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加勒比》是诺奖得主奈保尔的首部游记作品,堪称纪实文学典范之作!在《重访加勒比》中,我们看到的是典型的奈保尔:他用准确、敏锐的洞察力,写下了他对这部分世界真实的印象。奈保尔重访家乡特立尼达和另外四个加勒比国家和地区。一路上,他目睹了特立尼达的繁华与落后、英属圭亚那的热情与冷漠、苏里南的多样与空洞、马提尼克的偏见、牙买加的茫然……
这些急速转型中的国家和地区充满变化,却又停滞不前。奈保尔用惊人的报道技巧和敏锐的历史思维冷静地再现了这里“毫无创造”的文化。他关注的是这里形形色色的人和他们的处境。在他看来,这里的人是模仿者,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是一群永远无法抵达目的地的旅行者。
《重访加勒比》为“美洲三部曲”**部。
★ 诺奖得主奈保尔首部游记作品,中文版首次出版
★ 纪实文学典范之作!《寻路中国》作者何伟推崇的旅游写作范本!
★ 一趟加勒比文化之旅,带我们体验急速转型期的社会万象
★ 奈保尔关注的是旋涡中的小人物,一群无法摆脱生活惯性的人。他们生活在借来的文化中,永远无法抵达心安之处。
《重访加勒比》出版于一九六二年,是我的**部游记。以下引自初版序言:
一九六〇年九月,我利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回特立尼达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访问。在此期间,总理埃里克·威廉斯博士建议我写一部关于加勒比地区的非虚构作品。我有些犹豫。小说家写作,结局往往连自己都意识不到,而且意识不到反而更好。无论如何,我决定斗胆一试。
在一九六九年那一版的序言中我又加了下面这段:
一位新西兰作家在评价我的另一本书时说,我所描写的是附庸文化和附庸经济面临的问题。要是我在写《重访加勒比》时能够想到这么精准的说法该多好啊!那将会使很多事情更明晰,书的结构也会更紧凑,谈到这种具有政治或种族自信的文化中的自愈力时,可能也不会那么罗曼蒂克了。
尽管上面这段评价对本书有所保留,可我依然觉得本书是站得住脚的。或许因为那是我**次真正的“旅行”,那次旅行和写作的过程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尽管本书的主题很严肃,我仍希望读者能捕捉到其中简单的快乐,并产生共鸣。
天气和煦,在下舱憋了一两天的经济舱旅客,此时似乎一个个或一对对地冒出来,晒着太阳。那两个精神病患者也和看护一起出来。有一位来自北爱尔兰的年轻浸礼会传教士,他是**次去西印度群岛任圣职,出于责任感选择了经济舱。他边读大部头的神学著作边记笔记。一位年约八旬的黑人老太太穿着扎眼的旧衣服,欢快而好奇地走来走去。当年她离开圣基茨岛去英国找工作,有传言说,她返乡的船票由英国政府买单。
因为旅客人数少,船上的阶级分界就被忽略了。一个来自英属圭亚那的印度屠夫上午下午都在头等舱甲板上溜达。一个高大英俊的黑人也在甲板上走来走去,一走几个小时,跟谁都不搭话。他吸着一只极小的烟斗,拿着平装书《十诫》,同名电影的原著。麦凯先生说,这个人在英国得了精神病,应他自己的要求,英国政府遣送他返乡,路费也由英国政府承担。
我们扎进经济舱的人堆里,回来时都带了故事。
那位图书管理员塔尔小姐回来时闷闷不乐。她遇到一个女人,那女人离开英国,是因为她没办法为自己和宝宝找到栖身之所。塔尔小姐说:“孩子一出生,母子俩就被房东扫地出门,房东还竖起一块大牌子,用绿漆写着:有色人种勿入。难道偌大一个英格兰容不下一对母子?”
“他们容的人已经不少啦。”麦凯先生答道。
“我真不明白,你们西印度人好像满不在乎。”
“宽容啊什么的,说说还可以,”麦凯先生说,“但是你们很多英国人都忘了,有一种黑人——像牙买加人——其实只是动物。”
“可这女人不是牙买加人啊。”塔尔小姐有点让步了。
“这些黑人啊,不少人都把英国人给惹毛了。”麦凯先生说到此,打住话头。他像所有善良的西印度人一样,不愿听人家说英国不好。
我自己遇到的是一个棕色皮肤的格林纳达人,三十三岁,长得膘肥体壮。他说他在格林纳达有十个孩子,他们身处各地,生母各异。他当年背井离乡奔赴英国,就是为了甩掉他们。可后来他的想法变了,觉得应该回去正视自己的责任。他甚至觉得该成家了。至于同哪一个结婚,他还没拿定主意,但很可能是和他*小孩子的妈妈。他很喜爱这个孩子;对其他孩子他都没有感情。我问他,那你干吗生那么多呢,难道格林纳达没有避孕措施吗?他愤然答道,他可是罗马天主教徒。此后的旅途中他再也不搭理我。
我们贸然闯入经济舱旅客中,有人带回故事,有人还掳回人口。克莱亚掳回来的是一个来自英属圭亚那的印度男孩,名叫克里帕尔·辛格。这孩子太讨人喜欢了,于是大家约他一起喝茶。
麦凯太太翻来覆去地说:“好帅,好白净啊!”
