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获得者
· “皇帝作家”二月河随笔集,了解真实生活里的二月河
·提笔成帝王:《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放笔即臣民:一幅字,一幅画,一首诗,一篇短文,走一小时路……
·大气实在,不浮躁,不迷茫,真实从容,坦坦荡荡。
《旧事儿》是“南阳作家自选集”之一,收录了作者回忆性文章十余篇。其中包含《读书旧事》《关于成材》《母亲墓前的沉吟》《我的父亲》《我和女生》《我和我的编辑》《马来西亚纪行》《从洛阳到南阳》《百花洲情缘》《山西情缘》《昔阳感觉》《弈事琐记》等。
《旧事儿/南阳作家自选集》:追忆1978年 我的生命前期似乎与“8”有不解之缘。1948年 我3岁,随母亲渡过黄河,从此由山西人变成河南人 。1958年母亲调到南阳,我又随母亲变成纯粹的南阳 人。1968年我从军,由一个满身学生味的知识青年变 成了青年军人。1978年呢? 1978年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捩点。比前头几个“8 ”的那种生活小转折不知重要多少倍。这一年,我从 部队转业回南阳。对我作出“随第二批转业”返回家乡的决定,父 母亲都是不太赞同的。他们的理由是“你在部队干得 好好的,领导也很器重你,你回来干吗?”他们作如 是观,但我也有我很实际的想法。1978年我已33岁。这个年纪现在有人已经干到正团级甚至副师级了,就 是当时,野战军里干到正营甚至副团的也有的是了, 而我还只是个连里的副指导员。部队封闭在大山里,是个独立团的架子,团长、 政委虽然对我好,但他们本身也就这么大的“力度” ,干下去还能怎样?再看部队图书馆的书我已大致读 尽,要想学点新东西,也是难以为继———于是,我 在政委跟前软磨硬泡,终于跟上第二批,转业了。这时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我 已经在部队嗅出浓烈的“标准讨论”气息,从山沟里 走出来,更觉得铺天盖地的都是新的信息。改革开放 的呼声越来越强,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浪潮也越来越高 。多年后回思这段历史,我有一种“从山里到城里” 的感觉,思想得到了全新的武装。因为有了较大的阅 读范围,原有的历史知识也迅速膨胀起来。这就萌生 了创作的冲动。马克思主义有一条基本原理,叫“量 变到质变”。我在部队十年读书十年积累,是量变; 一旦环境改变,气候适宜,我要由一个军人向文人转 型了,我要把自己阅世读史及观情的体味变成文字告 诉读者了。其实,写作与读书是既相关又有分割的两件事。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朗诵、轻读、默念、浏览、掩卷 而思等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写作是传播理 念、思想,沟通心灵信息的,有高低、粗细、文野、 深浅种种分别,与读书水准密不可分。但写作是“告 诉”,是“社会的事”。因此,首先要解决的是创作 理念的问题。写什么都是可以的,但写什么都是履行 社会责任和你的人格责任,都要拥有堂堂正正的社会 责任心。比如我要写康熙大帝,我的责任编辑就告诉我, “一定要把康熙的阴险毒辣和虚伪残忍写足”。这就 是阶级斗争的理念,康熙是皇帝,是“封建地主阶级 的总代表”,他不阴险谁阴险?他不虚伪谁虚伪?但 我认为康熙是伟大的,大帝大帝,你就必须把他的“ 大”写足。这一理念的确立,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之前是不可 能的。康熙是封建君主,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剥削贫 苦农民,维护地主特权……他都是有的,你歌颂他, 你是什么阶级立场? 但是,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使我有胆量作另一维 思考: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六次南巡,停止修长 城,采取民族敦睦政策,测绘全国土地,绘制《皇舆 全览图》,敉平吴三桂等“三藩之乱”,解决台湾问 题,这都是他的民族大义大节,史籍皆斑斑可考,当 然是应该歌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按这个标准,我当然可以肯定他,把他作为正面人物 来塑造。这种思维,把时间推移到1978年前,整个社 会都会说你是“反动的”。我在领悟1978年,制定出了自己对历史人物评价 的原则,只要是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家的统一、民族 的团结作出贡献的,只要是为发展当时生产力、改善 当时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的,只要是在当时为科技 、文化、教育作出过贡献的,我都肯定他、赞扬他。如与三条“只要”相反的,我就鞭挞他、藐视他。历 史上的实践,同样是检验历史人事的唯一标准——— 这当然是我在不断学习和创作中慢慢领悟到、体会到 的。1978年的大部分时间我尚在部队,在这之前,我 有九年多的时间在军队中生活,不但学知识、学理论 、学做人,而且学会思考、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二月河是一条在军队“过滤 ”过近十年的水,携带着深深的战士烙印———守时 守信,能咬牙,能忍受,能吃苦,知道前线在哪里, 一个时期只做一件事……待到冲锋号吹起,我就冲了 。当我走进军队时,还不过是个懵懂的毛头小伙子; 当我从里边走出来时,我已是个拥有社会责任心的大 人了。这冲锋号,在1978年响起,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起,响亮了全中国,也响出了一条河,我的“二月 河”的含义,就是改革的春风化冰,咆哮的春水一泻 而东那样的壮丽景观。……
二月河,本名凌解放,当代著名历史小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45年出生于陕西省昔阳县。自青年时期就酷爱读书,遍览国学经典,尤其对清史和红学颇有研究,造诣深厚。其潜心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洋洋五百万言,以其广博深邃的历史文化内蕴,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磅礴大气、波谲云诡的叙事布局等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雍正皇帝》被香港《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之一。2000年3月,美国中国书刊音像制品展览会组委会授予二月河“最受海外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奖。近年来,二月河致力于散文的创作,作品有《二月河语》《密云不语》《匣剑帷灯》等。
罗孚作品精选燕山诗话:新编本 本书特色 《燕山诗话》大陆、香港都曾印有单行本,但因为各种原因,文章收入情况参差,同时诗文的引用等,有不少讹误。三联这一版有了明显...
