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住久》一书,是作者“行万里路”的心路历程和真实记录。**辑《浮生掠影》,是两国人生的遭际和感怀。第二辑《寻章摘句》专谈读书心得。第三辑《灵机一动》所收,是“行”时视线和形上形下风景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作者自称 “大半生去国,形成一个或隐或显的参照系,既是价值观的,也是精神的,对比之后,感到自己未被驯服,未受太多毒害(我的朋友陈新称我的作品‘未失野性’),尚能维持人格的独立,足堪告慰老屋神龛的祖先。”
《天涯住久》是作者近两年创作的散文随笔的精选集。其中有近三十篇写作时间在2013—2014年。书名取自陆放翁七律《南定楼遇急雨》*后两句:“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作者长期致力于散文随笔写,王鼎钧先生称赞他的散文,“在创作时割舍了浮华,在这方面好比是华文散文中的巴尔扎克”。
书上纽约
上午近9时,旧金山下城的金融区.这上班族*密集的所在,要领略都市人的生命力,*佳观察点莫如遍布闹市的咖啡店.我在地铁站内新开的"星巴克"前,远看,重重叠叠的人,衣着鲜亮的专业人士,面对柜台后那大型咖啡机上方冒出的热气,一似赈济站前的饥民看到粥锅.近看秩序井然,一条条长队缓缓蠕动.在盈溢咖啡香的街上走,我并没拿着有点烫手的纸杯子,因为自己已成为不必以咖啡因来激发拼搏能量的退休者.
然而需要读物.要搭地铁到郊外去,车程近一个小时,必须读点什么.手头只拿了一份在家吃早餐前上街买的中文日报,搭巴士进下城的路上已读完.拐角处有一报纸档,我眼睛一亮.摊档是帆布加铁条搭的,位于莫迪逊大厦外的人行道.人的激流旁边,一个小小的岛屿.本来打算买一份英文日报,却意外地发现,它不但有湾区几个城市的当天报纸,还有中文日报,更有旧书籍.精装平装的大部头,在长条桌上一字儿排开,分外矜持.标价让人吃惊——一律5毛.我浏览了一遍,看中*薄、素白封面的语录体小册子,问多少钱.摊主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也是5毛.我掏出一张5元钞票.他从西装上衣口袋掏出腰包,打开,把四张1元钞数了三次,加上两个25分硬币,礼貌地递给我.互道感谢.摊主至少75岁,是典型的高加索种白人,偏胖,面团团,无须,除了动作缓慢,并无触目的老态.30年来,我对下城一带的报纸档主,留下强烈印象的——至少八位,清一色的老白人,该是纸媒称霸的时代一直干这行当的,戴鸭舌帽,一团和气,豁达,做小本生意,却没有市侩气.进入新世纪以后,他们都已凋零,此公恐怕是"硕果仅存".
坐上开往都柏林的地铁,打开新买的书时,车刚刚进入海湾的海床下,外面是隧道的拱壁,灯光昏黄,轰隆之声益发深沉.书名叫《神侃纽约》(Quotable New York),别看外表不起眼,可是企鹅出版社的,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次从旧金山现代艺术展览馆内的书店卖出,其时为1993年.20年间,辗转于多少人手中?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干扰多,难以长期集中精神,语录体读物,短短数行,读罢咀嚼片刻,味道格外隽永.纪伯伦的书如《先知》以及几本袖珍语录本,常常被我出门乘车前放进口袋.手头的小书,由威廉寇尔(William Cole)选编.此公在纽约的中心地带住了大半辈子,谈纽约,具有无可争议的资格.前言开门见山:"要问:正牌纽约人和别处的人是否两样?正牌纽约人的回答将是:否.不过,一个正牌纽约佬确乎不同,他知道:猫腻和捷径在哪里,为了活得轻松点,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且摘引数例,看地道纽约人"知道"些什么:"在写字楼地下进入电梯,按‘关门’按钮于事无补.""在巴士上永不和陌生人搭讪.同时,正牌纽约人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为游客(特别是外国来的)做出变通.""不要注视街上的疯子——不管是大喊大叫的还是自言自语的,如果他发现你看他,可能对你暴跳如雷.""租一辆车的开销,总比你预先估计的要多上很多,雇请搬家工人亦然.""交通灯上的‘勿通过’字样,通常会闪10到14次,在闪头5次期间漫步过街,或者在闪过5次以后快步走过,是安全的.注意:有若干例外,在第五大道,只闪5次.""去餐馆用餐,结账时把税金加倍,就是你要付的小费.""搭计程车,司机不晓得你说的目的地在何处,走哪条路,概率为50%;司机听不懂英语,概率为25%至75%.""夜晚,在建筑物前,女郎独自凭壁而立,并不一定是等候特定的人.""唐人街的餐馆,哪一家是**的,纯是各花入各眼,且谁也不会向偶遇的熟人披露其名字.""买报,不要拿面上那一份,要拿下面的第三或第四份.还要带上纸巾什么的,把手上沾的《纽约时报》抹掉.""说某人在‘下城’做事,指的是‘华尔街’.""地铁的趟门,能打开一半的,只有十分之一.""在游行日,千万不要打的或乘搭巴士穿过城市.""千万不要在租金高昂的照相店和礼品店购物,特别是那些挂出‘大清盘’告示的."——够了,再引下去,"文抄公"这帽子就戴定了.
