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本书收录了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作者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许多诗文作品,在生前曾受到陈毅、郭沫若等领导的嘉评。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长,计共二十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一九四六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夏老居士以他的悲心,把五种版本,包括过去两位大居士会集的本子,会集了一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他的悲心是为了引发大家来学习五种原译本。后人极力倡导,中国也有一些人倡导这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已经既成的事实,这是大家的因缘感召。这个文字比较流畅,比较适合现在人的心理。虽然他把五十三佛乃至说很多阿弥陀佛的这种秘密庄严去掉了,把五痛五烧一些东西去掉了,但是比较顺口,比较欢喜,这也是他的悲心所在。
先生生长华屋,性甘淡泊,屏声色纷丽之奉,绝博弈烟酒之习。蔬食三十载,仿佛枯僧。冥心孤往,所嗜唯学。深宵短晷,盛暑祁寒,客散萧斋,卷轴自对。……未臻强仕,已赋遂初。阁席屡邀,峻谢不赴。冷眼观世,见理独真。誓以学术匡时,人格化物。拈佛儒不二之旨,标道艺一元之宗。雅操坚持,逾久弥洁。……素耻张扬,抱道自閟。见人片长,赞不容口。博通众艺,若无一能。外现刚严,内怀悲悯。面冷肠热,语苦心慈。工于为人,拙以谋己。怜才若命,见义忘身。……论学析理,烛照幽微。众难群疑,当机立剖。听者俯首,问者意消。唯是疾恶太严,望人过切,每致善良奉为圭臬,佥壬视若雠仇。窥其学诣,每觉浩博靡穷。挹其襟抱,唯叹渊深无际。朗如秋月,化若春风。愈久追随,弥增崇敬……——王一叶
夏莲居(1884-1965),山东人,清末曾任江苏知府等职,辛亥革命时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时,曾任山东府秘书长、参谋长等职。后辞职专门从事于学术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在山东创办东鲁学校,并任校长,主要研究与讲授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等,晚年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并整理各种古代典籍。新中国成立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大量诗文,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又捐献大量珍贵文物给故宫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在人民大会堂多次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陈毅与习仲勋等接见与宴请。
民国出版标记大观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以民国版本书籍封底上的出版标记为契入点而撰写的著作。 本书除了介绍“商务”、“中华”、“世界”、“大东”、“开明”等有较大...
地球村里的困惑:人类社会面临的50个重大难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的高度,生动地为读者揭示了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一道道难题:生态危机、水资源短缺、酸雨和大气污染、臭...
余永定,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浦山奖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前会长,中国人...
2012-交大大讲堂 本书特色 北京交通大学编著的《交大大讲堂2012》汇集了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举办的学术讲座的精华,演讲者包括席酉民、唐华东、王思...
圣经的故事(中英双语本) 本书特色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终它作为神...
(经典与解释)巨人与侏儒(修订版) 内容简介 本书的题目并不特别与一个老说法相关:“我们都是矮子,但是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谦卑的姿态,表达了太多的自我满足...
★我们春天常见的“染井吉野”,是一种存在不超过200年的“克隆”樱花。★从诞生开始,染井吉野就与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关联。它被用来打造城市景观,造就了现代日本的春...
疾病与治疗-人类学怎么看 内容简介 疾病只是生理功能不正常吗?治疗只需要吃药就能解决问题吗?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看待和治疗疾病时有什么差别?社会地位、文化...
在北大听讲座(第21辑) 本书特色 思想大餐,精神盛宴。时代气质。学术品格。经典价值,常读常新……在北大听讲座(第21辑) 内容简介 一流学府的思想之声,著名学...
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现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和外交政策及全球经济与发展资深研究员。在进入布鲁金斯学会之前,他曾...
骨灰级乐评人、摇滚历史学家埃德·沃德晚年力作献给每一位摇滚发烧友的音乐黄页和旅行朝圣指南.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猫王、披头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疯狂。但让...
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三版) 内容简介 本书将社会调查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与实际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运用大量实例,通俗,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各种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中国近代新闻思想史-(全2卷)-[增订本]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东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论述时,把新闻思想和西方殖民扩张、西学东渐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把近代...
男性妥协:中国的城乡迁移.家庭和性别 本书特色本书荣获国际社会学协会移民研究2018年度*图书奖,通过对中国深圳、东莞和广州266名农民工的深度访谈,描述了中国...
作品目录序第一章 佛教传人以前,秦汉时期中国社会上流行的教迷信和方术第一节 五行、五德、五帝第二节 秦汉王朝的“五帝”、“
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英国历史学家、作家、播音员、评论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皇家地理学会会员,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斋浦尔文学节联...
韬奋文录 本书特色 《中国文库·哲学社会科学类:韬奋文录》所编录的文字,是发表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七年间韬奋先生所主编或参加编辑的《生活》周刊、《大众生活》、《...
《高中生穷忙族》内容简介:在日本,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每2个大学本科生中就有1人申请奖学金。高中生穷忙族
话说中国人 本书特色 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是有关中国**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者影响极深。同时,它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中国观。本...
★ 历史人物传记作家格雷格·金与彭妮·威尔逊携手创作★ 用法医报告和心理评估重新诠释梅耶林惨案★ 揭露维也纳贵族社会的贪婪与堕落★ 敲响古老王朝灭亡的丧钟在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