不羁的思绪-阿西莫夫谈世事 本书特色 阿西莫夫是任何时候——甚至是有史以来的任何时候,*善于(和*多产地)陈述科学的人。只有伽利略和赫胥黎(在我们这一代人里也许...
里尔克在诗歌读者的心目中一直是个被上天选中的诗人,他的诗歌总是升华到接近神的领域。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里尔克的吸收能力,
叔本华散文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以降,中国广泛吸纳异域文化,许多外国散文名家日渐为国人熟识和喜爱,外国散文的写作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散文乃至现代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本...
中国现代散文精品鉴赏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散文精品鉴赏》:散文是智慧的结晶。它“是在一个民族摆脱了自然纯朴状态而进入更为自觉的人为的文明生活的时候”出现的,是人...
作者野村美月Mizuki Nomura出生在人人皆知的合唱王国——福岛。从小就喜欢创作故事,立志成为作家。以《赤城山桌球场歌声响起》获得第三届Entertain...
启功诗文选赏析 本书特色 《启功诗文选赏析》选取了启功的诗文精品加以评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诗文中微言大义的注释,二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赏析性解读。...
生命的品质 本书特色 《生命的品质》是周国平*新散文集《生命的品质》的修订版,增补了2010年发表的散文,是作者按时间顺序结集的第五部散文集的定本。(前四部是《...
普希金诗选(名著名译插图本) 内容简介 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字,早已为我国广大读者所熟悉。从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前辈作家介绍和翻译普希金开始,经过后...
日记作品集:灰色笔记 本书特色 这部《灰色笔记》是从作者1918年至1919年的日记中精选而成的。它与其说是一本私人日记、一部反映家族历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一部...
《古诗考索》收录了程千帆先生关于古典诗歌研究的三十二篇代表性文章,按照写作时间、行文体式的不同,分为上、下两辑。作者简介
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 本书特色 《壮岁旌旗拥万夫》探讨了辛弃疾作为南宋**流的词人,能诗能文,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生活和生命感受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本书涉及面广...
《鲁迅回忆录》内容简介:《鲁迅回忆录》是许广平对于鲁迅的思想、工作、生活各方面的追忆与记述。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伟大的
词学范畴研究论集 本书特色 由杨柏岭著的《词学范畴研究论集》以词学范畴为主题,共收录论文20篇,从唐宋至清末,讨论了传统词学史上词体婉丽、词之善感、词之雅化、词...
《苦茶随笔》内容简介:本书收录周作人散文随笔《关于苦茶》《骨董小记》《论语小记》《厂甸之二》《科学小品》《现代散文小序》等
巴金选集3.秋 本书特色 《巴金选集(3秋)》作者巴金是一个将热情、追求和艺术精神融为一体的作家,他像勇士丹柯一样,燃烧自己的心来照亮别人,穿越了二十世纪的历史...
瓦尔登湖 本书特色 1845年,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间小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在那里他度过了两年多的岁月,本书即是他对两年林中生活所...
李清照诗词集 本书特色 宋代乃是词之*鼎盛时期,词人灿若星辰。而作为女性词人的代表,李清照在词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其词以南渡为...
《猫咪会吃掉我的眼珠子吗?》内容简介:你对死亡好奇吗?这本书便为我们答疑解惑。影响世界的美国传奇殡葬殡葬师凯特琳·道蒂周游
银翘集:杨宪益诗集 内容简介 杨宪益常自谦他的诗是“打油诗”,如果以为他的诗止于“打油”,那就看得浅了。我宁愿把他的标榜“打油”看作对言不由衷、言之无物的伪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