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诗学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发展中并行不悖的两条路径,为我们呈现了多维的审美理想和诗歌范式,而并非是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冲突与矛盾态势。《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立足于新旧互训的基点,力图从诗学嬗变的源头中梳理出二者的对立与统一,使抒写心灵艺术的诗歌重新回归人类心灵的栖息之地。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这本浅显而论的小著是王巨川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的*终检验成果。本书的写作初衷,是力图以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考察这一时段的新旧诗学路径,用辩证思维与分析哲学,反思中国变革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进化、艰辛与曲折、作用与效果,反思由汗水、泪水乃至血水洒在这条路上凝结成的精神珍珠,表达自己对文学现实的关切和对旧体诗学复兴的期待。
《中国现代时期新旧诗学互训》:但是,对于早期新诗的现代性表征,如果从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反思,并将这种反思置于胡适在二十世纪初所表达的诗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历史语境中,就会产生另外一种思路——新诗的发生,并非是个体现象,而是具有普适性的。也就是说,把新诗的创作纳入后殖民主义或者东方学的立场鉴别与分析,新诗的历史性就会跳出胡适及其追随者,甚至整个涵盖其同代和后继者的时代,是整个后殖民主义历史阶段中殖民地学者重建自己文化的普遍现象。“当我们认识到像文化这样无孔不入的霸权体系对作家、思想家的内在控制不是居高临下的单方面禁止而是在弱势方也产生了生成性时,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影响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早期新诗的创作和对古典诗学的全面摒弃,正是文化殖民主义转变为后殖民主义的接口和起点。赵稀方则更为明确地指出:“西方将其理性主义、民族国家、现代化等历史范畴普遍化加诸于世界,则显然已经不限于殖民地。甚至可以这么说……自以为与殖民无关的第三世界事实上正处于西方的文化操控之中。”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对于东方还是对于西方,胡适等新诗的创造者们作为文化符号的象征都是一种表述,一种被西方殖民化的自我表述。用霍米·巴巴的话来说,那就是胡适等人“通过重大事件及其循环的空间距离或时间滞差,他们获取一种典型的地位,这个地位就是这些‘人’或一个时代的一种历史符号,这一符号构建了事件的记忆和道德,这种事件是一种叙事,是一种对文化一致性的支配,是一种社会和精神之身份认同的方式”。这也说明了,在近现代中国特殊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学在对现代性追求过程中的复杂形态和表征,而新诗也正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历史符号”。马克思曾对东方文化的尴尬境地表达了一种愤慨:“他们(指东方民族国家的民众)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胡适毕竟是一种表述,一种率先垂范的自我表述。至于说率先垂范与杰出优秀之间的距离,那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西方舶来的“现代性”观念,如何发现其在中国文学变革时期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现代诗学中的表现,是研究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现代诗学的产生,是在世界范围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格局变化影响下,伴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遭遇巨大震荡并力图革新国家的进程中而逐步形成的。它自身与民族国家的想象和构建息息相关,在形成自有体系并演进的过程中,越发凸显其“现代性”特征。这里,笔者无意讨论现代性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只是以现代性的视野来考量中国古典诗学在民初分野后的流变,以及新旧体诗在伴随新国家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现代意识和现代品格。我以为,新诗发生之后,形成了自己新的运行机制和审美范式,即“用现代人的语言来表现现代人的思想”(王瑶)的诗学范式和白话的、自由的、开放的审美风格。同时,它在对现代性的渴望与追求中,其实也无形中落入另外一种窝巢之中,即福柯所说的“规训机制”。在福柯看来,现代性引入了一个新的规训机制,并非提供一个更大的个人自由和进步的模式,这个机制标志着一种更为彻底的统治。正因如此,新诗的内在品格中虽然依旧潜隐着传统文化的因子,但其总体走向却离古典诗学的形态越来越远了。同时,在对新旧诗学的发生、发展路径的考察中,笔者发现,尽管“现代性”是一个在西方文化“规训”中想象出来的状态,但它却不是一个虚构的表现。……
王巨川,1973年出生在寒冷而美丽的哈尔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现就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现当代诗学理论、文化政策与产业研究。
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 本书特色隐喻涉及到文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朱全国、肖艳丽编著的《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依据隐喻与文学思维、语言运作、话语形式、作品意义...
王维资料汇编 本书特色 《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王维资料汇编(套装共4册)》辑录资料,上自唐代,下迄近代,主要收集历代对王维诗文、书画土日乐等所作的评论与评点,...
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 内容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研究,涉及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宗教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警犬汉克历险记(套装共14册)》讲述:这份棘手的工作总得有人来做对于牧场治安长官汉克而言,胆识、荣誉、危险和牺牲构成了每天
参差集 本书特色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参差集》是现代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韩侍桁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集。1934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后...
男装裁剪与缝制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高级男西服及大衣的设计、制板和缝制工艺的基础知识,集作者几十年制作高档男装之经验。书中采用的男装胸度式、短寸式及原...
WritteninpoliticalexileinNewZealandduringtheSecondWorldWarandpublishedintwovolum...
水浒词典 本书特色 水浒词典,让你领略一百零八名好汉的忠肝义胆、快意恩仇、替天行道的英雄气概!水浒词典 内容简介 《水浒字典》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对《水浒传》进行...
在《今朝风日好》这本书中,董桥开始带读者走进他的书房,听他讲搜集古书旅程中的“00七”故事,听他说皮革说装帧说纸张说书瘾。
唐宋音乐管理与唐宋词发展研究-(第二版) 本书特色 龙建国编著的《唐宋音乐管理与唐宋词发展研究(第2版)》共七章节,从唐宋音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唐宋词的发展历程和...
生命与实践理性 本书特色 作者认为,人类的精神生命是诠释学的深层核心概念。解读海德格尔的前理解、伽达默尔的前见概念,不可不看到其内在所有的伦理要素。本书为国内*...
透をかばって負った傷も癒え、藤島の退院の日がやってきた。再び二人の生活が始まり、恋人として暮らしたいと願う透だが、藤島は
暴风骤雨-(全二册) 内容简介 《暴风骤雨》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北农村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上集反映我一支土改工作队,在队长肖祥率领下,到元茂屯开辟工作。他们深入...
《书的历史》梳理了在世界范围内书的发展和影响,从古苏美尔的楔形文字板,到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再到现代信息革命的兴起。在本书
西班牙艺术家曼•阿尔纳斯构想了一个人身羊足的牧神形象加布里埃尔,以此为基础创作了一个神话和诗意的世界:亚辛的世界。作为亚辛
词调史研究 本书特色 书稿是一部研究词调发生史的学术专著。词调,现在一般指文词和音调,或诗和词的格调。古代专指填词的格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后指把前人每一种...
《野蛮生长》围绕李姓家族展开,每个成员都是来自最底层的普通人,每个人都靠着原始的生命力直觉本能地野蛮生长着,性格不管不顾
北平解放初期,长年躲在角落的“北平国学专修社”改名为“文学研究社”后,一下热闹起来,各种人才纷至沓来,有解放后仍留在国内
石头印红楼 本书特色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其作者是洪昇.,创作于清初康熙年间,参与创作者有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都曾是“《长生殿》事件&r...
《第一次世界大战》内容简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历史学家弗尔克·贝克汉恩代表著作 今天我们不再认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