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3部分, 主要包括: 我们吴镇、家的地理、归来与离去、历史与我的几个瞬间、书斋与行走、艰难的“重返”、恶毒马尔克斯、白痴、疯子与先知等。
《历史与我的瞬间》是知名学者、作家梁鸿的*新随笔集。既延续其在《出梁庄记》《中国在梁庄》两书中悲悯大地的思索,又独具一份直见性灵的优美天成。该书分“归来与离去”“文学在树上的自由”“我们曾历经的沧桑”三辑。在梁庄和都市之间,归来、离去、重返;在书斋和乡野间,游走求索;读书论世,与大师也与自己相遇。
你是谁?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归来与离去之间,你该如何存在?
《历史与我的瞬间》:二十岁的外甥女初来北京,很不适应,嘟囔着说:“北京啥也没有,吃没吃,喝没喝。”我说:“胡扯,北京是全中国的中心,哪一种吃的没有?”外甥女拿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着我,说:“我们穰县韩家糊辣汤、油条和油旋馍有没有?王小女板鸭、烩面有没有?卫生路的窝子面、牛肉汤,文化路的灌汤包,丁字口的米线,西寺的水煎包,有没有?丁老二的鱼块,吴老三的白羊肉,小西关的板面、牛羊肉煨菜,方城扯面,王家蒜汁凉面,李家芝麻叶糊涂面,张家羊肉糊汤面,有没有?没有啊,四姨,这哪是叫人活的节奏?”她的话里含油带汁,携带着酸甜苦辣,沿着一个个小馆子,攀爬到穰县的四面八方,形成一幅详细、周密的穰县吃饭图。这幅图,只有生活在穰县,一天天浸在穰县的空气、水、植物和食物中,经历了无数个早晨、中午和傍晚的人,才能够懂得。他们知道它指向哪个地方,通向哪一种幸福,它在穰县人心里闪闪发光。但是,外地人来看它,就是乱糟糟的一团线符,毫无吸引力。想象一种吃,就是在想象一个世界和一种生活方式。我的世界和外甥女的世界又不一样。她在河南穰县县城长大,我在穰县吴镇梁庄长大,版图缩小了很多,但图的清晰度和深刻度却一点不比她差。她说的穰县三贤路黑楼边的韩家糊辣汤,是穰县吃饭图的核心,也是穰县人一天开始的起点。清晨六点钟,韩家门口,就排出几口三尺大锅,一锅锅赤酱色、透亮又黏稠的汤汁,里面放有不规则形状的羊肉、黄花菜梗、小碎黑木耳、方形面筋(这面筋极为讲究,和面一遍遍地揉,几百遍后才能揉出松软又有力道的面筋),*诱人的是厚厚的、滑溜的几片粉皮(那是向合作几十年的老客户订做的,绝不能有沉渣)。盛出一碗来,年轻的、打扮得油光水滑的韩家媳妇会快速拿起旁边的香油瓶,瓶塞上被透开几个极细小的洞,滴上几滴,再撒上一层切得细碎的碧绿香菜,大功告成。汤中有辣味,但不见辣椒,喝上一碗,不管多冷的天,额角准会出一层细细的汗,整个胃都暖起来,像有一小罐小火在微微地、持续地燃烧,一天暖洋洋。然后,穰县的一天开始了。上班的上班,回去补觉的补觉,妇女带着孩子逛公园,那些从十几里的乡下专门起个大早来喝的人心满意足地开始一天的采买。喝韩家糊辣汤,地位一律平等。没有包间、散座,不管是县长局长处长科长,还是普通的、有着粗糙双手的老农,都得排队等汤自己端走,都得坐在外面那个崎岖不平的大空场里,坐在低矮的凳子椅子上,几乎半蹲着“呼噜噜”地喝汤。要是你是局长,有你的属下在吃,叫嚷着要给你让位,你不会去坐,因为左右前后几十双眼睛盯着你。你脸上讪讪地笑着,也得站在那里,左张右望,等着别人吃完。县里有尊贵的客人来了,想着找出本地特色饭来,**个想的就是韩家糊辣汤。要是哪天早晨,你看到县委书记带着几个威肃严整的人,正襟危坐地半蹲着喝糊辣汤,那很正常。穰县人不会因此多看一眼。如今,韩家糊辣汤老一辈已经去世,三个儿子分家,各自找了一个地方,起了新房,房屋、凳子、台面都干净了许多,品种也多了,可人们*爱的仍是三贤路黑楼那里的老韩家。可真要说糊辣汤,还是我们吴镇的*地道、*好喝。这一点,外甥女肯定不同意。但我百分之百肯定,并且,只要是吴镇的人,都会同意我这一点。为什么?呵呵,很简单,因为我们是吴镇人。对吃的判断和喜好,*霸道,也*无道理。它与记忆、成长、离开、归来、故乡等等一切生命中*重要的东西都相关。就像父亲爱吃的生萝卜丝拌辣椒。那是贫穷时代冬天唯一能够用来拌饭的菜,到了深冬,辣椒吃完了,沙里埋的萝卜无论如何节约也吃完了,就把辣椒梗弄碎,撒在糊状的玉米粥里,也吃得满头大汗、津津有味。现在,年老的父亲、梁庄的亲人们,包括吴镇人,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吃这道凉菜,它已经成为一种饮食习惯。……
1973年出生,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访问学者。非虚构文学作品有《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有《黄花苔与皂角树——中原五作家论》《新启蒙话语建构:〈受活〉与1990年代的文学与社会》《外省笔记:20世纪河南文学》《灵光的消逝:当代文学叙事美学的嬗变》等。
《中国在梁庄》获“2010年度《人民文学》奖”、“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2010年度文学类好书”、“《亚洲周刊》2010年度非虚构类十大好书”、“第七届文津图书奖”、“第二届朱自清散文奖”等。
《出梁庄记》被评为“2013年度中国好书”、“首届非虚构大奖·文学奖”、“新浪网年度十大好书”、“凤凰网年度十大好书”等。
