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成立筹安会,支持当时的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公开支持恢复帝制,实行君主立宪。8月23日,杨度亲自起草的筹安会宣言公开发表,大声疾呼道:“我等身为中国人民,国家之存亡,即为身家之生死,岂忍苟安漠视、坐待其亡?用特纠集同志,组成此会,以筹一国之安。”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北洋文流:六君子传》从筹安会六君子入手,重现了自民国建立到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历史。
《北洋文流:六君子传》本书如实再现了民国初期那段瞬息万变的历史:辛亥革命前的排满潮和党团活动,袁世凯与清廷之斗法,南北议和与统一,二次独立因宋案发生,还穿插有纵横五六省的狼祸纪实,和因帝制引起的五九国耻,*后以洪宪丑剧及袁世凯忧愤而死为结局。
陶菊隐,湖南长沙人,民国时期著名记者,近代军阀史的权威见证者及整理研究者。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三十年,与天津《大公报》的张季鸾并称中国报界“双杰”。曾先后在长沙《女权日报》、上海《时报》、湖南《民报》和《新报》等报担任编辑或总编。后受聘上海《新闻报》,期间担任过驻湘特约通讯员、驻汉口记者、战地记者等,直到1941年退出。此后,除了为京、沪大报撰稿外,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上,著有《菊隐丛谈》《孤岛见闻》《记者生活三十年》等作品。
《特斯拉传:实现不可能》内容简介: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标杆,更被看成一种科技趋势的代表。在产品层面,特斯拉功能完备、设计
《加尔文传》:约翰·加尔文(1509—1564)是基督新教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马丁·路德与天主教会决裂,开始宗教改革;而加尔
走出国门的周恩来 内容简介 20世纪40年代,美国驻中国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概叹:“周恩来将军真不愧是我所见到的世界上□□流的外交家”。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周...
爱因斯的私生活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对爱因斯坦的思想,包括艰深的物理、哲学思想都把握得非常准确,没有任何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的感觉。作者没有用笔神化爱因斯坦。在她的...
朴槿惠传-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本书特色 我没有家庭可以照顾,没有子女可以继承财富。大家,国民,是我的家人,让大家幸福是我留在政坛的理由。——朴槿惠在绝望中坚强,在...
读知堂越多,越觉其人不可测。此前写过《张爱玲传》,对如何追踪传主心路,不能说全无经验,然而张爱玲固不简单,周作人却复杂得
启功:诗书继世 本书特色 他(启功)的“先生之风”,如北冥之鲲化为鹏,一展翅,就“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比喻还要加点解释。学新潮语,解释也可分层面,浅一层的是...
尘封的记忆: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 本书特色 本书所记,主要是宁美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部分活动、工作和情景。有宋美龄主持全国妇女指导委员会和战时儿童保育会时的工作、活...
向上生长-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传 本书特色博拉女士在通用汽车的职业生涯始于1980年,当时她作为通用汽车学院(现“凯特林大学”)的学...
(1917-1927)-日正当中-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全二册 本书特色 1.学界公认*权威*翔实的胡适传记2.哈佛博士江勇振首次全景式再现“多面胡适”的巅峰...
李立三红色传奇 内容简介 1899年11月18日,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城郊阳三石芋园府内。其父李昌圭(字镜蓉)是当地一名秀才和教书先生。李昌圭给儿子取的乳名...
李克农:中共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情报战线的重要领导者李克农,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打入国民党特务首脑机关,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是被誉为的“龙...
《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内容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盛田昭夫(中) 本书特色 ★ 记述了日本经营之圣盛田昭夫跌荡起伏的一生;★ 细节性地呈现盛田昭夫从日本企业家到世界企业家的心路历程和成败得失;★ 展示了由日本的...
这是国际时尚大师伊夫•圣罗兰去世后,与他共同生活了五十年的同性伴侣、生意伙伴皮埃尔•贝尔热给他写的一些信。这是对他们五十年
狷介与风流 本书特色 民国的天空·菊隐丛谈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大江东去,浪淘不尽,民国多少俊杰!民国大记者陶菊隐先生传记力作:子玉狷介,百里风...
丁玲传 本书特色 平实厚重的叙述、卓尔不群的解读,大量珍贵文字、图片档案披露,还你一个遥远而又亲近的丁玲!丁玲传 内容简介 这部《丁玲传》由丁玲之子蒋祖林执笔。...
弗洛伊德传 本书特色 《弗洛伊德传》生动而又浅显易懂地叙述了年轻的医生弗洛伊德如何严谨地遵循“自然科学”的规律,*终却因为要寻找事实真相,几乎可以说是被迫获得了...
托洛茨基自传 本书特色 对于一个革命政治家而言,*为严重的思想堕落就是欺骗群众。——托洛茨基托洛茨基自传 内容简介 本书是列夫·托洛茨基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童年...
我的祖父王襄 本书特色 本书为天津口述历史丛书之一。本书是一部传记。王襄是我国*早鉴识、收藏及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之一。自1899年始,20余年里他搜集甲骨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