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日本:日军暴行及美军投掷原子弹的真相》是国内首部揭秘美国投掷原子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手历史档案文献、照片、亲历者口述及无可争辩的数据,全面展现了日本在二战期间在中国和东南亚等的“超级大屠杀”,并证明,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以此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做法都是无比正确且正义的决定。
并且,作为二战亲历者,无法忍受修正主义者的诋毁,进一步揭示了,在战后,日本政府是如何一边扮演着受害者的角色进行控诉,一边悄悄用各种手段掩盖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的。
该书提醒人们:“假如我们对(修正主义者)这种谬论不加反驳,假如我们继续等待,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和投掷原子弹的当事人都离开人世,而只让日本人继续扭曲二战和原子弹的真相以及日本的历史,所有的‘历史’真相就会全由日本人垄断解说了。”
1、 国内首部揭秘美国投掷原子弹历史事实的作品:
●为何盟军没有采取 “灭亡行动”(进攻日本的计划),而选择投掷原子弹?
●不投原子弹日本会立即投降吗?
●原子弹拯救的人数比它夺去的人数更多吗?
●我们需要怀疑投弹的正确性吗?
2、 **手档案文献、照片、亲历者口述及无可争辩的数据:
全面展现日本在二战期间的“超级大屠杀”,并证明,无论从军事角度还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出发,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以此结束太平洋战争的做法都是无比正确且正义的决定。
3、 反驳修正主义者的谬误,决不允许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本书通过雄辩的事实证明:日本没有资格去质疑投掷原子弹的道德性;原子弹既没有开启也没有参与任何战争,它仅有的一次使用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 中文版序言
臧教授和我都相信此书可以帮助当代和未来的世人认清史实,纠正曲解,从而认知: 美国使用原子弹促成了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的收场,有效终止了日军在中国广大地区的占领,和他们在中国地区推行的诸如恶名昭彰的“ 南京大屠杀” 一般的种种暴虐可怕的行径和巨大破坏。
此书将说明,原子弹的投掷也拯救了中国人的性命,日军在撤离占领区,返防日本本土之前,每个月要屠杀25万中国人。
2003年10月24日,“ 南京大屠杀索赔联盟模拟审判” 在旧金山市立学院举行。当我向许多中国学生发言时,他们对原子弹的使用表示怀疑,然而他们出乎意料地了解到,原子弹是如何拯救了数百万盟军的生命,免除了他们一旦进攻日本本土时必然的惨重牺牲,否则,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也会就此丧命。再有,当登陆战展开时,将有450 000名战俘被日军处决,而*后,令人震撼的事实是,原子弹结束了战争,也拯救了千百万中国人的生命。
我非常感谢臧教授,他翻译了此书,并与我携手将这份对日战争的真实记录如实展现给中国。
丹·温
美国佐治亚州*高法院资深法官
2014年3月
◎ 译者序言
*近两年以来中日钓鱼岛之争已成为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日方的运作和挑衅是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日本右翼人士一再登陆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其距台湾东北百余里,和日属琉球群岛则逾400里之遥。2012年夏,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倡议要集资“ 购买” 钓鱼岛。同年9月11日,日本前首相菅直人采取行动,将该岛购为“国有”。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则更是变本加厉,先是支持其内阁要员三人前往“ 靖国神社” 参拜,其后又有168位国会议员一并前往,这是二战后近70年来议会成员*大规模的集体出动,声势浩大,前所未有,释放出“ 军国主义” 复苏的明确信息。
安倍晋三又提出修改日本宪法的政见,争取日本右翼激进人士的支持,为2013年7月的日本上层议院的选举造势,其具体主张是降低两院批准“ 修宪案” 交付全民议决的门槛,从三分之二多数改为半数以上通过。而修改宪法内容的目的是,将当前国家自卫队升级为国防军,并恢复拥有对外宣战权。这些重大的改变已尽扫日本原有“ 和平宪法” 的面目和精神,掀起了二战期间亚太地区遭受日军施虐摧残的许多国家的疑虑和不安。日本从此走上“整军经武” 之路,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定也产生了不良的变数,并受到负面影响。
如今,美国雷蒙德·戴维斯将军和丹·温法官的英文原著《进攻日本》译为中文在中国出版,便恰得其时,适得其所。此书的翔实内容,可让读者们重温二战历史,了解当年日军横扫亚太地区时,行为残暴,作恶多端,杀人放火而不眨眼的真切事迹。这一段史实既不容误解和忽视,也不容遗忘或掩盖。
