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莲居是现代著名学者,学问渊博。其著述以文言写成,本书为其著述**次集中整理出版,汇集了目前能够搜集到的夏莲居著述的所有文献,包括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此次请学术专家进行了校勘标点,有利于现代人阅读与研究。
本书收录了夏莲居一生编辑整理的各种古籍作品,还有著述的各种诗文作品。其中有包括关于古琴、书画等古代艺术与文物研究的专著,有关于山东省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的各种纪念诗文等,以及研究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禅学历史等方面的诗文。作者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许多诗文作品,在生前曾受到陈毅、郭沫若等领导的嘉评。
吾常慨夫今之习净宗者仅持《小本》,于《小本》仅持秦译。问以法藏因地不知也,何者无量寿,何者无量光,茫然也。叩以浊世恶苦,往生正因,与夫持名方法,亦多瞠然无以应也。乃至询以依正庄严,修行次第,亦仅能粗举七宝八德、三辈九品、四十八愿之名目,而于其内容仍不知也。噫!理既未明,信何能深?信尚未坚,而欲使之一门深入,不惑他歧,难矣。而欲使之不动不摇,一向专念,以期达到一心不乱,得大轻安,获大解脱,抑又难矣。现象如此,而欲使之普遍宏扬,而欲以之折伏魔外,而欲使科学知识阶级,低首降心于净宗之门,此尤难之又难,几于不可能矣。以无上甚深微妙法门,竟使一般盲目者流,视为消极厌世、自了送终之具,岂不大可哀耶!此何以故?佛徒不读《大经》故,不弘《大经》故,《大经》无完本而又不能遍观各种原译故,三家节会之本又悉未能尽美尽善故。此吾师兄莲公所以谢绝万缘,掩关数载,千研百考,稿经十易,成为会集一本之总因也。其本为何?即《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是也。或曰:此本一出,各译将废。余曰:原译何可废也!不有原译,何成斯本?彼王、彭、魏三本既出,古译未废,而谓此本废古译乎?不虑于五译尘封之际,而虑于古本将显之时,是诚何心哉!且莲公此本,正欲导行者遍观各译,广获法益,扩心目,坚信向,使无人持诵之古本光显于世,此其惨淡经营报佛深恩之苦心也。或者又曰:古本全为四十八愿,今竟改为二十四者何耶?余哑然笑曰:闻子此言,知子不但于今本未尝展阅,即于五种原译亦未曾寓目也。汉、吴两译愿文皆为二十四,魏、唐两译四十八,宋译三十六,骤览之,魏、唐广而汉、吴略;细辨之,汉、吴盈而魏、唐绌。缘二十四者不仅二十四,四十八者又不足四十八。遵魏、唐两译耶?既有缺而且复之憾。取汉、吴二译而补之耶?又将躬冒改经之嫌。莲公会集此章,累月未决,寝餐俱减。而余与慧老法师恰于此时先后北来,遇诸莲公寓中,于是三人共同参详,又复拈阄佛前,始行定议,决奉汉、吴二译,以二十四为纲;复准魏、唐两本,以四十八为目,举其纲既与汉、吴相同,数其目则较魏、唐为备,千斟万酌会成此章。问者不识之无,则莫如何,倘稍通文理者,详览原译自可了然,固无待余之词费也。或又问曰:初印、重印两本不同,将以何者为准耶?余告之曰:后后胜于前前,此无待论,初印未允流通,重校方为定本。莲公当日之言,已在黄序之内。况前本已臻完好,见者获益实多,重印精益求精,为效自当更普。而此次分增章句,大体依然,即令并行,亦复何碍?龙舒所会四译两本并存,二林所节魏译一再重刊。善乎二林之言曰:历考大藏诸经,旧录或加再治,只求精当,岂惮审详。但若续印,固当以定本为据耳。问者又曰:三家节会之本,或名《无量寿》,或名《大阿弥陀》,或名《摩诃阿弥陀》,今本所立之名,无乃赘乎?余反叩之曰:子于经名以诸家为准耶?以原译为据耶?谨考自汉迄宋十二译中,以《无量寿》为名者七,以《平等觉正觉》为名者三。*初一译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后一译名《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其中唯吴译经名*长,计共二十字。王会本于“阿弥陀”上加以“大”字,已为无据;彭、魏两本皆名《无量寿经》,亦觉与原译相滥;而正定王氏取魏本作为衷论,冠以“摩诃”二字,尤嫌杜撰。莲公此本,直合前后两名,未动一字,既非自造,又极现成,不但无混于古本,且亦有别于诸家。一唱经名,不但十二种原本名义咸括其中,即全经大旨亦了然心目。不但本经,即《小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忙人见经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深广若此,又况于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于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于是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年,同受皈戒,同参叩于宗门耆宿,同受灌顶于密宗大德,同于慧老法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于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于文字、专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敬慎,心精力果,以迄于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于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征,兹恐骇俗,姑不具引。