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传奇,也是一个孤独却能孤独到灵魂丰满的禅者。他曾是红尘俗世里的风华才子,才华倾世,转而又超然尘外,步入四大皆空的清净圣地,成为禅门佛院里的代宗师,避世而居,潜心修行,从绚丽至归于平淡,以其大智慧、大慈悲、大觉悟,度世、度人、度己……《李叔同谈人生》由李叔同著。
由李叔同著《李叔同谈人生》辑录了一代大师李叔同先生在出世前后与朋友、家人、爱人的书信来往,主要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早期的家书、朋友之间的交流以及鸿雁传书,充满了浪漫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志向;后期主要探讨人生、哲学等深层次问题。总之,该作品是李叔同先生真挚情感和人生哲学的体现,展现了一代宗师的博大胸怀和智慧的光芒。
一九○一-一九二○
一九二一-一九三○
一九三一-一九四二
附录
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足下:来书诵悉。《菜根谭》及M经,前己收到,曾致复片,计己查收。官费事可由君访察他人补官费之经过情形,由君作函寄来。上款写经、夏二先生及不佞三人,函内详述他省补费之办法。此函寄至不佞处,由不佞与经、夏二先生商酌可也。君在东言行谨慎,甚佳。交友不可勉强,宁无友,不可交寻常之友(或不尽然),虽无损于我,亦徒往来酬酢,作无谓之谈话,周旋消费力学之时间耳。门先生忠厚长者,可以为君之友人。此外不再交友,亦无妨碍。始亲终疏,反致怨尤,故不如于始不亲之为佳也。不佞前致君函有应注意者数条,宜常阅之。又格言数则,亦不可忘。不佞无他高见,惟望君按部就班用功,不求近效。进太锐者恐难持久。不可心太高,心高是灰心之根源也。心倘不定,可以习静坐法。入手虽难,然行之有恒,自可入门。(君有崇信之宗教,信仰之尤善,佛、伊、耶皆可。)音乐书前日己挂号寄奉。附一函乞转交门先生。此复,即颂近佳李嬰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来书诵悉。借款无复音,想无可希望矣(某君昔年留学,曾受不佞补助。今某君任某官立银行副经理,故以借款商量,虽非冒昧,然不佞实自志为窭人矣,于人何尤!)。不佞自知世寿不永(仅有十年左右),又从无始以来,罪业至深,故不得不赶紧修行。自去腊受马一浮大士之熏陶,渐有所悟。世味曰淡,职务多荒。近来请假,逾课时之半,就令勉强再延时曰,必外贻旷职之讥,(人皆谓余有神经病),内受疚心之苦。君能体谅不佞之意,良所欢喜赞叹!不佞即拟宣布辞职,暑假后不再任事矣。所藏音乐书,拟以赠君,望君早返国收领(能在五月内*妙),并可为*后之畅聚。不佞所藏之书物,近日皆分赠各处,五月以前必可清楚。秋初即入山习静,不再轻易晤人。剃度之期,或在明年。前寄来之木箱,已收到。丰仁君习木炭画极勤。即颂旅祉附汇曰金二十元,望收入。李嬰前曾与经先生谈及,君今年如返国,可否在一师校任事?经先生谓君在东,曾诽谤母校师长,己造成恶感。倘来任事,必无良果云云。附以直达,望以后发言,宜谨慎也。不佞拟再托君购佛学数种,俟后函达。一九一七年,杭州,致刘质平质平仁弟:昨上一函一片,计达览。请补官费之事,不佞再四斟酌,恐难如愿。不佞与夏先生素不与官厅相识,只可推此事于经先生。经先生多忙,能否专为此事往返奔走,亦未可知。即能任劳力谋,成否亦在未可知之数(总而言之,求人甚难)。此中困难情形,可以意料及之也。君之家庭助君学费,大约可至何时?如君学费断绝,困难之时,不佞可以量力助君。但不佞窭人也,必须无意外之变,乃可如愿。因学校薪水领不到时,即无可设法。今将详细之情形述之如下:不佞现每月入薪水百零五元出款: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天津家用廿五元年节另加自己食物十元自己零用五元自己应酬费买物添衣费五元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此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廿元。此廿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中国留学生往往学费甚多,但日本学生每月有廿元已可敷用。不买书、买物、交际游览,可以省钱许多。将来不佞之薪水,大约有减无增。但再减去五元,仍无大妨碍(自己用之款内,可以再加节省),如再多减则觉困难矣。又不佞家无恒产,专恃薪水养家。如患大病不能任职,或由学校辞职,或因时局不能发薪水;倘有此种变故,即无法可设也。以上所述,为不佞个人之情形。倘以后由不佞助君学费,有下列数条,必须由君承认实行乃可。一、此款系以我辈之交谊,赠君用之,并非借贷与君。因不佞向不喜与人通借贷也.故此款君受之,将来不必偿还。二、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君之家族门先生等皆不可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己,万不可提出姓名。三、赠款期限,以君之家族不给学费时起,至毕业时止。但如有前述之变故,则不能赠款(如减薪水太多,则赠款亦须减少)。四、君须听从不佞之意见,不可违背。不佞并无他意,但愿君按部就班用功,无太过不及。注重卫生,俾可学成有获,不致半途中止也。君之心高气浮是**障碍物(自杀之事不可再想),必须痛除。以上所说之情形,望君详细思索,写回信复我。助学费事,不佞不敢向他人言,因他人以诚意待人者少也。即有装面子暂时敷衍者,亦将久而生厌,焉能持久?君之家族尚不能尽力助君,何况外人乎?若不佞近来颇明天理,愿依天理行事,望君勿以常人之情推测不佞可也。此颂近佳李婴此函阅后焚去。……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18年入杭州虎跑寺出家,精修佛律,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1942年10月13日在泉州圆寂,年六十三岁。他承传了南山律宗,被尊为第十一代祖师。 n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弘一法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精通日文、意文、英文,早将西方油画、钢琴、音乐等引人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在中国美术史、音乐史和话剧史上都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n李叔同一生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南山律苑文集》《晚晴集》等。
