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将星陨落1945年冬天的一天,许多美国军人聚集在卢森堡的哈姆美军公墓,安慰着一位新守寡的妇人。在他们身后,一座新坟刚刚安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伟大的战士——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在胜利半年多后,这位战争英雄在去打猎的途中死于车祸。跟随他多年的勤务兵把灵柩上覆盖的国旗交到巴顿夫人手中,人们眼中流下了热泪。一位军士走过来对巴顿夫人说:“请您节哀!我认识您的丈夫。一次,我开的车陷入了深泥,恰巧一辆吉普车驶近,开车的人随即喊道:‘你们这帮混蛋,把车推上去。’我们按着他说的做了。我在推车时才发现,和我一样推车的这位将军正是您的丈夫。是的,夫人,我们佩服他。”这位满嘴粗话但是爱兵如子的铁汉,是军中*受人爱戴也*富有争议的将军。谁也不会忘记他对别人表达爱的方式,他往往在一个人的名字前面加上“狗娘养的”。巴顿的死虽然令人惋惜,但是和平已经来临。在普通美国人的记忆中,他渐渐远去。只有很多年后美国在越南惨败,大家才想起军神巴顿,银幕上也出现了他的影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了这位“士兵领袖”的传奇一生。**章将门虎子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圣加布利埃尔的外祖母家。这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家庭,从很小的时候起,保姆就带着巴顿看守农场,家人希望他成为他外公威尔逊先生那样的百万富翁。后来巴顿一天天长大,性格果然极像他从来没见过的外公——暴躁、忠诚,且富有责任感。巴顿家族是真正的将门,他的祖父巴顿上校是弗吉尼亚军校的毕业生,在1864年9月内战中的温切斯特战役中受了伤,不久他就死了。随后,联盟军队授予他准将军衔。荣耀不能当饭吃,巴顿的父亲很快陷入穷困的境地。他努力工作,补贴家用,帮母亲拉扯没成年的弟弟、妹妹。根据当时的规定,弗吉尼亚州有权指定有资格的学员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其中有一些名额是留给那些在内战中死去的联盟军官的子嗣们的。于是,巴顿的父亲进入了弗吉尼亚军校学习。不过由于没仗打,毕业后他没有从军,而是做了一名律师。但是他心里有一个念头,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以继承巴顿家族的荣耀。和父亲同名的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在这样的期望之下成长起来的。他的玩具从小就是农场里的马、爸爸的军刀,后来还多了步枪,他很爱家里的那匹马。他曾经在1927年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中写道:“爸爸常告诉我,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富裕一点,他操心得要死。我说我也想操心。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怕他会卖掉布洛克——他的一匹纯种马。”巴顿先生时常会带着儿子在房后比剑,父亲用爷爷的军刀,儿子则用父亲的军刀。父亲还给儿子朗读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读完之后他告诉儿子,要做个古希腊英雄阿基里斯那样的人。巴顿从小就是被当作英雄培养的,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支步枪送给他,他到屋后试枪。父亲把橘子放在篱笆上,他一枪就把它打掉了,父亲激动地拥抱了他,母亲也为他欢呼。父亲在枪柄上刻下“乔治·史密斯·小巴顿”,以说明该枪属于巴顿。