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五个年头,陕北黄土高原仍然和清朝末年一样荒凉和贫瘠,只是战乱更加频繁,灾难越发深重。 近来,在黄河西岸吴堡县的群山里,常有几股土匪出没,他们突然窜进村庄,疯狂烧杀抢掠。善良的农民无力反抗,只顾四散逃命,眼看着土匪拉走自家的牲口,驮走自家的粮食和财产,消失在大队人马卷起的尘土中。 为了自卫,吴堡县寺沟村的农民们联合起来,在易守难攻的山峁上筑寨,把财产、粮食和牲口放在三四人高的寨墙里,一听风声不对,就扶老携幼,逃进寨子躲避。就在端午节后几天,报警的炮声又响了,村民们纷纷逃离。土匪进村扑了空,便全力围攻简陋的山寨,声言不交出足够的银元和粮食,定要杀个鸡犬不留。为了保卫生命财产,农民们拿起原始的刀、矛、火铳和农具,在寨墙上拼死抵抗。他们哪里是手持快枪、野蛮疯狂的土匪的对手呢?不到半天工夫,寨墙被攻破。红了眼的土匪,向人群疯狂射击。三十几户村民死伤四十多人,粮食、财产、牲畜被洗劫一空。土匪走后,寨子里外一片哭声。寺沟村的刘仲喜是遭遇*惨的人家之一。他刚满三岁的小儿子,被土匪一枪打死在妻子怀里。十二岁的大儿子跳墙逃命时,被子弹打穿了手掌。二儿来不及跳墙,慌乱拿起羊毛毯遮挡身体,被打断了手指。家里的“顶梁柱”刘仲喜从寨墙往下跳,摔伤了腰和腿,躺在地上起不来。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落到了临产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肩上,乡亲们帮着埋了死的,抬着伤的,都替刘仲喜发愁:这家人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 没过多久,也就是1916年农历六月初三午夜,刘仲喜的妻子又生下一个儿子。当他来到这兵荒马乱的世界,发出**声啼哭时,母亲用力把这个肉囊囊的小东西推到灭火后冰凉的土炕拐角,顺手揭开炕角盖火,让倒灌进窑里的冷风正对着她的婴儿。被未成年的四儿两女拖累成一把干柴的母亲,早就拿定主意:“这世道,他怎能养活?不如早死,省得遭罪。” 要不是祖母清晨来看儿媳,这个小生命也许被抱到村外,埋在哪块黄土下,永远不为人知。 祖母拧着两只小脚,进得窑门,一眼看见撂在炕角旮旯光着身子的孙子。这个善良婆婆,三十多岁守寡,历尽艰辛把独子刘仲喜养大,吃够了人单力薄的苦头,盼着子多福多。她抱起婴儿,诅咒狠心的晚辈:“倒你们龟子孙的运,这孩儿还在出气,就连裹也不裹?唉!这还是个命大的。”她对着儿媳、儿子叫嚷,“快给裹上嘛!”站着的、坐着的像没听见。她只好自己爬上炕,找来一块烂布把孩子裹好,又下地,寻来铁勺,抓一把小米面,点着几根高粱秆。当祖母正把烫嘴的面糊糊在自己嘴里嚼凉,用手指往婴儿口里抿时,报警的炮声又一阵阵响起,受轻伤的大儿二儿,立刻抬起受重伤的父亲,年老的婆婆扶着刚生产的儿媳,领着年幼的孙儿们急急忙忙往山寨逃命。只剩下这个生不逢时的婴儿独自陪伴着空寂的山村。 直到日头落西,天黑严以后,人们才陆陆续续回村。祖母先到窑里摸摸可怜的孙子,惊喜地说:“嘿!热着呢,还在出气,有气就喂上一口吧!”她一边抹掉落下的泪珠,一边去换孩子沾满屎尿的破布。 就这样,早出夜归,一连过了十六天,这个小生命竟然活着。听说土匪已离此往南。别人家都松一口气,仍然过起男耕女织的日子。刘仲喜一家却一片惨象:死的、伤的、老的、残的,全靠未出月子的产妇支撑。她做在前头,吃在后头,粗食淡饭也难吃饱,哪里还有奶水?婴儿顿顿靠祖母铁勺里那点小米糊糊充饥,怎能养活呢? 夫妻俩商量,妻子说: “这孩儿没死,就给他寻上个好活的人家,听说邻村呼姓地主没有子嗣。” 倔强的刘仲喜躺在炕上,无可奈何地点点头。 托人说合,很快说妥。中人把这个“多余”孩子抱出窑门,刚刚跨上院门台阶,正蹲在院里抽烟的四爷爷,猛地起身,拦住了还差一步迈出大门的中人,大声嚷道:“你们喂养了这么一大群孩儿,哪个也没送人,就多余他一个?孩儿长大了不怪怨你们?你们知道他将来成龙呀变虎呀?仲喜!把他捎带着喂上不行吗?”一阵沉默,躺在炕上的刘仲喜挣扎着,却坐不起来,只好对哭泣的妻子说:“快……快把孩儿抱回来。”
柳青是建国后三十年*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业史》深刻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革,他身体力行的关注民生、关注现实的写作道路,对新中国的作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柳青长女,从1970年到1978年陪伴柳青走完他人生的*后九年,后又走访历史当事人,做了大量的文字记录;自2000年起全力写作本书,为我们呈现一个不同于文学史经典叙述的丰富的柳青,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直到1967年被强行“赶走”,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原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 14年。 柳青给皇甫乡人留下的印象,使人想起他同时代的另一个传奇人物:上世纪50年代,古巴革命者切 格瓦拉舍弃了在古巴青年团和中央银行的领导职位,悄然离开哈瓦那,奔向艰苦的丛林游击战,在一个也许并不适合他肉体生存的地方,把自己熬成了一个丛林中的 “野蛮人”。――而巧合的是,柳青与切患有同样的疾病:严重的哮喘,他们甚至都要依靠哮喘喷雾器才能维持生命。1960年《创业史》出版后,柳青把一万多元的稿费(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万)都捐给了人民公社,这位当代中国拥有**发行量之一的作家,去世时依然一贫如洗。2006年,孟加拉国银行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因为长期从事反贫困事业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获奖理由不过是:他长期向穷人提供小额贷款(每笔20美元),只是不要利息和抵押而已。像尤努斯博士一样,柳青的事业更属于千千万万人,而且可以毫无疑问地说,他所作所为比尤努斯更为彻底。——学者、著名文学评论家韩毓海