更加重要且意义深远的是,吾人要“认识过去,把握当前,开拓未来” ,切实理解到,国家式微,外敌入侵,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中华民族的振兴之道既不是醉生梦死,也不是洋洋自得;而是要上下一致,革新图强,人人自立自尊,社会和谐进步,经济繁荣腾飞, 政治民主开放。正所谓:成事在我,匹夫有责,振兴中华,共创大业。
臧英年
2014年5月
◎ 前言
我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的退伍军人、大多数的军事人员,以及大多数有知识的美国人一样,对1995 年在史密森尼博物馆内国家航空航天展览馆举行的具有反美、反军事、反杜鲁门意味的“埃诺拉·盖伊” 号飞机展览感到震惊和不满。
当丹·温法官要我和他一同将此书向世界展现,以此说明原子弹以及美国适当使用它的历史真相时,我引以为荣地参加了这个计划。
我在贝里琉岛的作战经验和我们在本书提供的证据表明,若是进攻日本本土,几乎整个美国海军陆战队都要牺牲,大部分的海陆军人也将战死疆场。
——雷蒙德·戴维斯将军( 退役)
美国海军陆战队荣誉勋章获得者
美国海军陆战队副司令
◎ 导言
1945 年8月,美国使用原子弹摧毁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日本投降,从而结束了众所周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原子弹的投掷也成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杜鲁门总统的使用原子弹这一决定的必要性、人道立场和智慧,长期以来已成了许多书籍、辩论、研讨和评述的主题。新闻媒体、学界人士和广大民众都纷纷介入其中,杜鲁门总统的立场是,投掷原子弹挽救了许多生命,这包括美国人和中国人,不错,甚而是日本人民的生命。因为没有比投弹更佳的选择了,只有这样做才能避免地面攻击带来的可怕的杀伤,从而救人无数。退役军人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真实的,然而,若是我们取信于那些不断曲解和摧毁真相的观点,正确的认知就不能在历史的进程中争得上风,而原本是平实和简单的真理也会产生动摇。
60多年来,在那个时代准备要担当进攻任务的军人们,都非常厌恶那些认为他们数百万人的生命可以牺牲的修正主义者,也彻底反对任何认为他们生命的价值低于广岛和长崎两市居民的生命价值的观点。
为此,本书要对以下这些简单的问题提供解答:
问:不投原子弹日本会立即投降吗?
答:全面的证明是,他们不会。
问:原子弹拯救的人数比它夺去的人数更多吗?
答:它让许多人死里逃生,其人数以百万计。
问:我们需要怀疑投弹的正确性吗?
答:我们毫不质疑,问心无愧。
在与日本*高统帅部之间的一个秘密通讯里,日本外务大臣重光葵(Shigemitsu Mamoru) 宣布要展开一个“ 宣传” 行动,要立即对原子弹的投掷加以毁谤。该通讯因受到拦截而暴露,这个行动的目的是要转移注意力,让世人忽视日军数十年来的种种暴行,其中包括他们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无情地进行大规模屠杀,以及残暴地处置战俘等行为。
60多年来,每逢8月6日,日本的首脑人物都会广泛宣传他们对广岛的造访,并由日本天皇牵头,对原子弹的投掷大加指责,且以“野蛮”之词加诸美国。尽管有许多优秀的文章和书籍支持原子弹的投掷,而对广岛受难者的描述则持续不断,呼应日本立场、 认为原子弹不应投掷的说法好似乌云遮日,已掩盖了历史的真相。可悲的是,有些人还做了绝对令人难以接受的对比——将此和犹太人遭受大屠杀相提并论。
由于美国一些持反对原子弹立场的理论者的参与,针对使用原子弹而反美的倾向又更进了一步。1996年,彼德·詹宁斯(Peter Jennings)主持了美国广播电视公司的一个播放战争纪录片的节目,其内容令观众感到不安,似乎他一面倒地同情日本人。在我进行调研时发现,有一本书的其作者( 利夫顿和米切尔) 认为原子弹的投掷“ 让美国的良心增加了重负” ,而且,面对广岛也让我们“ 神经紧张”,他们认为投弹一事“ 避开了理性的讨论”。对此,顺理成章的解释是,十之八九的不了解实情的媒体报道都站在反核立场。然而,至今也没有对投弹问题进行一场像样的辩论。
即便如此,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赞同原子弹的投掷。他们接受杜鲁门总统的陈述,认为在日军偷袭珍珠港而导致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情况下,投下原子弹是正确的。很多人都说,美国以投弹方式结束战争是事出有因的。但反面宣传一直在进行,这种反面的论调后来达到巅峰。那时投弹飞机“ 埃诺拉·盖伊” 展览计划要在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揭幕,用以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太平洋战场的结束。这一展览准备在美国首府的史密森尼博物馆进行,主要推动者是一些自以为政治立场正确的教授们(由马丁·哈威特[ Martin Harwit]牵头)——对投降的原因缺乏深入了解,他们持反核立场,但从未对投弹一事进行过合理的分析。
他们扭曲历史的一些低劣和错误的论述激起了许多人的抗议,抗议者重视历史的真相( 这包括我在内) ,因而说出了自己对此一事件的看法。此书也附带向他们提出挑战,其中包括加尔·艾波维兹(Gar Alperovitz)、彼德·库兹尼克(Peter Kuznick)、凯·伯德( Kai Bird) 、哈威特、詹宁斯、利夫顿和米切尔等人。希望他们可以出面和我们在一个全国性的辩论节目里进行 “ 一场理性的讨论”。除此之外,理应公之于众的是,我们退役军人中的反感情绪正陆续提升……对这一反感*好的说明就正如此书原先的书名所言—— “ 对原子弹闭嘴!”