可是儿子却把中间的那个“小”去掉了,然后他告诉父亲说:“这下咱们俩都可以用它了!”那时候,巴顿*大的愿望不是做将军,而是做一个上等兵,他觉得上等兵这个名字好像更霸气一些。他有一个专门做木匠活的小屋,在那里父亲和他一起动手,两人合力做了一艘玩具船。一天,父亲说要给他做一把刀,他们从鸡圈的栅栏上抽了一根板条,用它做了一把带十字护手的军刀,后来小巴顿自己又做了许多类似的武器。木匠活提高了他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精神,对他日后的行事风格有了很大的影响。他很希望成为一名骑兵军官,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一次我带着我的枪,和爸爸骑着马爬上桃花岭,我给枪装子弹的时候,马鞍翻了,我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但没怎么着。当时我用的马鞍,是爷爷临死前还在用的那个。鞍头上有一小块暗红,我想大概是他的血。爸爸也是用这个马鞍学会骑马的。”不过他也对机器着迷,他得到过两个机器的生日礼物——蒸汽机车的模型和引擎模型,这两样东西让他爱不释手。他仔细研究了它们的构造,然后异想天开地想,如果开着火车去打仗,不知道感觉会如何。不料,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日后他的坦克部队横扫了整个西欧。巴顿父亲的事业并不算太成功,他参加了国会议员选举,但是没选上,孩子们很高兴。因为这样,他们的父亲不会离他们太远而不能回家。父亲开始确实郁闷了一阵,他更加坚定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想法。1895年9月,小巴顿十岁那年,爸爸妈妈决定让他去男子古典中学去念书,这个学校是由斯蒂芬·卡特·克拉克兄弟主办的。报名那天,一家人乘着那辆旧四轮马车去了学校。回家的路上,爸爸扭过头伤感地对他说:“孩子,从今以后我们的路就要分开了。”巴顿后来说,他从来没有忘记这句话:“尽管我们离得越来越远了,我们的心却从来没有分开过。”第二章学校和军校巴顿在克拉克博士的学校学习了六年,他的语音和拼写成绩平平,但操行在班里堪称楷模。其中*吸引他的是历史课,这是他学得*好的一科。学校的历史课用丰富的战争实例加以充实,老师们把历史演示成一个由真实的人所构成的故事。他们与世上不同的困难搏击着,斗争着,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如果一个人要多负担一些工作和获取名望,必须要更加努力。老师们强调,爱国和献身是公民应有的品质,人的成败不可避免地由人的性格决定。在这所学校里,巴顿学会了运用逻辑思维,学会了简明扼要地写文章。不过*主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做出合乎道义的选择,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负责而勤奋的大男人。巴顿的作文写得很好,他的文章通常有几个不变的主题:对荣誉和认可的渴望。他幻想着通过英勇的事迹获得成功和名气,同时享受物质生活的安逸和舒适。他也一直在文章中表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生命中的荣誉只会属于那些渴望荣誉并竭尽全力去追求的人,坚韧不拔是成功的重要品质。他的作文因为他的直率和幽默而显得十分出色,他也开始对一些战略战术和战场军事布局有了比较成形的想法。他越来越渴望到军队去服役。中学毕业之后,他告诉父亲,自己要进军校,战斗是他生活的目的。1902年夏末秋初,巴顿十七岁了,他希望成为一名正规的美国军官。巴顿父亲也认为,这能够发挥小巴顿的潜能。美国*好的军校是西点军校,学员从那里毕业后,立刻就能被授予少尉军衔。但是要取得西点军校的入学资格很不容易,西点当时每年只招收一百五十个新学员。西点的入学考试非常苛刻,小巴顿虽然强壮有力,但是文化课程的考试很难及格。