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n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n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n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32开平装,中信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是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自1974年问世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对知识分子、记者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
★威廉·曼彻斯特对四十年间美国历届政府从诞生到终结全过程中的两党纷争和内部分歧,以及这一阶段全世界所经历的每一件大事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叙述;同时,对这四十年间发生在全世界,尤其是与美国有关联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 书中通过大量事实揭露了美国经济、政治、军事的矛盾和弱点及其内外交困、走投无路的窘境,以及美国社会的离心离德、精神空虚和浮游无根的丑恶面貌
友情提示:本书为特价库存书,浅色封面不耐脏,介意的读者请慎拍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的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而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领袖、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石,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威廉·曼彻斯特,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负重伤,获紫心勋章。战后先后在《俄克拉荷马日报》《巴尔的摩太阳报》等报任采访记者。1959~1968年间任康涅狄格州韦斯莱扬大学不错研究中心的研究员。1967年获哈儿马舍尔德研究所文学奖金。他既写历史、传记,也写小说。主要著作有:《愤怒的城市》(1953年)、《季风的阴影》(1956年)、《洛克菲勒家史》(1959年)、《肯尼迪总统画像》(1962年)、《肯尼迪总统之死》(1967年)、《克虏伯的军火,1587~1968》(1968年)等。
“无论是对主题的概括,还是透彻而全面的讨论,《博弈论与社会契约》一书都超越了日前这一领域的所有文献。它对博弈的论在政治哲
洛阳考古集成(补编) 本书特色 本书是《洛阳考古集成?夏商周卷》和《洛阳考古集成?隋唐五代卷》的补充。收录以上两卷的遗漏及新近发表的有关考古发掘报告。分为“夏商...
《EFL学习者英语派生形态意识与阅读能力关系的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报告了一项旨在探究EFL学习者形态意识影响阅读能力内在机制的实
《关乎天下2》内容简介:关明生“关乎天下”系列新作,聚焦策略和领袖力。《关乎天下2》的开篇从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心累和身累两种感
《蟹行》内容简介:1945年初,苏联红军反攻。德国巨轮“维廉·古斯特洛夫号”从但泽附近启程,载有逃往德国西部的近万难民和数千德
辽西古塔寻踪 本书特色 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以及数百幅现场图片,给我们展示了辽西古塔的历史故事,拂去辽西古塔的尘埃后,让后代的人们再一次体会,古塔是北方契丹民族兴...
《德军王牌:大德意志师(下)》主要内容:大德意志师可以说是德国军队的“活历史”部队,它从一支小分队逐渐发展到团,再到师,最终
世界通史-中华藏书百部-(上中下册)-精编 内容简介 《世界通史精编》图文珍藏版的出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全书分上、中、下三册,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中...
日本战国 本书特色 战国150年是日本史上唯一的“下克上”时代?!日本大名为什么都爱用“围城断粮”这一招?!刺杀织田信长的真凶并非明智光秀,而是另有其人?!德川...
大家小书:唐王朝的崛起与兴盛(精装) 本书特色 汪篯同志在陈寅恪先生门下专攻隋唐史多年,很多文章是受陈先生的学术观点、治学方法的影响而写成的,师徒相承之迹,跃然...
近代史-世界的故事-从伊丽莎白一世到淘金者-III 本书特色“一分钟战士”是什么样的战士? 日本的武士是如何演变为相扑运动员的? 怎样用二十四美元买下了曼哈...
一个军人集团的裂变,一个少为人知的五四。五四不仅是思想史上的标志事件,还是政治史中的一个巨大事件场域。学生运动只是五四的
中国考古学通论-(修订本) 目录 **章导论**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方向、功用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三节考古学研究方法与步骤第四节考古学简...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通识课-III-插图第7版 本书特色 本书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
燕地古城考 内容简介 本项目是*******老年*者文库资助项目之一。燕地大体指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地区。为战*时期燕(匽)*极盛时所占领之地,秦...
EleanorR.TownsleyProfessorofSociologyandGenderStudiesSpecialization:Thesociology...
美国的历史 本书特色 本书将美国人早期的探险、殖民、独立战争、新国家的建设、疆域的发展、奴隶问题、南北战争、新民主政治等历史活动还原再现,目的是对美国人进行理想...
罗马帝国的崛起 本书特色 这是被西方史学界公认为“人类*伟大的历史著作之一”,也是一本得到学界公认的经典史学著作;这是古代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流传下来的唯一著作...
本书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组织撰写的一部多学科融合的学术著作。实现文明史既是人类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的演进史这一观点,将物质
《楚辞选》内容简介:《楚辞》是以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作品为主,兼及宋玉和汉初其他诗人作品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