掩卷望窗外,列车正飞驰在三谷地带的平阳,气团在仓库群上空飘浮,提醒你,这是温度在华氏95度以上的盛夏.我的思路依然萦绕着纽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过去20年间,我去了纽约5次,"一日看尽长安花"式的行旅,不可能具有深度和代表性.书中的纽约语录,许多也适用在旧金山,比如,同为移民聚居的城市,许多服务业中人英语差劲,"向餐馆里的练习生(Bus Boy)要水和面包可以,别的不一定行,因为没几个能说英语."在中餐馆,干脆是这样:"有问题,别问侍应生,要问懂英语的领班."虽嫌夸张,但玩幽默者不走偏锋怎么引起哄笑?
接下来,读正文."纽约形如公寓式旅馆,供所有人入住,但谁也不把它当作家."发会心之笑.在美国,这一条普适性甚广.只此一家,别的美国城市难以比肩的,是罪案高发时代的纽约:"这里没有非专业人士的用武之地,连步行过街都是.""有一件事我说不清,计程车彼此避让,是出于害怕还是尊敬."(一位纽约警察所言)."一个男子入夜以后在海德公园玩滑板,第二天早上可能在警察局里找到他(在很大程度上,此事取决于昨晚他遇到的女士是怎样的人,以及他冒了多大的险).但是,一个男子入夜以后在中央公园玩滑板,差不多可以肯定,明天可以在墓地找到他.""有一天,四位无辜者遭到枪击.在这个城市,这可算是迄今为止*好的开枪事件.因为在纽约,找到四个清清白白的人,真不容易."我想,自己好歹算"老金山",有没有能耐仿效这一本,编写《旧金山段子》?回答是干脆的:没有.我和这本书的编选者寇尔先生,至少差着五个层次:他自出生起便是美国人,我是半路归化的;他接受过完整的美国教育,我却是在中国上的学,且学历有限;他属于主流社会,是文化领域的中坚,我基本上是边缘人;英语是他的母语,且以文学为专业,我的英语停留在"刚够谋生"的低层次.另外,他为编写此书,阅读有关英语著作范围广大且深入,我读的书,主要是中文的.而中文书写者无论调侃、一本正经还是别有用心,都难以"议论"出"语录"来.一如洋鬼子对中国任何城市指手画脚时,幽默感明显受制.
好在,没有哪个出版社向我约这方面的稿,我藏拙好了.列车披着闪烁的阳光驰驱,比地面高出两三米的站台,肤色各异的人上上下下.我心里安静,而且欣慰.一个没资格编辑"旧金山语录"的异乡人,也有权利生活、发言.何况,我有寇尔先生未必拥有的珍宝——另外一个国度,和乡愁.我的手抚摸着书上这一条语录时,泪花在闪:
"这个地方,被我的心揣着,走遍世界.但有时候,我在梦里要甩掉它."
