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是西方艺术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审美观照的焦点所在,激起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激情。本书择选了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的25位性格各异、身份悬殊的女子,从艺术家对她们的刻画中,寻找那令人悸动的“美”。在现实生活中,她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都深刻地触动了艺术家的灵魂,通过艺术家的画笔、雕刀和相机,她们转化成为了人间的传奇。
本书一改过去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先将影像中的人物引出,与我们相遇,透过美学的审视与文学的描述,为这些画中人注入生命与温度,成为我们可以触碰、可以与之对话的对象。读者不仅可以借此了解艺术家的生命历程,更重要的是,深入作品中的女主角,借由她们展现的风情,去感悟艺术中那份永恒的美。在阅读这些艺术作品时,同时也是在阅读一部由美交织成的艺术史、身体史、心理史、文化史。
方秀云著的这本《艺术背后的故事》是继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之后,*富深情的西方艺术经典导读。25位西方经典艺术家,用25件传世的艺术作品,讲述与他们相关的25位各具性格的女人的故事。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人、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舞女、妓女、仆人。她们不只外表动人,更重要的是,具有独特的气质、灵魂。她们可能是天使的化身,也可能是撒旦的帮凶;可能是情欲的象征,也可能是抚慰的源泉;可能是人生旅途中令人惬意的亲密伙伴,也可能是生活竞赛中无情的嫉妒者……但她们永远是“美”的议题的关键点。
母性·兽性·感性·灵性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曾长生近年来的艺术发展工程,多着眼于艺术史整理,以至于跨领域、跨文化而具国际观的关键性人文基础建设,略显不足。艺术环境如要升级,艺术社会的首务必须加强:不同层次的美学思维论述,艺术相关专业的整合与分工,以及重视专业艺评的投入。至于一般大众的艺术素养有否提升?博物馆与美术馆虽然也引进了一些东西方名家的展览,宣传报道“狂喜如风”,相关论述也“回音游走”于艺术圈,然而,观众“美的感受”并未“吻了下去”,社会人文素养更未曾留下多少“美的印记”。《艺术,背后的故事》作者方秀云,显然是诚心投入此领域的少数“傻瓜”之一。《艺术,背后的故事》书写美术史作品中的女性,我们或许可以将她们的气质,概分为四种类型:母性、兽性、感性与灵性。母性:现代圣母玛利亚“圣母玛利亚”在传统的宗教艺术品中扮演一个很关键的角色,她始终保持圣洁、端庄的形象。对许多艺术家而言,心理上投射了母性的角色,象征着温煦、无条件的爱。有关这个类型,在本书第4 篇伦勃朗的亨德里契娅、第9 篇惠斯特的安娜、第12 篇高更的贾斯汀、第16 篇蒙克的达妮与第19 篇哈默休伊的艾妲,可以观察得到。就举挪威画家蒙克,在创作的生涯中,不断刻画“圣母玛利亚”,然而,他不遵照以往的保守与规律,让画面出现重重的火焰,有热情、燃烧的意象,同时,又有一份美,兼具宁静与心甘情愿,散发的竟是谦逊的温暖,像来自上天的光芒,承受圣灵一般的洗涤,所以,是神圣的。我们知道他自幼缺乏母爱,不难想象他内在的需求,此缪斯达妮的模样,将他的心理图像生动地描绘出来。兽性:沉沦之美人宁可丢弃无忧、纯真,去选择沉沦,亲近兽性,此来自于两千多年来,在西方文学与艺术里不断讨论的“堕落”(Fall)观念。这是《圣经·创世记》亚当与夏娃的故事,记载着伊甸园跑来一条蛇,诡秘、狡猾地怂恿夏娃吃知识树果,而之前上帝已吩咐不准吃,但她还是听了蛇的话,再引诱亚当,于是两人吃了下去,之后,他们被赶出伊甸园,苦难从那一刻起便紧紧相随。类似地,可在本书的第2 篇达·芬奇的切奇莉亚、第13 篇罗丹的阿黛尔、第15 篇劳特累克的简·阿芙丽、第18 篇克里姆特的阿黛尔、第20 篇吉布森的艾芙琳与第25 篇雪吉尔的英迪拉,看到人类“堕落”与野性的沉沦。在此,举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尊《缩身的女子》来看,模特儿阿黛尔蹲的姿态,极度地弯曲,并粗暴地揭露私密,将情绪带到了*高潮,那身体的撕裂如动物号叫一般,冲破了文明与道德的尺度,完全是兽性的情色主义啊!感性:色香味觉之美五官的知觉及愉悦与否,是艺术里的重要元素,有些艺术家将人物塑造得不仅可看,甚至达到几近可食、可闻、可听、或可触摸的地步。在本书的几位女子身上,像第1 篇波提切利的西蒙内塔、第3 篇委拉斯开兹的情妇、第6 篇罗姆尼的爱玛、第11 篇雷诺阿的妮妮、第17 篇莱顿的多萝西、第21 篇莫迪利阿尼的珍妮与第23 篇格特勒的娜塔莉,能够体验到这些感知。其中,莫迪利阿尼的《珍妮·荷布特妮》*明显,女主角珍妮的模样,如作者描绘的:“她的皮肤仿若桃子的嫩粉,也像芒果般的黄,嘴唇如樱桃的红,衣服综合黑莓的深蓝、李子皮的深红与奇异果的绿……”珍妮整个人就像一个水果盘,那般地色香味俱全,反映的不就是*佳的感性世界?灵性:博爱之美世间有一种美,跟完善、理想背道而驰,但不是丑,指的是更深沉、包容性的内涵。不少艺术家将此部分带进来,倒不是为了张扬,*主要是想用另一视角或态度来对待,有时注入同情、同理心的成分,有时因内藏的灵气使然,为此,不凡的美便勾勒了出来。这活生生地展现在第5 篇维梅尔的玛莉亚、第7 篇汉弗雷的简·奥斯汀、第8 篇罗塞蒂的伊丽莎白、第10 篇马奈的柏丝、第14 篇凡·高的克拉希娜、第22 篇根特的李·米勒与第24 篇比尔曼的海尔嘉身上。以凡·高绘制的《悲痛》为例,克拉希娜全身的无血气、无精力,枯干、凹陷,如骷髅似的,简直是人间苦难的极致。这呈现的是画家的生命体验。他同情矿工、妓女……一些卑微的人物,不仅如此,自己的东西也分给他们。此社会关怀与宗教情操,全然地深透了他的美学观。此女体在许多人的眼里,是有缺陷的,但那甩不掉的悲情,却成为大爱的*高原型。这正符合英国艺术史大师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所说的:“基督教对不幸身体的接受,允许了对灵魂的特殊对待。”但愿读者亲身体验这趟真善美的灵魂之旅,在呼吸美术史名作中所散发出的“母性慰藉”、“兽性呼应”、“感性滋润”、“灵性升华”等气韵之后,也能在心中留下“美的印记”。……
