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哲学与政治思想系列:代表的概念》以日常语言哲学为指导,深入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脉络,揭示出“代表”是一个超出现代民主范畴的独立概念。皮特金通过对霍布斯、伯克、密尔等西方政治思想大家的比较分析,梳理出形式代表观与实质代表观两大脉络,为人们在纷纭复杂的争论中找到关键点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启发。鉴于皮特金分析的透彻和系统,《公共哲学与政治思想系列:代表的概念》已经成为当今西方关于代表研究的经典,引证率极高。
适读人群 :政治学专业学者,学生和研究者,政府工作人员《代表的概念》是关于“代表”概念*为全面的一本书,刊行四十余年仍盛誉不减,作者凭借此书获得了2003年度有“政治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约翰·斯凯特奖”。
由此可以自然地推导出象征性代表的两个更进一步的方面。由于象征符号与所指事物间的联系似乎是主观任意的,只在人们相信时它才会存在,所以象征性代表似乎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可证明的标准之上,而是建立在情绪性、情感性、非理性的心理反应之上。人们相信习俗的或主观的代表关系,这其中没有任何逻辑性的正当理由和理性证明。一见国旗就激动地自豪不已,这不是基于国旗与美国是准确相似的。这种情感反应更多的是建立在训练和习惯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认知或理解之上。因此,认为象征性代表是中心性的代表类型的作者通常会强调非理性心理反应对于促使代表形成的作用。其次,作为以上的结果,这些作者对制造象征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描绘性代表的意义上,画或地图进行再现/代表的角度与画家或制图人进行再现/代表的方式是密切相关的,象征符号也同样如此。这些理论家很快便由对代指国家的国旗或代指教会的十字架等例子的讨论,转向了对于使这些符号变得能够这样代指的过程的讨论,接着他们又讨论了可以将这一过程发动起来的人类行为。我们已经对“代表为”与“用……代表”进行过比较。前者是艺术家或其他描绘性代表的制造者的活动;后者则不是。所以,一名画家可能会将基督代表/再现为(as)一个高个子,但不会将基督代表/再现为(as)一条鱼,尽管他可以用(by)一条鱼来代表/再现基督。这种制造象征的活动显然与习俗性象征符号有关;制图人或数学家通过对一个之前无意义的记号进行界定并将之写入地图图例,从而使此记号转变成一个(习俗性的)符号。(当然,他们也可以直接使用一个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的习俗性象征符号。)但是,制造和使用能够进行象征的符号,这不仅仅是在“用……代表(representing by)”,也不仅仅是主观规定即可,这种制造和使用必须使任何人在查询地图时都能轻易看懂。一个非习俗性的符号要让人们相信它、接受它,并对它作出恰当的反应,就必须唤起人们具有特定的反应,使人们形成特定的习惯,并引导人们产生特定的态度。与形成一个描绘性代表不同,制造一个象征符号的关键是去影响将要接受它的人们的思想,而非在象征符号本身上下工夫。由于象征符号与所指事物的关联没有什么理据可依,人们接受此符号而非彼符号纯粹是出于主观心理,所以制造象征符号不是在进行理性说服,而是在操控情感反应和培养习惯。当我们以象征性代表作为定义标准,据此去看所有其他类型的代表,那么这些象征符号进行代表的方式的特点就会被概化和投射到政治生活中。①于是,政治代表者与他所代表的人们之间似乎就只有一种主观的、习俗的或隐秘的关系。对人们进行代表似乎就与对国家这种抽象事物进行象征没有什么分别。检验政治代表的关键标准将是存在主义性的:代表者是受民众相信的吗?并且,这种相信的基础似乎将是非理性的和情感性的,因为它不可能有任何理性依据。由此,政治代表将不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事态,不是代他人行为,而是一种“代指示”;只要人们接受或相信,按照象征性代表的定义,政治领导人就是在代表他们。就算在代表中行为真的很重要,那么这种行为也不是代他人行为,也不是进行再现或传达信息;这种行为是使人们去相信政治领导人这一象征,接受他作为自己的象征性代表者。……
汉娜·费尼刀尔·皮特金,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政治科学系名誉教授,在政治理论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著名哲学家汉娜·阿伦特的学生,《代表的概念》是其代表作,刊行四十余年仍盛誉不减,此书使其获得了2003年度的有“政治学诺贝尔奖”之称的“约翰·斯凯特奖”。
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 本书特色 本书关于战略思想和战略实践的阐述涵盖整个现代历史:从马基邪念维利开始,历经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腓特烈大帝、华...
《阁楼》内容简介:我很早以前就喜欢带阁楼的房子了,主要是斜屋顶和老虎窗构成的那种形式感,以至于在曾经住过的一套多层房子里苦
大国战略 本书特色 全书围绕国家战略、国家治理及发展模式、外交、传统历史文化等问题开坛论道,既有对中国现实问题的论剑与交锋,也有关于中国未来设计方面的大思考、大...
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让物理学家和好奇的读者对弦理论的基本思想有透彻的了解。超弦:一种包罗万象的理论? 目录 出版说明译者的话序1.引言 ...
战争事典 本书特色 战争事典系列丛书是战争、历史类综合读物,由众多资深历史、战史作家主编。《战争事典010》通过剖析唐武宗平定昭义刘稹之战、波兰近代卫国...
民生的背后有政治,政治的要害是权力,权力的掌控在官员,官员授权限权的关键在民主。这就是生活政治的逻辑,也是民生与民主的逻辑。在我看来,吴晓林博士的这部《房权政治...
《李清照传:半生飘零,一世尽情》内容简介:作者桑妮创造性地通过漫谈的形式,以唯美的文字,将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及各个时期的词作
***【编辑推荐】***1. 历时30年写作,牛津大学政治学老教授阿兰•瑞安毕生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刘擎、周濂、哈罗德•布鲁姆、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等中外学者一...
民主是可能的吗?-新型政治辩论的诸原则 本书特色 法学大家德沃金,与诺齐克、罗尔斯并称当代自由主义*著名的三位旗手,也是当今*重要思想家之一。本书被誉为德沃金“...
中南解放战争纪实 内容简介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1949年春天的主旋律。来自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第四野战军,奉命向中南六省进军。跨黄河,过长江,大迂回,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金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备教材 本书特色 《新时代金句》——《新时代热词》姊妹篇 与时俱进收录党员干部应知应会的100余...
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本书特色 即使你们不关心战争,战争也关心你们。——列夫·托洛茨基改变世界历史的战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再现构成战争的各种要素,即军队、武器、...
民主政治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重大问题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与实践中的十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民主究竟是什么;中国...
张闻天与共产国际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青年学者论丛第二辑之一。主要论述了张闻天与共产国际之间的关系以及张闻天思想演变过程,从一个缩影的角度反映了新...
《法官裁判责任研究》内容简介: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法官裁判责任,主要从规范和实施两个层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法官裁判责任追究的实践情
德国与中华民国 本书特色 《德国与中华民国》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德关系史的名著。作者柯伟林充分利用美国、德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历史档案,论述了1928—...
《诺里斯先生换火车》内容简介:《诺里斯先生换火车》是著名作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最知名的代表作,以冷静旁观之眼,描绘1930年
神秘的第三只手 本书特色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办公室主任谢尔曼?肯特认为,情报工作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在他看来,情报是一种对决策有用的知识,情报也是从事这...
医改正在进行时 本书特色 “景惠医院管理书系”是由景惠管理研究院、景惠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组织策划,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以医院...
1934-1936-长征 本书特色 《长征1934—1936》是一部详细描写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道路上所经历的经典战役的实战案例集,为胜利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