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3部分, 主要包括: 我们吴镇、家的地理、归来与离去、历史与我的几个瞬间、书斋与行走、艰难的“重返”、恶毒马尔克斯、白痴、疯子与先知等。
《历史与我的瞬间》是知名学者、作家梁鸿的*新随笔集。既延续其在《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两书中悲悯大地的思索,又独具一份直见性灵的优美天成。该书分“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三辑。在梁庄和都市之间,归来、离去、重返;在书斋和乡野间,游走求索;读书论世,与大师也与自己相遇。
你是谁?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归来与离去之间,你该如何存在?
《历史与我的瞬间》:二十岁的外甥女初来北京,很不适应,嘟囔着说:“北京啥也没有,吃没吃,喝没喝。”我说:“胡扯,北京是全中国的中心,哪一种吃的没有?”外甥女拿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说:“我们穰县韩家糊辣汤、油条和油旋馍有没有?王小女板鸭、烩面有没有?卫生路的窝子面、牛肉汤,文化路的灌汤包,丁字口的米线,西寺的水煎包,有没有?丁老二的鱼块,吴老三的白羊肉,小西关的板面、牛羊肉煨菜,方城扯面,王家蒜汁凉面,李家芝麻叶糊涂面,张家羊肉糊汤面,有没有?没有啊,四姨,这哪是叫人活的节奏?”她的话里含油带汁,携带着酸甜苦辣,沿着一个个小馆子,攀爬到穰县的四面八方,形成一幅详细、周密的穰县吃饭图。这幅图,只有生活在穰县,一天天浸在穰县的空气、水、植物和食物中,经历了无数个早晨、中午和傍晚的人,才能够懂得。他们知道它指向哪个地方,通向哪一种幸福,它在穰县人心里闪闪发光。但是,外地人来看它,就是乱糟糟的一团线符,毫无吸引力。想象一种吃,就是在想象一个世界和一种生活方式。我的世界和外甥女的世界又不一样。她在河南穰县县城长大,我在穰县吴镇梁庄长大,版图缩小了很多,但图的清晰度和深刻度却一点不比她差。她说的穰县三贤路黑楼边的韩家糊辣汤,是穰县吃饭图的核心,也是穰县人一天开始的起点。清晨六点钟,韩家门口,就排出几口三尺大锅,一锅锅赤酱色、透亮又黏稠的汤汁,里面放有不规则形状的羊肉、黄花菜梗、小碎黑木耳、方形面筋(这面筋极为讲究,和面一遍遍地揉,几百遍后才能揉出松软又有力道的面筋),*诱人的是厚厚的、滑溜的几片粉皮(那是向合作几十年的老客户订做的,绝不能有沉渣)。盛出一碗来,年轻的、打扮得油光水滑的韩家媳妇会快速拿起旁边的香油瓶,瓶塞上被透开几个极细小的洞,滴上几滴,再撒上一层切得细碎的碧绿香菜,大功告成。汤中有辣味,但不见辣椒,喝上一碗,不管多冷的天,额角准会出一层细细的汗,整个胃都暖起来,像有一小罐小火在微微地、持续地燃烧,一天暖洋洋。然后,穰县的一天开始了。上班的上班,回去补觉的补觉,妇女带着孩子逛公园,那些从十几里的乡下专门起个大早来喝的人心满意足地开始一天的采买。喝韩家糊辣汤,地位一律平等。没有包间、散座,不管是县长局长处长科长,还是普通的、有着粗糙双手的老农,都得排队等汤自己端走,都得坐在外面那个崎岖不平的大空场里,坐在低矮的凳子椅子上,几乎半蹲着“呼噜噜”地喝汤。要是你是局长,有你的属下在吃,叫嚷着要给你让位,你不会去坐,因为左右前后几十双眼睛盯着你。你脸上讪讪地笑着,也得站在那里,左张右望,等着别人吃完。县里有尊贵的客人来了,想着找出本地特色饭来,**个想的就是韩家糊辣汤。要是哪天早晨,你看到县委书记带着几个威肃严整的人,正襟危坐地半蹲着喝糊辣汤,那很正常。穰县人不会因此多看一眼。如今,韩家糊辣汤老一辈已经去世,三个儿子分家,各自找了一个地方,起了新房,房屋、凳子、台面都干净了许多,品种也多了,可人们*爱的仍是三贤路黑楼那里的老韩家。可真要说糊辣汤,还是我们吴镇的*地道、*好喝。这一点,外甥女肯定不同意。但我百分之百肯定,并且,只要是吴镇的人,都会同意我这一点。为什么?呵呵,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吴镇人。对吃的判断和喜好,*霸道,也*无道理。它与记忆、成长、离开、归来、故乡等等一切生命中*重要的东西都相关。就像父亲爱吃的生萝卜丝拌辣椒。那是贫穷时代冬天唯一能够用来拌饭的菜,到了深冬,辣椒吃完了,沙里埋的萝卜无论如何节约也吃完了,就把辣椒梗弄碎,撒在糊状的玉米粥里,也吃得满头大汗、津津有味。现在,年老的父亲、梁庄的亲人们,包括吴镇人,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吃这道凉菜,它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
197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访问学者。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出梁庄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新浪网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等。
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诗的论文精选,内容涉及鲁迅、废名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卞之琳、林庚、张枣、萧开
副领事--杜拉斯文集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恒河岸边: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深更夜朝邻家花园开枪杀了人,他站在寓所的阳台上,向着拉合尔吼叫;在恒河岸边,游荡着一个秃...
