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者
· “皇帝作家”二月河随笔集,了解真实生活里的二月河
·提笔成帝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放笔即臣民:一幅字,一幅画,一首诗,一篇短文,走一小时路……
·大气实在,不浮躁,不迷茫,真实从容,坦坦荡荡。
《旧事儿》是“南阳作家自选集”之一,收录了作者回忆性文章十余篇。其中包含《读书旧事》《关于成材》《母亲墓前的沉吟》《我的父亲》《我和女生》《我和我的编辑》《马来西亚纪行》《从洛阳到南阳》《百花洲情缘》《山西情缘》《昔阳感觉》《弈事琐记》等。
《旧事儿/南阳作家自选集》:追忆1978年 我的生命前期似乎与“8”有不解之缘。1948年 我3岁,随母亲渡过黄河,从此由山西人变成河南人 。1958年母亲调到南阳,我又随母亲变成纯粹的南阳 人。1968年我从军,由一个满身学生味的知识青年变 成了青年军人。1978年呢? 1978年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捩点。比前头几个“8 ”的那种生活小转折不知重要多少倍。这一年,我从 部队转业回南阳。对我作出“随第二批转业”返回家乡的决定,父 母亲都是不太赞同的。他们的理由是“你在部队干得 好好的,领导也很器重你,你回来干吗?”他们作如 是观,但我也有我很实际的想法。1978年我已33岁。这个年纪现在有人已经干到正团级甚至副师级了,就 是当时,野战军里干到正营甚至副团的也有的是了, 而我还只是个连里的副指导员。部队封闭在大山里,是个独立团的架子,团长、 政委虽然对我好,但他们本身也就这么大的“力度” ,干下去还能怎样?再看部队图书馆的书我已大致读 尽,要想学点新东西,也是难以为继———于是,我 在政委跟前软磨硬泡,终于跟上第二批,转业了。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我 已经在部队嗅出浓烈的“标准讨论”气息,从山沟里 走出来,更觉得铺天盖地的都是新的信息。改革开放 的呼声越来越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浪潮也越来越高 。多年后回思这段历史,我有一种“从山里到城里” 的感觉,思想得到了全新的武装。因为有了较大的阅 读范围,原有的历史知识也迅速膨胀起来。这就萌生 了创作的冲动。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叫“量 变到质变”。我在部队十年读书十年积累,是量变; 一旦环境改变,气候适宜,我要由一个军人向文人转 型了,我要把自己阅世读史及观情的体味变成文字告 诉读者了。其实,写作与读书是既相关又有分割的两件事。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朗诵、轻读、默念、浏览、掩卷 而思等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写作是传播理 念、思想,沟通心灵信息的,有高低、粗细、文野、 深浅种种分别,与读书水准密不可分。但写作是“告 诉”,是“社会的事”。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创作 理念的问题。写什么都是可以的,但写什么都是履行 社会责任和你的人格责任,都要拥有堂堂正正的社会 责任心。比如我要写康熙大帝,我的责任编辑就告诉我, “一定要把康熙的阴险毒辣和虚伪残忍写足”。这就 是阶级斗争的理念,康熙是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总代表”,他不阴险谁阴险?他不虚伪谁虚伪?但 我认为康熙是伟大的,大帝大帝,你就必须把他的“ 大”写足。这一理念的确立,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前是不可 能的。康熙是封建君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剥削贫 苦农民,维护地主特权……他都是有的,你歌颂他, 你是什么阶级立场? 但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有胆量作另一维 思考: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六次南巡,停止修长 城,采取民族敦睦政策,测绘全国土地,绘制《皇舆 全览图》,敉平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解决台湾问 题,这都是他的民族大义大节,史籍皆斑斑可考,当 然是应该歌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这个标准,我当然可以肯定他,把他作为正面人物 来塑造。这种思维,把时间推移到1978年前,整个社 会都会说你是“反动的”。我在领悟1978年,制定出了自己对历史人物评价 的原则,只要是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的统一、民族 的团结作出贡献的,只要是为发展当时生产力、改善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的,只要是在当时为科技 、文化、教育作出过贡献的,我都肯定他、赞扬他。如与三条“只要”相反的,我就鞭挞他、藐视他。历 史上的实践,同样是检验历史人事的唯一标准——— 这当然是我在不断学习和创作中慢慢领悟到、体会到 的。1978年的大部分时间我尚在部队,在这之前,我 有九年多的时间在军队中生活,不但学知识、学理论 、学做人,而且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二月河是一条在军队“过滤 ”过近十年的水,携带着深深的战士烙印———守时 守信,能咬牙,能忍受,能吃苦,知道前线在哪里, 一个时期只做一件事……待到冲锋号吹起,我就冲了 。当我走进军队时,还不过是个懵懂的毛头小伙子; 当我从里边走出来时,我已是个拥有社会责任心的大 人了。这冲锋号,在1978年响起,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起,响亮了全中国,也响出了一条河,我的“二月 河”的含义,就是改革的春风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泻 而东那样的壮丽景观。……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当代著名历史小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45年出生于陕西省昔阳县。自青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遍览国学经典,尤其对清史和红学颇有研究,造诣深厚。其潜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言,以其广博深邃的历史文化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气、波谲云诡的叙事布局等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雍正皇帝》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2000年3月,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组委会授予二月河“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奖。近年来,二月河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作品有《二月河语》《密云不语》《匣剑帷灯》等。
《上班路上学点儿法》内容简介:啼笑皆非演绎职场众生,直截了当反映真人真案,深入浅出讲述知识干货。作者们以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田德望译文集-(共三册) 本书特色 《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田德望译文集)中,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假想他由古罗马诗人维...