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之感,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每一持诵,恍若置身于清净庄严之域,徜徉乎华池宝树之间。如觐慈光,如聆法语,诵者忘倦,听者生忻,随分领解,各如其量。摄凡浊介尔之心,入圣众俱会之境。易全真成妄之念,为背尘合觉之行。果能受持读诵,如说修行,不但拔将来之苦果,实已获现前之福利。非真修净业者,不觉其妙;非曾涉教海者,莫窥其深;非详考各译,不知其抉择之精。唯遍校会本,始见其从事之慎,然此实非门外耳食者所能骤解也。吾尝谓,欲宏佛法于今日,必须提倡净土。欲宏净宗,必须先宏《大经》。果能人人持诵,则因果自明,身心自洁,劫运自转,太平自至。盖统摄二谛,未有明备简要若此者也。惜多年未有定本,致法宝莫能流通。前清盛时,万善殿常课此经,故得宫廷整肃,政治清明。由彼时群知因果,故能上下相戒,朝野相安。咸同而后,此经辍诵,朝纲紊乱,国势随衰,虽不尽由于此,而此经所关重矣。今此本既出,不但为净宗前途贺,且可为世运前途幸也。莲公之为学也,由百家众流而归之于佛,历性相显密而归之于净。其所著述,除会集《大经》而外,尚有《校经随笔》、《会集秦唐两译阿弥陀经》、《会译引证记》、《大经五念仪》、《莲宗密钞》、《净修简课》、《一翁幻语》、《入道三字箴》、《一梦漫言评》、《听佛轩自警录》、《邵康节安乐集钞》、《白玉蟾诗禅道影录》、《二溪学粹》、《欢喜念佛斋诗钞》、《渠园诗文集》,或已印行,或正待印,计十余种。莲公素耻宣传,余之言此,并非故为标榜,盖欲使世知如此学识,如此功行,其所会集之经典,所信向之法门,自必具有甚深义趣。而学识未充,功行不逮者,未可遽以浅陋眼光轻事测评,致蹈谤法之咎,而为深心护法,有志救世者,所笑叹也。又其宏愿热诚,苦口慈心,感人极深,信向者众。此次俯应黄甥念祖请,重印《大经》,闻者欢跃,争相随喜。光羲侨渝养疴,额首遥庆。往年曾为作序,未及付印,兹再略摘莲公所著《校经随笔》中语,增入前序;节录《大经合赞》附于卷末;并遣一甥两女就学其门,听受此经要义,即以此序代为之贽焉。每忆沈谷成居士,有“众生福薄,《大经》尘封,提倡无人,佛恩难报”之语,辄生慨愧!今幸因缘成熟,宝典放光。本经有云:值此经者皆可得度。彭二林曰:此实无量劫中,希有难逢之一日也。然则遇此经者,可不宝诸!有智之士,幸勿忽诸。一九四六年夏历丙戌南昌梅光羲和南序于重庆……
夏老居士以他的悲心,把五种版本,包括过去两位大居士会集的本子,会集了一本《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他的悲心是为了引发大家来学习五种原译本。后人极力倡导,中国也有一些人倡导这个《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是已经既成的事实,这是大家的因缘感召。这个文字比较流畅,比较适合现在人的心理。虽然他把五十三佛乃至说很多阿弥陀佛的这种秘密庄严去掉了,把五痛五烧一些东西去掉了,但是比较顺口,比较欢喜,这也是他的悲心所在。
先生生长华屋,性甘淡泊,屏声色纷丽之奉,绝博弈烟酒之习。蔬食三十载,仿佛枯僧。冥心孤往,所嗜唯学。深宵短晷,盛暑祁寒,客散萧斋,卷轴自对。……未臻强仕,已赋遂初。阁席屡邀,峻谢不赴。冷眼观世,见理独真。誓以学术匡时,人格化物。拈佛儒不二之旨,标道艺一元之宗。雅操坚持,逾久弥洁。……素耻张扬,抱道自閟。见人片长,赞不容口。博通众艺,若无一能。外现刚严,内怀悲悯。面冷肠热,语苦心慈。工于为人,拙以谋己。怜才若命,见义忘身。……论学析理,烛照幽微。众难群疑,当机立剖。听者俯首,问者意消。唯是疾恶太严,望人过切,每致善良奉为圭臬,佥壬视若雠仇。窥其学诣,每觉浩博靡穷。挹其襟抱,唯叹渊深无际。朗如秋月,化若春风。愈久追随,弥增崇敬……——王一叶
夏莲居(1884-1965),山东人,清末曾任江苏知府等职,辛亥革命时被公推为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宣告山东独立。民国时,曾任山东府秘书长、参谋长等职。后辞职专门从事于学术研究,并致力于教育,在山东创办东鲁学校,并任校长,主要研究与讲授先秦诸子、宋明理学等,晚年从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并整理各种古代典籍。新中国成立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大量诗文,歌颂新中国与社会主义,又捐献大量珍贵文物给故宫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在人民大会堂多次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陈毅与习仲勋等接见与宴请。
周叔莲集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收入周先生各个时期发表的学术论文38篇,除两篇写于20世纪60年代外,大部分文章写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时间跨度40余年。所收...