赵树理精选集 内容简介 20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20世纪的社会生活风云激荡,沧桑巨变,20世纪的华文文学也波澜壮阔,气象万千。以其大起大伏、大开大阖的自身演...
吴宓日记 第3册:1925~1927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数十年学术生涯个人际遇和在学界的活动与交往情况的记录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学术史教育史的珍贵记录...
王富仁-序跋集(12)(全3册) 本书特色 王富仁是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中国鲁迅研究...
在新作《文坛三户》中,他第一次集中凸显了由金庸、王朔和余秋雨所组成的“帮忙”与“帮闲”的“三重唱”。表面上看,金、王、余三人在年纪、身份、性格、文风、读者群体等...
金岳霖集 内容简介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宗师。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逻辑》一书,是我国*早系统...
迦陵谈词 本书特色 《迦陵谈词》是叶嘉莹**本谈词的书。从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谈起,继而赏析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后主、晏殊和吴梦窗等各位词人的风格特...
章雪峰,文史畅销作家,历史文献学硕士,专攻唐史,有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文不喜刻板,文字轻松幽默,以时人喜闻乐见的笔法书写历史。出版有《唐诗现场》《一个节气一首诗》...
美洲现代诗人读本 本书特色 董继平编译的这本《美洲现代诗人读本(欧美诗歌典藏)》选入了具有实力的现当代美洲诗人24位。每位诗人选入15~20首精品,集中展现其特...
唐诗选读 本书特色 《北京开放大学经典读本系列丛书》以“立足大众、传播文化、美美与共”为宗旨,旨在面向广大的大众读者传承和共享优秀文化成果。丛书是启迪智...
明末清初词风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其多年的读词之心得。书中以词风为突破点,对明清之际,即明末至清顺康时期重要的词人、流派及其时代词风、创作成就与影响诸方面进...
一一风荷举 本书特色 作者亲自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近半个世纪所出版的十四本散文集中,精选八十余篇集结而成。共计十八万余字,具有很高的阅读欣赏和收藏价值,既是张...
汉译电影大师传记我的最后叹息:电影大师布努埃尔回忆录 本书特色 电影大师布努埃尔亲述回忆录。从童年到老年,从中世纪的回忆到超现实主义运动的讲述,从巴黎梦幻到梦幻...
学术与政治之间-徐复观全集 本书特色 《学术与政治之间》收录了徐复观赴台前后的时事评论和学术随笔,这段时期是徐复观从政治到学术转变的时期,他把从政的体验逐渐转化...
萧乾译作全集 本书特色 ★ 32开精装,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 萧乾是作为著名作家和杰出记者闻名于世的,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早已广为流传,脍炙人口,在中国文学史和新闻...
王士禛诗学研究 本书特色 王士稹(1634—1711)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重要的诗论家之一,他以倡导“神韵”诗说而著名。《王士禛诗学研究》的主体内容分为六部分...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媒体与经济专辑》内容简介:《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系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学术期刊。本
王志武评点《红楼梦》-全3册 本书特色 本书运用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点、品诸种鉴赏方法,对《红楼梦》文本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评点。作者认为,《红楼梦》主要写王...
《儿童身体训练动作手册:拉伸训练》内容简介:“儿童身体训练动作指导丛书”共7册,是中国青少年体能训练师认证参考教材,并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