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学史》是著名上古史研究学者刘起釪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共分为九章,对《尚书》的产生与定名,篇目流传情况,以及从先秦到近代,各派学者对《尚书》所进行的研究,进行了清晰的整理考述,系统地叙述了《尚书》学发展流变的过程。书中引录了大量文献材料,从经学到史学,从古代到近代,为读者提供了全面参考。
想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尚书》的来龙去脉,不能错过刘起釪先生的《尚书学史》。本书提纲挈领地对《尚书》的演变和研究情况进行了归纳梳理,在简明通畅的文字中,囊括了海量的信息和丰富的线索。本书一出版,就获得了“1988—1991年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中国社科院“1977—1991年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荣誉。 所谓“订补修订本”,是1995年出版的“订补本”的升级版。“订补本”统一附于书末的“订补说明”,是作者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次更新。本次修订则按各条目内容,将“订补说明”分别插入正文的相应章节。这是《尚书学史》首次形成前后贯通的完整版本,是刘起釪先生全部的心血所在。
小引
**章《尚书》的形成
**节《尚书》篇章的产生
第二节《尚书》名称的确立
第二章《尚书》在先秦时的流传情况
**节汉今文二十八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十八种引用汉今文十五篇情况表
第二节汉古文逸十六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三种引用古文逸十六篇中四篇情况表
第三节《书序》百篇中一些《书》篇之见于先秦引用者
先秦文籍九种引用《书序》百篇中七篇情况表
第四节上列三种以外见于先秦的逸《书》
(一)先秦文籍中有篇名的逸《书》
(二)先秦文籍中没有篇名的逸《书》
先秦文籍十六种引用逸《书》、逸篇情况表
先秦文籍引用《尚书》篇数次数总表
《尚书》存佚各篇先秦引用情况总表
第五节先秦《尚书》情况概述
第三章西汉《今文尚书》
**节西汉《今文尚书》篇目
第二节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
西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三节西汉所形成的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
(一)经学神学化
(二)“通经致用”
(三)繁琐与空疏
(四)严家法、师法与石渠阁会议
第四节西汉今文在二十九篇以外的逸《书》
(一) 《尚书大传》和《史记》所载《书》篇与二十九篇的比较
《尚书大传》、《史记》引《书》与二十九篇比较表
(二)《逸周书》篇目简况
(三)汉代著作中所引逸《书》
汉代《书序》百篇以外逸《书》表
第四章西汉《古文尚书》的出现
**节见于记载的几次《古文尚书》
(一)孔子家传本
(二)中古文本(中秘本)
(三)河间献王本
(四)张霸伪“百两篇”本
《书序》百篇篇目表
(五)刘歆宣扬的中秘所藏孔子壁中本
逸《书》十六篇篇目表
第二节刘歆请立《古文尚书》之争
(一)刘歆请列古文于学官遭反对而失败
(二)清末今文学派诬刘歆伪造古文之说出于武断
(三)对五次古文本的简要认识
(四)孔安国传古文经的问题
攀附编造的西汉《古文尚书》伪传授系统表
第五章东汉的《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
**节东汉《今文尚书》及其传授系统
东汉《今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二节东汉《古文尚书》的兴起
(一) 涂恽、刘歆门徒托名孔安国之壁中古文本系统
托始于孔安国的所谓东汉古文传授系统表
(二)未言传授系统的盖豫等古文家
(三)杜林漆书古文本系统
真正的“东汉《古文尚书》传授系统表”
第三节东汉今、古文《尚书》的歧异
(一)文字内容的歧异
(二)今、古文两家经说的歧异
第四节东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较量
(一)反对古文立于学官
(二)白虎观会议排斥古文
(三)今文经学的没落
(四)古文经学力倡正统儒学反对谶纬而取得优势
第五节今、古文《尚书》篇目的异同
《尚书》今、古、伪古各本篇数卷数演变情况表
《书序》百篇、今、古、伪古各本篇目比较表
第六章魏晋至唐的《尚书》——伪古文出占《尚书》正统
**节魏、蜀、吴三国行郑玄古文与王肃学出现
(一)魏王朝以郑、王二学立于学官
(二)蜀政权行郑学
(三)吴政权行郑学
第二节西晋并行王、郑而重王肃古文学
第三节东晋出现伪《古文尚书》
(一)梅赜献所谓“孔氏传”《古文尚书》
伪古文二十五篇篇目表