父亲只好给儿子奔走求人,希望有参议员能够为他推荐,这样就可以免试入学(这是符合规定的,因为他是将门后裔),但是这很难办到。于是,他把儿子送到了母校弗吉尼亚军校先学习,同时继续找关系。巴顿在弗吉尼亚军校刻苦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时,父亲也取得了成功。在弗吉尼亚军校毕业之前,小巴顿接到了西点军校的录取通知。巴顿转校过去之后直接读二年级,军衔是一等下士,这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所能授予的*高军衔了。在去西点军校前,父亲带着他在里士满逗留了两天,去了七天战役的战场,瞻仰了华盛顿的雕塑,鼓励他向前人看齐。在他入学的前一天,老巴顿陪儿子去西点军校。下午他们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所有军校的学生都向巴顿的父亲敬礼致意,他的气质让他们以为他是军官。巴顿越发敬佩自己的父亲,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了,在西点军校里他努力学习,认真训练。他给父母写的信里,总是以是否努力、是否勤奋来品评自己身边的人,他敬佩努力的人,对那些只知道混日子的学生则表示出一种轻蔑的态度。他也时常反省自己,一旦觉得自己懒惰,他就会骂自己,深刻反省。他努力和他的同学不一样,希望做得更好。他也写信给家乡的女友比阿特丽丝,告诉她自己的一切情况。他近乎吹牛般地告诉她,自己跳舞“把老师的眼都看直了”。他还告诉她,为了她,他愿意去参加炮兵部队,这样“活下来的概率会大一些”。在军校里,他参加了一位将军的葬礼,他深受震撼。他看到的不是死亡,而是英雄史诗的圆满句号。那些鸣枪的卫队,那些军号,简直棒极了。他也深深地渴望以后在一场战争胜利之后死去,然后灵魂回到世界上,听别人议论他的伟大成就(后来他也真的死在胜利之后,也有了隆重的葬礼)。他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他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学习如何杀害我的同类有一年多了,在与世界接触的这一年中,我对人类的敬意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在逐渐减少。因为即使是*好的军人,我也没有如我所愿地看到他们身上会有的那种和我一样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荣誉的渴望。在他们身上,我只能看到一个军人或者一个人的漫不经心、粗心大意、麻木不仁和犹豫不决。”他明白,周围的同学将不会是能和他并驾齐驱的人,而他自己将因为自己的努力而伟大起来。但他不是一个空谈理想的大话王,他一直非常实际。在给女友的信中,他流露了自己的困惑,到底是进自己喜欢的骑兵部队,还是去无聊但提升更快一些的步兵部队呢?她不懂这些,但是很爱他,所以他把一切都跟她说。曾经有一个拥有四百万家产的女孩喜欢巴顿,但是巴顿心里只有他的比阿特丽丝,他知道她*能了解自己。比阿特丽丝并不喜欢军队,和平时期的军人没有战争时期那么惹女孩子喜爱。巴顿曾经想过转业,不过后来还是舍不得部队留下了。比阿特丽丝也尊重了巴顿的选择,巴顿被派到谢里登堡的军队实习,真正开始了他的带兵生涯。和平时期的美国军队非常懒散,军士和士兵很多都没有文化,而且不爱训练。巴顿这样的年轻人去那里的时候却是带着理想的,他看到懒惰的士兵就要呵斥,见到不服从的士兵就把他们关禁闭。大家都对这位实习军官的一丝不苟感到敬畏。但是他绝对不是简单粗暴,他曾经斥责一个听到命令后没有跑步过来的士兵说:“你他妈的跑步过来。”这在很多军官当中是平常的粗口,可是他还是觉得很后悔,找到那个士兵,道了歉。但是更令他赢得尊敬的是一次步兵训练。当时他骑马指挥一百个人,突然坐骑受了惊吓直立起来,他被帽子挡住了眼睛,被狠狠地摔下马,眉骨受了伤。他却若无其事地站起来,继续指挥训练,直到十多分钟之后操练完毕,他才去医生那里。在医务室里,他被缝了好几针,血已经凝结成块覆盖了他的眉骨。医生惊讶地说:“我真希望有您这样的勇气!”
