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度,文坛上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各类体裁的新作涌现,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它们之中不乏熠熠生辉的精品,然而,时间的波涛不息,倘若不能及时筛选,并通过书籍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这些作品是很容易被新的创作所覆盖和湮没的。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2014年散文随笔选粹》精选了2014年度*优秀的散文作品,尽显年度散文写作之精髓。
陈克海主编的《2014年散文随笔选粹》是连续出版两期年选后第三期年选系列。观诸现今的出版界,除了长篇小说热之外,专题性的、流派性的选本倒也不少,但这种年度性的关于某一文体的庄重的选本,则甚为罕见。本集精选了2014年度*优秀的散文作品,尽显年度散文写作之精髓。
《2014年散文随笔选粹》:此外,福山还对没有国家能力保障的“法治”发展表示质疑。他对哈耶克所说的“自发扩展秩序”表示异议:在他看来,法治在英国的生根不完全是“自发秩序自然演进”的结果,无论是早期的国王、后来的教会还是诺曼底征服之后的中央权力,都曾相当大程度上诉诸自上而下的强制或干预去建立一个统一的法律秩序。对“国家建构”如此强调,是否可以说,“新福山”已经否定了“旧福山”?“旧福山”二十年前的观点已经“过期作废”?表面上看的确如此。“你看,连福山都不谈民主、转而谈论国家能力了”,至少在中国,不少“国家主义者”为福山的问题意识转向感到欢欣鼓舞。但对《起源》一书真正严肃的阅读会使我们认识到,与其说福山试图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去否定《历史的终结》一书,不如说他试图用《起源》去完善《终结》。何以如此?福山与中国一些国家主义者的根本不同在于:他对国家能力的强调是情境性的,而不是原则性的。即,他对国家能力的强调不是基于一种抽象的观念,而是一种因时因地制宜的“处方”。因为他认为目前,在世界上许多转型国家和民主国家,国家能力的欠缺导致诸多政治问题,所以应当强化国家能力。但就中国的政治传统而言,在《起源》一书中,他的判断始终是“国家能力过强”,而“法治与问责不足”:“推断有问责体制的社会会*终战胜那些没有它的社会,有一个重要原因:政治问责给制度的适应性变迁提供了一个和平的路径。在王朝阶段,中国的政治体系始终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即‘坏皇帝’的问题。在对上而不是对下负责的当代中国,这个问题仍然至关重要。”同样,不能将福山对“社会因素”的警觉视为站在国家的角度敌视社会。固然,他强调我们不能无条件地将一切社会自发性力量当作文明的动力,但是,当他试图解释英国道路(问责政府)与法国道路(弱专制主义)、更不用说俄罗斯道路(强专制主义)的不同时,他诉诸的解释因素恰恰是社会力量的强大和团结程度。在英国,贵族、底层士绅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团结构成了抵御王权、达至宪政的强大力量,相比之下,法国的贵族、士绅和资产阶级被法国王权瓦解分化,而在俄罗斯,他们则对王权几乎是彻底依附。因此,从价值上而言,似乎始终只有一个福山。虽然对世界各地情势的总体判断使他现在更强调国家能力——因为没有一定的国家能力去贯彻法律,法治只能是一纸空言,而没有一定的国家能力作为基本秩序的维护者,民主很可能成为民粹的狂欢。但如果脱离语境,将这种强调应用于那些国家能力已经超强甚至过剩的国家,就成了认识上的刻舟求剑。问题在于,强调“国家建构”,矫枉可能过正。如何把握国家能力的“度”?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难题。对思想者而言,一个悖论在于,时代往往是有意义问题意识的来源,但是为时代写作又有可能导致问题感的短视。福山的老师亨廷顿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过一次矫枉过正的经历。为了超越民主专制类型学的政治学视角,在其名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亨廷顿表达了统治程度比政治制度更重要、更体现政治发展的观点,并在这个意义上把美苏归为一类而不是两类国家。他的这一观点曾经启发了几代学人,但是到1989年,苏联及东欧阵营的解体则某种意义上否认了亨廷顿的观点:政治制度很重要,美国和苏联并不是一类国家。……
陈克海,1982年生,湖北宣恩人。现为《山西文学》副主编。山西文学院第三届签约作家。有小说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选集》《中篇小说选刊》等书刊。著有小说集《清白生活迎面扑来》。曾获2010-2012年度赵树理文学奖新人奖。
决定快活 本书特色 在与百年前罗丹,福楼拜略相近似的文化语境中,今天我们不必揣度谁是新建画中难以自弃的风流女子,“她”根本不存在。假如自己是上帝,自己就会给亚当...