此书所陈述的事实应传达给全体美国公民和学生们,后者正在不同的高等院校里完成学业:投掷原子弹绝不降低美国的道德水准或人道立场。
——丹·温法官
雷蒙德·戴维斯将军(1915年1月13日—2003年9月3日)
曾任美国海军陆战队副司令。1938年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不久后即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少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贝里琉岛等地区的战役,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获勋章数最多的人之一。
丹·温法官(1921年9月19日—)
曾任佐治亚州律师协会主席、州高等法院理事会主席以及州宪法修正委员会成员和世界司法协会荣誉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航空队,曾获“卓越飞行十字勋章”和“空军奖章”。
◎译者
臧英年教授
美籍华人,社会活动家。数十年来长期致力于促进中美交流、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和大陆控制烟害等公益活动。曾在国内外数所大专院校任教,现任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国际频道时事评论员,并为海外多家报纸撰写时评专论。
统一以后的德国外交政策(1990-2004) 本书特色 本书从国际角色的角度出发,分析德国国际角色定位和转化的内外根源及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研究德国担任新的国际...
《从小读《史记》,长大成大器(套装全5册)》内容简介:从小读《史记》,长大成大器!把《史记》讲有趣,孩子就会有兴趣! 本套书
邓小平人口思想学习纲要 内容简介 《纲要》对邓小平同志人口思想的形成、发展、基本内容和特点做了比较翔实的介绍,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作好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
政治的逻辑: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 本书特色 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著作各种各样,涉及领域也十分广泛,但至今很少有一本专门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和理论、并将其上升...
《古籍书名考》内容简介: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探讨中国古籍书名的题写与命名问题。上编“书名题写研究”共五章,分别讨论了简帛、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7辑为权利而斗争 内容简介 《为权利而斗争》是法律史上不朽的名著,它以深刻的思想鼓舞民众的权利观念和斗争意识。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后,立即被...
进攻日本-日军暴行及美军投掷原子弹的真相 本书特色 1、 国内首部揭秘美国投掷原子弹历史事实的作品:●为何盟军没有采取 “灭亡行动”(进攻日本的计划),而选择投...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财务报表编制实务》内容简介:本书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量身定制,以建筑施工企业日常业务
俯首甘为孺子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故事-读.党史-第15辑 本书特色 《俯首甘为孺子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故事)》由陈海平主编,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二战每日纪实 本书特色 《二战每日纪实》以日报的形式记录了二战期间在东西线战场上的精彩战役。从阴云密布、波云诡谲的欧陆战场写起,一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在本书中,...
五朝门第 内容简介 甲寅十月,予生於江苏江阴,今九秩矣。生平顺挫,有足述者。予生之年,世界大战发于欧洲。后二十三年,甫卒业燕京大学本科,而卢沟桥之难作。友校如北...
资源战争-世界,美国控 本书特色 人类历史,其本质其实是由资源之争推动的。资源争夺一直是人类几乎所有战争*为直接的动力。在当今世界,资源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与...
晋绥鏖兵八路军一二○师征战纪实(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本书特色 “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是一套全面、真实地记述中国人民抗战的史诗性的作品!晋绥鏖兵八路军一二○...
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 本书特色 庞海红编写的《泰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民族整合进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从民族史和民族关系...
《软件系统架构与开发环境》内容简介:近年来,新技术、新工具层出不穷,令工程技术人员目不暇接,在浩瀚的技术文档中摸索时容易陷
坦克战 本书特色 钢铁洪流,防护与机动的完美结合,血火狂飚,矛与盾的高度协调!坦克战 内容简介 德国军队在二战初期横行欧洲的关键是什么?是什么使朱可夫、蒙哥马利...
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 本书特色本书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科学回答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刻内涵,系统阐述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有效途径和基本方法,着力于...
中国政治思想史 本书特色 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历代政治思想史。本书旨在网罗民国时期的学术精品,为读者了解和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学术成果提供读本。本书是一部没有受到政...
清代士人游幕表 内容简介 士人游幕的盛行及其影响的深远,是清代历史上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在《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一书中,作者对此曾有所论述。但是,由于以下两个方...
空中骑兵营-越南大血战 本书特色 德浪河谷血战的惨烈在美军介入越南后的作战中是空前的,仅在麦克代德中校2营的“阿尔巴尼”机降区之战中,这个450人的美军王牌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