《巴顿画传》图文并茂地讲述了美国四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传奇、*伟大的战士之一,深受士兵爱戴的“军神”巴顿的传奇人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巴顿的人格魅力。《巴顿画传》以*精炼的文字、*精彩的图片、**化的内容组合,形象而凝练地展示“军神”巴顿丰富多彩的一生。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他、看见他、感受他,并从中收获诸多有益的人生启示。
引子:将星陨落1945年冬天的一天,许多美国军人聚集在卢森堡的哈姆美军公墓,安慰着一位新守寡的妇人。在他们身后,一座新坟刚刚安葬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伟大的战士——乔治·史密斯·巴顿将军。在胜利半年多后,这位战争英雄在去打猎的途中死于车祸。跟随他多年的勤务兵把灵柩上覆盖的国旗交到巴顿夫人手中,人们眼中流下了热泪。一位军士走过来对巴顿夫人说:“请您节哀!我认识您的丈夫。一次,我开的车陷入了深泥,恰巧一辆吉普车驶近,开车的人随即喊道:‘你们这帮混蛋,把车推上去。’我们按着他说的做了。我在推车时才发现,和我一样推车的这位将军正是您的丈夫。是的,夫人,我们佩服他。”这位满嘴粗话但是爱兵如子的铁汉,是军中*受人爱戴也*富有争议的将军。谁也不会忘记他对别人表达爱的方式,他往往在一个人的名字前面加上“狗娘养的”。巴顿的死虽然令人惋惜,但是和平已经来临。在普通美国人的记忆中,他渐渐远去。只有很多年后美国在越南惨败,大家才想起军神巴顿,银幕上也出现了他的影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了这位“士兵领袖”的传奇一生。**章将门虎子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圣加布利埃尔的外祖母家。这是一个富有的农场主家庭,从很小的时候起,保姆就带着巴顿看守农场,家人希望他成为他外公威尔逊先生那样的百万富翁。后来巴顿一天天长大,性格果然极像他从来没见过的外公——暴躁、忠诚,且富有责任感。巴顿家族是真正的将门,他的祖父巴顿上校是弗吉尼亚军校的毕业生,在1864年9月内战中的温切斯特战役中受了伤,不久他就死了。随后,联盟军队授予他准将军衔。荣耀不能当饭吃,巴顿的父亲很快陷入穷困的境地。他努力工作,补贴家用,帮母亲拉扯没成年的弟弟、妹妹。根据当时的规定,弗吉尼亚州有权指定有资格的学员进入弗吉尼亚军校学习,其中有一些名额是留给那些在内战中死去的联盟军官的子嗣们的。于是,巴顿的父亲进入了弗吉尼亚军校学习。不过由于没仗打,毕业后他没有从军,而是做了一名律师。但是他心里有一个念头,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以继承巴顿家族的荣耀。和父亲同名的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在这样的期望之下成长起来的。他的玩具从小就是农场里的马、爸爸的军刀,后来还多了步枪,他很爱家里的那匹马。他曾经在1927年的一篇文章《我的父亲》中写道:“爸爸常告诉我,为了让家里的日子富裕一点,他操心得要死。我说我也想操心。他问我为什么,我说我怕他会卖掉布洛克——他的一匹纯种马。”巴顿先生时常会带着儿子在房后比剑,父亲用爷爷的军刀,儿子则用父亲的军刀。父亲还给儿子朗读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读完之后他告诉儿子,要做个古希腊英雄阿基里斯那样的人。巴顿从小就是被当作英雄培养的,十岁左右的时候,父亲买了一支步枪送给他,他到屋后试枪。父亲把橘子放在篱笆上,他一枪就把它打掉了,父亲激动地拥抱了他,母亲也为他欢呼。父亲在枪柄上刻下“乔治·史密斯·小巴顿”,以说明该枪属于巴顿。可是儿子却把中间的那个“小”去掉了,然后他告诉父亲说:“这下咱们俩都可以用它了!”那时候,巴顿*大的愿望不是做将军,而是做一个上等兵,他觉得上等兵这个名字好像更霸气一些。他有一个专门做木匠活的小屋,在那里父亲和他一起动手,两人合力做了一艘玩具船。一天,父亲说要给他做一把刀,他们从鸡圈的栅栏上抽了一根板条,用它做了一把带十字护手的军刀,后来小巴顿自己又做了许多类似的武器。木匠活提高了他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精神,对他日后的行事风格有了很大的影响。他很希望成为一名骑兵军官,他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有一次我带着我的枪,和爸爸骑着马爬上桃花岭,我给枪装子弹的时候,马鞍翻了,我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但没怎么着。