书.画.人-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 本书特色 书只是玩具——思想的玩具吗?这本书的出版使读者认识了一个疯狂自白的劳伦斯,得以欣赏劳伦斯的散文文体,领略了他的批评精神...
上天给我的启迪-德富芦花散文选 本书特色 四时风物的轮替,自有不因人事变迁而异的一份固执。德富芦花的笔下,人意山光,俱有古意。他更应该生于唐宋,或者明清;与李白...
《2017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设计年鉴》内容简介:如果说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是阿里的缩影,那么双十一的设计案例也绝对可以让大家窥见阿
《宋文选》内容简介:宋代是散文创作兴盛的时期,“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是北宋散文名家。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北宋如欧阳修、王安石
1931年-荒原与爱情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是卡尔费尔德的一些代表性诗作,他的诗作绮丽多姿,轻松明快,诗韵严谨但又不刻板。他用诗的语言描景叙情,勾勒出一幅热情奔放...
出版忆往 本书特色 在本书中,陈昕这位提出要做“中国文化的脊梁”的知名出版人,叙述了自己成为一名编辑、出版人的成长历程,以及关于策划选题、组织书稿与作者和老一辈...
施尼茨勒读本 本书特色 施尼茨勒是**个把意识流手法引入到德语文学中的奥地利作家,以表现心灵、下意识和内心情感为宗旨的心理艺术风格,使他成为德语现代派文...
厕上篇-马未都说 内容简介 人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 事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文化:苏世独立,橫而不流。 ——《九章》 杂谈...
世纪文学60家--韩少功精选集 本书特色 《韩少功精选集:世纪文学60家》:每一个作家都有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莫言徜徉于高密乡,张炜沉浸于葡萄园,张承志皈依于西海...
非洲手记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三个部分。 **部分是作者的尼日利亚游记,将自己亲历这个非洲咖啡豆之国诸地的见闻,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精...
唐诗三百首详析 本书特色本书是《唐诗三百首》的注释本,初版于1948年,书中对诗人生平事迹和创作特点等均有简要介绍,注释简明浅显,不作过多征引和考证,着重于揭示...
《内心的重建(升级修订版)》内容简介:漫长人生途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遭遇或大或小的情绪危机,甚至是内心的破碎与崩溃,这个时候
柔肠一寸愁千缕 本书特色 民国才女,穿着旧式旗袍却读着新式文章的女人 她们有着非凡的经历,都是令人遐想的风流人物 用文字原滋原味地展示民国风情 民国时期的独特韵...
《刘东生传》内容简介:中国黄土,一部无字而又厚重的天书。他,恋的不仅是这把黄土,不仅是中国黄土的历史,更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未
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 本书特色 当代*迷人的诗人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波斯卡她的诗吸引了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注目她的诗激发了幾米创作《向左走,向...
山本周五郎 1903—1967与太宰治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本名清水三十六。山本周五郎38岁时凭借《日本妇道记》获得了日本文学最高奖“直木奖”,他却拒不领奖,因此成...
《短篇小说之所以短》内容简介:短篇小说之“短”,不仅是体裁上的特点,更是一种艺术风格,蕴含着某种短篇小说能够达到,而长篇小
列维斯特劳斯文集8:遥远的目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的目的既不在阐释个别的神话故事,也不在探索某一族群之神话体系与文化背景的关系。这...
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 内容简介 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继《心灵处方》《女心理师》之后的又一部精彩之作。与前书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是毕淑敏用稿费买了两张船票与其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