刘荒田,原籍广东台山,1980年移居美国.2011年自职场退休后,开始在旧金山和佛山两地轮流居住.《刘荒田美国笔记》,2009年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4年秋,南昌大学举行盛会,总结"国际新移民文学笔会"成立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刘荒田被推为"首席散文家".
2013年,《世界华人周刊》、加拿大华人网络电视台联合评选"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旅居温哥华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痖弦先生,有"美国第一打工作家"美称的刘荒田先生,共同荣获"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书上纽约
上午近9时,旧金山下城的金融区.这上班族*密集的所在,要领略都市人的生命力,*佳观察点莫如遍布闹市的咖啡店.我在地铁站内新开的"星巴克"前,远看,重重叠叠的人,衣着鲜亮的专业人士,面对柜台后那大型咖啡机上方冒出的热气,一似赈济站前的饥民看到粥锅.近看秩序井然,一条条长队缓缓蠕动.在盈溢咖啡香的街上走,我并没拿着有点烫手的纸杯子,因为自己已成为不必以咖啡因来激发拼搏能量的退休者.
然而需要读物.要搭地铁到郊外去,车程近一个小时,必须读点什么.手头只拿了一份在家吃早餐前上街买的中文日报,搭巴士进下城的路上已读完.拐角处有一报纸档,我眼睛一亮.摊档是帆布加铁条搭的,位于莫迪逊大厦外的人行道.人的激流旁边,一个小小的岛屿.本来打算买一份英文日报,却意外地发现,它不但有湾区几个城市的当天报纸,还有中文日报,更有旧书籍.精装平装的大部头,在长条桌上一字儿排开,分外矜持.标价让人吃惊——一律5毛.我浏览了一遍,看中*薄、素白封面的语录体小册子,问多少钱.摊主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也是5毛.我掏出一张5元钞票.他从西装上衣口袋掏出腰包,打开,把四张1元钞数了三次,加上两个25分硬币,礼貌地递给我.互道感谢.摊主至少75岁,是典型的高加索种白人,偏胖,面团团,无须,除了动作缓慢,并无触目的老态.30年来,我对下城一带的报纸档主,留下强烈印象的——至少八位,清一色的老白人,该是纸媒称霸的时代一直干这行当的,戴鸭舌帽,一团和气,豁达,做小本生意,却没有市侩气.进入新世纪以后,他们都已凋零,此公恐怕是"硕果仅存".
坐上开往都柏林的地铁,打开新买的书时,车刚刚进入海湾的海床下,外面是隧道的拱壁,灯光昏黄,轰隆之声益发深沉.书名叫《神侃纽约》(Quotable New York),别看外表不起眼,可是企鹅出版社的,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初.**次从旧金山现代艺术展览馆内的书店卖出,其时为1993年.20年间,辗转于多少人手中?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干扰多,难以长期集中精神,语录体读物,短短数行,读罢咀嚼片刻,味道格外隽永.纪伯伦的书如《先知》以及几本袖珍语录本,常常被我出门乘车前放进口袋.手头的小书,由威廉寇尔(William Cole)选编.此公在纽约的中心地带住了大半辈子,谈纽约,具有无可争议的资格.前言开门见山:"要问:正牌纽约人和别处的人是否两样?正牌纽约人的回答将是:否.不过,一个正牌纽约佬确乎不同,他知道:猫腻和捷径在哪里,为了活得轻松点,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且摘引数例,看地道纽约人"知道"些什么:"在写字楼地下进入电梯,按‘关门’按钮于事无补.""在巴士上永不和陌生人搭讪.同时,正牌纽约人会通过这样那样的途径,为游客(特别是外国来的)做出变通.""不要注视街上的疯子——不管是大喊大叫的还是自言自语的,如果他发现你看他,可能对你暴跳如雷.""租一辆车的开销,总比你预先估计的要多上很多,雇请搬家工人亦然.""交通灯上的‘勿通过’字样,通常会闪10到14次,在闪头5次期间漫步过街,或者在闪过5次以后快步走过,是安全的.注意:有若干例外,在第五大道,只闪5次.""去餐馆用餐,结账时把税金加倍,就是你要付的小费.""搭计程车,司机不晓得你说的目的地在何处,走哪条路,概率为50%;司机听不懂英语,概率为25%至75%.""夜晚,在建筑物前,女郎独自凭壁而立,并不一定是等候特定的人.""唐人街的餐馆,哪一家是**的,纯是各花入各眼,且谁也不会向偶遇的熟人披露其名字.""买报,不要拿面上那一份,要拿下面的第三或第四份.还要带上纸巾什么的,把手上沾的《纽约时报》抹掉.""说某人在‘下城’做事,指的是‘华尔街’.""地铁的趟门,能打开一半的,只有十分之一.""在游行日,千万不要打的或乘搭巴士穿过城市.""千万不要在租金高昂的照相店和礼品店购物,特别是那些挂出‘大清盘’告示的."——够了,再引下去,"文抄公"这帽子就戴定了.