当时我用的马鞍,是爷爷临死前还在用的那个。鞍头上有一小块暗红,我想大概是他的血。爸爸也是用这个马鞍学会骑马的。”不过他也对机器着迷,他得到过两个机器的生日礼物——蒸汽机车的模型和引擎模型,这两样东西让他爱不释手。他仔细研究了它们的构造,然后异想天开地想,如果开着火车去打仗,不知道感觉会如何。不料,这个幻想变成了现实,日后他的坦克部队横扫了整个西欧。巴顿父亲的事业并不算太成功,他参加了国会议员选举,但是没选上,孩子们很高兴。因为这样,他们的父亲不会离他们太远而不能回家。父亲开始确实郁闷了一阵,他更加坚定了让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想法。1895年9月,小巴顿十岁那年,爸爸妈妈决定让他去男子古典中学去念书,这个学校是由斯蒂芬·卡特·克拉克兄弟主办的。报名那天,一家人乘着那辆旧四轮马车去了学校。回家的路上,爸爸扭过头伤感地对他说:“孩子,从今以后我们的路就要分开了。”巴顿后来说,他从来没有忘记这句话:“尽管我们离得越来越远了,我们的心却从来没有分开过。”第二章学校和军校巴顿在克拉克博士的学校学习了六年,他的语音和拼写成绩平平,但操行在班里堪称楷模。其中*吸引他的是历史课,这是他学得*好的一科。学校的历史课用丰富的战争实例加以充实,老师们把历史演示成一个由真实的人所构成的故事。他们与世上不同的困难搏击着,斗争着,每个人都在创造历史。如果一个人要多负担一些工作和获取名望,必须要更加努力。老师们强调,爱国和献身是公民应有的品质,人的成败不可避免地由人的性格决定。在这所学校里,巴顿学会了运用逻辑思维,学会了简明扼要地写文章。不过*主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做出合乎道义的选择,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负责而勤奋的大男人。巴顿的作文写得很好,他的文章通常有几个不变的主题:对荣誉和认可的渴望。他幻想着通过英勇的事迹获得成功和名气,同时享受物质生活的安逸和舒适。他也一直在文章中表明了这样一个思想,即:生命中的荣誉只会属于那些渴望荣誉并竭尽全力去追求的人,坚韧不拔是成功的重要品质。他的作文因为他的直率和幽默而显得十分出色,他也开始对一些战略战术和战场军事布局有了比较成形的想法。他越来越渴望到军队去服役。中学毕业之后,他告诉父亲,自己要进军校,战斗是他生活的目的。1902年夏末秋初,巴顿十七岁了,他希望成为一名正规的美国军官。巴顿父亲也认为,这能够发挥小巴顿的潜能。美国*好的军校是西点军校,学员从那里毕业后,立刻就能被授予少尉军衔。但是要取得西点军校的入学资格很不容易,西点当时每年只招收一百五十个新学员。西点的入学考试非常苛刻,小巴顿虽然强壮有力,但是文化课程的考试很难及格。父亲只好给儿子奔走求人,希望有参议员能够为他推荐,这样就可以免试入学(这是符合规定的,因为他是将门后裔),但是这很难办到。于是,他把儿子送到了母校弗吉尼亚军校先学习,同时继续找关系。巴顿在弗吉尼亚军校刻苦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时,父亲也取得了成功。在弗吉尼亚军校毕业之前,小巴顿接到了西点军校的录取通知。巴顿转校过去之后直接读二年级,军衔是一等下士,这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所能授予的*高军衔了。在去西点军校前,父亲带着他在里士满逗留了两天,去了七天战役的战场,瞻仰了华盛顿的雕塑,鼓励他向前人看齐。在他入学的前一天,老巴顿陪儿子去西点军校。下午他们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所有军校的学生都向巴顿的父亲敬礼致意,他的气质让他们以为他是军官。巴顿越发敬佩自己的父亲,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了,在西点军校里他努力学习,认真训练。他给父母写的信里,总是以是否努力、是否勤奋来品评自己身边的人,他敬佩努力的人,对那些只知道混日子的学生则表示出一种轻蔑的态度。他也时常反省自己,一旦觉得自己懒惰,他就会骂自己,深刻反省。他努力和他的同学不一样,希望做得更好。他也写信给家乡的女友比阿特丽丝,告诉她自己的一切情况。他近乎吹牛般地告诉她,自己跳舞“把老师的眼都看直了”。他还告诉她,为了她,他愿意去参加炮兵部队,这样“活下来的概率会大一些”。……
时影,资深图书策划编辑人,曾策划编撰许多历史图文书籍,尤其集中在影像人文历史类图书。出版有《世界名人小画传》《民国万象》《目击世界100年》等系列影像历史图书。
博尔赫斯画传 本书特色 《博尔赫斯画传》笔者林一安以为,将有关材料编写为一部图文并茂的《博尔赫斯画传》,应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尝试。而如能将此书熔知识性、...