《非理性决策》内容简介: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 本书特色 《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由江凌所著,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人手,论述清代两湖地区的出版业发展状况,探讨其出版文化特征和演变规...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研究与实践 本书特色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研究与实践》记述了北京理工大学团委在大学思想引领各项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从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
镀金城市 本书特色 邓洛普的作品是对1890年纽约城那正被人遗忘的丑闻和轰动性事件的鲜活写照,其彻底的批判精神,提醒我们对这个纸醉金迷的社会进行深刻的反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魏道儒研究员主编、国内外20多位老中青年佛教研究学者参与撰写★全书800多万字,可谓洋洋大观,皇皇巨著★撰写历时8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
《纯粹理性批判》内容简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一本划时代的巨著。他认为当时的哲学界一片混乱:独断论者内部分
凡.高与高更:电流般的争执与乌托邦梦想 本书特色 凡·高,荷兰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向日葵》、《农民》、《邮递员罗兰》、《供应市场之农圃》、...
◎ 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办公室前任主任邦维利安重磅力作◎ 全景描绘美国制造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揭开制造业转型升级、迈向制造强国的密码;◎ “21世纪年度好书...
鲁迅-书衣百影 本书特色 从这些书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业绩,体味到他的“韧的战斗”的精神。他在“荒淫与无耻”的包围中,从事着“严肃的工作”。他“敢于...
爱与痛的边缘: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调查研究 本书特色董金权、洪亚红*的《爱与痛的边缘——青少年 使用社会化媒体调查研究》是在7次问卷调查...
朝闻道集 本书特色 《朝闻道集》是周有光先生在一百零五岁之前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21世纪人的座右铭是: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
《蜂鸟摄影学院Photoshop后期宝典》内容简介:蜂鸟摄影学院系列丛书是蜂鸟网根据广大影友学习摄影的需求推出的系列摄影教程。近年来
传播.文化.社会:英国大众传播理论透视 内容简介 本书把英国传播理论放到英国思想文化传统的源流中进行考察,以英国文化研究(Britishcultural stu...
一次看懂社会科学-鉴古.明今.看未来 本书特色 马英九推荐2011年台湾暑期青年阅读好书台湾教育专家推荐父母和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一起阅读,启发孩子的科学思维,...
婚姻家庭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 本书特色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1编婚姻家庭卷珍贵典藏)》由李文海主编。全书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调查文...
蒋寅,江苏南京人,本科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在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取得硕士学位,后考入南京大学,师从程千帆先生治唐宋诗学,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供职于中...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 内容简介 本书有三层含义:**层含义可以说是本书着眼于从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来考察社会救助的意义,并研究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问题;第二...
地球村里的困惑:人类社会面临的50个重大难题 内容简介 本书从科学的高度,生动地为读者揭示了人类当前所面临的一道道难题:生态危机、水资源短缺、酸雨和大气污染、臭...
作品目录序引言第一章 查古村的岁时祭祀第二章 山环水绕的雪绒山谷第三章 边缘风暴:活佛克珠的戏剧人生第四章 布满神灵的乡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