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种子》是一本带领你由教室到文坛,由写作业的学生向作家过渡的书。每个人都有文学潜能。当你碰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郁闷得影响了学习的时候,如果选择文学的方式进行发泄,排解郁闷的同时,或许还得到了一首诗或一篇散文。这就是文学潜能的释放。当然,这是无意识的释放。如果你读了《文学种子》,由无意提升到有意,境界就不同了。
《文学种子》从语言、字、句、语文功能、意象、题材来源、散文、小说、剧本、诗歌,以及人生、宗教信仰与文学的关系等角度,条分缕析,精妙点明作家应有的素养和**的技艺。
王鼎钧,山东兰陵人,1925年生,抗战末期弃学从军,1949年到台湾。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最丰,成就最大。20世纪70年代他的“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和《我们现代人》三本励志小品文),在台湾总发行量逾60万册。他淡薄名利,穷毕生之力于“写出全人类的问题”,风格多样,题材丰富。丰沛的内在能量,不渝的创作忠诚,对散文艺术的努力开拓,使之成为一代散文大家。
文化演绎中的图像-中国近现代文学/美术个案解读 本书特色 本书采用图文并置方式,打破传统意义上关于文学艺术的界线划分,对相关个案不作文学或美术学意义上的解读,而...
鲁迅散文诗歌全集-最新点校本 本书特色 《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人生识字胡涂始》、《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靠天吃饭”》、《陀思妥夫斯基的事》、《我...
“我们以前不知道同性恋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是异性恋。”《邹氏女》是写狱中同性恋的。作者说,女性同性的社交之间,是有情欲表现
美国文学选读-(下册) 内容简介 美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英国文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从19世纪中期开始,美国文学便异军突起,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美国人 》新论(New Eassays on The American) 本书特色 《剑桥美国小说新论》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出书,...
川井有美子生日:12月27日血型:A型主要作品:《伤痕》系列、《猫咪玩耍的庭院》系列、《梦色十夜》系列、《东方美人》系列、《微
文艺学批评实践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以文艺学及其学者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学术专著,内容主要包括21世纪初以来文艺学界诸多前沿性话题,如文学经典、通俗文学、高雅文学、短...
中国李白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李白研究 目录 生命与生活之歌——解读《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李白的文化人格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略论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李白诗歌的征服...
席绢精品集伊甸园系列31富家女 内容简介 又失业了?借问这是谁家的笨妹妹呀?真是─太可耻了!不事生产,又浪费粮食,实在愧当富家人了。 不行!她得想个法子把这条米...
热热闹闹的世界 本书特色 《热热闹闹的世界》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理查德·斯凯瑞的又一经典著作。它由33个有趣的小故事组成,故事的发生地遍布世界的33个地方。从...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一集:文学理论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集):文学理论卷1》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文学大...
《文学,是诗意的历险》内容简介: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及其作品中文版的主要译者、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翻译家、法语文学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解 本书特色 《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现存*早的较为完整的医学典籍。它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包含了从阴阳...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
世界文学文库(简装本)--白衣女人 内容简介 一个突然出现的白衣女人孤独地伫立在月下的荒野中。沃尔特哈特里物一开始被她吓一跳,但后来发现她非常害怕,头脑也不清楚...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1966年在上海上小学,因为口吃极少有朋友。1972年在上海上中学,开始写作并开始在《上海
《庄子》结构艺术研究 本书特色 由贾学鸿编著的《庄子结构艺术研究(精)\/诸子研究丛书》为诸子研究丛刊之一。本书把《庄子》全书作为以个结构整体来研究,立足与战国...
解读天方文学 内容简介 读者面前的这部《解读天方文学》,是作者从事阿拉怕文学研究以来陆续写出的。这些文章涉及的内容,是阿拉伯文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仍具有...
红楼梦版本与文本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十年间发表的红学论文专集,收文章二十二篇,分三个部分。文本研究篇主要从文学角度论述了与小说创作相关的问题。版本研究上篇侧重...
本书是对于黑格尔法权思想和社会意识理论的一项专门性研究。以《精神现象学》为研究文本,在上篇着重探讨了人类意识的内在逻辑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