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档案》内容真实,角度全面,图文并茂,再现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其中,“我们的回忆”一篇,知青们从不同角度回忆、记述了下乡经历,揭示深刻,情真意切。“北大荒不会忘记”一篇以感人至深的笔触记述了一些知青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其他各篇也都史料翔实,见解独到,均是老知青和知青工作者的力作,值得一读。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平添了可读性。
《北大荒知青档案》真实再现了当年的知青岁月,特别是还登载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相关的档案资料,既有历史厚重感,也有很强的可读性。《北大荒知青档案》的出版不仅填补了鹤岗档案史志上的空白,而且对中国知青史的发掘研究,亦能有所补益。
《北大荒知青档案》:
太阳落山了,小咬便“上班了”。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蚊子、瞎虻和小咬一天三班倒。有的女队员被咬得哭着说:“我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就是抗不了蚊子、小咬和瞎虻。”说句实话,这对每个队员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吃水就更困难了,渴了吃把雪,啃块冰,做饭的水到蜂蜜河、鸭蛋河去挑,五六里的路程,担子压在这些城市长大的青年肩上,肩膀肿了,磨出了泡,挑回的水仅能做饭用。
头一个冬天,急需做第二年生产准备,既要上山伐木,还得为生活做准备。**年没有车,要到几里外往回扛木柴烧。队员们天天顶着星星起床,披着月色归来。吃饭时,上半碗没吃完,下半碗就冻成了冰。蒸玉米面窝窝头,小了不够吃,所以一个窝头近一斤重,根本蒸不熟,吃一口黏糊糊的。人们风趣地说:“吃的黄金塔,住的海绵地(炉子一烧,地化了,脚踏上像海绵一样)。”劳动了一天,全身汗水湿透了衣服,坐在像冰窖一样的屋子里,全身冷得打哆嗦,团支部就组织唱歌、跳舞。说确切点是为了取暖就跳呀、唱呀来驱寒。钻进被窝更是凉,人们就说呀、唱呀,伴随着歌声进入梦乡。起床了,有一人唱,大家就随着都唱,歌声成了起床号。还有的同志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坚持学文化、记日记。于金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记下了垦荒队的艰苦生活史。
1956年,哈尔滨庄购置了18台胶轮车,走在当年的萝北公路上,就像今天的一个新式车队一样,人们用羡慕的眼光望着。赶车的人都是英俊的小伙子。你可曾想到,他们都是刚放下书包的学生,当时就是李庆阳、薛东发两人在家赶过车。开始时,上“破山头”的坡,因坡长又陡,只有他两个人一辆一辆地往上赶。1956年冬,车老板们比一般人更加辛苦,从肇兴往回拉菜,三天一趟,手脚冻得像猫咬似的疼痛,手脚冻肿,起了泡还坚持出车。记得一次从山里往回拉房木,因那时没有公路,只有我们自己的车走出的一条路,一场雪过后什么也看不到了。夜间往回走,迷了路,走了几个小时围山转了一圈,怎么也辨不清方向了,冻得坚持不了啦。还是薛东发大几岁,有办法,把一匹老马从车上卸了下来,随马走吧,老马识途。大家又急又累,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困得在车上就睡了。马车到家,已是起床的时间,队里起床的人看到满院子马车,老板们冻得个个僵了。
有一次在三道岗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和中队长梁志峰坐在姜长财的车上,由于坡陡路滑,车闸突然失灵,车拉着一车房木像箭一样飞下山来,前边还有四台车,如撞上前车,后果难以想象。梁志峰急问怎么办?我当即回答往沟赶,车翻了可能会避免大事故。可是马怎么也不肯下沟,就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沟沿出现一辆马车,正在路边上吃草,挡住了向前的道路。马只有下沟了,车仰面朝天地翻了,把我抛到几米远的地方。当我爬起来时,一看车轮还转着,马四蹄朝天,梁志峰双腿压在一车大木头下边。我呼喊着老梁,吓得我腿都发软了。当大家赶到七手八脚地将他拉出来,很幸运,一点也没压着,原来他双腿上的木头被一个塔头墩子顶住了。这些来时还是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的青年,很快就能担负着各种艰巨的任务了。
1957年的冬天,为了搞好副业生产,我和队员韩守臣同萝北县一位林业技术员到尖山去看林场。行走在二三尺深的雪地里,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全身的力气。当走到林场时,面前一个雪墙,就爬了两个多小时。又过两趟水沟,汗出光了,衣服湿透了,力气消耗没了,就在山坡上过夜。用手薅点草尖,砍点树枝,在山坡上点火取暖。火好像跟我们作对,怎么也燃不起来,身上的衣服冻得硬邦邦的。技术员哭了,眼看要被这寒冷的天气夺去生命。得想办法,争取活过来。我当时说:“共产党员死都不怕,哭什么?”他说:“你们没家没业怕啥!”这不,外人把垦荒队看成没家没业的孤儿。他们想:有家谁来垦荒遭这份罪呢?我们三个人全身冻得抽筋,直挺挺的,心里明白,嘴里也能说话,就是动不了,眼看就要冻死。多亏老天有照应,山里起了风,顿时大火燃烧起来,我头钻进雪里,两条腿伸进大火里。这时,三个人都已冻得抽筋,谁也管不了谁。经过火烤,棉裤、鞋子被火烤化了半截,一夜的烟熏火烤,眼睛被烟熏得像针扎一样的疼。加上雪光一照,眼睁不开,一看东西就疼得像针刺一样。第二天,用书包把脚裹起来,三个人扯着一个木杆,才返回来。队员们见了我们都不认识了。
伐木头在大山里边,几十里的山路。一天晚上9点多钟,队伍出发了,伐木队突击队长朱荣正走在队伍前头。大家冒着刺骨的寒风,有说有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队伍进山后,清点一下人数,忽然发现多了几个人,怎么越走越多呢?原来没被批准的几个女队员偷偷地赶了上来。在山里就更苦了,住在用草搭的帐篷里,风天帐篷里灯都点不着。一天晚上,在人们睡梦中,女宿舍帐篷里发了水。
帐篷是在平坦的一块草地上,原来下边有个温泉,大铁桶的炉子就在泉边,下边化了,泉水流了一帐篷。
