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刚所著的《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精)》从《资治通鉴》的文本出发,以影响家国大政的关键点为关照,生动、简明地讲述了从春秋前期的三家分晋到大唐盛世的终结的中国历史,书中不仅有忠于原典的历史场景再现、人物言行钩沉,更有张国刚教授独到深刻而妙趣横生的分析讲论,令一部体量浩繁的古典文献《资治通鉴》一变而为轻松易读、精辟通达的历史读物。是一部当代大家讲解历史名著的经典之作。
荣获“2016中国好书”。 1.当代大家讲读历史名著。1)张国刚教授潜心研究《资治通鉴》数十年,以学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反思力来探讨《资治通鉴》留给后人的历史智慧。2)从原典出发,以学者的史学功力解读传统经典,以士人的经世情怀关照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讲解传统文化的新高度:中西文化比较的大视野 + 贯通古今的宏阔思维。1)张国刚教授是著名的中古史研究专家,也是国内中西文化关系研究的先驱大家。中西会通的学术大视野下谈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新意迭出,耳目一新。2)精心选取二十个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从战国前期的三家分晋到大唐盛世的终结,通贯历史,联动古今。 3.面向大众的通俗讲法,把浩繁的古典原著浓缩为大众乐读的智慧精华。1)以讲故事的形式,用通畅浅近语言,向大众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学者的高度、思想的力度、面向的广度。2)文本贴近《资治通鉴》原典、解读贴近日常生活的大众历史读本。3)一本书读懂《资治通鉴》的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毛泽东会读十七遍《资治通鉴》,为什么曾国藩会认为《资治通鉴》是一本极好的经世治国之作,为什么历代大学者会认为《资治通鉴》是“必不可无之书”。
序言
导论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中国的历史典籍浩如烟海。古希腊则是一个哲学的国度,希腊人重视哲学和科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腊三杰名震古今。中东、北非(闪族来自北非)、南亚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的诞生地。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人*重视历史。在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中,《资治通鉴》是*著名、*重要的作品之一。
《资治通鉴》的**个特点是通。它是我国*大的一部编年通史,可以说是大而通。它篇幅大、字数多、年代长。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前夕,凡1362年,含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各朝的历史。全书正文有三百多万字,司马光参考了三百多部著作,对于史料矛盾或记载不清之处,还进行了比较、考订,撰写《考异》三十卷。为了编撰这部书,司马光和他的团队(当时著名史学家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前后花了十九年时间。元祐元年(1086)*终定稿,六年后刊行。现在通用的版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加入了元代史学家胡三省的“注”及有关附录,排印出来有六百万字。
因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广为流传,这使得《资治通鉴》的总主编司马光成为一个妇孺皆知的名人。他编纂这部书,不仅出于自己的喜好和责任感,也和北宋前期提倡文治教化、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得失有关,所以这部书是“奉敕”编撰的。因此,《资治通鉴》这部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正。不仅符合儒家正统价值观,而且内容通于大道,取材专取事关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其撰述目的是为了借鉴历史上治理国家过程中,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原名《通志》。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赐名“资治通鉴”。
正是因为司马光的经世情怀,铸就了《资治通鉴》的第三个特点是经世致用。全书按时间先后编次史事,但往往用倒叙、插叙或总结的方式,交代史事的前因后果。重要人物逝世,重大事件的得失,作者会有一段盖棺论定的评价,或者引据史书,或者用“臣光曰”的形式,使纷纭的历史事实与人物,呈现出系统而明晰的头绪。它的内容以政治史、军事史为主,尤其对于战争的记述,精彩纷呈,充满了辩证法,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提供给阅史者借鉴。写“四库提要”的馆臣评述《资治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曾国藩更向人推荐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资治通鉴》是*好的经世治国之书呢?因为这部书不光讲道理,还通权变。因为这部书不光讲道理,还通权变,即所谓“穷物之理、执圣之权”。一本书能讲清楚道理已经难得了,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懂得讲操作,这当然是了不得。据说朱元璋就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清朝康熙、乾隆等帝王也都阅读通鉴学习治国之道,并作“御批”(读书笔记)传世。
