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审美观照的焦点所在,激起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本书择选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25位性格各异、身份悬殊的女子,从艺术家对她们的刻画中,寻找那令人悸动的“美”。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都深刻地触动了艺术家的灵魂,通过艺术家的画笔、雕刀和相机,她们转化成为了人间的传奇。
本书一改过去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先将影像中的人物引出,与我们相遇,透过美学的审视与文学的描述,为这些画中人注入生命与温度,成为我们可以触碰、可以与之对话的对象。读者不仅可以借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深入作品中的女主角,借由她们展现的风情,去感悟艺术中那份永恒的美。在阅读这些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阅读一部由美交织成的艺术史、身体史、心理史、文化史。
方秀云著的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是继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之后,*富深情的西方艺术经典导读。25位西方经典艺术家,用25件传世的艺术作品,讲述与他们相关的25位各具性格的女人的故事。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人、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舞女、妓女、仆人。她们不只外表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气质、灵魂。她们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帮凶;可能是情欲的象征,也可能是抚慰的源泉;可能是人生旅途中令人惬意的亲密伙伴,也可能是生活竞赛中无情的嫉妒者……但她们永远是“美”的议题的关键点。
母性·兽性·感性·灵性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曾长生近年来的艺术发展工程,多着眼于艺术史整理,以至于跨领域、跨文化而具国际观的关键性人文基础建设,略显不足。艺术环境如要升级,艺术社会的首务必须加强:不同层次的美学思维论述,艺术相关专业的整合与分工,以及重视专业艺评的投入。至于一般大众的艺术素养有否提升?博物馆与美术馆虽然也引进了一些东西方名家的展览,宣传报道“狂喜如风”,相关论述也“回音游走”于艺术圈,然而,观众“美的感受”并未“吻了下去”,社会人文素养更未曾留下多少“美的印记”。《艺术,背后的故事》作者方秀云,显然是诚心投入此领域的少数“傻瓜”之一。《艺术,背后的故事》书写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我们或许可以将她们的气质,概分为四种类型:母性、兽性、感性与灵性。母性:现代圣母玛利亚“圣母玛利亚”在传统的宗教艺术品中扮演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她始终保持圣洁、端庄的形象。对许多艺术家而言,心理上投射了母性的角色,象征着温煦、无条件的爱。有关这个类型,在本书第4 篇伦勃朗的亨德里契娅、第9 篇惠斯特的安娜、第12 篇高更的贾斯汀、第16 篇蒙克的达妮与第19 篇哈默休伊的艾妲,可以观察得到。就举挪威画家蒙克,在创作的生涯中,不断刻画“圣母玛利亚”,然而,他不遵照以往的保守与规律,让画面出现重重的火焰,有热情、燃烧的意象,同时,又有一份美,兼具宁静与心甘情愿,散发的竟是谦逊的温暖,像来自上天的光芒,承受圣灵一般的洗涤,所以,是神圣的。我们知道他自幼缺乏母爱,不难想象他内在的需求,此缪斯达妮的模样,将他的心理图像生动地描绘出来。兽性:沉沦之美人宁可丢弃无忧、纯真,去选择沉沦,亲近兽性,此来自于两千多年来,在西方文学与艺术里不断讨论的“堕落”(Fall)观念。这是《圣经·创世记》亚当与夏娃的故事,记载着伊甸园跑来一条蛇,诡秘、狡猾地怂恿夏娃吃知识树果,而之前上帝已吩咐不准吃,但她还是听了蛇的话,再引诱亚当,于是两人吃了下去,之后,他们被赶出伊甸园,苦难从那一刻起便紧紧相随。类似地,可在本书的第2 篇达·芬奇的切奇莉亚、第13 篇罗丹的阿黛尔、第15 篇劳特累克的简·阿芙丽、第18 篇克里姆特的阿黛尔、第20 篇吉布森的艾芙琳与第25 篇雪吉尔的英迪拉,看到人类“堕落”与野性的沉沦。在此,举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尊《缩身的女子》来看,模特儿阿黛尔蹲的姿态,极度地弯曲,并粗暴地揭露私密,将情绪带到了*高潮,那身体的撕裂如动物号叫一般,冲破了文明与道德的尺度,完全是兽性的情色主义啊!感性:色香味觉之美五官的知觉及愉悦与否,是艺术里的重要元素,有些艺术家将人物塑造得不仅可看,甚至达到几近可食、可闻、可听、或可触摸的地步。在本书的几位女子身上,像第1 篇波提切利的西蒙内塔、第3 篇委拉斯开兹的情妇、第6 篇罗姆尼的爱玛、第11 篇雷诺阿的妮妮、第17 篇莱顿的多萝西、第21 篇莫迪利阿尼的珍妮与第23 篇格特勒的娜塔莉,能够体验到这些感知。其中,莫迪利阿尼的《珍妮·荷布特妮》*明显,女主角珍妮的模样,如作者描绘的:“她的皮肤仿若桃子的嫩粉,也像芒果般的黄,嘴唇如樱桃的红,衣服综合黑莓的深蓝、李子皮的深红与奇异果的绿……”珍妮整个人就像一个水果盘,那般地色香味俱全,反映的不就是*佳的感性世界?灵性:博爱之美世间有一种美,跟完善、理想背道而驰,但不是丑,指的是更深沉、包容性的内涵。不少艺术家将此部分带进来,倒不是为了张扬,*主要是想用另一视角或态度来对待,有时注入同情、同理心的成分,有时因内藏的灵气使然,为此,不凡的美便勾勒了出来。这活生生地展现在第5 篇维梅尔的玛莉亚、第7 篇汉弗雷的简·奥斯汀、第8 篇罗塞蒂的伊丽莎白、第10 篇马奈的柏丝、第14 篇凡·高的克拉希娜、第22 篇根特的李·米勒与第24 篇比尔曼的海尔嘉身上。以凡·高绘制的《悲痛》为例,克拉希娜全身的无血气、无精力,枯干、凹陷,如骷髅似的,简直是人间苦难的极致。这呈现的是画家的生命体验。他同情矿工、妓女……一些卑微的人物,不仅如此,自己的东西也分给他们。此社会关怀与宗教情操,全然地深透了他的美学观。此女体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有缺陷的,但那甩不掉的悲情,却成为大爱的*高原型。这正符合英国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所说的:“基督教对不幸身体的接受,允许了对灵魂的特殊对待。”但愿读者亲身体验这趟真善美的灵魂之旅,在呼吸美术史名作中所散发出的“母性慰藉”、“兽性呼应”、“感性滋润”、“灵性升华”等气韵之后,也能在心中留下“美的印记”。……
