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思想评论》属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法国哲学史,如同其他国家的哲学史一样,不可能是一次写就,一次完成,一次“标准化”;它总是在不断重写、重构和重评中,展现出它的永恒活跃的思想再生产的生命力。近一百年来当代法国哲学的发展,更清晰地展现了哲学本身的内在的顽强生命潜力及其无限创造前景。《法兰西思想评论2015(春)》以“笛卡尔哲学”和“今日法国哲学”为主题,试图贯彻“现实哲学创造”与“历史的诡计”(“理性的诡计”)进行相互渗透的策略,在重评笛卡尔哲学和当代法国哲学的双重研究过程中,对正在活跃地进行再生产的法国哲学思想进行“把脉”,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尝试掂量当代法国哲学思想创造成果的份量及其隐含的潜能。
进一步想,如果笛卡尔在《沉思录》中始终参照了沉思者的主观视角,而“真实”及“虚假”清晰间的区分又难以在这一视角中完成,那么主体可能仅仅具有一个单一而笼统的“清晰”概念。在他实际的认知资源中,也就不存在始终保证其认知内容为真的清楚明晰。笛卡尔曾了然于心的困境,伽桑狄在沉思录后第五组反驳中也同样提了出来(AT Ⅶ 318)。 对于这两组指责,笛卡尔能作出怎样的回应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它们与笛卡尔两个问题间的相互关联——“人类认知是否存在基础”与“认知基础能否为我们所知”——以及这些问题背后的理论空间。 循环论证和**个问题的关联不言而喻。如果不曾试图寻找知识的基础,而仅仅采纳实用主义式的解释,就不必通过“清楚明晰”及“上帝存在”从根本上对知识进行辩护,循环问题也就不会产生。除此之外,笛卡尔对第二个问题的肯定回答也是导致循环的重要原因。我们刚刚指出,循环*终指向沉思者的认知,而不是单纯的逻辑结构。笛卡尔选取沉思者的视角却正是源于他对“知识的基础必须能为主体所知”的坚持。反之,如果笛卡尔甘愿在构成循环的A’和B’中的任何一步作出妥协,暂时跳出沉思者的视角,就能从A’回到A,或从B’回到B,以避免循环问题。在**种情形下,笛卡尔可以从“清楚明晰必定为真”的前提出发,通过沉思者事实上对上帝存在清楚明晰的证明得出上帝存在。尽管沉思者自己并不知道“清楚明晰的必定为真”这一认识论前提,但既然已经通过实际上清楚明晰的观念证明了上帝存在,他也就在较弱的意义上获得了关于上帝存在的知识——正如一个对认识论毫无兴趣的数学家同样可以通过证明获得关于其结论的知识一样;在第二种情形下,笛卡尔可以用上帝存在的前提确保清楚明晰的认知为真,然后同理得出沉思者对上帝存在以及“清楚明晰的必定为真”的知识。无论采哪种方式解决循环问题,笛卡尔都要从沉思者尚未知晓的前提出发,得出关于其认知状态的结论。尽管认识论的“外部主义”者(externalist)在哲学论题上与笛卡尔有诸多不同,他们的基本观点却与此相似——认知的基础以及对知识的辩护,并不需要为主体所知。
高宣扬,华裔法籍哲学家、社会学家兼艺术评论家,祖籍浙江杭州,国务院外国专家局特聘“海外名师”,2010年8月至今为上海交通大学精裕讲席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并于1962年本科毕业,1962—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后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研究员;1978年赴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83年获博士学位后,应时任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院长的德里达的聘请,任教与研究于法国巴黎国际哲学研究院;1984—1988年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政治哲学研究所兼巴黎第十大学教授;1988—2002年,在继续留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的同时,任台湾东吴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002—2004年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访问教授;2004—201O年7月为同济大学特聘华裔法籍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兼法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30多年在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持续进行实际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的观察分析及学术调查研究,长期从事哲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德国哲学史、当代社会理论以及当代艺术评论。著有《毕加索与当代艺术》(人民出版社,2014)、《后现代:思想与艺术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对话》(LeDialogue,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德国哲学概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当代政治哲学》(两卷本,人民出版社,2010)、《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萨特的密码》(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等35部专著及中外文学术论文多篇。
铁账难销-日本到底欠中国人民多少 内容简介 近年来,《日本可以说“不”》问世、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拒绝向慰安妇赔款等一系列的问题,日益...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 本书特色 《我的八十年难忘岁月》分为纪事、建言、评述、信函、抒怀五部分。作者何载追忆了自己跟着党走过的几个伟大的战略阶段,以及在此过程中与...
1895-1900年-日本对华政策演变研究 本书特色 甲午战争后,日本在中国的独占性侵略扩张目标与西方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现实发生了矛盾。《1895-1900年...
☆内容简介:本书以概述的方式回顾了过去两千年的政治思想史,探究了塑造西方政治传统的主要思想。斯佩尔曼从古希腊政治开始论述,正是在这里,政治与宗教得以区分开来;随...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本书特色 中国的高速发展能否持续?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何去何从?中国如何走自己的民主化道路?中央地方关系如何破局?怎样看待...
《中国历代战争史5:两晋》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
以热爱战胜恐惧 中国式领导力发展大纲 本书特色 本书系统化地阐述了作者对中国企业家领导力的研究和思考。作者所创建的领教工坊在促进企业家彼此沟通交流的&ldquo...
文件政治与乡村治理 本书特色 本书为政治与公共治理研究文库系列丛书,内容主要涉及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服务型政府研究。对这些重大课题的研究作者坚持理论与实践...
《“一带一路”拉美十国行记》内容简介:这是一本极为特殊的日记形式的纪实作品。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
乔治·巴顿——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一个暴戾的军神,一个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一个为战争而生,又为战争结束而死的战争
《为什么美国人恨政治》内容简介:★一部1960年代以来美国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智识史 ★一部必将成为政治史经典的作品 ★1960年代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史上的大事件,而湘军正是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了同光之际,太平天国运动早已被镇
20世纪上半期哈尔滨犹太人的宗教生活与政治生活 本书特色 王志军、李薇编著的《20世纪上半期哈尔滨犹太人的宗教生活与政治生活》主要阐述了从犹太人进入哈尔滨开始到...
民主崩溃的政治学 本书特色 民主崩溃是影响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它通过改变一个国家的政体改变了数百万人乃至上亿人的命运。本书以民主转型失败为研究对象,本书的首要目...
印度特色的政党和政党政治 本书特色 近年来,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大国,其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的发展及其国际战略地位的明显上升,是国际各国有目共睹的。作为同是第...
瓦良格迷局-中国首艘航母的前世与华夏证券的往事 本书特色 “辽宁号”诞生前那一段曲折离奇的惊魂故事 还原“中国007”的真实 谁参与秘密购买了瓦良格?他们为什么...
《俞樾函札辑证》内容简介:《俞樾函札辑证》辑录了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致友人信札近八百封,收
竭泽而渔不可行-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内容简介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中央关于“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善于用事实说话、用...
协商民主-中国特色政治协商制度开创纪实 本书特色 《协商民主》作者历时十余年,采访百余首届政协会议亲历者及李济深、张澜后人,掌握大量珍贵的**手文献资料,独家完...
列宁全集 第五十八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1913年作的《提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是恩格斯生前嘱托倍倍尔和伯恩施坦编辑的,直到恩格斯逝世18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