史书的价值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史料价值,一个是史著价值。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作为史学著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替代的阅读鉴赏价值。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述《资治通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钱的意思是《资治通鉴》的取材多有超出正史之外者。这是因为司马光的史料选择确实还参考了正史之外的几百部著作,并为《资治通鉴》写了《考异》,对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订。钱大昕的评价道出了《资治通鉴》搜罗史料求博、考订史实求真的特点。
《资治通鉴》这部书得到了后世学者、帝王的交口称誉。王夫之写过一本《读通鉴论》,专门对《资治通鉴》记载的史实进行评点。王夫之认为阅读《资治通鉴》,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自淑,就是可以提升自己;诲人,就是可以与人分享;知道而乐,就是知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处事之道,而感到很愉悦、很快乐。所以自淑、诲人、知道而乐,就是我们学《资治通鉴》的宗旨,也是我们读《资治通鉴》要力争达到的三重境界。
其实,历史就是前人在应对各种挑战后,给我们留下的一些经验总结。人生、民族、国家,都会有不同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不同的挑战,人们相关应对的措施、应对的办法、应对的智慧,所有的成败得失的记录就构成历史。读史就像看高人下棋,他们每走一步都留下来一些历史的印记,这就构成了一个棋谱的残局。我们熟读这种残局,我们就能下棋了;我们熟读历史,我们对人间的这些不同的挑战,就能做到心中有数。道理往往是抽象的,历史是具体的。抽象的道理在具体的历史情境当中,就能使我们明白权变的道理。
后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读研究生的时候,认真而系统地阅读的**部史书就是《资治通鉴》,迄今已经三十七八年了。只是那个时候,读史的眼光,关注的是专业史料。后来在清华大学开设了“《资治通鉴》导读”的课程,2014年又被学校安排上“慕课”(MOOC)课程,即线上课程。这时,阅读《资治通鉴》的眼光自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较关注的是《资治通鉴》作为史著的鉴赏价值,特别是司马光探讨的有关家国兴衰、民生休戚的内容。
我总觉得,从某种角度来说,历史犹如棋谱。前贤往哲应对时代挑战,其成败得失、经验教训留下的记录,犹如那个时代留给后人的棋局。棋谱不就是以往高手留下的种种残局吗?读史使人明智,犹如读谱使人棋高一着!专业历史工作者要研究历史的真相,力求还原史实的细节,如同摄影工作者,要*大化地呈现出事件的面貌。无疑,史实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但并不是历史学的全部。古代学者对于历史学的经世致用价值多有阐述,而现代社会更加需要历史的经验来启迪人们应对各种关系的智慧。长期不间断的历史书写,国家政权和知识精英对历史的重视和坚持,是中华文明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因此,怎样在当今的时代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人物,达到启迪智慧的目的,是历史作为文化传承的社会意义;如何让历史在象牙塔之外的世界发挥其原本的作用,亦是史学研究者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
《资治通鉴》的“慕课”课程,是我个人在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向非史学专业的同学们推广历史文化教育的一个尝试。课程初次上线之后,与“财务会计”、“社会心理学”课程,一同成为选课*多前三甲,被评为*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实在有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中华书局的朋友知道后,邀请我把讲稿编辑成一本书。现在这部书稿就是在“慕课”课程基础上修改而成,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并根据编辑的意见,增补了几篇已经发表的文章。
清华大学教务处资助了这门“慕课”课程的开发,并支持本书的编写,我在此表示感谢!诸生中为我讲授“慕课”课程担任助教的有王炳文、李兮、王铭、张景平、管俊玮、任彪;协助我整理和编辑书稿的有刘红星、陈昱良、李兮等。对于他们的辛勤劳动,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中华书局《月读》杂志(我在那里撰写了《资治通鉴》导读的连载)诸位编辑的帮助,感谢本书责编贾雪飞女士以及余佐赞先生的辛勤付出。我还要特别感谢那些曾经听过我在线上和线下讲授《资治通鉴》课程的同学和学员,正因为有你们的支持,才有了我的《资治通鉴》课程和现在这部书稿。对于课程及书稿中的错误不当之处,请予以批评指正。
张国刚
2016年5月25日清华园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为联邦德国洪堡学者,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史、中西文化关系史的研究。为清华大学本科生、学堂在线网络课堂以及社会各界讲授《资治通鉴》,颇受欢迎。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著述包括《唐代藩镇研究》《佛学与隋唐社会》《唐代家庭与社会》《中西文化关系史》《文明的对话:中西交流史论》《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等。
文史丛考-张政烺文集 本书特色 《张政烺文集》第二卷《文史丛考》,收录张政烺先生关于古代文史方面的论文、随笔、书信共34篇。主要考证历史掌故、文字器物、典籍文献...
