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审美观照的焦点所在,激起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本书择选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25位性格各异、身份悬殊的女子,从艺术家对她们的刻画中,寻找那令人悸动的“美”。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都深刻地触动了艺术家的灵魂,通过艺术家的画笔、雕刀和相机,她们转化成为了人间的传奇。
本书一改过去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先将影像中的人物引出,与我们相遇,透过美学的审视与文学的描述,为这些画中人注入生命与温度,成为我们可以触碰、可以与之对话的对象。读者不仅可以借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深入作品中的女主角,借由她们展现的风情,去感悟艺术中那份永恒的美。在阅读这些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阅读一部由美交织成的艺术史、身体史、心理史、文化史。
方秀云著的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是继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之后,*富深情的西方艺术经典导读。25位西方经典艺术家,用25件传世的艺术作品,讲述与他们相关的25位各具性格的女人的故事。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人、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舞女、妓女、仆人。她们不只外表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气质、灵魂。她们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帮凶;可能是情欲的象征,也可能是抚慰的源泉;可能是人生旅途中令人惬意的亲密伙伴,也可能是生活竞赛中无情的嫉妒者……但她们永远是“美”的议题的关键点。
母性·兽性·感性·灵性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曾长生近年来的艺术发展工程,多着眼于艺术史整理,以至于跨领域、跨文化而具国际观的关键性人文基础建设,略显不足。艺术环境如要升级,艺术社会的首务必须加强:不同层次的美学思维论述,艺术相关专业的整合与分工,以及重视专业艺评的投入。至于一般大众的艺术素养有否提升?博物馆与美术馆虽然也引进了一些东西方名家的展览,宣传报道“狂喜如风”,相关论述也“回音游走”于艺术圈,然而,观众“美的感受”并未“吻了下去”,社会人文素养更未曾留下多少“美的印记”。《艺术,背后的故事》作者方秀云,显然是诚心投入此领域的少数“傻瓜”之一。《艺术,背后的故事》书写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我们或许可以将她们的气质,概分为四种类型:母性、兽性、感性与灵性。母性:现代圣母玛利亚“圣母玛利亚”在传统的宗教艺术品中扮演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她始终保持圣洁、端庄的形象。对许多艺术家而言,心理上投射了母性的角色,象征着温煦、无条件的爱。有关这个类型,在本书第4 篇伦勃朗的亨德里契娅、第9 篇惠斯特的安娜、第12 篇高更的贾斯汀、第16 篇蒙克的达妮与第19 篇哈默休伊的艾妲,可以观察得到。就举挪威画家蒙克,在创作的生涯中,不断刻画“圣母玛利亚”,然而,他不遵照以往的保守与规律,让画面出现重重的火焰,有热情、燃烧的意象,同时,又有一份美,兼具宁静与心甘情愿,散发的竟是谦逊的温暖,像来自上天的光芒,承受圣灵一般的洗涤,所以,是神圣的。我们知道他自幼缺乏母爱,不难想象他内在的需求,此缪斯达妮的模样,将他的心理图像生动地描绘出来。兽性:沉沦之美人宁可丢弃无忧、纯真,去选择沉沦,亲近兽性,此来自于两千多年来,在西方文学与艺术里不断讨论的“堕落”(Fall)观念。这是《圣经·创世记》亚当与夏娃的故事,记载着伊甸园跑来一条蛇,诡秘、狡猾地怂恿夏娃吃知识树果,而之前上帝已吩咐不准吃,但她还是听了蛇的话,再引诱亚当,于是两人吃了下去,之后,他们被赶出伊甸园,苦难从那一刻起便紧紧相随。类似地,可在本书的第2 篇达·芬奇的切奇莉亚、第13 篇罗丹的阿黛尔、第15 篇劳特累克的简·阿芙丽、第18 篇克里姆特的阿黛尔、第20 篇吉布森的艾芙琳与第25 篇雪吉尔的英迪拉,看到人类“堕落”与野性的沉沦。在此,举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尊《缩身的女子》来看,模特儿阿黛尔蹲的姿态,极度地弯曲,并粗暴地揭露私密,将情绪带到了*高潮,那身体的撕裂如动物号叫一般,冲破了文明与道德的尺度,完全是兽性的情色主义啊!感性:色香味觉之美五官的知觉及愉悦与否,是艺术里的重要元素,有些艺术家将人物塑造得不仅可看,甚至达到几近可食、可闻、可听、或可触摸的地步。在本书的几位女子身上,像第1 篇波提切利的西蒙内塔、第3 篇委拉斯开兹的情妇、第6 篇罗姆尼的爱玛、第11 篇雷诺阿的妮妮、第17 篇莱顿的多萝西、第21 篇莫迪利阿尼的珍妮与第23 篇格特勒的娜塔莉,能够体验到这些感知。其中,莫迪利阿尼的《珍妮·荷布特妮》*明显,女主角珍妮的模样,如作者描绘的:“她的皮肤仿若桃子的嫩粉,也像芒果般的黄,嘴唇如樱桃的红,衣服综合黑莓的深蓝、李子皮的深红与奇异果的绿……”珍妮整个人就像一个水果盘,那般地色香味俱全,反映的不就是*佳的感性世界?灵性:博爱之美世间有一种美,跟完善、理想背道而驰,但不是丑,指的是更深沉、包容性的内涵。不少艺术家将此部分带进来,倒不是为了张扬,*主要是想用另一视角或态度来对待,有时注入同情、同理心的成分,有时因内藏的灵气使然,为此,不凡的美便勾勒了出来。这活生生地展现在第5 篇维梅尔的玛莉亚、第7 篇汉弗雷的简·奥斯汀、第8 篇罗塞蒂的伊丽莎白、第10 篇马奈的柏丝、第14 篇凡·高的克拉希娜、第22 篇根特的李·米勒与第24 篇比尔曼的海尔嘉身上。以凡·高绘制的《悲痛》为例,克拉希娜全身的无血气、无精力,枯干、凹陷,如骷髅似的,简直是人间苦难的极致。这呈现的是画家的生命体验。他同情矿工、妓女……一些卑微的人物,不仅如此,自己的东西也分给他们。此社会关怀与宗教情操,全然地深透了他的美学观。此女体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有缺陷的,但那甩不掉的悲情,却成为大爱的*高原型。这正符合英国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所说的:“基督教对不幸身体的接受,允许了对灵魂的特殊对待。”但愿读者亲身体验这趟真善美的灵魂之旅,在呼吸美术史名作中所散发出的“母性慰藉”、“兽性呼应”、“感性滋润”、“灵性升华”等气韵之后,也能在心中留下“美的印记”。……