克莱亚说:“这孩子来自英属圭亚那*好的人家。你没听说过?土产生意巨头,辛格兄弟公司,好家伙,辛格三兄弟呀。”
克里帕尔·辛格看起来谦恭有礼,言谈举止也证明克莱亚说的不假,只是他不想自吹自擂。他身材高挑,五官俊秀,嘴唇如同女孩般娇柔,吸烟的姿势紧张中透着优雅。
“克里帕尔,给我讲讲你家里的情况吧!”克莱亚说。
克里帕尔稍稍欠身,给大家递烟。他酒意微醺,克莱亚也是醺然欲醉。
“你得知道,他们不是生产土产的,”克莱亚边接过克里帕尔递过的烟边说道,“他们只做买卖。克里帕尔,给大家讲讲。”
“好白净啊!”麦凯太太说。
此后的旅途中,除了回经济舱吃饭睡觉,克里帕尔一直泡在头等舱。他在经济舱找不到合适的人陪他喝酒;与他同住的是一个令他深恶痛绝的英属圭亚那屠夫。
“那人说、说他是去英国度假的,”想起那屠夫在甲板上跑来跑去的情景,他说,“可他七、七个星期都是靠领、领救济金过来的。”
克里帕尔自己是去英国求学。游学英伦是西印度青年,尤其是富家子弟的奇特行为之一,可以一直持续到壮年。克里帕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悉心钻研,直到有一天,他父亲惊觉开销之大,便召他回国成家立业。他的学业已经接近尾声,坐经济舱回国是他*后一次花家里的钱。
P14-16
奈保尔用艺术家的方式去看、去听旅途中的一切,他的观察极富洞察力。
——伊夫林沃
奈保尔的文章具有批判性,同时也怀有仁慈。他用一种令人赞叹的喜剧感缓和了不可避免的愤慨。
——《观察家报》
《重返加勒比》是对西印度的自鸣得意最猛烈的撼动……v.s.奈保尔先生是一位真正杰出的作家。
——安德鲁索克《新联邦》
V.S.奈保尔(V.S.Naipaul):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游击队员》《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剧》和“印度三部曲”“美洲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唐宋散文举要 本书特色 本书是“名家选评中国文学经典丛书”之一种。丛书共12种,体例主要包括选文、注释、评析。以“古文八大家”为重镇的唐宋散文,在我国散文史上具...
《细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据传是由其子尼各马可编纂,故名),在西方学府中,历来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内容简介:本书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构建与传播中的话语创新,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
先唐篇-文人墨客诗生活 本书特色 “诗言志”是中国文化的正统,可以说诗歌历来便住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其文化身份的...
《精通色彩搭配》内容简介:《精通色彩搭配——100%全能网页配色密码》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讲解了网页配色的知识和技巧。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040:林语堂 徐訏卷 本书特色 本卷收入林语堂上海时期的代表作和《吾国与吾民》中译第九章,以及徐訏在上海创作和发表的优秀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
2013中国最佳散文 本书特色 太阳鸟文学年选之一《2013中国*佳散文》,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干2...
作品目录伪自由书前记一九三三年观斗逃的辩护崇实电的利弊航空救国三愿不通两种【因此引起的通论】:“最通的”文艺(王平陵)【
茅盾集-民国诗风 本书特色 茅盾的旧体诗多为其大量社会活动之余,借助旧体诗的形式寄寓自我情感,发出自己的声音,或应他人之约,或有感现实,或发表看法,诗作取材丰富...
园丁集(中英对照) 本书特色 中英对照,彩色插图,难词解释。超级畅销书双语彩色插图本。一部关于人生和爱情的美丽箴言!值得品读一生的哲理诗集。园丁集(中英对照) ...
金瓶梅与五莲:第九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本书特色 《金瓶梅与五莲:第9届(五莲)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所倡导的“疑趣课堂”不只是一...
柳永词选注 本书特色 柳永既放笔慢词,善用赋法,雅俗相兼,极富表现力,故对后世词曲之创作影响深远。这一方面表现在对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吴文英等词...
一生诗意似少年 本书特色 《百家讲坛》杂志主力作者,温暖解读25种诗意人生。读懂诗人的迷惘与坚持,与诗人自由浪漫的灵魂相逢。愿你如他们般,拥有自己的诗意人生。一...
洋葱汤里的流水岁月-14个味觉故事 本书特色一本以“味觉”切入经典作品的文学指南 13份源自文学名著又易于上手的佳肴配方 梅子涵“女儿的故事”中的大眼睛小姑娘,...
岭南草木状 本书特色 广东画家、学者梁基永的随笔集。以细密笔法勾勒岭南四十种植物瓜果,如胡姬花、芭蕉、玉兰、柚子、榴莲等,细数其品格习性,及相关的诗词掌故、坊间...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与实现:微课版》内容简介:本书将Java的精髓知识分解为14个项目,划分成三部分:项目一~项目七为第一部分,围绕
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 本书特色 李贵编著的《中唐至北宋的典范选择与诗歌因革》历时十余年的修订,较之其博士论文,有了很大的增改和深入。在他刚刚撰写博士论...
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 本书特色 崔修建的名字,很多读者一定不陌生,在众多报刊和书籍中,很容易就能读到他的美文。多年来,他用一支生花妙笔,将细腻的观察,敏锐...
劳伦斯读本 本书特色 “他是侪辈*富想象力的作家。” ——E. M. 福斯特“他是一个天才,居于英国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中也有他稳定的位置。” ——多丽丝·莱...
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现在浙江杭州)或庐陵(现在江西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