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为大》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昌林先生个人作品集,集结“写生为大——何昌林画展”展出的优秀作品,均为何昌林先生近期作品。“写生为大”是何昌林先生提出的艺术主张,是据于古人对写生的认识、理解和传承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源于对写生的深刻理解和诠释。从他的画中可以读出他所说的,写生的重要性在于大自然提供了一种永不重复的“结构”和永远鲜活的“情绪”,其中还有一种心灵的自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书中所选作品均是何昌林多年从艺生涯中的精彩作品,每幅作品都标有名称、尺寸、创作年代、材质等数据,使读者能对艺术家的作品有直观的了解,并对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轨迹有清晰的认识。全书共4个印张,16开本的设计,精美图片的展示,使本书更具有实用性。
《不是那个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十说写生为大》、《时尚之母是村妇》、《非作品》、《艺术不可教授》、《怀念吴冠中——陪同吴冠中先生在凉山写生的日子》、《雅昌专访》、《两地古柏两种情》、《古柏的精神》、《无情别当画家》……《写生为大》为当代著名山水画家何昌林先生个人作品集,集结“写生为大——何昌林画展”展出的优秀作品,均为何昌林先生近期作品。
写生为大人说人话,鸟归鸟鸣——二说写生为大饭不够,汤来凑——三说写生为大何不牵着古人鼻子走——四说写生为大母亲的呼唤——五说写生为大不忍整理的写生原稿——六说写生为大为什么古代画家不爱西部大山——七说写生为大写生就是田野调查——八说写生为大“烟火气”是一种境界——九说写生为大不是那个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十说写生为大时尚之母是村妇非作品艺术不可教授怀念吴冠中——陪同吴冠中先生在凉山写生的日子雅昌专访两地古柏两种情古柏的精神无情别当画家有关农耕文化的思考碎片川北写生记快乐还是人之初此生只识农家趣趣味**艺事我见拾碎故乡何处古来材大难为用何昌林的山水观彝寨写生日记二则《行走途中》日记摘抄一《行走途中》日记摘抄二南行思索谈“色”山居骆槽写生歌并序壬辰夏笠园耕夫客骆槽山行读画七十述怀西北行并序题画诗、句、文写生为大
写生为大30年前,我在家里挂了一幅自己画的山水画,就是那种幼稚地把山画得高耸入云的常规山水画。一天,一位不是画画的朋友看后说:“山水画从来都画得爬都爬不上去。”这句话至少提供了两点信息:一是山水画的样式从来都大同小异,惰性传承;二是山水画作为境,险恶大于近人。这位门外汉不经意的一句话,一直刺激我思考一个问题:山水画的意义在哪里?后来,在与大自然亲近的不断写生的过程中,逐渐明白:写生为大。北宋画家郭熙提出:“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但可行可望,不如可游可居之为得”。我特别欣赏这几句话,可以说是画家对自然与艺术的物我交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解得特别透彻而得出的结论,又是那样平易而隽永,足可以作为后世画家的座右铭,这正是古人与今人的相通之处。*近,一家著名电视台播了一期《解密山水画》的节目,讲的是苏州一位画家经过研究,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解密,并对一位偏远山区的中学美术教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速成训练,按这位解密者的说法:“只需要一个月时问,就可以(让被培训者)接近或超过一般的山水画家。……我希望她成为中国*好的女山水画家。”一个月培训期满后,这位接受训练者画了一批册页。北京的专家看后说:“她已经进入了一个很好的状态,形成了见功底的路子。这是好多人要几年工夫才能达到的。在职业画家群体中,有的人画一生比她还差好多。”这个案例,从媒体方面看,是正面肯定的态度,并无“恶搞”的意图。从电视画面的“图式”看,属于“文人画”的山水画范本,因为文人画更程式化。如果真的可以对传统山水画进行解密,并对毫无绘画基础的人进行如培训熟练工式的短期培训就能掌握传统山水画,说明传统山水画太过简单,因为培训一个画家的时间比培训一个普通厨师还短。这不能不说是传统山水画的悲哀。其实,所谓对传统绘画的“解密”,《芥子园画谱》早就做得非常好了。以上这个案例正好从侧面支撑了我“写生为大”的主张。我毫不夸张地说,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没有三年五载的训练,你不可能画出基本像样的山水画来。我想对热衷于解密的人说,大自然是永远神秘的,永远是不可解密的,所以才魅力无穷。因此到大自然中去写生,才是发展传统山水画的唯一出路。前人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愿意从写生的角度去理解。古人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就严格意义讲都和师法造化的写生有关,至少“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与写生十分密切。只是古人的写生与今天的写生形式肯定是不一样的,但我以为“外师造化”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今天院校教学的写生基本上是西方艺术教学中的对景对物写生,在院校教学中常常是作为基本功的技术训练进行的。而我愿意把“写生为大”的课题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层面进行讨论,以区别于院校教学的狭义写生。其实,“写生”并不排斥主观意趣的加工和发挥,也不排斥事后的“整理”和“重画”。我们常说写生中的“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都是画面处理方面的技术枝节。所以,把我的写生作品拿到实景中对照,并不就能找到“这里”。但是,熟悉我写生的人单看画面也能说出这是“那里”。这正是我要通过画面传达的精神。我从来都对那种敢把东西南北中的祖国大好河山画成一个样子的“伪写生”敬而远之。写生的重要性在于,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永不重复的“结构”和永远鲜活的“情绪”,我称为“风景不老”。这是前人的范本和书斋的“实验”都无法解决的。P1-2
