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岳磊著的《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从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关系伦理四个方面对腐败行为进行深入的考察与解释。关系基础是“关系”存在与否的先赋性要素,行动者会依据对方与自己的“关系”而采取基于特殊主义的行为法则从而导致腐败行为的产生。当行动者之间不具有关系基础时,其中一方行动者会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人的关系运作过程与对方建立起关系。这一关系运作过程与关系基础有着相同的逻辑,即关系运作依然需要建立在关系基础之上,并且关系基础还会成为关系运作的“关系”来源。无论是具有关系基础还是通过关系运作而建立起关系的双方行动者,都需要通过宴请、礼物等方式为维系和强化彼此之间的关系提供动力,特别是将不被法律认可的贿赂转化为能够被社会规范所接受的礼物这一自我道德化表演的策略作为增进双方关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基础。以关系为导向的人情和面子作为一种媒介贯穿于个体之间建立、维系和发展关系过程的始终。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都需要在由义务性的人情和嵌入性的面子所构建起的关系伦理的指导和规范下进行,另一方面关系伦理也为上述三个方面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的基本框架。
当前,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是国内腐败问题研究的主流趋势,“制度”似乎也逐渐成为学者们开展腐败问题研究的路径和框架。而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一些本土性文化解释概念(如“关系”、“人情”、“面子”等)却被腐败问题的研究者们忽略了。《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以“关系”为研究视角,从“关系基础”、“关系运作”、“关系动力”、“关系伦理”四个方面对我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进行全新的理解和阐释。一我国的腐败行为是根植于、嵌入于个体之间,“‘关系’之中的,而并非完垒是特定时期制度的不完善所造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既是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同时也不断维持着腐败行为的再生产。在“关系”文化的影响下,我国腐败行为形成了以“关系”为导向的运行模式和运作机制,并深深嵌入到我国社会文化情境之中,导致制度失去了应有的规范制约作用。
《中国腐败行为的运作逻辑及其关系模式:基于“关系”视野的考察》:(二)制度反腐论我国在实践层面高度重视制度对于反腐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就尖锐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横行,制度不好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十七大报告着重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4。”2008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机制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制定了今后5年我国反腐败的工作目标,“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反腐倡廉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党风政风明显改进,腐败现象进一步得到遏制,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有新的提高”。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从三个方面对制度的强调则把制度反腐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首先,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其次,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法律法规,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第三,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完善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国内诸多学者也以制度建设为落脚点,提出了一系列以制度完善为核心的反腐败措施和建议。有学者认为要更有效地反腐败,关键是要掌握腐败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构建抑制腐败活动的有效体制,对症下药,有效部署,建立更加定型、更加成熟的制度。因此,我国在反腐败过程中应不断向建立比较完善的体制努力,通过基本政治体制的构建、执政党党内体制的构建、控制主体和对象的体制的构建、规范政治过程的体制的构建来建立健全一套拒腐防变的制度。王明高在总结了我国清官反腐、重典反腐、运动反腐三种反腐路径各自的缺陷之后,认为这三种路径不可能从根本上惩治腐败,提出了科学制度反腐,即通过制度和法律手段,制约和监督权力异化,并构建了包括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金融实名制度、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公民信用保障号码制度、国际反腐合作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腐败法》等一整套制度体系,他认为这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产生的*佳方法,具有普适性、根本性、稳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何增科则提出了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的政策框架,包括宏观上优化制度环境、中观上完善制度安排、微观上反腐专门机构的作用发挥。……
岳磊,河南郑州人。201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腐败问题与廉政文化研究。先后在《开放时代》、《武汉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社会科学家》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政府治理现代化 本书特色 沈荣华、曹胜编著的这本《政府治理现代化》共九章,分三部分:**部分(**章),在对中国政府治理形态做历史性变革考察的基础上,提出政府治...
我与五七干校 本书特色 《我与五七干校》将散见于各报刊、书籍上的有关回忆“五七干校”的文章辑录在一起,供党史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我与五七干校 目录 蹉跎岁月1....
村山谈话-那到底是什么? 本书特色 如今的日本,完全背离了村山富市等有过战争体验的老一辈政治家的愿望,被推向了自我孤立的境地。安倍上台后,在外交上采取围堵中国的...
载道之舟楫-中国古代的政治 本书特色 精神的成长,是灵魂的健全,是人格的生成,是公民意识的培育,是对人的生命自由实现的自觉意识的形成。既不同于传统的老中国,又不...
海洋文库日俄海战1904-1905:第2太平洋舰队的末路 本书特色 《日俄海战》是英国知名历史学家朱利安·科贝特爵士的作品,创作于1910&mda...
日本自卫队 本书特色本书全面、详细地讲述了日本海、陆、空三大自卫队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包含了丰富的史料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本书除了全面再现自卫队的历史外...
日本外交与中日关系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解析战后日本外交主要政策及特点(包括所谓的“日美基轴外交”、“联合国中心外交”和“亚洲一员外交”,以及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对...
彝家兵法 本书特色 李茂尊、周国兴主编的《彝家兵法》采取地域、人物、事件相结合的记叙手法,围绕以彝族将领为中心的纪传内容,记述了部落相争、群酋称雄、狼烟四起、兵...
战略中国 本书特色 《战略中国》:*受读者喜爱的报纸,*被人们关注的话题,*能代表中国的声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略中国》汇集中外名家学者对中国崛起...
《中国历代军事思想》是建国后第一部研究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史的专著。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制度中,各个阶段的战争
作者沃格林(Eric Voegelin),美籍奥地利历史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与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齐名的保守主义者,二十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思...
转型中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目录 上篇转型中的俄罗斯问题研究**章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节俄罗斯国有企业私有化历程一、私有化前的准备阶段二、私有化的全面...
中国战争发展史上下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代进行战争的军队、战争工具兵器、指导战争的理论和战争本身的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致力于梳理从史前时期中国战争到二十世纪五十年...
国际体系与中欧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欧盟欧洲中心项目(ESCP)资助的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项目的一部分。外交学院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总的名称是“欧盟——影响力日益扩...
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本书特色 一、稀缺版本——《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珍贵性随着图书出版审批日益严格,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出版难度将越来越大。对比目前同类...
俞可平,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西方政治分析新方法论》《社群主义》《政治与政治学》《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敬畏民意...
2012-南开日本研究 本书特色 《南开日本研究(2012)》的办刊宗旨是:以中国的历史发展和当代转型为理论思考的背景,提倡科学方法和人文精神并重,鼓励方法论创...
美国黑室 本书特色 20世纪20年代,雅德利领导了美国历史上dy个和平时期的密码局,即今天国家安全局的前身。这个由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提供资助的机构,被称为MI-...
齐格蒙特·鲍曼思想中的个体与政治 目录 序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导论一、鲍曼研究的缘起与依据二、思想概观与文献综述三、分析性概念与分析视角四、研究方法与本书结构**章...
二十一世纪周恩来研究的新世界视野(上下) 内容简介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第三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从2007年初开始策划,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