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 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编辑推荐: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
媒体及专家评论: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书中的交互作用俯拾即是。《娱乐至死》是一本优秀的、令人不安的、引发思考的书,而且我敢说,它是一本必读书。它配得上经典的地位,尽管过了20年,但它比任何书都贴近时下。
——蒂姆•查理斯(Tim Challies,Discerningreader.com)
《娱乐至死》在帮助我们看清(电视)屏幕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这一点上,它是最优秀的。那种画面,即便没有“文化灭亡”的末日预言,也足够阴郁了。
——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纽约时报》)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尼尔·波兹曼的深刻预见。
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今天的现实。
——陈丹青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波兹曼极具说服力地调动了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麦克卢汉理论以及常识,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独创性的论题。
——维克托·纳瓦斯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作家、媒体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的去世并未得到应有的(新闻媒体的)重视。但这一点也没有让波兹曼吃惊。我们时代媒体批评领域最伟大的书之一《娱乐至死》是他写的……波兹曼比任何人都了解,电视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辩论的本质,娱乐如今在政界占至高地位。
——吉姆·本宁,alternet.org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绝对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著名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就我看来,他让人无法反驳。
——乔纳森·亚德利, 《华盛顿邮报》
有些书是每个人都应该读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去读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娱乐时代对公共话语质量的毁灭性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非同寻常的锐利洞见,这种洞见深入了到技术塑形思想与文化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方各面的琐碎化。
——“潮起潮落”
出版于 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生活——更具体地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本书有太多值得推荐的地方。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整体概念的。
——谢默斯·斯威尼,social affairs unit.org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展江
作者: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著名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
译者,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任教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数篇。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我们无需别人提醒就能认识到,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各种监狱文化的残害,奥威尔在他的寓言中已经对这些监狱文化的结构进行了准确的描写。如果你读一读他的《一九八四年》和《动物农庄》,以及亚瑟·科斯勒的《正午的黑暗》,你就会非常清楚地看清目前在数十个国家几百万人民身上发挥作用的控制思想的机器是个什么样子。当然,奥威尔不是第一个警告我们专制会带来精神毁灭的人。但他的作品中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一再强调,不管我们的看守人接受的是左翼思想还是右翼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差别,监狱的大门一样是坚不可摧的,管制一样是森严的,偶像崇拜一样是深入人心的。 而赫胥黎告诉我们的是,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里,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心生怀疑和仇恨的人。在赫胥黎的预言中,“老大哥”并没有成心监视着我们,而是我们自己心甘情愿地一直注视着他,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守人、大门或“真理部”。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在美国,奥威尔的预言似乎和我们无关,而赫胥黎的预言却正在实现。
——引自第201页
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地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页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决定用什么方式来解释真理其实是有些武断的。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个奇异的及精英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感情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引自第23页
《老残游记》内容简介:本书所写为一个江湖医生铁英(也被称为老残)在游历途中的见闻与作为。老残行医以糊口,摇着串铃浪迹江湖。
典型心电图图谱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普及和提高心电图诊断知识,重点阐述和分析了经常遇的正常和异常心电图检查的表现特征、心电图运动与药物负荷试验、危重患者心电图监测...
椿泉,日本人气漫画家。作品多以搞笑轻喜剧为主,不落俗套。2002年在《花与梦》上登载《拇指罗曼史》出道。此作获得第28届白泉社雅典娜新人大赏的新作优秀者奖。代表...
作者简介:Gayle Laakmann McDwell美国求职咨询网站CareerCup.cm创始人兼CE,是一位著名软件工程师,曾在微软、苹果与谷歌任职。早先...
侵权责任法(第二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目录 **编 总论**章 侵权责任法概述**节 侵权:受到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利与利益第二节 侵权行为:自己加害行为...
白凯(Kathryn Bernhardt),198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教授,并与黄宗智共任《近代中国》(Moden ...
民商法论丛-第59卷 本书特色 本书为《民商法论丛》第59卷,共计24篇文章,12个栏目,主要内容有“历史回望”、“理论与探索”、“专题研究”、“基本人权”、“...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誉。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文字风格充满奇趣”。 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
克里希那穆提,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美国《时代周刊》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五大圣者之一”。他生于印度,少年时期开始专门的灵性修炼,将其彻底摒弃后成为彻悟的智者。他...
为什么当你真心投入到一段关系中后,容易变得反复无常?为什么平日乐观自信的自己,一恋爱就变得患得患失、多疑易怒?为什么我们越想拥有时,越会像个小孩子一样无助、哭闹...
保健按摩大全 内容简介 基础知识,经络穴位,解剖生理,手法要领,经营管理,考试大纲,中医治疗,港式踩背,泰式按摩,日式指压,韩式松骨,欧式油压,运动按摩,美式整...
伊礼智 日本知名建筑师,1959年出生于冲绳。师从日本建筑大师奥村昭雄,1985年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建筑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设立伊礼智设计工作室,擅长...
法国摄影家阎雷行走中国数十年的结晶近300张照片,见证1985—2000转型期的嬗变与日常世纪转圜的契机,或许就潜藏于滑梯上的轻盈一跃历史书的遥远章节,也许会随...
E伯爵,重庆人,中国作协成员,热爱幻想、推理类文学,对西东方神话都有涉猎,多以此为材料创作。主要作品有小说《天鹅奏鸣曲》《七重纱舞》《异乡人》, 最近出版小说 ...
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第一集)(贝勒医学院) 内容简介 本书译自美国著名的Baylor医学院定期发布的神经科疑难病例和少见病例解析。几年前,译者有幸看到这些资料...
精彩摘录火星上到处都是石头,看上去光秃秃的。可在深深的峡谷里,却长着许多神奇的蓝色植物。——引自第5页这蓝色的丛林里,也
Newly-jacketededitiondesignedtocelebratethe50thAnniversaryofChristiesfaultlessly...
陈月卿现任癌症关怀基金会董事长、妇女救援基金会董事、妇联听障文教基金会董事、雅文听障基金会董事。政大新闻系毕业、政大新闻研究所硕士。曾任华视新闻部记者、主播;《...
汪诘著作《时间的形状》 获第八届文津奖,畅销50余万册,影响无数青少年。汪诘▪科学有故事团队由汪诘领衔,团队荣获喜马拉雅FM 2018年度“商业科技十大主播”,...
《零阻力:清理内在的塞多那释放法》内容简介:想知道,为什么有的人做什么都能成功,有的人却是一点小事也做不成呢?那是因为,聚集在我们体内的无用能量太多。无用能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