人们劳累了一天,睡得熟熟的,水进了被窝,湿透了衣被才发现。女队员尖声喊叫着,跑到男宿舍,等男队员起来为她们抱棉衣被褥时,不少已冻在冰上。山上的生活就更困难了,一冬没顿熟饭,更谈不上菜了。下山时,衣服被划成一条条的,棉花套子丢了,用把乌拉草续上,腰扎个草绳,看上去活像个原始人。
朱荣正10个脚趾甲冻掉了,一声没吱,后来是开春下稻田时别人才发现的。单友俊这个小个子青年,体小力单,但干起活来像个小老虎,脚冻肿了,也不敢说一声,怕动员他下山。何止他一个?人们就是这样在大山里坚持了下来。
……
《生死狙击:斯大林格勒的苏军狙击手瓦西里的生死瞬间》是一本狙击手故事。1942年10月,瓦西里·扎伊采夫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场。那时
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 内容简介 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组织了《强国之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重点书系》,目的在于从历史的...
政治观教育通论 本书特色 政治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对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体系作了准确和深入...
美国怎么了-新世界秩序.人造疾病.僵尸银行如何控制美国和世界 本书特色 作者吉姆·马尔斯,美国资深记者,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已出版过多...
孙子兵学大辞典 本书特色 吴如嵩、苏桂亮主编的《孙子兵学大辞典》是一部用于学习、研究《孙子兵法》的专题工具书。由孙武本事、原著经文(含汉英对照本)、字记号详解、...
二战秘密档案(26.00) 本书特色 二战中的苏德战争是苏联*大的国家神话,但神话背后隐藏着惊天的谎言,鲍里斯为我们揭示血淋淋的真相,战争来临时,真理是**个牺...
阿登反击战 本书特色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1944年西线*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伤亡六万八千人,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盟军损失约...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 本书特色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著的《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收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
明代官方修史与朝廷政治 本书特色 杨永康编*的《明代官方修史与朝廷政治》揭示 了明代政治对史学产生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明代官 方史学直接服务于政治,史学与政治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新版大字本) 本书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正式出版发行。该书7章40节,...
除旧布新:中国政治发展侧记 本书特色 《除旧布新》作为重要的一部政论随笔,作者基于自身在中国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积累,能够流畅地探讨关乎国家改革前景...
特殊间谍任务:1942阻止希特勒原子弹研制计划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刚刚解密的二战档案,向世人详细记述了这次在二战中被列为绝密的行动计划,介绍了勇士们破坏德国...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读本 本书特色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反腐倡廉精神读本》编著者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读本》由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
政治学导论(第四版)(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当代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以及由此而衍生的法治与民主之间的关系。沿...
猛禽崛起-一口气读完的美国战史-从七年战争到南北战争 本书特色 《猛禽崛起(一口气读完的美国战史)》(作者赵恺)是一部关于美国历史的另类解读,它以美国历史上的历...
列宁全集 第五十二卷 内容简介 1.书信卷正文和附录中的文献分别按篇或组的写作或签发时间编排并加编号。2.在正文中,文献标题下括号内的日期是编者加的,文献本身在...
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 本书特色 本书以“权力运行的轨迹”命名,是想就清代前期权力实施的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在封建社会,权力运行本身是...
包容与民主 本书特色 《政治学前沿系列·凤凰文库:包容与民主》通过与主流政治学领域中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民主理论进行对话,提出了包容性的民主的理论主张。《政治学前沿...
《农民健康锦囊》内容简介:长期劳作给农民群体带来腰肌劳损、皮肤病、慢性鼻炎、沙眼、晒伤、甲沟炎、静脉曲张、关节炎、慢性胃肠
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全面真实地纪录了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如:镇反运动、抗美援朝、治理淮河、“三反”、“三大改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