获第十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首届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年度作家”,《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度中国娇子青年领袖”。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破圈》内容简介:人为什么会失败?自我定位错位、认知跟不上变化、没有核心价值观、受困于惯性行为模式、给自己的人生设限、找不
冰封的记忆-东北抗联教导旅揭秘 本书特色 1945年8月9日,百万苏联红军跨越中苏边界,给予日本关东军以致命一击。在这大反攻的洪流中,有一支主要由中国人组成、由...
本书精选金子美铃童诗187首,分为“夏”、“秋”、“春”、“冬”、“心”、“梦”六卷,并配有精美温馨的彩绘插图。金子美铃的诗
父亲 本书特色 (《父亲》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中考高考语文试题阅读文汇编)《父亲》等作品三次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父亲》包括了梁晓声《父亲》《普通人》《初恋...
所谓重要的作品,首先是指一系列著名的为作者贏得世界声誉的社会问题剧,即讽刺冒牌的自由党政客而引起轩然大波的五幕剧《青年同盟》(186 9),揭露为了财富和社会声...
南渡记-野葫芦引-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全三册) 本书特色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国*好的文学作品《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中国*难得的抗战小说国难之时,知...
古代散文-刘基散文选集 内容简介 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的散文象珍珠般在熠熠生辉!《百花散文书系》不敢说已将它串成珠联,但它们在这里总已不再是散珠而更便于阅读、欣...
周立波等编著的《暴风骤雨》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 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暴风骤雨》分两部分,第一部以赵玉林为中心人物,展现了元...
夜听潮集 本书特色 这是林贤治先生*新出版的一部随笔、评论集。本书沿着作者一贯的路向,笔涉历史、政治、文化、艺术诸领域。其中有重大事件的记述,有珍稀史料的钩沉;...
北京法源寺 本书特色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大师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一个重要依据,《北京法源寺(新版)》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
春琴抄 本书特色 日本唯美主义文豪谷崎润一郎代表作,浮世绘彩图纪念版。 ?百万畅销东野圭吾译者——刘子倩倾情翻译。著名设计师许晋维操刀设计。 ?情欲的暗黑魔性,...
鲁迅书影录 本书特色 在《新文学资料引论》中,作者以其很深的业务功底,从史料学的意义到这个领域里的各方面的理论、知识一一加以论说和介绍,在现代文学资料工作的实践...
今天应该快活 本书特色 汪曾祺先生作品语言风格淡雅质朴、清新脱俗,读之满口噙香,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拥有大量拥趸,读者遍布各个阶层。汪...
以科学的名义:刘华杰学术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一些与“科学”有关的论文、评论和书评。包括《论第二种科学》、《科学与知性》、《反科学与伪科学》等54篇文章。...
倾城春色,终只是繁华过往 本书特色 郁达夫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文学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民国时期的部分精神面貌。 郁达...
慢慢走.欣赏啊! 本书特色 朱光潜先生*与众不同的作品选,独辟蹊径的朱光潜人生哲理文集,收录美学大师不可磨灭的经典笔触。老树画画倾情绘图,水墨再现民国书生情致,...
长征 本书特色 《长征》是四川诗人龚学敏创作的一部长篇政治抒情诗,首版于2005年,由本社出版,荣获当年的四川文学奖。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此次修订再版正...
《旅行摄影圣经(完美随行版)》内容简介:《旅行摄影圣经》出版3年多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旅行摄影圣经(完美随行版)》作者
此前与此刻 本书特色 他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医院里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像是历史在向他讲述着什么。他所在的这个科室非常特别,住在里面的人都是在童年就因为某种天赋而被...
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 本书特色 北大老五届,是指北大理科1960—1965级,文科1961—1965级的学生。这个九千多人的群体,在1968或197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