪生以他的发明、创造,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李白、杜甫的诗,苏轼、辛弃疾的词,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