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诡谲多变, 其实前三国时期才是这段历史*精采的前奏曲。公孙策讲述这大时代的一百位重要英雄豪杰事迹, 面目清晰、个性分明的人物故事便勾勒出完整的历史面貌。《三国演义》巨大的魅力, 不仅成人爱看, 也吸引很多青少年, 透过阅读以古鉴今, 增长历史知识,
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时期,是层出不穷的能臣干将撑起了整片历史的天空。“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史学家赵翼的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三国的用人精髓。三国的精彩在于用人,英雄的精彩在于心境。公孙策妙语解读,走进英雄的内心,听听历史上真实的声音,是如何影响了成败兴衰。风起云涌、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中,其实前三国时期才是这段历史*精彩的前奏曲。公孙策讲述着大时代的一百个重要英雄豪杰的事迹,面目清晰、个性分明的人物故事勾勒出完美的历史面貌。在这本书中,他告诉我们,决定历史的不是大决定、大战役,而往往是一些小细节甚至某个人物的性格阴暗面。“三顾茅庐”其实是诸葛亮计划好的?《三国演义》中俊美的吕布,实际上是个不义的莽夫?关羽的*后一仗被打得落花流水,是因为他无法善待后勤?你没读过的三国,都在这里一一展开。说到三国大家都会想到“权谋”,仿佛推动三国历史的只是计谋和战役。然而这些历史人物是在如何的心境下做出这样的抉择,这前因后果又是什么,换一个人,换一种性格,历史会有大不同。在以往的三国史书籍中,“人”是客体,甚至处在历史决定论下无法左右自身命运。而公孙策告诉读者,“人”才是历史的推动力,不了解英雄内心,是无法了解历史的。他首度开创“五度空间”理论学习法,在时间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了心境解读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了一个个有血肉的三国人物。在他的笔下,枭雄也有软弱的一面,懦夫也有逞能的一面,这些曾经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一走出纸页来到读者面前。历史并非片面的成败,只有阅读人物才能了解真相。
公孙策说历史故事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他多年前就在新闻专业杂志上用以史为鉴的手段让许多浮舞于尘世之间光怪陆离的政治现象有了可参照的历史向度,从而读者非但对现实有了更冷隽的透视;对古史似乎也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温度。我很讶异他的书没能够成为中学生的历史教材(或者至少是历史科的补充教材),像这样浅显易懂而兼具史识的书,他已经写了两本(《英雄劫》《大对决》),据说还得写足一千个故事,若能结合历史教学,让学子在生动的文笔点染之下,贯通历史事件枝叶纷披的繁复因果,而能从主流的历史叙事和晓畅的世情观察中启发更深远的知见,这是多么可观而方便的教育?——张大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大唐李白》《四喜忧国》)公孙策在全书十分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关键,我认为是相当重要的…其实,无论中国与西方史学传统,向来是“重视人物”的。从这样的体认来反思,公孙策侧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义。——黄春木(台北第一语文名师)透过公孙策先生流利生动的文笔来诉说这些古老人物,总感觉这些两千多年前的人物竟是栩栩如生,穿越时空来到眼前。 ——陈美儒(台湾著名教育家)书写历史人物:愚蠢的人,或理性的人?◎文/黄春木(台北第一语文名师)三国,是一段非常迷人的历史,千古多少风流人物也谈不尽、说不完。现在公孙策从“人物心境”着眼,重新讲三国,并且标举历史的学习应是“五度空间学习”,这对于中学生,或是爱听历史故事的社会大众而言,确实是一个言简意赅的提醒。公孙策在全书十分关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的关键,我认为是相当重要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目前中学历史教科书所呈现的,几乎是一个没有“人”的历史,即使有人名的交代,却经常是面目模糊的,人变成历史的配角,仅是历史叙事中一个用来指涉“事实”的媒介而已。在如此局限中,人沦为历史的客体,甚至是历史“决定论”下的产物。其实,无论中国与西方史学传统,向来是“重视人物”的。从这样的体认来反思,公孙策侧重“人物心境”的努力,便很有意义。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解读历史人物,往往出现两种典型的“想象”,一种是古人很愚蠢,另一种是古人很理性。前者譬如汉灵帝,怎么会胡里胡涂开列价码表,出卖各等官职呢?后者譬如吕蒙,即便同乡故人,私取民家斗笠是为了维护公物,仍然得依律下令处斩。但公孙策显然在本书中很希望再提示另一种可能,那便是人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在当下遭受了影响,因而做出不同于以往,或迥异于性格的决定与行动,其结果甚至造成历史发展的转变。不过,想要洞烛历史人物当下心境的转折或冲动,这是谈何容易的功夫!更何况,公孙策认为,“小事情”这等偶发细故,往往是历史发展的转折点,如此“见微知著”的历史解释,非比寻常,相关的书写论述并不轻松,而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大。例如第五十五回谈到袁绍的败亡,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归因于逢纪进谗,导致田丰被处死,无法助袁绍挽回危局?第七十四回谈到刘备取益州,究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归因于曹操没有正视、重用张松?这其实都是极不容易论断,也难以获得共识的问题。