何昌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编审(正高级职称)1943年生于四川新都,祖籍广东梅县。1969年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文化局从事美术辅导和美术创作工作。 1985年调入四川美术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82年创作的组画《火把节》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并获“佳作奖”。1984年创作的组画《彝寨即景》人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1984年创作的大幅屏画《凉山风情》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牌奖。1987年作品《午餐》入选“中国现代版画展”赴日本展出。2003年出版《何昌林画集》。2009年出版《何昌林画集·山水卷》。2010年出版《国画名家经典——何昌林》。
左眼看油画 本书特色 《左眼看油画》精选西方油画代表作六十幅,包括《*后的晚餐》(达芬奇)、《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提香)、《泉》(安格尔)、《草地上的午...
《携手·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十年风雨路》内容简介:本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ACM班成立十周年(2002~2012)纪念文集,由十届ACM班学生及
广东南方印社社员作品集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 本书收录了2019年在广州举办的“广东南方印社社员作品展”作品,该展览由广东...
《志怪于常》内容简介:本书是自由撰稿人刘朝飞写的一部关于《山海经》的文化随笔集。本书关注《山海经》尤其是《山经》部分的名物
用照片叙事-掌握传达拍摄意图的关键要素-拍摄场景和叙事手段 本书特色 本书介绍了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利用图片准确表达拍摄者的观点,如何用照片讲述有意义的故事。本...
任薰-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本书特色 《任薰》是《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之一。任薫(1835-1893)与任熊、任颐被称为“三任”,再加上任预合称“海上四任”,...
小品画的构图(2021加印) 内容简介 《小品画的构图》采用异型16开,共6.5个印张。书中以翔实的文字,大量古代经典作品及线路图分析,为读者更好的学习和理解构...
魅力广州(明信片) 本书特色 2010年成功举办亚运会后的广州变得越来越美,美得让人流年忘返。随着珠江新城的建设及珠江沿线高楼的拔地而起,广州的高楼逐渐形成集群...
设色牡丹锦鸡-实用原大白描 本书特色 实用白描画稿原大版系列对于工笔画爱好者是一套非常具有学习和借鉴的丛书,它每册一个主题,此书是与原大版统一配套的一本设色方面...
《北京市青年社区工作者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培养机制研究》内容简介:在信息时代,社区信息化建设对青年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出了
设色古意山水-实用原大白描 本书特色 李巍松,名李松,字巍松,号敬之,以字行,室名敬之斋,1970年生于河南郑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自幼酷爱...
世界艺术鉴赏: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 本书特色 杨超编著的《反传统的艺术革命:现代主义美术》将西方艺术从*初的原始时代的岩画、陶塑到现代多姿多彩的艺术...
让漫画出彩的黄金配角 本书特色 本书以年上男性角色为主题,通过40%的面部要点、30%的人体结构、25%的(黑白)案例精讲、5%的彩插绘制过程,四大维度,由简至...
中国画学全史 内容简介 本书的目标是反对以西画改造国画,确立”中国画学”对于“西画学 ”之“泰半地位”;“故宫西画史者,推意大利为母邦;言东画史者,以中国为祖地...
“写真”在日语中是摄影、照片的意思。我们拿着日产相机,津津乐道所谓“日系摄影”的技法;我们震撼于日本那些活跃于世界各地的
大足石刻艺术 内容简介 大足石刻,始建于唐永徽元年(650年),历经五代,盛于两宋,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
中国画名家经典画库.古代部分.董其昌 内容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万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
世界奇观 本书特色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世界七大奇观就摄住了人类的想像力,自古以来的伟大奇观让我们目瞪口呆。尽管古代奇观闻名于世,但类似的名录还是几经编撰,其中...
《灵知沉沦的编年史》内容简介:本书堪称《搁浅的心灵》的姊妹篇,它既是紧紧围绕《搁浅的心灵》展开的评述,又有自成一体的思想线
书中之书艺术中的圣经故事 本书特色 《圣经》是全世界阅读人数*多、发行量*大的一部经典著作,要了解西方的文学、艺术和文化背景,必须熟悉《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