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上的缘分》是美籍华人王渝的小品文文集。全书共分四辑:*辑 人物篇·周梦蝶入梦;第二辑 事故篇·盆栽与我;第三辑 阅读篇·给孩子的诗;第四辑 纽约篇·那两只石狮子。作品所写的人和事,以及作者出生地南京、成长地台湾、现在定居地纽约,都是作者记忆中闪烁的碎片,读来无比亲切,从对这些人、事、地方的记述中看到了一位远离故乡的游子的乡愁,同时也看到了她是怎样将他乡住成故乡的那份随遇而安。
作者用富有禅意的笔法将生活中碰到的人、事、物、景、情写成一篇篇幽默洞达的美文,看似随性挥洒,却不经意间打通了中西视野,展现出了深刻的人生哲思和热辣辣的人生况味,以及活色生香的诗情。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书 缘
认识了周梦蝶以后,我把他的书摊视为一方宝地。上完课爱跑到那里去跟他聊天,听他谈诗说佛。我是做什么都联想到吃,聊天也不例外。每次我问他要吃什么,他都说:“ 面包就好。” *后那个“ 好” 加重语气。我一向都买明星咖啡馆的隔夜面包,因为很便宜。偶而,我会到街对面的小吃摊儿去再买两个卤蛋,两人吃起来那份快乐,就像到口的都是山珍海味。
有一天我到时,他正在读一本书,读得津津有味。一看书名是《红楼梦人物论》,我吵着要看,也不管他看完了没有。他对我的无理要求从来都接受,事事都依我。如罗门好心送衬衫给他,他竟然发脾气扔到地上,还气呼呼地讲给我听。我听了就说他不对,还发表了一番不接受人家好意也是小气和自私的宏论。我以为他要和我吵架,他却有气没力地说:“ 我去跟罗门道歉。”
《红楼梦人物论》带回家,我开了夜车,读得放不下手。这么精彩的书怎么没听人说过?书的作者松青又是何人?第二天我带着疑问去看梦蝶兄。他告诉我,这本书是一个叫王昆仑的作家抗战时所写。因为王昆仑的书属于禁书,所以出版时用了个假名。那本书他送给了我,出国时我带着。80 年代碰到剧作家陈白尘,谈及此事。不久,他给我寄来新版的《红楼梦人物论》,而且有作者王昆仑的签名。
写于2009 年7 月
王渝,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台湾,旅居过瑞士等国家,现在定居美国纽约,多年来从事中文文学的编辑工作。主编报纸副刊,编辑出版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翻译有希腊神话等。
《野草:插图本》内容简介:《野草》出版于1927年,收鲁迅1924年至1926年所作散文诗二十三篇。《野草》是一部瑰奇之作,以曲折幽晦
宇宙哲学的眼光 本书特色 本书从形式上讲是一部杂著,所收文章属于多种类型,如论文、特写、随感和电影剧本等。其内容和所包含的思想与《北回归线》等主要著作并无二致,...
中国好文章-你不能错过的白话文 本书特色自五四白话文运动至今,中国的好文章层出不穷,以非文言的形式保留了汉语文学的和谐之美,同时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美。从这些好文章...
《文学的故事》内容简介: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
《背影:朱自清散文精选》内容简介:中国现代散文经典,白话美文典范,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特别收录叶圣陶名家导读。
走读合肥丛书(全6册) 本书特色 《走读合肥(套装六册)》不仅是对合肥自然、人文资源的系统梳理、纵横表达、立体呈现,更是对“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这一城市定位的深...
大祈祷 本书特色 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太多的钢铁用来锻造手铐,我这个逃亡的支边青年就只有用麻绳伺候了。我们不信命,我们这么年轻就成了没有罪的罪人,不甘心呀。活着就...
《声誉》内容简介:★“我们时代少有的职业读书人”唐诺全新作品——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极限的阅读,抵达思维尽头
地动人泣-21世纪中国纪实文学大系-2008卷 本书特色 2008年重要事件与人物:“5·12”汶川大地震震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特大暴风雪袭击南方,超过一亿人...
是谁伤了父母的心 本书特色 现在的心理学界主张通过同情、宽恕、感恩、乐观等传统原则扭转这一趋势。约书亚·科尔曼认为这项运动很有价值,也以这些原则作为《是谁伤了父...
瓦屋顶下-回望故乡卷 本书特色 一、作者傅菲是活跃在中国散文界*前沿的作家。他的作品关注自然,体察人情,构思精巧,语言诗性,字里行间充满了爱与慈悲的力量。二、书...
阁楼里的女人:莎乐美论易卜生笔下的女性 本书特色 她要展开翅膀去飞越前面的路,才知道翅膀会折还是会飞。——易卜生易卜生笔下的女主角肯定反映了今日的妇女。——里夫...
孟伟哉文集:第四-六卷:昨天的战争 本书特色 孟伟哉编*的《孟伟哉文集》10卷本的编排、校对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收入长、中、短篇小说6卷,诗歌1卷,文论1卷,回忆...
《楚辞译注》(图文本)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也可算是完整的楚辞读本了。楚辞
读信札记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读信札记》是韩老多年来和诸好友的通信结集,这些信件来自于丁聪、王朝闻、艾青、华君武、孙道临、吴祖光、...
飞越唐诗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读书人,把文化经典一般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可以说,在近年几位当红的“文化名人”中,于丹就是运用她重读《论语》的体会,扮演了...
庸书/清末民初文献丛刊 本书特色 清陈炽撰。本书纵论中外古今政事,疾旧制之弊,言改革之宜。包含内篇上下卷,外篇上下卷,前有宋育仁《序》,有名实、自强、四维、考绩...
诗歌中的诗歌-《世界文学》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诗歌中的诗歌》,我想这部译诗集不是你要不要读的问题,它是工具。对写作者而言,是写作中悲欣交集的记忆;对多数读者而...
读人与读世 本书特色 陈万雄先生以其曾受教于沈从文、启功、牟润孙、陈原等大师的得天独厚的特殊求学经历,集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著成《读人与读世》一书。作者用平实的...
广东青年作家诗歌精选 内容简介 为了展示广东青年作家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勾勒出广东文学当前发展的*新面貌, 现从全国名刊中精选出了一批青年作家的精品佳作,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