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诗学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条路径,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审美理想和诗歌范式,而并非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冲突与矛盾态势。《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立足于新旧互训的基点,力图从诗学嬗变的源头中梳理出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使抒写心灵艺术的诗歌重新回归人类心灵的栖息之地。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这本浅显而论的小著是王巨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终检验成果。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力图以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考察这一时段的新旧诗学路径,用辩证思维与分析哲学,反思中国变革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进化、艰辛与曲折、作用与效果,反思由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洒在这条路上凝结成的精神珍珠,表达自己对文学现实的关切和对旧体诗学复兴的期待。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但是,对于早期新诗的现代性表征,如果从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置于胡适在二十世纪初所表达的诗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历史语境中,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思路——新诗的发生,并非是个体现象,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说,把新诗的创作纳入后殖民主义或者东方学的立场鉴别与分析,新诗的历史性就会跳出胡适及其追随者,甚至整个涵盖其同代和后继者的时代,是整个后殖民主义历史阶段中殖民地学者重建自己文化的普遍现象。“当我们认识到像文化这样无孔不入的霸权体系对作家、思想家的内在控制不是居高临下的单方面禁止而是在弱势方也产生了生成性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早期新诗的创作和对古典诗学的全面摒弃,正是文化殖民主义转变为后殖民主义的接口和起点。赵稀方则更为明确地指出:“西方将其理性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等历史范畴普遍化加诸于世界,则显然已经不限于殖民地。甚至可以这么说……自以为与殖民无关的第三世界事实上正处于西方的文化操控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于东方还是对于西方,胡适等新诗的创造者们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都是一种表述,一种被西方殖民化的自我表述。用霍米·巴巴的话来说,那就是胡适等人“通过重大事件及其循环的空间距离或时间滞差,他们获取一种典型的地位,这个地位就是这些‘人’或一个时代的一种历史符号,这一符号构建了事件的记忆和道德,这种事件是一种叙事,是一种对文化一致性的支配,是一种社会和精神之身份认同的方式”。这也说明了,在近现代中国特殊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学在对现代性追求过程中的复杂形态和表征,而新诗也正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历史符号”。马克思曾对东方文化的尴尬境地表达了一种愤慨:“他们(指东方民族国家的民众)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胡适毕竟是一种表述,一种率先垂范的自我表述。至于说率先垂范与杰出优秀之间的距离,那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西方舶来的“现代性”观念,如何发现其在中国文学变革时期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诗学中的表现,是研究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现代诗学的产生,是在世界范围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格局变化影响下,伴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遇巨大震荡并力图革新国家的进程中而逐步形成的。它自身与民族国家的想象和构建息息相关,在形成自有体系并演进的过程中,越发凸显其“现代性”特征。这里,笔者无意讨论现代性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只是以现代性的视野来考量中国古典诗学在民初分野后的流变,以及新旧体诗在伴随新国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品格。我以为,新诗发生之后,形成了自己新的运行机制和审美范式,即“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王瑶)的诗学范式和白话的、自由的、开放的审美风格。同时,它在对现代性的渴望与追求中,其实也无形中落入另外一种窝巢之中,即福柯所说的“规训机制”。在福柯看来,现代性引入了一个新的规训机制,并非提供一个更大的个人自由和进步的模式,这个机制标志着一种更为彻底的统治。正因如此,新诗的内在品格中虽然依旧潜隐着传统文化的因子,但其总体走向却离古典诗学的形态越来越远了。同时,在对新旧诗学的发生、发展路径的考察中,笔者发现,尽管“现代性”是一个在西方文化“规训”中想象出来的状态,但它却不是一个虚构的表现。……
王巨川,1973年出生在寒冷而美丽的哈尔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现当代诗学理论、文化政策与产业研究。
神秘灰皮档案-每夜一个诡故事 本书特色 悬疑类题材书籍,一直占据很大市场份额,本书独辟蹊径选取了校园作为故事写作背景。从少年的视角入手,展现勇于冒险,果敢进取的...
莎士比亚著名喜剧六种 本书特色 当命运看来已经把我们带向正常的消亡时,我们仍希望生存下去。先生们,对我们的心灵来说,这一生是太短促了,理由是:每一个人,无论是*...
广东客家文学史-增订本 本书特色 《广东客家文学史》从客家文学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土壤、文化特征、民间文学、作家、山歌等方面首次将客家文学以“史”的角度...
新书--新批校注红楼梦(全四册) 本书特色 ★为了避免曲解、误解乃至故意“误读”经典,张俊教授主持的这部《新批校注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这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回归...
本书是水木丁畅销随笔集《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的姊妹篇,收录关于情感、生活与阅读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水木丁坦言:“这
闲话幽默 目录 幽默与滑稽从滑稽到幽默从夸张到幽默从来源说起幽默是啥怎样学会幽默幽默从何而来幽默眼神幽默何以难解笑和幽默难忘的幽默俏皮话的幽默不像的幽默中国人的...
——百般情意皆是笑,断肠不是最难熬。唐苏颐和令景然一个是丞相之子,一个是当朝太保两个人因为一桩失败的盗窃案而扯上关系又因
现代国学大师学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卞孝萱萱先生多年研究成果的汇集。分为三篇,上篇为辛亥革命前已著名于世的章炳麟等四人,中篇为“五四”以来研治中国历史驰誉的柳诒徵...
似是故人来(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美文学) 本书特色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批评实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这种批评流派的代表人,斯蒂芬·格林...
学衡派的精神世界 本书特色 郭昭昭著的《学衡派的精神世界》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重要思想流派之一——学衡派的基本情况、人物生平、思想主张、时代影响等,同时收录了反映...
不求甚解:读民国古代文学研究十八篇 本书特色 考证与识浅回到生活本身的逻辑从艺术的立足点看跨越文学的批评一篇锦瑟解人难对诗圣的同情之理解*为难得是常情干人情世情...
荷花-白描花卉-(二) 节选 《白描花卉:荷花(二)》内容简介:秋荷是靓丽的、丰美的、富有诗情画意的。在秋荷丛中,几只野鸭在悠闲嬉戏,好似《秋荷芦雁图》一样又重...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一集:文学理论卷 本书特色 《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第1集):文学理论卷1》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文学大...
《韩非子》选评 内容简介 《韩非子》是在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来的一部丰富多彩的巨著。它吸收和包容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文化成果,既是博大精深的思想理论渊薮,又是绚...
众志成城颂: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纪实 内容简介 一首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安危共度的同心曲,一篇白衣战士冲锋陷阵以命换命的英雄颂,一曲共产党人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正气歌,一...
陈毅年谱 内容简介 陈毅是本年谱谱主,书中叙述谱主的活动,一般均省略主语。 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逐条纪事,有些事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纪时凡日期确实的,注明月...
日本民族诗歌史 本书特色 和歌、俳句是日本的古典诗歌。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关于日本传统诗歌发展历史的智慧藏本。日本民族诗歌史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了日本民族诗歌史,...
大明洪武年间,盛世江山初定。朱元璋南巡,西湖万顷碧波,张士诚遗部策划了一起刺杀案,幸而有徐达后人徐云起与塞外遗族孤儿拓跋
民国儿童文学文论辑评-(上.下册) 本书特色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主编的民国儿童文学研究系列之一。王泉根教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儿童文学...
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内容简介 该书是萧军先生生前亲手撰写的回忆录,时间从先生童年起,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初先生在东北办《文化报》止。书中先生详细介绍了自己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