方秀云,生于台北,英国爱塞斯大学现代艺术与电影评论研究所、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硕士,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博士。著有《艺术家的自画像》、《艺术家和他们的女人》、《欲望毕加索》、《拥抱文森特·凡·高》等。
《抖音运营2.0:进阶方法论与实战攻略》内容简介:如今,抖音已经全面进入“2.0时代”(电商时代)。抖音运营的各种玩法层出不穷。
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异质文化摩擦出耀眼火花、跨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戏曲、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国粹。中国戏曲跨文化研究 目录 绪论上编 异质文...
乾隆御制三十二体篆书盛京赋(全三册) 本书特色 乾隆御製三十二体篆书,在这32种篆体中,大部分为象形篆或异体篆。象形是汉字*初的造字方法,也是六书的基础。秦以前...
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四十年精选 本书特色 美国首位获得普利策奖的影评人,罗杰·伊伯特四十年精选集,美国电影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在黑暗中醒来-罗杰.伊伯特四...
《妈妈的“战争”》内容简介:★“中国妈妈日”发起者、女性成长平台Momself成立五年首部合集,百万粉丝翘首以盼。作为国内首个女性
70年代生人--卡通 本书特色 风筝在漫画中寻找回忆,黑白电视里放映着纸飞机,露天电影院里有孩子们在游戏,你是否记得在书页中洒下泪滴。梦醒无眠那一刻,发现纯真仍...
《武侠物理》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充满创意的物理知识书,让看似毫不相关的武侠世界与物理有了绝妙的联系。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将我们带
2010中国景观规划设计集成 本书特色 《2010中国景观规划设计集成(套装共2册)》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10中国景观规划设计集成 内容简介 《201...
中国电影理论史评 本书特色 《百年中国电影研究书系》是电影理论界献给中国电影100周年的一份厚礼,本书是书系的其中一本。本书中涉及电影理论的中外对比,这里采取了...
玄秘塔碑临摹与创作 内容简介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玄秘塔碑 ...
TheworkofNewYork-basedarchitectsDiller+Scofidioisconsistentlyatthecuttingedgeofc...
阵中叫阵第3只眼艺术论丛 本书特色 本书以敏锐而独特的目光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扫视,以轻松而睿智的口吻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陈述,以深入浅出的笔法对中国当代艺术进行描...
楷书指要——书法技法丛书 本书特色 介绍各种笔法的起源、发展变化,讲途讲叙执笔,运笔姿势和临习方法,讲解笔法、点画、结构,章法。《楷书指要》以《九成宫醴泉铭》为...
《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内容简介为:敦煌藏经洞的开窟、敦煌文献的发现和敦煌学的诞生,已经100余年了。明年又恰恰是法国伯希和敦
梁文道,1970 年生于香港。1988 年开始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曾任凤凰卫视主持人,多家报刊的专栏作家。现为网络视频节...
奥逊·威尔斯是四十年代初崛起的重要美国导演,他的处女作《公民凯恩》为电影展现了一条新路。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所
俗话说衣、食、住生活三要素”,唯物主义社会科学予以理论化,而有进一步地阐述:“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
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汉 曹全碑 本书特色 《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是《大学书法教材系列》配套普及《经典碑帖笔法临析大全:汉 曹全碑》法教材,《经典碑帖笔法临析...
本书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一种。通过对东周时期北方系青铜文化遗存的研究,将整个文化区划分了三个阶段,反映了
酒泉历史文化丛书:酒泉艺术史 本书特色 孙占鳌主编的《酒泉艺术史/酒泉历史文化丛书》是酒泉历史上**部系统地研究从艺术的起源到21世纪酒泉艺术发展历程的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