(二)东晋建立学官及立《孔氏传》有关情况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经学中的伪《古文尚书》与南“孔”北郑
(一)伪孔氏《古文尚书》在魏晋经学中的地位
(二)晋以后南北朝的经学与义疏的出现
第五节隋统一经学、唐撰《五经正义》、伪古文经学地位确立
第七章宋学对《尚书》学的发展与疑辨
**节北宋对《尚书》的新解
(一)承汉唐经学的尾声
(二)庆历新学风出现
(三)王安石新经义与“元祐党人”反王学之争
(四)王学之争以外内容不详的北宋一般《尚书》著作
第二节南宋理学笼罩下对《尚书》的研究
(一)南宋初期反王学的及一般的《尚书》学著作
(二)林之奇《尚书全解》所传之学
(三)郑伯熊《敷文书说》所传之学
(四)仍采旧注疏而主要以宋学释经之作
(五)南宋中期庆元以前一般《尚书》著作
(六)集宋学大成的朱熹学派与蔡沈《书集传》成为《尚书》学正宗
(七)与朱学对立的陆九渊学派《尚书》著作
(八)理学以外的永康、永嘉学派的《尚书》著作
(九)南宋后期朱学和不详学派的《尚书》著作以及几部名作
〔附〕金代《尚书》著作
第三节两宋对《尚书》单篇《禹贡》、《洪范》等等的研究(附“五经总义”之作)
(一)《禹贡》
(二)《洪范》
(三)其他各篇
第四节宋学以伪古文为思想渊源建立起理学(道学)
第五节宋学对《尚书》展开疑辨
第六节宋学统治下元明两代的《尚书》学
(一)《蔡传》定于功令后拥蔡的“时义”之作
(二)反蔡或异于蔡的“古义”之作
(三)拥蔡反蔡以外的较重要《尚书》著作以及一般的与倾向不明的《尚书》著作(附明代的伪《书》)
(四)元明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撰述
(五)元明的宋学对《尚书》的进一步疑辨
第八章清代对《尚书》的考辨研究
**节清初宋学余波的《尚书》学
(一)仍承宋学专宗《蔡传》的著作
(二)仍承宋学兼及汉唐颇能注意学术内容之作。附驳蔡之作
(三)王夫之的《尚书》研究
(四)宋学末期的结集——臧琳《集解》与纳兰氏《通志堂经解》
第二节完成疑辨,推翻伪古文
(一)阎若璩稍前和同时学者的疑辨
(二)阎若璩的疑辨终于推翻伪古文
(三)阎若璩以后学者的补充疑辨
(四)对伪古文作者的探索
第三节迷恋伪古文者的徒劳反抗
(一)坚持伪古文非伪的
(二)知其为伪书仍要维持其经典地位的
第四节清学主力对《今文尚书》的研究整理与清代一般《尚书》著作
(一)吴派、皖派《尚书》研究成果
(二)清代一般《尚书》学著作
(三)汇编经解、清理传经系统与校勘考订
第五节对《禹贡》、《洪范》等单篇的研究及逸篇、逸文、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一)《禹贡》
(二)《洪范》
(三)其他单篇(包括《书序》及篇目)
(四)逸《书》、逸注、逸纬的辑校整理
第六节清代后期今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一)清代后期今文学派形成简况与传授系统
常州学派发展成今文学派传授系统表
(二)这一学派的《尚书》著作
第七节清末开始了近代的《尚书》研究
(一)俞、吴、孙为代表的清末《尚书》研究主流
(二)传统方式的古文学派的《尚书》研究
(三)桐城派古文章家的《尚书》研究
第九章现代对《尚书》的科学研究
**节现代《尚书》研究概况
(一)甲骨文、金文研究的成熟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二)现代科学知识所促进的《尚书》研究
(三)由传统的古文、今文两学派发展而出的《尚书》研究
(四)此时期一般《尚书》著作
第二节甲骨文与《尚书》研究
(一)《虞夏书》部分
(二)《商书》部分
(三)《周书》部分
第三节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一)对《尚书》研究的重视
(二)研究《尚书》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前人所已做的工作
(三)把《尚书》研究推进到一个新水平、新阶段
简短的跋语
2014年重印后记
刘起釪(1917-2012),顾颉刚先生高足。研究方向为上古史,专攻《尚书》,兼治《左传》《周礼》。曾在《文史》《史学史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如《释的“五行”与“三正”》(《文史》总第7辑,1979年)、《的隶古定本、古写本》(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3期)、《与群经版本综述》(史学史研究,1982年第2期)等。主要著作有《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6月)、《尚书校释译论》(中华书局,2005年4月)、《日本的尚书学与其文献》(商务印书馆,1997年6月)、《顾颉刚先生学述》(中华书局,1986年5月)等。
西周史-增补二版 本书特色 在这部对西周研究有奠基之功的《西周史》中,作者许倬云着重的是,西周从一个蕞小的部落,如何发展成为一个国家,而且建构了超越国家的封建秩...