《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内容简介:《城市化与城市适度人口》主要从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问题出发,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适度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试行)》内容简介:《中国人民大学英语口语能力标准》是2013 年中国人民大学与北京市共建项目——
逃难记:|章桂和丰子恺的风雨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着重记述了丰子恺一家从石门湾逃难到重庆的艰险过程,是那个年代知识分子西迁东还式命运的一个较完整的样本。在此过程中...
这里收录了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创作早期的两本诗歌单行本《被禁止的欢愉》(1931年)和《遗忘住的地方》(1932-1933年)共40首诗。
福克纳随笔-福克纳作品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了威廉•福克纳早、中、晚各个时期的非虚构性作品一百余篇,包括书评、序言、演说词、公开信等,是福克纳全部作品中...
经典写作课.与达洛维夫人共舞:文学名著背后的灵感故事 本书特色 几乎每一位作家都体验过等待灵感到来的痛苦,有时候,即便日夜在书桌前埋头苦等,也不见一丝灵光闪现。...
情愿:林徽因回忆徐志摩 本书特色 《情愿(林徽因回忆徐志摩纪念徐志摩诞辰120周年)》介绍了,作者林徽因在写给徐志摩的信中说:“我走了,带着记忆的锦盒,里面藏着...
汪曾祺全集(八)其他 内容简介 本套书收录了在量汪曾祺先生的小说、散文、戏剧以及其他作品,从这些内容丰富、题材各异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对汪曾祺先生的思想情感和艺术...
人生本该从容 本书特色 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我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他的文章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读过不少,很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崇之情。—...
《石川啄木短歌》内容简介:◆收录石川啄木《一握砂》的551首短歌,根据1962年周作人译《石川啄木诗歌集》和1962年岩波文库《啄木歌
辨明红楼梦里人-跟中文老师解读《红楼梦》人物关系 本书特色 通过本书八大章的叙述,陈建萍编著的这本《辨明红楼梦里人--跟中文老师解读红楼梦人物关系》分别由两条线...
谢六逸集-文墨余谈 本书特色 北大清华复旦,早稻芝加哥——中外闻名的学府。《才子英年》三位主人公于兹得风气之先,求学任教,著书立说,声誉远播大师远行,精神安住?...
阿城,1949年生。原名钟阿城。原籍四川江津,生于北京。高中一年级逢“文革”中断学业,1968年下放山西、内蒙插队,后又去云南农场当农工。1979年回北京,曾在...
红楼梦考证 本书特色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山祖师,1921年他以《红楼梦考证》一文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时代,这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已成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在本书中,胡适...
《时雨集》内容简介:从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作者一直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13级动科班班主任。四年来,大学伊始和每
天涯手记 本书特色 收录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有关巴黎、维也纳、伦敦、莫斯科等地的域外游记,共二十余篇。记述了冯先生在国外游历路途中的所见所闻,随感所悟。作家融情于...
花街往事 本书特色 那些失落的、无奈的、穷困的、幸福的、平淡的、宁静的……普通生活;那些卑微的、疯狂的、纯洁的、勇敢的、怯懦的、猥琐的……各种爱情。花街往事 内...
回望汪曾祺: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 本书特色 梦里频年记故踪——汪曾祺地域文集·高邮卷》分为小说和散文两大部分,一共五十多篇文章,其中小说卷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