生命的菩提 本书特色 《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心有菩提,无相无物,身心自在。佛教的禅宗说“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明了心的虚妄性,不被它的变化所迷惑,...
佛家二十讲-伟大传统 本书特色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即心即佛,非心非佛。前之诸佛,但为吾之导师、善友,绝无所谓权威赏罚之可言。是故宗...
王国维儒学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经学概论、论性、释理、原命、孔子之学说、孔子之美育主义、子思之学说、孟子之学说、孟子之伦理思想一斑等。王国维儒学论集...
全真正韵集 本书特色 张高澄主编的《全真正韵集》是全真道斋醮科仪所用的道乐,属十方韵。清末贺龙骧、彭瀚然于成都二仙庵重刊的《道藏辑要全真正韵》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比...
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修订版 本书特色 王路编著的《是与真》内容介绍:“是什么?”——形而上学永恒的提问。“是真的。”——哲学不朽的追求。不管是对自然界或社会...
中国哲学史大纲-名家经典.胡适哲思录 本书特色 该书出版后,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基石。该书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
朱熹礼学基本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回顧兩千年經畢史或禮學學史,朱熹尤其重要,一則以其元明前后五百年主導學學術之歷史意義, 二則以近兩百年來學學術界對朱熹檀畢的陌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 内容简介 本卷收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所写的著作。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度过了1848-1...
我们着手编写的是一部预定为四卷本的古代希腊哲学史。编写这样多卷本的断代西方哲学史,在国内还是第一次尝试。我们打算怎么写,
净空老法师,俗名徐业鸿,法名净空,1927年2月15日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幼居福建建瓯。抗战时,求学於贵州国立第三中学,胜利後就读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 本书特色 《柏拉图〈法义〉的论辩与情节》是施特劳斯晚年的主要作品。他以对柏拉图的毕生思索、以对《法义》的特殊兴趣写就了本书。施特劳斯对《...
中国美学史大纲 本书特色 《中国美学史大纲》是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来受到广泛好评,被许多大学选为教材。全书分为四篇:中国古典美学的发端、中国古...
沉思录 本书特色 《沉思录》是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主要...
马礼逊与广州十三夷馆 本书特色 《马礼逊与广州十三夷馆》:华人教材史的史迹探索论文集。马礼逊与广州十三夷馆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年海外研究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的力作...
当代西方哲学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评介了当代*具影响力的哲学理论和流派、具体包括:反理性主义、新尼采主义、相对主义、生命哲学,生命创化论,后现代的生命观和身体论;...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每每贯通儒、释、道三家之义理而不拘泥,联系自身实证经验及日常生活实际,使“深者不觉其...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 本书特色 《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著名学者王立新引领你进入孔子的精神世界。王立新,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多...
图说弥勒菩萨 内容简介 黄山书社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系统地推出一套有关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辑有《图说观音菩萨》、《图说弥勒菩萨》、《图说地藏菩萨》三种,...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中华易经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大钧先生台湾著名国学大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龚鹏程先生 ...
孝经.二十四孝图 内容简介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经》是在古代家喻户晓的孝文化瑰宝,而《二十四孝》则常作蒙学书供儿童使用。本书从解读古代家喻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