掩卷望窗外,列车正飞驰在三谷地带的平阳,气团在仓库群上空飘浮,提醒你,这是温度在华氏95度以上的盛夏.我的思路依然萦绕着纽约.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过去20年间,我去了纽约5次,"一日看尽长安花"式的行旅,不可能具有深度和代表性.书中的纽约语录,许多也适用在旧金山,比如,同为移民聚居的城市,许多服务业中人英语差劲,"向餐馆里的练习生(Bus Boy)要水和面包可以,别的不一定行,因为没几个能说英语."在中餐馆,干脆是这样:"有问题,别问侍应生,要问懂英语的领班."虽嫌夸张,但玩幽默者不走偏锋怎么引起哄笑?
接下来,读正文."纽约形如公寓式旅馆,供所有人入住,但谁也不把它当作家."发会心之笑.在美国,这一条普适性甚广.只此一家,别的美国城市难以比肩的,是罪案高发时代的纽约:"这里没有非专业人士的用武之地,连步行过街都是.""有一件事我说不清,计程车彼此避让,是出于害怕还是尊敬."(一位纽约警察所言)."一个男子入夜以后在海德公园玩滑板,第二天早上可能在警察局里找到他(在很大程度上,此事取决于昨晚他遇到的女士是怎样的人,以及他冒了多大的险).但是,一个男子入夜以后在中央公园玩滑板,差不多可以肯定,明天可以在墓地找到他.""有一天,四位无辜者遭到枪击.在这个城市,这可算是迄今为止*好的开枪事件.因为在纽约,找到四个清清白白的人,真不容易."我想,自己好歹算"老金山",有没有能耐仿效这一本,编写《旧金山段子》?回答是干脆的:没有.我和这本书的编选者寇尔先生,至少差着五个层次:他自出生起便是美国人,我是半路归化的;他接受过完整的美国教育,我却是在中国上的学,且学历有限;他属于主流社会,是文化领域的中坚,我基本上是边缘人;英语是他的母语,且以文学为专业,我的英语停留在"刚够谋生"的低层次.另外,他为编写此书,阅读有关英语著作范围广大且深入,我读的书,主要是中文的.而中文书写者无论调侃、一本正经还是别有用心,都难以"议论"出"语录"来.一如洋鬼子对中国任何城市指手画脚时,幽默感明显受制.
好在,没有哪个出版社向我约这方面的稿,我藏拙好了.列车披着闪烁的阳光驰驱,比地面高出两三米的站台,肤色各异的人上上下下.我心里安静,而且欣慰.一个没资格编辑"旧金山语录"的异乡人,也有权利生活、发言.何况,我有寇尔先生未必拥有的珍宝——另外一个国度,和乡愁.我的手抚摸着书上这一条语录时,泪花在闪:
"这个地方,被我的心揣着,走遍世界.但有时候,我在梦里要甩掉它."
刘荒田,原籍广东台山,1980年移居美国.2011年自职场退休后,开始在旧金山和佛山两地轮流居住.《刘荒田美国笔记》,2009年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4年秋,南昌大学举行盛会,总结"国际新移民文学笔会"成立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刘荒田被推为"首席散文家".
