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即16至18世纪,中国与欧洲之间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直接接触与交流,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莱布尼茨认为此时的中国与欧洲在许多方面不分轩轾,处于"对等的较量"中.孟德卫将其著作题为《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称"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们被证实拥有影响世界大部地区的能力"."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基本上揭示了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性质和特征,共同构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那幅绚丽多彩且寓意深远的画卷.
本书秉持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透过世界市场商品竞争的"对等较量",揭示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的商品供应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论证中西文明的"伟大相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实际效果而言,欧洲从中受益的程度远大于中国.
本书内容大致涵盖两大方面,即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经济方面,通过对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关系基本特征的考察,证明了明清之际的中国是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丝棉织品、铁器、陶瓷制品等)的竞争情况表明,在欧洲发生产业革命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前,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通过对天鹅绒、锦缎、丝裙、火炮、洋彩瓷等若干欧洲产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引进、仿制和大量输出过程的揭示,说明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以出囗为目的的外向型经济网络.文化方面,从中西两个方面,探索"西学"的传播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联系,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些典范做出了阐述和研究,如清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之间频繁的友好交往,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廷的绘画活动及其受到的恩宠,等等.
沈定平,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外关系史和史学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两种三册),发表论文逾80篇,其中多篇被译成英、意、西班牙文,在国外刊登。自1993年始,领取政府特殊津贴。曾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SCPRC)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University)历史系邀约,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康奈尔、布法罗、堪萨斯、旧金山等七所大学讲学和研究。又承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赴罗马、那不勒斯、特兰托三所大学访问。多次参加港、澳、台举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
★16开平装,商务印书馆出版
★“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基本上揭示了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性质和特征,共同构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那幅绚丽多彩且寓意深远的画卷
★本书秉持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透过世界市场商品竞争的“对等较量”,揭示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的商品供应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论证中西文明的“伟大相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
“伟大相遇”与“对等较量”,基本上揭示了明清之际中西交流的性质和特征,共同构成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的那幅绚丽多彩且寓意深远的画卷。
本书秉持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透过世界市场商品竞争的“对等较量”,揭示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范围的商品供应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论证中西文明的“伟大相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方面的积极作用,就实际效果而言,欧洲从中受益的程度远大于中国。
书中内容大致涵盖两大方面,即经济方面和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通过对中国与欧洲国家贸易关系基本特征的考察,证明了明清之际的中国是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市场上一些主要商品(丝棉织品、铁器、陶瓷制品等)的竞争情况表明,在欧洲发生产业革命并取得显著成效之前,中国生产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占有优势。通过对天鹅绒、锦缎、丝裙、火炮、洋彩瓷等若干欧洲产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引进、仿制和大量输出过程的揭示,说明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以出囗为目的的外向型经济网络。
文化方面,从中西两个方面,探索“西学”的传播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联系,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对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些典范做出了阐述和研究,如清康熙皇帝与法王路易十四之间频繁的友好交往,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廷的绘画活动及其受到的恩宠,等等。
沈定平,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外关系史和史学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两种三册),发表论文逾80篇,其中多篇被译成英、意、西班牙文,在国外刊登。自1993年始,领取政府特殊津贴。曾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SCPRC)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University)历史系邀约,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康奈尔、布法罗、堪萨斯、旧金山等七所大学讲学和研究。又承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赴罗马、那不勒斯、特兰托三所大学访问。多次参加港、澳、台举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
沈定平,湖南长沙人,196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史、中外关系史和史学理论研究,出版专著有《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两种三册),发表论文逾80篇,其中多篇被译成英、意、西班牙文,在国外刊登。自1993年始,领取政府特殊津贴。曾应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CSCPRC)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University)历史系邀约,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康奈尔、布法罗、堪萨斯、旧金山等七所大学讲学和研究。又承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资助,赴罗马、那不勒斯、特兰托三所大学访问。多次参加港、澳、台举办的相关学术研讨会。
《被遗忘的士兵》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
本书是法国政治哲学学者皮埃尔·马南对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名著《论美国的民主》的解读。托克维尔指出,七百年来在基督教世界
《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内容简介:本书聚焦新德意志帝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新精英阶层逐渐崛起,政治家
固安地区民俗辑录 本书特色 本书由十二篇报告组成,可分为两大部分:庙宇与仪式、风水与地理。书中提及的部分建筑至今尚存,习俗仍在延续,或者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
《伊斯坦布尔三城记》内容简介:本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讲起,直到20世纪,前后贯穿近八千年,将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和伊斯坦布尔的
告别皇帝的中国 本书特色 百家争鸣在采访者的叩问下,书中十二位学者基于各自的学问背景与独思创见,表述了对辛亥百年之间大事件不同的解读与评价,形成一场在认知与价值...
史林正气集 本书特色 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依据有关史料精心编著古代百余位人物二百余篇具有浩然正气的故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
蒙文通学记-蒙文通生平和学术(增补本) 内容简介 蒙文通(1894—1968),名尔达,字文通,四川盐亭人。近代中国的杰出学者。其师承经学大师廖平和佛学大师欧阳...
《故宫的古物之美3》内容简介:2020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请跟随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走进一座
这是由社科院委托历史所编写的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中国历史书,是一部为广大干部和国民提供传播正确历史知识和历史价值观的读本
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北朝史解读 本书特色 《北朝史解读》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北朝史》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
◎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冠軍,甫出版即引起全日本民眾熱烈討論及廻響你十七歲時在做什麼?我十七歲時,在硫磺島上,一個慘絶人寰
物语三千-复活平民的历史 本书特色 ★ 乡土社会学大家费孝通助手张冠生、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赵园专文导读,直面身边正在消逝的乡土社会当故乡还是故乡的时候,坛坛罐...
中英交往不仅仅发生在两个大国之间。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和往来还发生在大英帝国和英联邦这些更宏大的背景之下。本书根据作者在剑桥
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第二版) 本书特色 本书比较系统地论述罗马历史巨变时期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风尚和婚姻家庭等诸多问题的专门著作。该书在论述罗马从共...
易代:侯岐曾和他的亲友们 本书特色 本书从《侯岐曾日记》着手,讲述了明清易代之际,以侯岐曾家族为代表的嘉定文人群体的事迹。本书共收录八篇文章,分别探讨了朝代鼎革...
史学要论-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促生了中华教育的圣地;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规范了中华学子的心路;因为有了这套讲义,才强化了中华学术的骨骼;因...
读者人文读本·高中卷1 本书特色 爱读《读者》杂志的孩子不会变坏!语文光有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人文思想!集《读者》23年之菁华,奉给中学生的一份心灵大餐!*...
复辟半月记 本书特色 《复辟半月记》记述1917年张勋复辟时复辟派的活动,复辟派与讨逆军的战况,北京地区的社会动态等,也收录了一些原始文电,对研究张勋复辟这一历...
《茅台工匠力:通往高品质之路》内容简介:茅台酒酿造工艺是真正的极致之工,融天时、地利与人和为一体,具有悠久性、神秘性、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