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融与永明文学时代:南朝贵族及贵族文学的个案研究》为作者林晓光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分为“历史篇”和“文学篇”两大部分。正如书稿副标题所题示的,作者以“贵族社会”为理论基点,全书论述主要围绕“贵族”这一关键词展开。作者对南朝社会的这种认识,乃借鉴自日本史学界。“历史篇”部分,作者从南朝“贵族社会”及“贵族制度”出发,利用有限的史料,勾勒出王融的人生梗概,结论尚属客观。作者在“绪言”中将“中世贵族文学”分为三大类型——“宫廷文学”、“朝堂文学”、“贵族生活文学”,书稿“文学篇”部分,大致按照这种分类对王融文学创作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王融与永明时代(南朝贵族及贵族文学的个案研究)》为作者林晓光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分为“历史篇”和“文学篇”两大部分。正如书稿副标题所题示的,作者以“贵族社会”为理论基点,全书论述主要围绕“贵族”这一关键词展开。作者对南朝社会的这种认识,乃借鉴自日本史学界。“历史篇”部分,作者从南朝“贵族社会”及“贵族制度”出发,利用有限的史料,勾勒出王融的人生梗概,结论尚属客观。作者在“绪言”中将“中世贵族文学”分为三大类型——“宫廷文学”、“朝堂文学”、“贵族生活文学”,书稿“文学篇”部分,大致按照这种分类对王融文学创作做出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例如史传中如果提到某人出身“琅邪王氏”或“阳夏谢氏”,一个直观的判断就是此人门第高贵,是人上之人。论者并且时常引用《南齐书》王俭传论所谓“贵仕素资,皆由门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这一顶大帽子,不加区别地按到王谢子弟头上,就仿佛任何一个出身琅邪王氏或者阳夏谢氏的人都能尸位素餐,袖手而至公卿一般①。然而这实在是不正确的。王俭传论是针对王俭(及同等身份者)而发的,而王俭乃是南齐王氏的领袖,绝不可与一般子弟同日而语。正如上引“七叶重光,海内冠冕”的应用对象是王俭之子王睐一样,这些修辞实际上都是有严格限制的②。六朝家族史学者已经指出,所谓六朝家族,并不像过去所想象的那样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是众多家庭在同一名义下的松散集合。正如李卿所言:通过以上对文献记载中同居共财大家庭具体实例的分析,发现它们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是很少见的,即使同居也是短暂的,分家析产纔是社会的主流。因此,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是官僚贵族,还是豪强大族,抑或平民百姓,他们的家庭结构基本上还是以小家庭为主。持大家庭之说者误将历史上罕见的特例视为通相,或者以静态的眼光看待同居,因此误以为同居共财大家庭居社会多数。③不难理解,分财别爨的不同家庭由于人口的繁寡、居官的高下、营生的盛衰,相互之间必然产生悬殊的区别。尤其在仕官方面,王朝官僚体制高层的人数极其有限,而家族人数却十分庞大,绝不可能任何一个人都有资格进入体制核心,身任宰辅。同时由于服制的远近,也不可能每个家庭之间都存在着平等的联结关系。陶潜所谓“昭穆既速,以为路人”④,正是这种情形的真实写照。在所谓的家族内部,也存在着贵者累世三公,贱者手自耕织的贵贱分化,也存在着亲如兄弟手足,疏同甲乙路人的远近区别。这在史传中也可以找到大量印证。然则我们对于王融,以及王融所出身的家庭,就决不能简单地以“琅邪王氏”四字一括了之,而必须要细致追究他的这一支系传承在琅邪王氏内部(以及整个南朝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又经历过怎样的发展曲折?板于琅邪王氏谱系,王伊同《五朝门第》所附“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中已经列出详尽的图表,从王导到王融之间的传承如下:王导一王洽一王殉一王弘一王僧达一王道琰一王融众所周知,东晋、南朝史中的所谓“琅邪王氏”门地,虽然是以王导及其兄弟群从在东晋建国过程中的功业为基础奠定的,但位处家族核心,在政治和社会上发挥主要作用的,其实就是王导和从兄王敦二人。王敦生前名位极盛,但却由于反逆身死,被目为贼臣,家系灭绝。此外,王导从子王羲之一系由于在文化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而受到特殊瞩目,不过王羲之本人在贵族政治中的地位并不很高,而其支派在东晋以后也明显衰落。因此自东晋传至南朝的琅邪王氏虽然有多支,但真正被目为“甲门”,代表着“琅邪王氏”这一名号的,实际上却主要就是王导的子孙。其余在南朝史书中出现的王氏子弟,如王导从祖弟王彬一系,所谓乌衣巷王氏,“位官微减”①,从王彬之子王彪之开始,临之、讷之、准之,四世担任为甲族所轻厌的御史中丞一职②;又如南齐官至尚书令的王晏,出自王彬之兄王虞一系,而家门却更为衰落,比王彬一系更为不如,被昊兴豪族出身的沈文季嘲笑为“琅邪执法,似不出卿门”③。这些家门在南朝虽然并末被排出贵族圈外,但地位却严重低落,无法视为**流高门。此外,同样出自王虞,但与王晏分支不同的王裕之一系,在南朝亦为高门,但据其曾孙王峻所自言,其家门高贵的渊源却在于外家谢氏而不来自王氏④。……
林晓光,1981年生,广东阳春人。2000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2008—2010年赴日本神户大学接受博士联合培养,2011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日本六朝学术学会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1916-1949-中国新诗史-第二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新诗史(1916-1949)第2卷》是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16-1949-中国新诗史-第二卷 内...