袁腾飞讲汉末三国-(下) 本书特色 自黄巾起义到曹魏归晋,汉末三国不过百年,但却是普及度*广、知名度*高的一段历史。帝王将相犹如云从龙、风从虎,龙争...
萨拉·B.波默罗伊,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研究中心知名古典学及历史教授(荣誉退休教授),主要从事古希腊、罗马女性及历史研究,
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本书特色 草根论坛,坛坛都是好酒,力争与事实死磕,深挖被掩埋真相。不惧权威,平民化个性解读让历史大变脸。历史的另一张脸:Ⅰ 内容简介 本书内...
中国古代史 本书特色 胡适:读过夏曾佑的《中国古代史》之后,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鲁迅: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
苏联的最后一年-(典藏版) 本书特色 《苏联的*后一年》由俄罗斯著名史学家、政论家罗伊?麦德维杰夫撰写,主要讲述1991年“8?19”事件前后苏联的经济状况、人...
委黎多《报效始末疏》笺正 内容简介 这份署名委黎多的《报效始末疏》全文1300多字,应是目前所见*早的一份澳门葡萄牙人对明廷所上的中文奏章,也是**份向明廷汇报...
《微南京·纸上金陵》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南京城历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通过自己收藏的有关南京的老广告,来还原过往南京的风俗
广西恭城碑刻集 本书特色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地处湘桂界邻地区是历史时期南岭西部交通要地,是西江流域重要区域,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地理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和文献,恭城...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上下) 本书特色 【读者对象】历史专业师生、历史爱好者!【营销亮点】1. *受美国学生欢迎的通史教科书; 2. 新颖的全球史观;3....
犹太人忆上海 本书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超过2万的犹太人为躲避希特勒的屠杀,历尽千辛万苦从欧洲辗转来到上海避难,这些登上“诺亚方舟”...
新中考作文满分攻略-(修订版) 本书特色 2008中考作文满分卷全析全解,2009新中考作文满分攻略。本套书中的《新高考作文满分攻略》初版押中2008年七省市高...
史学与世变 本书特色 沈刚伯说:"'成一家之言'的史家指出:史学目标在'通古今之变',古今之变就是世变。史学要通世变,但也常常被世变所通,结果'一家之言'不成,...
文学名著导读:高中部分(高中版) 本书特色 文学名著,犹如灿烂的明珠高悬在浑浊的尘世之上,照亮了人类漆黑的夜空。无论你是忧伤还是激忿的时候,即使在你*苦不堪言的...
中华地名史话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成果之一中华地名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地名的科普读物...
1941年12月7日,一个让美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山本五十六精心策划了了次震惊世界的行动,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倾刻间遭遇灭顶之灾
2008-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第五辑) 内容简介 沈阳故宫不仅是一处著名的清代皇家建筑遗存,也是一座有着近八十年历史的大型博物馆。由于这座皇宫与清人关前历史、...
WithTheLastStandoftheTinCanSailorsandShipofGhosts,JamesD.Hornfischercreatedessen...
近代法制文选 本书特色 由戴逸主编的《近代法制文选》内容介绍:历史的发展是渐进的,今天的文明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无数英雄和人民大众奋斗的结果,甚至是几千年中华文...
五代十国大变局 本书特色 五代十国夹在盛唐隆宋之间,并在大辽的压制下显得毫不起眼。然而,单论这段历史过程的曲折、其中斗争的残酷、命运变幻的无常,混乱时代特征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