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岳磊著的《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从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关系伦理四个方面对腐败行为进行深入的考察与解释。关系基础是“关系”存在与否的先赋性要素,行动者会依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而采取基于特殊主义的行为法则从而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当行动者之间不具有关系基础时,其中一方行动者会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人的关系运作过程与对方建立起关系。这一关系运作过程与关系基础有着相同的逻辑,即关系运作依然需要建立在关系基础之上,并且关系基础还会成为关系运作的“关系”来源。无论是具有关系基础还是通过关系运作而建立起关系的双方行动者,都需要通过宴请、礼物等方式为维系和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提供动力,特别是将不被法律认可的贿赂转化为能够被社会规范所接受的礼物这一自我道德化表演的策略作为增进双方关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基础。以关系为导向的人情和面子作为一种媒介贯穿于个体之间建立、维系和发展关系过程的始终。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都需要在由义务性的人情和嵌入性的面子所构建起的关系伦理的指导和规范下进行,另一方面关系伦理也为上述三个方面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的基本框架。
当前,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是国内腐败问题研究的主流趋势,“制度”似乎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开展腐败问题研究的路径和框架。而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一些本土性文化解释概念(如“关系”、“人情”、“面子”等)却被腐败问题的研究者们忽略了。《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以“关系”为研究视角,从“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关系伦理”四个方面对我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进行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一我国的腐败行为是根植于、嵌入于个体之间,“‘关系’之中的,而并非完垒是特定时期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既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不断维持着腐败行为的再生产。在“关系”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腐败行为形成了以“关系”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机制,并深深嵌入到我国社会文化情境之中,导致制度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制约作用。
《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二)制度反腐论我国在实践层面高度重视制度对于反腐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尖锐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4。”2008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机制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了今后5年我国反腐败的工作目标,“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从三个方面对制度的强调则把制度反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首先,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其次,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第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国内诸多学者也以制度建设为落脚点,提出了一系列以制度完善为核心的反腐败措施和建议。有学者认为要更有效地反腐败,关键是要掌握腐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构建抑制腐败活动的有效体制,对症下药,有效部署,建立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制度。因此,我国在反腐败过程中应不断向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努力,通过基本政治体制的构建、执政党党内体制的构建、控制主体和对象的体制的构建、规范政治过程的体制的构建来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王明高在总结了我国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三种反腐路径各自的缺陷之后,认为这三种路径不可能从根本上惩治腐败,提出了科学制度反腐,即通过制度和法律手段,制约和监督权力异化,并构建了包括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国际反腐合作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等一整套制度体系,他认为这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产生的*佳方法,具有普适性、根本性、稳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何增科则提出了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的政策框架,包括宏观上优化制度环境、中观上完善制度安排、微观上反腐专门机构的作用发挥。……
岳磊,河南郑州人。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腐败问题与廉政文化研究。先后在《开放时代》、《武汉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社会科学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日志中国:回望改革开放30年(第五卷)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六卷一部改革史三十年一日从头阅……翻了一下案头的报纸,“日志中国”已出到143期。一份报纸拿出如此多...
川军抗战-建川博物馆之 本书特色 樊建川抗战文物收藏以无可辩驳的史实和铁的证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和伪满政府、汪伪政权的奴颜卑骨;更以饱满的爱国热情讴歌...
大趋势-中国下一步 本书特色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期待再次进入一个“改革高潮期”。与此同时,当前的国际环境也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如何...
秦汉赋役与社会控制 本书特色 赋税和徭役是国家机器存在的经济基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形态,有着不同的赋役制度,其形式和内容的变迁反映着国家对人民的统治...
社会契约论-导读本 本书特色 本书: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经典不可重复,却能超越时代、民族和地域,进入永恒,使人感悟,给人启迪...
《Windows内核编程》内容简介:本书前身是《Windows内核安全与驱动开发》,重点围绕Windows操作系统的机制介绍内核安全编程技术,除
《卡尔霍恩文集(上、下册)》内容简介:“美国精神”的最后一位“国父”,美国国会史上最伟大的九人之一,160余年来作品中译本首次
本书是一部有关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时期军事经济的专著,1981年7月出版。该书较详地介绍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前的经济
揭秘中国-I 本书特色 一本书读懂别样的行业,别样的社会,别样的中国!“裁员顾问、金牌牵犬师、八宝山入殓师、五毛党、私人飞机顾问”,朋友侃侃而谈,你是否满头雾水...
改革潮头鼓呼集-(上.下卷) 本书特色 本书集纳了施芝鸿同志以个人名义撰写的同改革开放有关的各类体裁文章约200篇,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调研报告、演讲报告...
1946-1950-兵发塞外-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本书特色 《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一本由军事科学院战史专家权威审定,众多军内知名作家联袂巨...
自然权利诸理论起源与发展 本书特色 《自然权利诸理论:起源与发展》是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史学者理查德·塔克的代表作之一。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以...
《文苑杂谈》内容简介:本书确立十四个专题,详细论述古典诗文写作中有关文体、文风、语言运用、艺术技巧等内容,明晰概念,举出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本书特色 由王先俊等著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是一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学术著作。...
唐宋变革期枢密院研究 内容简介 政治体制上的变革是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书以中晚唐、五代、十国、北宋前期作为一个唐宋变革期,在这样的时空之内观察枢密...
后冲突时代的秩序重建-美国在海外的国家重建行动 本书特色 《后冲突时代的秩序重塑:美国在海外的国家重建行动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后冲突时代的秩序重建-美国...
间接路线是当代英国战史大师李德哈特毕生所提倡的战略观念。在《战略论》一书中,李德哈特以西洋军事史上的三十场战争,二百八十
中国梦 复兴路-精编版 本书特色 作为献礼中共十九大的重点主题出版物,本书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三大主题为线索,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为脉络,用现代视角和国际...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创新.合作.空间.治理 本书特色 《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研究:创新·合作·空间·治理》聚焦创新合...
赖建诚(lai@mx.nthu.edu.tw,www.econ.nthu.edu.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学燕京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