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帝——秦始皇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连横的策略,先后吞并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秦朝。天下初定,秦王嬴政**件急着想做的事,就是要重新给自己确定一个称号。虽然以前曾有过“三皇五帝”“君”“王”“帝”这些称号,但嬴政觉得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贵,不能流传于后世,就下令让大臣们商量称号。经过一番商议,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建议秦王嬴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嬴政对此并不满意。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于是就决定将“三皇五帝”的“皇”和“帝”合起来,采用“皇帝”这个称号。因为他是中国**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中国国家*高统治者的称谓。秦始皇又规定:自己死后皇位传给子孙时,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秦始皇梦想皇位永远由他一家继承下去,“传之无穷”。同时,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圣化,秦始皇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取消谥(shì)法;天子自称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诏”; 文字中不准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讳。国家统一了,可是怎样有效地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怎样替子孙万代奠定基业呢?秦始皇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应该怎样将权力集中到中央。他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辅佐丞相的同时还负责监督各级官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做裁决。在此基础上,秦代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官职,比如博士,学识渊博,既负责为皇帝解答疑问,又负责收藏图书。这套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以后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一天在朝堂上,丞相王绾等对秦始皇说:“现在刚刚消灭诸侯,人心还不稳定,应该派诸侯去咸阳以外的地方替皇上治理那儿的百姓,请皇上给几位皇子封王并派他们到那里去。”很多大臣都赞同王绾的建议,只有李斯反对。李斯说:“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为了利益就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没有办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在全国设立郡县。”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改行郡县制。从此,国家的大小政事都由皇帝决定。可见国家的权力是多么集中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诸侯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比如说文字,即使是一样的文字,因为存在着区域间的差异也会有好几种写法。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从那时候起,全国采用了比较方便的书写体,规定了统一的文字,叫作“书同文”。有了统一的文字后,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了。但是交通却很混乱。因为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诸侯国的车辆不一致,因此道路的宽窄也不一致。现在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很不方便。于是秦始皇就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间的距离一律改为6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车辆就可以全国通行了,这叫作“车同轨”。随着文字的统一、各地交通的畅通,经济也开始发展起来了。但是以前各诸侯国的度量衡制度和货币制度很不一致,这严重地影响了各地之间的买卖交换。于是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度量衡为单位标准,废除了原来六国各自的度量衡。从此经济发展也畅通了,这叫作“度同制”。正在秦始皇进行改革的时候,北方的匈奴突然打了进来。为了防御匈奴的侵犯,保护北部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秦始皇下令把原来燕、赵、秦三国北方的城墙连接起来,又新造了不少城墙,这样就给我们留下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国内改革、外患解除后,秦始皇开始着重于统一原诸侯国人民的思想了。可是当时的百家争鸣严重影响了统一的进度,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秦始皇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后来,有两个道士在背后诽谤秦始皇。秦始皇极其恼怒,并查出在咸阳也有一些儒生谈论过他的不是,于是下令将460余名儒生、道士埋了。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因为秦始皇在历史上**次统一中国,创立了“皇帝”这一尊号,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筑宽广的道路,因此后人称他为“千古**帝”。
全套丛书包括五百余个生动经典的历史故事,六百余幅精美的手绘插图,集合了全国各地优秀的创作团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打造了这套珍藏版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让小读者在阅读的同事,分享快乐,分享知识。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首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首届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BasedonofficialChinesesourcesaswellasintensiveinterviewswithHongKongresidentsfor...
《大屠杀:一部新的历史》内容简介:劳伦斯·里斯在二十五年的时间里采访了纳粹德国和大屠杀的幸存者和作恶者,并将亲历者的证言与
《中国金融业风险管理》内容简介: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
中国历史大讲堂:宋朝史话 内容简介 宋代的历史,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建都于开封,历时167年。南宋建都于杭州,历时150年。另外,在南宋灭亡后,一部分南...
中国文物与学科丛书--文物与美术 本书特色 文物无声地讲述着过去,学科知识被用来建设现在和未来。可你是否觉得,我们的祖先具有的知识已丰富得让你惊讶呢?你又是否想...
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
契丹开国皇后 本书特色 《契丹开国皇后》:塞上草原,一位神女逶迤而来。忽然,一个女人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神女变色,倏忽而去……究竟是怎样一个女人,拥有让鬼神都...
《欧洲史:转型时代(约1450—1914)》内容简介:《欧洲史》是英国历史学家诺曼·戴维斯的代表作。它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
《中国古代史》内容简介:全书三册二篇四章凡170节,自上古至隋。虽仅写到隋代,突破传统的编撰方法,依据历史的进化和演变,把中国
我这九十年 本书特色 一段革命家庭的私人记忆一部悲欢离合的亲情故事一个红色青年的奋斗历程她是冯友兰的妻妹,孙维世的六姨她是四十年代的“延安梅兰芳”,五十年代的外...
《峰会》内容简介:重回20世纪外交现场,见证战争世纪中催生新秩序的大国角力。剑桥大学教授读出档案之中的鲜活历史,还原二战、冷
張灝院士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等文章中指出:1895至1925年是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在思想知識的傳播媒介或是思想內容
作为一代国学大师,柳诒徵先生的代表作首推这本《中国文化史》。本书创稿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可谓中国文化史的地位,更确立了文化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1917-1923》内容简介: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来说,1918年11月11日即意味着战争的
世界上最受人追捧的花朵及其掀起的非凡热潮的故事在17世纪30年代,成千上万的荷兰人被卷入了一股近乎疯狂的交易热潮中。他们之中
后宫那些事儿 本书特色 历史是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更可以欣赏。让我们从中国历史的“后门”走进,走进帝王们的“卧室”,捋下他们那一脸的矫揉岸然...
《张晔告诉你:到底怎么吃》内容简介:饮食健康已经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一般人还是患有某种疾病的人,无论是经常吃的小
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 内容简介 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亦友亦敌、忽离忽合的奇特关系被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历史漩涡中的周恩来与蒋介石》全面展示他们从握手到分手乃...
1966-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本书特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76》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966-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目录 总序**...
开放的文化观念及其他-纪念新文化运动九十周年 内容简介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对中国固有文化进行批评和反省,同时努力追求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密接,相互融合的一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