方秀云,生于台北,英国爱塞斯大学现代艺术与电影评论研究所、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硕士,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博士。著有《艺术家的自画像》、《艺术家和他们的女人》、《欲望毕加索》、《拥抱文森特·凡·高》等。
《洛阳新获墓志续编》影印并考释了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洛阳市以及洛阳市属的孟津、伊川、偃师等县征集或发掘的新出土墓志,其
魏君子影评人、制片人,编剧,导演。2006年担任搜狐娱乐专题评论部主编,2008年担任央视网电影频道主编,2009年担任新浪娱乐策划部主任,2020年任澳莱坞影...
汉.张迁碑-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 本书特色 临读经典碑帖为书法学习之不二法门。中国历代名家辈出,传世碑帖无数。这套《中国书法名碑名帖原色放大本》遴选书法史...
中华传统书画珍藏---新编行草书法字典 内容简介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书家名人辈出,直到今天,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尤以行书和草书影响*广,习者*众。...
江南理景艺术 内容简介 传统中国园林艺术有较多论著介绍,已渐为世人熟知,但庭院、村落、邑郊、沿江、名山诸理景艺术则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研究与介绍者尚属廖寥,而这...
伯里曼画手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体解剖、结构为基础,把人的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以手掌为中心,由上相连手腕、手臂,下相接和手指的三个部分组成。伯里曼画手 目录 手...
20世纪90年代电影批评研究 本书特色 《20世纪90年代电影批评研究》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世纪90年代电影批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五章,主要介绍...
《失落的文明》各卷所展示的,正是文明肇端及其早期嬗变的轨迹,是后世人们久已淡忘了的,读起来就像成人重看儿童时期的老照片一
森林医生-小孩学画(04) 内容简介 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绘画是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儿童成才*重要的还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美术教育陶冶人的情感,使人具有美...
《一生为农:共和国功勋申纪兰》内容简介:本书讲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60余年来如何秉持初心,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吃苦耐劳
现代艺术的激变 本书特色 严格地说,并没有诸如“好的”或“坏的”艺术这样的东西所有的艺术都是低的、平常的东西我们真正尊重的根本不是什么艺术,而是凭借艺术的帮助而...
欧阳询大悲咒 本书特色 欧阳询(557一641年),唐代,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公元557年出生...
家是需要製造浪漫的地方「窩在沙發像浮起的一朵雲、閱讀的場景沉靜而悠遠、用餐時像圍著溫暖的營火、小套房也有深邃景深、開心時
黄金时段的爱情.谋杀与意识形态-美国电视剧文本研究 本书特色 金晓聚编著的《黄金时段的爱情谋杀与意识形态--美国电视剧文本研究》是对一定时间之内一定数量的美国电...
Thiswell-illustratedandextensivebookontheworksoftheseSwissarchitecturalfirmsexpl...
王冬龄谈现代书法(王冬龄书法论丛) 本书特色 王冬龄,当代*重要、*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他的现代书法创作,始终走在现代书法探索的前沿,展现了书法是世界视觉艺术...
《埃及学研究:辉煌的古埃及文明》结合埃及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阐述了埃及学这门近代新兴学科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揭示了古代
王羲之.黄庭经-历代名家小楷临习 本书特色 这套历代名家小楷临习速成丛帖,正是为了适应广大书法爱好者多方面的需求而编写的。每本字帖选择蓝本,充分运用现代电脑技术...
苏轼 内容简介 从汉字诞生起,便有了中国书法。人类一开始即按照美的法则创造世界,古老的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以其特殊的物质条件与笔法结构,留下了后世不可企及的美。后...
《宋画中的南宋建筑》,本书通过对南宋描绘建筑的画作的分析,研究与归纳,寻找南宋建筑而开拓了南宋建筑研究工作的一个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