邓颖超与何香凝 本书特色 “统战人物传记系列”自出版以来,不仅成为统一战线工作者的案头书,更受到众史学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从统一战线的视角、采用纪实的手...
《云南边疆山地区域新农村建设实践》内容简介:农村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它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意义。边疆民族地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内容简介:◎一部家族史,百年世界灾难缩影 ◎20世纪东欧灾难实录,填补二战东方劳工史出版空白 ◎堪与温弗雷
周恩来交往纪实 本书特色 《周恩来交往纪实》以“还原历史真实面目,讲述伟人传奇人生”为宗旨,以详实可靠的资料,认真客观的编写,严谨科学的体例,为您全面、...
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美国电影导演。曾执导《光荣之路》、《斯巴达克斯》、《洛丽塔》、《奇爱博士》、《2001:太空漫
(精)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图集 本书特色 ★ 8开精装,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7年1版1印★ 新中国成立后,一批解放军高级将领,被授予元帅和将军军衔。本书即为...
走近卡尔.马克思(精装版) 本书特色 《走近卡尔•马克思》以时代思维观照历史逻辑,用大众方式讲述厚重道理,从马克思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入手,分析了马克思...
《师友自相依》内容简介:本书为“问学”丛书之一种,是故宫博物院王素先生的学术散文集。书稿由十四篇文章组成,其中正文十三篇,
萧红的情人们 本书特色 从异乡奔向异乡,从一个男人到另一个男人,萧红辗转的脚步几乎没有停歇过,人们感慨于她的漂泊和坎坷情路,却不知每一个脚窝里都注满忧伤。是她遇...
CIA特工之王 本书特色 《CIA特工之王》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成立近70年来,唯一授权出版的真实特工传记,是《逃离德黑兰》的主人公回顾完整的间谍生涯,公...
《读者文摘精萃版——给上帝放个假》内容简介:给上帝放个假:有人问,世问最有力量的是什么?就是爱!爱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爱
那些角儿-一个外行眼中的梨园 内容简介 简介首次全方面呈现梨园真实生态。央视主持人白燕升与40余位梨园名角独家对话。收录了白燕升和张火丁、裴艳玲、计镇华、马兰、...
培根及其哲学--哲学史家文库 内容简介 中国学人治西方哲学,一般更喜欢德国哲学,而常常轻视或忽略英美经验论,总觉得它们“不够味”,其实这恐怕并不见得完全是好事。...
2012年季度精选集-读者原创版-秋季卷 本书特色 《读者:2012年季度精选集·秋季卷(原创版)》汇集了杂志2012年秋季*精华的人气篇章,将给您带来全新的阅...
居里夫人自传 本书特色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个获得物理和化学两项诺贝尔奖的伟大女科学家。《居里夫人自传》分两部分。**部分《自传》...
人物传记:梁启超传 本书特色 这本书以大量史料准确地勾勒了梁启超的政治生涯,对梁的思想和学术文化作了富有哲理性的阐述和研究,提出了许多颇有创见的新观点。不仅如此...
林语堂自传 目录 林语堂自传弁言/3**章 少之时/4第二章 乡村的基督教/9第三章 在学校的生活/13第四章 与西方文明初次的接触/18第五章 宗教/20第六...
寻访行家 内容简介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
劳伦斯传:一个天才的画家,但是…… 本书特色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劳伦斯研究专家、劳伦斯生前好友理查德·奥尔丁顿以自己对至交的深刻了解和研究,写下了《一个天才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