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初唐著名政治家、书法家。书师法欧、虞、二王,且能糅合碑帖,参以隶意,遂别开生面。时人评价褚字:字里生金,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阴符经》,纸本墨迹,楷书。96行,共461字。据卷后题跋可知,此卷为五代后梁内府所藏。清末归叶恭绰,传于叶公超,现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虽然对此帖是否为褚遂良真迹尚存争论,但书法界公认这是传世墨迹中的稀有妙品。临写此卷,不失为学习褚书的一条入门捷径。
超大八开。四色精印。版本权威。释文准确。a. 版本权威。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b. 印制精良。力邀彩印巨头雅昌艺术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c. 精选精编。精选*重要**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1.王羲之兰亭序二种
2.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3.王羲之十七帖
4.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
5.曹全碑
6.张迁碑
7.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8.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9.颜真卿多宝塔碑
10.褚遂良阴符经
11.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12.孙过庭书谱
13.陆柬之文赋
14.张旭古诗四帖
15.怀素小草千字文
16.颜真卿行书三稿
17.小楷灵飞经
18.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
19.米芾蜀素帖
20.赵孟頫洛神赋
楷书向行书的过渡-丁永康字帖 内容简介 楷书向行书的过渡的主要是介绍硬笔书法楷书的书写到行书的书写的一些知识的链接与运用。主要包括硬笔行书的介绍,行书的基本笔画...
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专题研究-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西方美术史 本书特色 《巴黎圣热尔曼·德·普雷修道院专题研究: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西方美术史》主要...
跨界:当代艺术的跨领域实践者及其思考 本书特色 不跨界毋宁死,蔡国强、贾樟柯、叶锦添十余位主流艺术家的跨界实践。张子康、吕胜中、丰江舟多位思想者的跨界思考,跨学...
颜真卿多宝塔碑-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0九 本书特色 颜真卿,世称“颜平原”,又称“颜鲁公”。其书师承褚遂良、张旭,正书开张雄伟,行书遒劲舒和。以圆转浑厚的笔...
简·艾伦·哈里森是西方神话学史上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她提出的“神话—仪式”学说主要致力于探索古希腊艺术和神话的宗教与民俗渊源,认为所有神话都源于对民俗仪式的叙述...
一本精美的佛罗伦萨艺术指南,一份完备的佛罗伦萨旅游地图详实的文字搭配近150幅精美图片,深入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 编辑推荐☆ 以主题为线索,展现佛罗...
历代名迹真赏宋四家名迹选/历代名迹真赏 本书特色 ★铜版纸高清精印,超大开本散页装,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位宋代书法家的精品墨迹...
甲骨文字典-第3版 内容简介 《甲骨文字典(第3版)》为《甲骨文字典》第三版,是作者在《甲骨文字典》(修订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考证、修订、补充、完善,遂编著...
颜真卿元次山碑 本书特色 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邪临沂,生于唐中宗景龙三年(七○九)卒于唐德宗贞元元年(七八五),为梁代著名文学家颜之推五世从孙。真...
藤本壮介是日本新生代最有才华的建筑设计师之一,本书系统地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灵感之源。在书中,森林中自生自发的生态秩序、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 本书特色 《黄宾虹(内美静中参)》将黄宾虹画论文字作品合为一炉,完整呈现了艺术大师黄宾虹一生的艺术成就,为了解、研究黄宾虹提供了好的范本。作...
《东南园墅》内容简介:《东南园墅》是建筑界一代宗师童寯,向世界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的经典著作,也是其晚年于病榻上用英文书写
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出版的原状佛堂专题报告,它用精密的图片和严谨的考证,呈现了故宫里现存建筑最完好、内藏文物最丰富的藏传佛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志全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发生、发展、成熟及遇到西式建筑风格挑战的整个过程。
影视配音艺术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了影视配音艺术的特点及规律,介绍了电视纪录片,广告片、电视栏目、影视剧人物配音的要求和训练方法,并配有补充练习材料和训练提示。本...
《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第四版)》内容简介:作者首先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驱动管理变革的视角出发,明确互联网时代CFO面临
三国.皇象急就章-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急就章》,又名《急就篇》,乃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所编字书,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
《刻意冷静》内容简介:本书是麦肯锡三位资深顾问数十年与全球领导者合作的实践成果。麦肯锡的精髓,一是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
行楷间架结构练习-司马彦字帖 内容简介 《间架结构练习(行楷)》在潜心研究书法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十几年字帖推广的实践经验,司马彦先生使司马彦字帖实现了编写科学、...
《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都五书:古都南京》以学者的态度、游者的思路、读者的兴趣,条分缕析地定位置,身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