浪淘尽 本书特色 《浪淘尽》可谓是五四时代著名知识分子的群像图。作者刘宜庆以饱含深情和人文关怀的笔触,深入他们生活、治学和命运遭际的历史现场之中,试图从历史风云...
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要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
世界名著之旅-双城记 本书特色 《双城记》(1859)是狄更斯后期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是根据法国大革命部分史实(即攻陷巴士底狱,及一七九二至九三年间的大屠杀等情...
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 本书特色 本书为作者在进行全球“美国化”的研究,他希望在这一问题上能够加入历史研究者的声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全球“美国化”追根溯源,比较全...
《Python 3爬虫、数据清洗与可视化实战(第2版)》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通过实战教初学者学习爬取数据、清洗和组织数据进行分析和可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续集 内容简介 先生讳文诠,字道衡,以字行,江苏苏州人。1928年8月4日生,1952年8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生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庭训格言全鉴-典藏版 本书特色 《庭训格言全鉴》的原文部分系清代雍正皇帝根据其父康熙在日常生活中对皇族子孙的训诫追述而成,共246条,涉及为政、修身、养生、读书...
文心雕龙札记 本书特色 《文心雕龙札记》由黄侃著,黄先生是章太炎先生的弟子,曾任北京大学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本书是黄侃先生任教时的讲义,对《文心雕龙》内容含...
昨天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沉静中翻腾着大江大河的书。故事和细节,使我们对熟积压的往呈感到陌生;剖白和思辨,将贯通我们意识的昨天与今天。《昨天》无声地宣告:脚踏实地...
“我拥有一条像狗一样忠心,像猫一样贴心,像爱人一样深情的鱼。她始终带着微笑的表情……”作者用简单至极的文字和图画,描绘了
英雄艾文荷 内容简介 《艾文荷》以十二世纪末年英国狮心王理查在位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为背景,抒写了一个充满骑士精神的、绚丽多彩的英雄故事。小说着重描写了三件...
《暗夜独行:今天如何读鲁迅》内容简介:今天为什么读鲁迅?也许一句话就够了:鲁迅是“现代文学第一人”。他一生创作了《呐喊》《
本書原由『書林』出版,現在由大地取得授權,重新出版,經典好書不容錯過。錢鍾書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圍城」,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
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的这类零篇短简有缺点是着眼于理,不成系统。但也有优点,是就事论事,针对性强。连带的也许就更值得参考,人总是信自己之所...
第三只眼看宝玉:一个豪门逆子的挣扎遁世之道 本书特色 笫一看点——天赋仁德生于王族豪门, 从此自我泯灭笫二看点—&md...
笑学英语365天:春 本书特色 《笑学英语365天》系列包括“春”、“夏”、“秋”、“冬”四本书。是一套适合英语学习者的富有趣味的自助读物。书中一天一个故事,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分开创与奠基时期的现代文学研究;生长与发展时期的文学研究;成熟及深化时期的现代文学研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现代...
清代学术概论 本书特色 《清代学术概论》: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妙于形容。……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之价值;而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