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本书收录了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作者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许多诗文作品,在生前曾受到陈毅、郭沫若等领导的嘉评。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长,计共二十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一九四六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夏老居士以他的悲心,把五种版本,包括过去两位大居士会集的本子,会集了一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他的悲心是为了引发大家来学习五种原译本。后人极力倡导,中国也有一些人倡导这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已经既成的事实,这是大家的因缘感召。这个文字比较流畅,比较适合现在人的心理。虽然他把五十三佛乃至说很多阿弥陀佛的这种秘密庄严去掉了,把五痛五烧一些东西去掉了,但是比较顺口,比较欢喜,这也是他的悲心所在。
先生生长华屋,性甘淡泊,屏声色纷丽之奉,绝博弈烟酒之习。蔬食三十载,仿佛枯僧。冥心孤往,所嗜唯学。深宵短晷,盛暑祁寒,客散萧斋,卷轴自对。……未臻强仕,已赋遂初。阁席屡邀,峻谢不赴。冷眼观世,见理独真。誓以学术匡时,人格化物。拈佛儒不二之旨,标道艺一元之宗。雅操坚持,逾久弥洁。……素耻张扬,抱道自閟。见人片长,赞不容口。博通众艺,若无一能。外现刚严,内怀悲悯。面冷肠热,语苦心慈。工于为人,拙以谋己。怜才若命,见义忘身。……论学析理,烛照幽微。众难群疑,当机立剖。听者俯首,问者意消。唯是疾恶太严,望人过切,每致善良奉为圭臬,佥壬视若雠仇。窥其学诣,每觉浩博靡穷。挹其襟抱,唯叹渊深无际。朗如秋月,化若春风。愈久追随,弥增崇敬……——王一叶
夏莲居(1884-1965),山东人,清末曾任江苏知府等职,辛亥革命时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时,曾任山东府秘书长、参谋长等职。后辞职专门从事于学术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在山东创办东鲁学校,并任校长,主要研究与讲授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等,晚年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并整理各种古代典籍。新中国成立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大量诗文,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又捐献大量珍贵文物给故宫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在人民大会堂多次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陈毅与习仲勋等接见与宴请。
《军事政治学研究(2015年第4辑/总第12辑)》内容简介:《军事政治学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政治学研究中心创办,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史论》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内涵与研究方法,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结构、传统政治哲学的
中国典籍与文化-第一辑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包括:我怎样学会了鉴别古籍版本黄永年;明代小说的盗版与伪托程毅中;古籍版本鉴定知识浅谈李致忠;《水浒》漫谈——黑道与官...
家庭生活的社会学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谁是家庭成员”、“家庭做什么”、“家庭如何与其他团体进行联系”等问题,利用一系列重要概念范畴,结合家庭在期望、结构和行为...
作品目录退出权、财产所有权与自由(代译序)序言第1章 导论第2章 霍布斯的丛林法则:公共财产的悲剧第3章 分立的公共财产、
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 本书特色 《西域屯垦经济与新疆发展研究》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西域是中国屯垦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此书以天山南北这一中...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人生 本书特色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他在中国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关于人生问题的思考。他从“...
性欲和性行为-一种批判理论的99条断想-(上.下册) 本书特色 一部关于西方性学研究的百科全书。作者以50 年的研究、教学、治疗经验,提供了对当代各种性形态的一...
文津演讲录之一 内容简介 所收文章皆为知名学者、社会名流的精彩讲座,遵循“思想自由、务实严谨”之原则,取八方思想之精粹,采众家之所长,集各科之要义。旨在为读者开...
中国传统农村的地权分配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市场与土地分配的专着。作者在书中强调提出了两个看法。**,秦汉以后出现的地主,不是皇帝所“封”或政...
作为生产者的作者 本书特色 本书为本雅明作品选集,共收录本雅明著《作为生产者的作者》《暴力批判》《拱廊计划(节选)》《拱廊计划之n》等,均为本雅明的重要作品;另...
国际舆论传播新格局研究 本书特色 《国际舆论传播新格局研究》(作者王庚年)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概念、背景、意义以及重点研究的内容;...
跨国苗族研究:民族与国家的边界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做一些具体的基础性的工作,即充分地研究苗族Hmong人的跨界状况和跨界带来的有关问题。并试图以苗族Hmong人...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本书特色 本书凝集了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部分省市同志和有关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总结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加强农民工管理和服务的做法和经验,探讨了...
书香小品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是人民出版社资深编辑、藏书家、治书史,娴于典故。一生手不释卷,颇有呆气,也曾火烧裤子而不觉。本书是他在《书趣》、《中国书源流》之后的...
【作者简介】伊藤之雄(Ito Yukio)1952年出生于福井县。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曾任名古屋大学文学系助教授等职,现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法学研...
天南地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本书特色 《读者丛书》推出十周年纪念典藏版,纪念了近十年,80后人群成长道路上的《读者》精选,在这些选出的文字里,蕴含了这个时代人的...
《依然热爱生活》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真实故事集,取材于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从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个倔强的灵魂,深挖
作品目录上册序中文版序言前言补白原书序言中文版再序再版琐言原书凡例执笔者一览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先秦时代第三章 秦汉时代第
社会资本.网络与知识管理 本书特色 这本李浩*的《社会资本网络与知识管理》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在于推动了组织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将传统的竞争优势“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