2013年,《世界华人周刊》、加拿大华人网络电视台联合评选"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旅居温哥华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痖弦先生,有"美国第一打工作家"美称的刘荒田先生,共同荣获"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刘荒田,原籍广东台山,1980年移居美国.2011年自职场退休后,开始在旧金山和佛山两地轮流居住.《刘荒田美国笔记》,2009年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最佳作品奖".2014年秋,南昌大学举行盛会,总结"国际新移民文学笔会"成立十年来的创作实绩,刘荒田被推为"首席散文家".
2013年,《世界华人周刊》、加拿大华人网络电视台联合评选"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旅居温哥华的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痖弦先生,有"美国第一打工作家"美称的刘荒田先生,共同荣获"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 本书特色 当一切在我们周围暗下来,初心方显。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丢掉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而唯有时间能告诉你一切…时间带给我们...
鲁迅读书 本书特色 鲁迅编著的《鲁迅读书》系名家读书系列之一。本册《鲁迅读书》,集先生对中外典籍的品鉴。观其日记随笔,开掘之深,涉足之广,弥漫开放,精鹜八极。鲁...
新书--老舍和他的世纪 本书特色 老舍的生命历程和文学历程的起伏,与20世纪中国历史的起伏、中国文学史的起伏、老舍自己文学理念的摇摆紧密相连。这是一部梳理老舍一...
铁汉柔情 本书特色 本书是石康的情感散文集,有关生活、工作的若干感悟。记录和回忆了生活点滴。一个个小想法小事件的定格,一段段文字,它只是视角,用于观察我们这个多...
心外无物 随遇而安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林清玄二十余篇散文,是他写作的新高峰。流畅清新的文笔,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本书以作者...
《赛事金矿》内容简介:精彩的赛事是体育迷的节日,也是城市的盛宴!什么样的赛事既好看又挣钱?如何办好一场赛事?如何最大化赛事
黄土:张承志的放浪笔记 本书特色 当文学走出“文坛”,将会遭遇怎样的风景?我曾一直幻想,将来有了余裕要在夏台盖一间自己的小房子。也用天山的松杉原木,挨着奔腾的雪...
黑花黄 本书特色 畅销书《小时候》作者两年后*新作品,万千读者期盼已久!“匪头子”娃娃桑格格长大了,还会用她的童心看世界么?桑格格继续讲故事……桑格格的妈妈何安...
《中国历史研究法》内容简介:《中国历史研究法》为梁启超涉猎东西方史学著作,结合中国史书的过去和现状,系统整理,专门讲演,条
孔庆东-黑色的孤独 本书特色 《黑色的孤独》是继《火与冰》《47楼207》之后又一部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佳作,是每一位大学生床头的**书。孔庆东已成为当代大学...
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 本书特色 南唐词,是指以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父子和宰相冯延巳为代表的词人词作。南唐词境界开阔,情致缠绵,有富贵典雅之致、忧患感伤之意、主观...
《清华师者(110校庆)》内容简介: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本书精选了近10年在清华新闻网和清华大学校报《新清华》上发表的85
澄明之境:旅行是为了在路上 本书特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印刷和交通现代化的今天,并非难事。但读有灼见,行得真知,真正实践“旅行是为了在路上”,则实属不易...
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超值全彩珍藏版) 本书特色 《彩绘全注全译全解古文观止》所选《左传》《国语》《战国策》至《史记》以及两汉三国魏晋文、唐宋八大家、明代名...
我们共同是美好生活 本书特色 “身份共同体·70后作家大系·诗歌卷”是对国内70后诗歌创作实绩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游记散文大系:江西卷 内容简介 游记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文化领域发展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熠熠生辉,流传千百年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游...
三情书系-戏里戏外 内容简介 这本小书,很难定性:顺手拈来,谈表演者居多。而作者却认为:表演艺术贵在实践,没有更多更高深的理论。说多了,说玄了,反倒有蛊惑人心之...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特色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在古城山水中开掘历史意蕴,在历史文化中升华民族精神。从文字和岁月深处,采撷文化名城的风云故事,人文轶趣,也展现作者对...
《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内容简介:《铁血蒙元》是“易中天中华史”系列的最新卷,讲述蒙古帝国和大元王朝的故事,并从全局视角
兰晓龙:生于湖南邵阳。1997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后进入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成为职业编剧。现居北京。话剧《爱尔纳·突击》获得2002年全军新剧目展演编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