方秀云,生于台北,英国爱塞斯大学现代艺术与电影评论研究所、爱丁堡大学艺术史硕士,格拉斯哥大学艺术史博士。著有《艺术家的自画像》、《艺术家和他们的女人》、《欲望毕加索》、《拥抱文森特·凡·高》等。
佛洛伊德论艺术 本书特色 以往的艺术教育大多是以一种艺术史的方式去理解文化,而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以一种文化史的方式去理解艺术,即我们应该打开或重建艺术背后的那部...
衡水体-高中英语满分作文 本书特色 本书由知名英文书写教育家于佩安老师书写,采用高考老师阅卷喜欢的手写印刷体(衡水体),书写体验好,整体工整易于辨析,易学易练,...
由戴锦华主编,其作者群中既有戴锦华、索萨、李杨、毛尖、滕威、张慧瑜等中国大陆文化批评家、电影研究专家,也有李政亮、开寅等
Haveyoueverwonderedhowtheideasbehindtheworld’sgreatestarchitecturaldesignscameab...
宋徽宗瘦金书千字文-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一八 本书特色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第八位皇帝,国亡被掳受折磨而死。赵佶能书善画,精于鉴别,是一位大艺术家。其独创楷...
百体美术字(修订版) 内容简介 同学们,你们对班里的黑板报满意吗?你们喜欢自己画的手抄报吗?如果你们仍对此疑惑,那就来看一下我们这本《校园黑板报手抄报报头插图设...
双名书法视听课堂-魏碑楷书结构与章法 内容简介 “名师解析图书”与“名家讲座光盘”相结合,互为补充,以“视”“听”的强烈冲击力营造现场气氛,将名师轻松请回家。名...
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修订版) 内容简介 《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全称《诗五首与道俗十人出莱城东南九里登云峰山论经书一首》,为郑道昭自作诗。刻于北魏永平四年(公元...
土地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向中国的读者展示中国观众对“土地‘的各种感受和反应,其中包括有留言、图片、文章等形式。“从某种意义来说,《土地》是一项全球性项目,她是由...
北京798: 再创造的工厂 本书特色 ★32开平装,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黑白影像呈现798厂的罗曼史,见证中国与东德社会主义合作的首条生产线★彩色插图讲述着正在...
《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精)》是以明、清官式建筑的做法为主线,主要介绍古建筑土作、瓦作和石作的传统营造方法和法式,包括地基、
《千甓亭古砖图释》二十卷,清陆心源著。此书为陆心源倾尽大半生心血收藏的汉魏至唐宋元各代古砖千余方,均出自湖州乌程、武康、
十招教你辨汝瓷 本书特色 汝窑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一朵奇葩,本书就是要向读者介绍十种简单易学的鉴定手段,来确认你所遇到的汝瓷是真是假、等级、价值等。在论述的时候...
“我想用我的电影盖一幢房子。有些做成地窖,有些做墙壁,其他则做窗户。“《法斯宾德论电影》中收集的文章即是通往这幢房子,进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鉴赏:怀素自叙帖 本书特色《自叙帖》是怀素流传下来篇幅*长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书的代表作。内容为怀素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
颜真卿祭姪文稿 本书特色 《颜真卿祭侄文稿》,又称《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行书墨迹,麻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七五五厘米。引首纸本,纵二八八厘米,横五九六厘米。前...
眼之愉悦 本书特色 《眼之愉悦》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推出的,是世界级电影大师的随笔集。眼之愉悦 内容简介 在法国大导演中,大概要数弗朗索瓦...
必要的张力 本书特色 现代设计讲究人体工学模数,注重产品的舒适性,而忽视社会广度的人文工学规划,很少考虑“人际和谐”;现代设计崇尚自我,张扬特立独行的个性,却忽...
吴玉生行楷入门基础训练 本书特色 本书由著名书法教育家吴玉生老师担纲书写;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写字,要写好汉字,首当其冲要解决基础训练的问题,因此,我们面向广...
自叙帖-中国历代经典碑帖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经典碑帖:僧怀素》是怀素狂草的代表作,纵二十八点三厘米,横为七百五十五厘米,由十五张白麻纸连接而成。其内容分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