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于1985年至1987年间在台湾讲学的书稿结集,是其从史多年积累下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观察、思考和心得。探讨的虽为中国史主题,着眼点却是世界史的大框架,在世界史的大背景下探讨中西文化迥异的核心所在,堪称一部简明中国文化入门书。
本书前五篇是许倬云先生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观察,后四篇讨论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以及其未曾发生于中国的一些讨论;附录一篇,则用突破与转化的观念,比较几个古代文明的发生,作为上述九篇的背景资料。
1.本书为许倬云先生的演讲集,是其从史多年积累下的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观察、思考和心得。在各篇演讲中,许先生用生动、质朴却深刻的话语论及中国古代文化与科技诸般领域内的特征,让人读来不觉艰涩沉重,同时收获颇多。
2.许先生提出了许多带有个人学术色彩的概念来总结、梳理中国古代历史,比如“三原色”理论,这些观念对中国历史研究是有益的扩展、补充,也是读者重新切入中国历史以及许先生个人学术脉络的路径。
序
这本小书包含了两个部分: 五篇对于中国文化与历史的观察,是1987 年6 月下旬在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的讲演;另有四篇是1985 年在台湾“清华大学”的讲演,附属在沈君山兄所授的通识课程内,其内容则是讨论近代科学革命的背景及其未曾在中国发生的一些讨论。至于附录一篇,则是用突破与转化的观念,比较几个古代文明的发生,作为上述九篇的背景资料。
书中这几篇文字所论,大致反映我近两三年来对中国历史的一番省思。既是个人的观点,自是解释多于叙述及分析,也自然不能与别人的看法完全一致。每个史学工作者,隔几年有一番省思,至少有助于梳理自己的思路。再隔几年,我的观点必然又会有改变。因此,这一本小书也不过是一己心路历程的里程碑而已,称不上定论,更谈不到成熟。只盼过几年之后,自己会有更为周全的诠释,代表另一阶段的了解。
中国历史,在岛内几乎是史学园地的全部,在岛外则是大天地中的一个角落。其实,中国历史的时间长,史料也相当宏富,应当是比较历史学中主要参考组之一。可惜因为现代史学是由西方史学传统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历史至今仍只是汉学家耕耘的土地,还未引入现代史学的主流。岛内外的史学工作同仁,尚需共同努力,将中国历史发展为世界史的一部分。我自己愿为这个任务,尽绵薄之力,只盼同志日多,则中国历史可作为解释世界历史意义的重要依据。
*后,谨向李亦园、沈君山、杜正胜及台湾“清华大学”毛校长致谢,没有他们的安排,我未必在此时做这一番省思。
1.学术上许先生以上古史研究著称,方法论上,他最大的贡献则是将社会学、统计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史学研究。同时,他还被媒体誉为“台湾改革开放的幕后推手”。
——《晶报》
2.许先生最大的影响不在于上古史,而在于所引入的那种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研究视角。
——杜正胜(台湾“中央研究院”)
3.许先生的历史著作视野宏阔、表达风格雅俗共赏,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弥漫的家国之思,引起很多读者共鸣,形成了一种“大众史学”。他的著作成了企业、高校讲座的课件,受到白领、商人、学生等阶层的喜爱。
——《北京青年报》
4.许倬云是一个不容易被框住的人,他反对科系之间的僵硬界限,也不同于专注书案的学者。他亲身参与了台湾文化运动的进程,1990年之后,许倬云常常来到中国大陆,以历史学的知识关注社会现实。
——《东方历史评论》
许倬云 著名历史学家。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70年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先后执教于中国台湾、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多所高等院校。现为美国匹兹堡大学历史学系荣休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善于运用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治史,研究领域主要在中国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西周史》《求古编》《寻路集》《万古江河》等。
《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元代卷》内容简介:《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通过中国历代名画来讲中国故事,包括北宋、南宋、元、明
广州城内-法国公使随员1840年代广州见闻录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按照旅途参观的顺序,分12章记载了他在广州的所见所闻。内容包括:快艇·中式赌博·斗鸡与斗蟋蟀·珠...
清朝其实很有趣儿-修订版 本书特色 清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王朝。其前期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汉人纷纷抗争,历经三朝方才平息;其后期,外敌入侵、丧权辱国,将中国...
《留人更要留人心:员工激励的破解之道》内容简介:本书是多所高校总裁班讲师、华为研究专家诚意之作 手把手教你如何留人、留人心,
东汉故事 本书特色 它是一部优秀的历史读物,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的经典,也是一部优秀的语文读物,一套祖孙几代人爱读的书。畅销四十多年不衰,家庭书架珍藏精品。东汉故事...
陆九渊研究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序言**章 家世与为学**节 出身与家世第二节 为学与立志第二章 槐堂...
蒙古帝国史 本书特色 本书的目的,有如著者自己在“引言”里面所说的,旨在将主要的几种蒙古史源(中国的、波斯的和蒙古的)互相比较和对证。看了这本书,觉得著者在这一...
本书以刘志伟与孙歌两位教授的对谈为主,附录罗艳春、周鑫对刘志伟教授做的访谈一篇。对谈双方在共享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围绕刘志
广东文物-上中下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避免文物遭劫,部分文化界人士、学者、专家、鉴藏家携带一批文物避难到香港。以...
19世纪40年代,随着中外商务交往的日益频繁,一些思想比较开放的中国人不为“天朝大国”的传统观念所困,开眼看世界,并撰写了一
一、文化的教育1、物质与文质: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反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6日)2、社会心态的“贫寒子弟化”:从有与无的比
澳大利亚简史 本书特色 作者简明、清晰地描画了澳大利亚色彩斑斓的历史。从大约6万年前首批土著人来到澳大利亚,到2013年的政府选举,作者追寻澳大利亚这一国度凝聚...
《精准护肤:科学原理与实践》内容简介:本书精准医学和皮肤学相关技术快速提高,、国际化妆品科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对精准、靶向的技
北平杂记 本书特色 对故乡故土顾望不已,对故事故人思恋未了。暮年的齐如山细致地勾勒出一幅生动、温婉的古都风物长卷。他像是穿着长袍坐在四合院里,槐花香弥漫着,他一...
蒋介石研究:下:蒋介石研究五集 蒋介石研究六集 本书特色 李敖是当代中国*具人格魅力、特立独行的知识分子之一。李敖先生的笔墨生涯历60余载,存世著述甚丰,仅中国...
本书作者从宏观审视古代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认为自魏晋起,历史进入封建领主制至地主制的转型期,这个转型到杨隋唐初实已完成
春秋大义 内容简介 ……我们已经大略看过了儒学于汉、唐两代在政治运作中的实用意义,看来儒家典籍既可以在审案的时候被援引为法律判例,更可以在国家大政上发挥纲领性的...
《强国与富民》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深入解读中国发展中涉及国计民生重要话题的文集。作者是16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及其他国内外高校
权威的视觉震撼记录了永远改变历史进程的这场战争中涌现的历史人物、政治、事件、发生场所和技术,用一种新的方法描述了每一次重
中国陶瓷源流及域外传播 本书特色 瓷器,这土与火的艺术,这浴火腾飞的凤凰,*早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诞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制瓷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瓷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