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牧的《暗夜里,还亮着灯》,是一部真实生动的抗日沦陷区的个人史,非虚构写作呈现出个人视角下的民国,显露大历史中小人物的际遇心声。
这是一本关于民国战乱时期的个人史与非虚构。作者周牧1930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一个官宦人家,不久家道即衰落,由父亲挑起一家重担。作者详细记述了幼年随父母、亲戚一同逃难的生活,也记录了辗转在武昌省中、汉阳县中、伪省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过学之心的旺盛,同学之间难得的情谊,以及在沦陷区生活的普通人心中的痛苦与愤懑,都有所描画。尤其是抗战结束后,作者进入湖北省高学习,在那里遇见了此后一生的挚友,与他们结下了深刻而真诚的友谊。战乱时期的亲情与友情之爱,几十年后娓娓道来,使人深深感动。
周牧,江苏吴县人,1930年出生于湖北一个败落的书香人家。祖父周仲岐曾参加辛亥革命,1938年前在湖北省政府担任过几任局长,曾任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父亲周希文,黄埔军校六期炮科生,喜爱读书,对子女管教很严。生逢乱世,一生坎坷,无甚作为。周牧于1948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1950年任武汉江岸铁路小学教员,后分别在汉口铁路中学、武汉铁路师范学院担任教师,1980年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直至退休。现仍在教外国人学习中文。
那些不舍的爱与孤独 本书特色 ●*正典的民国爱情读本:朱湘的《海外寄霓君》与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鲁迅的《两地书》、沈从文的《湘行书简》并称“民国四大情书”《那...
当民国文人有了朋友圈:珍藏版 内容简介 《当民国文人有了朋友圈(珍藏版)》主要内容包括:叛逆女子逐爱记、忧郁才子遇见多事之秋、“大马先生”的婚姻悲喜剧、原来男人...
谈往说今录 内容简介 张文颖,自幼喜文,旧籍功基深厚;长入北京中法大学文史系。后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国际问题研究及外交工作几十载并旅外多年,故其文内容广博,中...
《一起沉默》简介:磊子一召唤,包括我在内的一帮子人立即会扔掉什么周作人曹聚仁的研究工作,把电脑围得密不透风。此时,磊子就会大叫“散开啦,CPU温度太高了”,于是...
《民商法研究(第四辑)(修订版)》内容简介:《民商法研究》系列十卷本是王利明教授的独著文集,收录了王利明教授公开发表以及未
鲜花宁静 本书特色 精选了诗人近两年创作完成的近百首精品短诗和四部重要长诗。谷禾以诗抒写"当下"的存在状态,既秉承了宽阔的现实主义精神,有骨骼的质感和纵横的血脉...
《傅斯年讲诗经》内容简介:此书原名《〈诗经〉讲义稿》,是史学家傅斯年1928年在中山大学讲授《诗经》时的课堂讲义。本书考证、注
窗外清音-池塘春草 内容简介 谢灵运(384-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一带)人,出身于名门望族。祖父谢玄,为东普名将,曾任淝水之战的前敌指挥之一,都督...
《写给动物世界》内容简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栏目1981年12月31日开播。节目主旨在于向电视观众介绍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
《寿美子哲,越过山去》内容简介:从结婚第五年起,寿美子即因多发性风湿关节剧痛而入院治疗。之后她的病难如影随行。一九八二年起
达伦·山:我原名叫达伦·奥肖内西,1972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父母是爱尔兰人。6岁时我们全家搬进了爱尔兰我曾祖父的农舍。我喜欢乡村中无拘无束的生活,那里的一切比城...
古典诗歌精华-历代名词千首(上下册) 内容简介 《历代名词千首》为套装全2册。内容简介: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号称诗国,诗歌浩如烟海...
沈祖棻,是以诗词成就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又是当代词坛女杰。20年代末,她即以“富有奔放的热情和飞腾的想像”的短篇小说引起
老根儿人家 本书特色 本书并非有什么猎奇心理,也不是琢磨家族的隐私,主要是想通过这些“老根儿人家”反映北京的文化底蕴。老根儿人家 内容简介 由于“老根儿人家”的...
(精)世纪文学60家--张承志精选集 本书特色 “世纪文学经典”精装书系,华文20世纪名家荟萃,读者和专家共同评选,名作汇聚,学者作序,...
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 )美国诗人,翻译家。出生于旧金山,就读伯克利大学期间,因受禅宗影响而转学亚洲语言和文化,并翻译中国古诗,参与“垮...
从来只有情难尽:历代爱情诗名篇赏析 本书特色 ★ 收录先秦时期直至近代的爱情诗词共200多篇,分相思、离别、怨情三大类。★ 每首诗均配有古诗词研究领域著名学者丁...
婉约词典评 本书特色 词自晚唐以来,以清切婉约为宗。——王国维诗词读本,*佳选择中国韵文学会及中华诗词学会创始人周笃文先生遴选、评点,*权威典藏版本,精选唐宋至...
团购: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4册 本书特色 刘心武红楼探佚心得大集成,百年红楼梦未解之迷悉数大揭底!呕心沥血二十余载,缀玉连珠,令真红楼梦水落石出;打破红学闭塞局面...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杨绛纪念文集”,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这当中既有社科院前两任院长李铁映和陈奎元的文章,也有文化界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