幸好公孙策在全书已经用心地铺陈大量的史实,因此读者自己可以前后比对、统合,在事理中体会人情,在人情中解读事理,加上全书用字浅显洗练,又能适度引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典籍印证,白话解说,使得可读性大为提高。我们每一个人谈论历史、探究历史,其实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为了“回答问题”。因此,我们拣选了主题、取舍了材料、建构了因果,也做出了评价,甚至在“隐身”中将史事“引申”到时事,发为议论。由于历史有太多细节与转折,而现实又有太多暧昧与变化,因此谈古论今,永远是一件题材丰富、趣味盎然的事情。现实经验里,在愚蠢与理性之外,人们当然还有诸多样貌,因此历史中的人物自然也不应该只有愚蠢或理性两种可能,过往许多历史书写在人物处理上出现这样的倾向,反映的是一种思想怠惰或贫乏的问题。人的丰富或复杂如何阐释与彰显,并且从中得到发行和启示,这是读史、写史者都必须面临的考验,历史迷人之处就在这里。公孙策这本新书已经做出了尝试,而“三国”应该也会继续是跨时代不断寻求对话交流的好题材。
公孙策,本名陈哲明,台湾知名专栏作家、政论家。公孙策曾任中时报系记者、主任、副总编辑,曾任台湾《新新闻周刊》总经理、副总编辑,喜欢以历史为鉴,发表大量政论文章。著有《公孙策说名句故事》、《公孙策说唐诗故事》等著作,擅长引经据典写乱世浮沉。作者说:高中时,历史老师说:“你们历史不好好念,将来就会‘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而如今,我最会的,就是拿故事跟时事对照,也就是“张飞杀岳飞”啦。
历史可以很精彩之战将传 本书特色 历史,绝不是宫廷的勾心斗角,绝不是权臣的尔虞我诈。历史,是英雄用血与泪写成的。当前图书市场上,历史书籍虽然众多,但是能够贴近真...
秦策汉略-办公室里读历史-壹 本书特色 古代只有一个职场,那就是官场,以帝王为核心的职场精英都是满肚子心眼的弄潮高手。他们当中有文人、有勇士、有...
《天演论》主要内容:严复(1854—1921)是我国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一位代表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严复以译述西方资产阶级
政权(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本书特色 《政权: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探究红色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智慧,记录1927—1935年在江西那片红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展...
《《左传》的书写与解读》内容简介:《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
历史名人与滑县 本书特色滑县历史上曾孕育出众多名臣良相、廉吏义士、起义英雄及文学家、科学家。《历史名人与滑县》共75篇,写了75人,如翟让、程咬金、徐茂公等起义...
《协和医事》内容简介:有一种力量,有一种做事的选择和方式,虽不大声,但绵延,自成宇宙。以世界一流标准锻造的“协和”,经历了
左权年谱 本书特色 《左权年谱》可供党史、军史工作者、部队参谋人员研究参考,也可以作为党团员和青少年的传统教育读物。左权年谱 内容简介 《左权年谱》忠实于史事,...
风俗通义全译 目录 目录 前言 凡例 《风俗通义》序 皇霸** 三皇 ...
《米开朗琪罗与教皇的天花板》内容简介:文艺复兴艺术殿堂,西斯廷礼拜堂穹顶壁画的故事。米开朗琪罗在四年之内克服了所有障碍,创
《牛津通识读本:战争与技术(中文版)》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阐释了技术与战争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式,介绍了历史上改变战争走向的诸多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导论》内容简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线索,是在劳动市场的约束条件下,建立有计划的员工价值测评与实现机制
《Spark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内容简介:本书是Spark技术入门的基础类书籍,通过本书的学习实验可以牢固掌握Spark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
德军总参谋部 本书特色 在今天,人们似乎难以想像一场没有总参谋部的战争,世界各国的军事机构无不把总参谋部摆到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位置。总参谋部产生于17世纪的普鲁...
沈伯俊说三国(图文本) 本书特色 这是一个豪杰如云、英雄辈出的时代。在大江东去的滚滚波涛中,我们仿佛看见了身披鹤氅、手摇羽扇的诸葛亮,谈笑间雄姿基发的周瑜,横槊...
这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本书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包括:征税,司法,长随和幕友的使用,
台湾四百年-精装珍藏版 本书特色 “许倬云说历史”系列书是台湾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基于“全球大历史”史学视角的通俗...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内容简介: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西夏、金、元”一卷。《中国的历史》
《盛唐气象:漫议唐代文化(精)》内容简介:该书是李岩同志的一部学术论文精选集,25万字,收录作者自1987年工作以来所撰写的一系
非常史录-西柏坡画传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西柏坡历史研究专家张志平编撰★ 每一张照片都有一段精彩、凝重、引人深思的历史故事★ 以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