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一直被大家公认为小说家中的思想家,长期以来,他的工作就是虚构,然而,在他近三十年的虚构生涯里,时常也会非虚构——写一些散文和随笔。这本书就是毕飞宇关于他生活、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谐趣,赤诚,思辨,灵动。《写满字的空间》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我的小学就读于一所乡村学校,而我的家就安置在那所学校里头。学校有一块操场,还有三面用土基围成的围墙。一到寒假和暑假,那块操场和三面围墙就成了我的私人笔记本了。我的手上整天拿着一只粗大的铁钉,那就是我的笔,我用这支笔把能写字的地方全写满了。有一次,我用一把大铁锹把我父亲的名字写在了大操场上,我满场飞奔,巨大的操场上只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后来过来了,他从他的姓名上走过的过程中十分茫然地望着我。我大汗淋漓,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兴奋与自豪。残阳夕照的时候,我端详着空荡荡的操场和孤零零的围墙,写满字的空间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上去太美。我真想说,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很像样的作家了。现在想来我的那些“ 作品” 当然是狗屁不通的。但是,再狗屁不通,我依然认为那些日子是我*为珍贵的“ 语文课”。那些日子*大限度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至今没有泯灭。天底下没有比这样的课堂更令人心花怒放和心安理得的了,她自由,充满了表达的无限可能性; 她没有功利色彩,一块大地,没有格子,好写*新*美的文字。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学校的围墙上乱涂乱画,把学校的操场弄得坑坑洼洼,绝对是不可以的。利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也是好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自然不反对,可我不能同意只有在方格子里头才可以写字,只有在作文本子上才可以按部就班地码句子。对我们的孩子来说, 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玩具,在孩子们拆开来装上,装上去又拆开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情趣盎然的,具有召唤力的,像小鸟一样毛茸茸的,啾啾鸣唱的,而在孩子们运用这些文字组成章句的过程中,摞在一起的章句都应该像积木那样散发出童话般的气息。孩子们为什么想写?当然不是为了考试。准确地说,是为了表达。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愿望。孩子们喜欢东涂西抹,其实和老人们喜欢喋喋不休、当官的喜欢长篇大论没有本质区别,相对于一个“ 人”来说,它们的意义是等同的。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了,这真是不可思议。这甚至是灾难。孩子们有多少古怪的、断断续续的念头渴望与人分享?他们害怕作文,骨子里是害怕表达的方式不符合别人的要求。在害怕面前,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人的地方说,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表达首先是一种必须、乐趣、热情,然后才是方式、方法。害怕作文,其实是童言有忌。所以我想提议,所有的小学都应当有一块长长的墙面,这块墙面不是用于张贴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的,而是在语文课的“ 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 自选动作” 。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培养几个靠混稿费吃饭的人,它的意义在于,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懂得,顺利地表达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在这个地方,他们懂得了什么才叫享受自己。如果表达是自由的,那么,这种自由是以交流作为基础的。交流是一种前提,*终到达的也许就是理解、互爱。
毕飞宇,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曾战胜大江健三郎获得英仕曼亚洲文学奖,被评委誉为“当代的契诃夫”,此书是他首部散文随笔集。 谐趣的,思辨的,赤诚的,感受“毕氏语言”的魅力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2年至1998年任《南京日报》记者,1998年至今供职于江苏作家协会。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毕飞宇作品集》7卷,长篇小说《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平原》、《推拿》。作品曾或第一、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冯牧文学奖,第一届中国小说学会奖,2010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文学奖,2010年法国《世界报》文学奖,2011年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地球上的王家庄》,中篇小说《青衣》、《玉米》,长篇小说《平原》、《推拿》。《玉米》,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three sisters》(《玉米》《玉秀》《玉秧》)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现场:生命激荡的2008》内容简介:本书作者们曾经是生意人、护士、办公室职员、 大学老师等各种身份。他们在地震后从全国各地奔赴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艾芙 南行记 本书特色 人应像一条河一样,流着,流着,不住地向前流着;像河一样,歌着,唱着,欢乐着,勇敢地走存这条坎坷小平、充满荆棘的路上。—...
老舍的人文地图 本书特色 本书是文化名人舒乙先生关于老舍先生的回忆文集,图文并茂,将旧京影像与文学描绘有机结合,使读者在空间里追寻老舍的文学内涵,在心中编织出老...
名诗珍藏系列:朗费罗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朗费罗诗歌精选》内容包括:序言、夜吟、夜之颂、生之赞歌、歌谣、海斯帕鲁斯号船的遇难、不会总是五月、雨天、村里的铁匠、安...
连岳-来去自由(26.00) 本书特色 《来去自由》:连岳**本书的再版,减少了两篇文章,但也新增了两篇文章连岳-来去自由(26.00) 内容简介 简介《来去自...
马约卡之春(雪花满篮) 本书特色 马约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人们过着怎么样的的生活 曾经有人这样形容它——“跟随我来这个宁静之岛,那里男人从不匆忙,女人永不衰老,...
郑小琼诗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交谈、碎石场、蜷缩、非自由、草木还保留着旧有、一生、在医院、白桦树、六月、她、给父亲等。郑小琼诗选 目录 卷一一生交谈碎石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变老 本书特色 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当子女已经独立,拥有自己的人生,丈夫或者妻子又先你一步离去,独留你一个人静坐在午后的阳光下;又或者,...
霜夜-芥川龙之介散文随笔集 本书特色本书是日本“短篇小说巨擘”、短命“鬼才”芥川龙之介的散文随笔精选读本,由日本...
《巴黎之悟》内容简介:本书被称为巴黎版的《在路上》,为凯鲁亚克后期的作品。小说以半自传体的风格、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作者去巴黎
可爱的中国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方志敏烈士的遗著选,包括诗文书信等文章,第二次以烈士遗文的原貌与读者见面,是对广大青少年及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
猎贼:北京公安十大名捕反扒纪实 本书特色 著名作家、编剧刘恒倾力推荐,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激情演播,以“天下无贼”更精彩,比“四大名捕”更神奇,北京数十位警察精...
梁启超家书 本书特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更是一个开明的父亲、一个高明的教育家,梁氏一门九个子女都能成为各自领域里的杰出...
刘绍铭作品系列:文字不是东西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的散文集,分为“旧时香港”、“写作这回事”、“文字岂是东西”、“文化瘾”、“寂寞翻译事”五辑。文章大率以文人、...
《《四书章句集注》引文考证》内容简介:《四书章句集注》(以下简称《集注》)是理学家朱熹的代表作。朱熹用了四十多年时间给《四
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宋词三百首今译 内容简介 传统文化经典很多,就存在一个轻重缓急和选择的问题。我们不赞成搞什么“百种必读”或“50种必读”,武断地制造一个封闭...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本书特色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王光祈中国音乐史 内容简...
美是一生的修行-朱光潜散文 本书特色 1. 本书选入了朱光潜先生的多篇著名散文,读者可从中一窥朱光潜先生散文创作的风格及真髓。2. 朱光潜先生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最后的使命:和平号空间站:人类的探险 本书特色 皮埃尔·科勒曾经是一位天文工作者,后者担任新闻记者。他为卢森堡广播电视台和几种杂志评论科学时事新闻。为了报道节目...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的自己 本书特色 十年后的你,遇见现在的自己?将会有如何奇妙的感悟,又说些什么?而面对十年后的自己,你是否可以自信面对,无愧无悔?不要轻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