路遥的文学教父和人生导师,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之父!主席《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唯一大段称赞的作家!柳青之女跨越半个世纪之作,呈现一个时代的精神创业史!
刘可风,柳青之女。1945年生,曾任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2000年退休后全力写作《柳青传》。
任弼时-寻找整个民族的出路 本书特色 本丛书的主角均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的开创者。通过对大量珍贵资料和图片的整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写成青少年喜爱的故事,客...
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李敖对自己“*难忘”的人士所写的随笔集,以事为经,以人为纬,包括《我*难忘的人和事》和《胡适与我》两个部分。我最难忘的事和人...
世界文化名人图志:诞生地.故居.墓地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世界文化名人图志》的续集,作者继续游历欧洲,拜访名人诞生地、故居、墓地。本书收入记录微生物学创始人巴斯德...
追忆蔡元培-(增订本) 本书特色 本书人选学者独具魅力,至今仍为学界和普通读者津津乐道。这种魅力,既源尹其学术成就,也来自其精神境界一这是较好地体现了古与今、中...
廖平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 本书特色 廖平先生深通六经,洞彻天人,能阐孔孟遗言,承周汉绝学。时值国社危于累卵,举国莫不思变图强,群以六艺为无用之学,震眩于先生多...
《“胡”说六朝》内容简介:《“胡”说六朝》共分四编,编是胡阿祥教授为南京晓庄学报“六朝研究”专栏撰写的“主持人语”;第二编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
音乐大师 内容简介 引言一、写作缘由及意义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状况**章 生平与创作概况一、早期教育——那不勒斯(1685—1704)二、从师——威尼斯(17...
吴其昌:梁启超传(典藏版) 本书特色 《吴其昌:梁启超传(典藏版)》介绍:梁启超是一个热情似火的人,为了扭转国势、实现宪政,从戊戌变法,到庚子勤王,从护国运动,...
我在奥林匹克山下的村野生活 本书特色 **、村野、奇情、野趣。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和日渐恶化的环境,让人们从未如此向往和渴求清新自然单纯的生活。旅行成为时尚,越...
傅斯年传 内容简介 傅斯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也是学界公认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一生著述丰厚,对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有...
《窦娥冤:关汉卿选集》内容简介:关汉卿是我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之一,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中非常著名的就是《窦娥冤
《单身经济:新时代消费红利与商业变革》内容简介:本书围绕时下火爆的单身经济展开论述,对单身经济的现象、成因以及市场前景都做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内容简介 本书传主,不是—个简单的人。他所领导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载入史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党的首任总书记。毛...
和珅戏剧人生全传 内容简介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 ...
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 本书特色 《三爷刘晚苍——刘晚苍武功传习录》是一份刘晚苍习武与授艺生涯的真实记录。刘晚苍之师刘光斗学自张玉连(谭腿)、王茂斋(太极...
奠基蒙元-耶律楚材 本书特色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 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为吾图撒合里。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世居金中都(今北...
宋教仁轶事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百年人物的百年逸闻;汇录百年往事百年历史的百年轶事近代中国百年风云人物之小故事大人生;面对面感受一个时代的气度和风范谨以此书纪念宋...
凤舞未央-吕雉传-肆 本书特色 体弱多病兼内心煎熬的皇上刘盈终于撒手而去,吕雉正式临朝称制,汉朝进入吕后时代。 随着年龄渐老,吕雉开始加快进度,提拔吕...
翻新你的大脑 本书特色 《翻新你的大脑:跟李教授学左脑思维养成法》:翻新你的大脑,让你真正学会思考的书!全脑教育法创始人脑力开发研究专家,学习低效、思维迟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