本书特点是基本上以大顺军、大西军余部及郑成功等民众抗清斗争为主线;贯串全书的脉络是强调历时二十年的抗清斗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 本书特色 《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汇集了作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出土简帛文献的研究,是由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新的著作。书中具体包括了...
《东北史纲(傅斯年文集)》内容简介:《东北史纲》是傅斯年在“九一八”事变后心焦如焚的情绪下赶出来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说服国联
郭松龄反奉见闻 内容简介 郭松龄反奉是奉系军阀史乃至中华民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11月22日,东北军高级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县通电全国,宣布倒戈反奉,将...
读史管见 本书特色 《读史管见》全书三卷二十六篇,为清代著名女学者李晚芳所编选评点。此书书早在百年前就被传到日本刊行,而且一版再版,名声远播东瀛。安政三年(中国...
《好药材就在菜市场:粮食、调味品、肉蛋、水产篇》内容简介:本书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谭兴贵主编,
文史(第四十九辑) 本书特色 《文史》创刊于1962年,是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大型学术季刊。40年来,《文史》一直以“崇尚实学,去绝浮言”为宗旨,刊载研究中国古代...
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卷) 本书特色 贾维所著的《三民主义青年团史稿(上下)》共分九章,分别介绍了三青团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目的、成立及初期的活动、团务的发展...
《蒙曼说唐:长恨歌(全2册)》讲述:从一个普通的王子到君临天下的帝王,唐玄宗李隆基走向皇位的过程,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也让他尝
历史哲学:后结构主义路径--后现代历史哲学译丛 目录 导言 提出问题**编 历史、马克思主义和机构**章 需要历史第二章 重读马克思:在阅读德里达之后第三章 历...
北京戊戌变法史 内容简介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北京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戌变变法的时代背景,戊戌...
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 本书特色 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
盛京奇景八卦街 本书特色 安建晔、王泓伟主编的这本《盛京奇景八卦街》通过十余个轶闻故事,图文并茂地勾连出沈阳市八卦街的历史沿革、发展变化。书中既整理了八卦街的历...
《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统考知识要点精解》内容简介:读研期间,英语学习十分重要,这可能是最后一个系统学习英语的阶段,但同学们常常
隋唐五代史-精校版(全2册) 本书特色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
元代宫廷史 内容简介 元代的政治文化制度基本上是蒙古法与汉法并存,而蒙古法又居于核心位置,亦即内蒙外汉。以元代宫廷为例,蒙古游牧官和为皇室贵族服务的特设官署占据...
一部大学课堂讲稿能在社会上受到普通读者如此热捧,恐怕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2005年到2006年是中国历史通俗读物的爆发时期,新
《金雀花王朝1215》内容简介: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订了《大宪章》。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大宪章》仍然发挥着作用,它包含了世界各
全球通史8-殖民争霸(1800年至1914年 彩图版) 内容简介 历史,源自于诸多巧合,混杂在其中的个人欲望也野心,将各种巧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历史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