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恽是著名的掌故学家,长期致力于江浙一带文化历史的钩沉发掘,对于民国时期各个方面的掌故,十分熟悉。尤其擅长在民国小报上挖掘细节。书中有颇多鲜为人知的野史掌故。
黄恽也是著名的收藏家,收罗了大量民国书籍和报刊,所引述资料多为学界所未见或所忽略的,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角度和参考。
本书讲述了众多人和书的野史掌故,有料有趣。有鲁迅、张爱玲、俞平伯等名人的故事,也有《古文观止》、《许宝蘅日记》、《郑孝胥日记》等书的故事。所引材料视角独特,且多为学界所未见或忽略。书分两辑。上辑“如梦记”讲人的故事,人生如梦,一鳞半爪,片言只语,都是碎片。下辑“烟云录”讲书的故事,书的得失生灭,于人更是烟云过眼。本书不仅可为研究者提供新的史料和视角,也可供普通读者细细体味民国的丰富与驳杂。
黄恽的写作,当然和所谓的“民国热”有关。然而,他的作品却与流行趋势有很大不同。当代写民国的文史作家,将民国描绘成某种黄金世界,什么政治自由啦,思想多元啦,知识分子风骨啦……好一点的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以古讽今,差一些的则是完全不懂历史。而黄恽认为,民国其实是个很糟的年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不断。因此,他写民国掌故,尽量不加饰伪,做到主观的客观。拒绝非此即彼的幼稚立场,拒绝将人物脸谱化,这实际是一种成熟的史观,高出当下所谓“民国小清新”的水平不可以道里计。 ——韩戍
(黄恽)更高一筹的除了境界,更是史料。黄恽长期浸淫于小报之中,饱览各种史料。因此,他写作的素材都是前人从未提及的独家段子,读来感觉特别新鲜。我们当代很多文史作者,借助网络资源便利的东风,写的历史基本剪刀糨糊式,即材料多来自百度百科和畅销传记,没有一点新的文献贡献。做个不恰当的比喻,那些作品就像嚼烂了的口香糖,没有任何味道。然而,黄恽却能从旧报纸中源源不断地提供新材料,都能做到有所创获。 ——韩戍
黄恽作品继承的,实际是中国文史写作中说掌故的传统。晚清民国时期,有很多热衷于讲故事、说段子、说掌故的老辈,通过各种随笔、札记来记录掌故、品评人事,许多已经成为经典之作。近三十年来,由于历史学的专业化,学院派知识分子侧重于论说一路,将这种掌故传统贬低为水平较低的“讲故事”而不屑一顾。但是,论说难免流于空疏,掌故则是实的。稗官野史不但可以补正史之缺,挖掘新史料,更是直观了解当时的政治、法律、文化和风土人情不可缺少的手段。这种掌故的传统应该在当代得到很好的继承,甚至有发扬光大的必要。然而,据目力所及,目前致力于这种掌故写作的,黄恽或许算是孤例。(韩戍)
黄恽是一位文史基础扎实、文风硬朗坚定,观点鲜明犀利,但也并不是那种顽固悭吝,自以为手中有几本民国“秘笈”,就容不得他人意见的“专家”嘴脸。这样的研究者,当然值得交流;这样的研究者,当然值得交往。
——肖伊绯
“史料派”写法已经是当今书话体写作的主流,而且也正在成为民国史读物的写作主流,这样的写作实际上是在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新史料”或“二手史料”。 “史料派”的追求是“去伪存真”,“印象派”的追求是“形象生动”。“史料派”*终要向朴学传统靠拢,热衷于原始史料的整理与校订。“印象派”*后则要向文学传统靠拢,小说、影视剧本是其高级形式。无可否认,“民国热”正向着这两个维度各自发展;显然,黄恽身上是更有着朴学传统与追求。
——肖伊绯
我发现民国是个很糟的时代,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战乱不断,仅仅是知识分子的地位相较1949年之后,比较高些。这还是因为清朝的传统的延续,民国很多好的,都是清朝的遗留。就拿知识分子来说吧,清朝举人可以做官,可以不受刑责,可以免于赋税,这就造成民众心理上的高贵,于是到民国,知识分子在民众心目中,斯文一脉,还是高看一眼。教授、学者自然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当后来知识分子的空间被极度压缩之后,我们看民国,忽然就惊异了,其实追根溯源,不过是清朝士大夫特权的余光而已。
——黄恽
我们谈民国、民国热,都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作杂文,借古讽今,这个风气,如今有愈演愈烈的情况,我越读民国书籍和报刊,越觉得民国热的可悲,可悲的是每况愈下的知识分子地位,造成一种怀恋,美化了当年。说实在的,人性是不变的,民国知识分子的毛病,我们这个时代也有,民国知识分子的优点,我们这个时代也有,只是当年比较容易受关注,如今湮没在人海之中,不被觉察。——黄恽
我想写民国掌故,尽量不加伪饰地写民国的人和事,希望大家看到和我们一样的人和事,甚至猥琐可笑,并非很多人笔下的那么伟大崇高。在我的笔下,我尽量少作赞誉,做到主观的客观。——黄恽
黄恽 ,苏州人, 1966年生,供职于苏州杂志社,藏书家、文史学者,尤以研究民国文史最为擅长。著有随笔集《蠹痕散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年),文史集《古香异色》(海豚出版社,2012年)、《秋水马蹄》(金城出版社,2013)、《燕居道古》(新星出版社,2014年)。
俄国史教程-第一卷 本书特色 俄国历史学家瓦·奥·克柳切夫斯基对俄国历史研究的观点集中反映在他的5卷本《俄国史教程》中,该书分析透彻,描绘人物栩栩如生,富于艺术...
历史盲肠 本书特色 《历史盲肠》——一部以个人化视角,个体性记忆描写知情生涯的反思之作!《历史盲肠》是南帆*新创作的长篇纪实系列散文,由六个回忆组成。围绕着知青...
历史的缝隙与灰烬-中国历史的侧面-III 本书特色 《中国历史的侧面ⅲ:历史的缝隙与灰烬》以中国古代历史名人与事件的解读为主,所选人物和事件多为历史热点与大众关...
世界上古史 本书特色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系业已成为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中国史学史 本书特色 二十世纪已经过去,中国历史学经历了一个变革创新的世纪。兴旺丰收的世纪成绩显著,名家辈出。值得大家去研究和总结。本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名...
本书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尔斯基三兄弟在被德军占领的Belorussia心脏地区,不畏法西斯的暴政,秘密组织抵抗运动以及营救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全五册)-全景插图版 本书特色 本套图书选用了600余幅战地照片、各种人物雕塑等摄影作品和经典油画、版画等绘画作品以及原版图书战略图、博...
西风万里交河道-明代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旅研究 本书特色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内容简介:本书讲述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选取了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内容多为与人物或
舜帝历史文献选编 本书特色 由万里和刘范弟辑校的《舜帝历史文献选编》的编排,按传统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考虑到读者阅读和使用的方便,另将历代碑铭、祭...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上 本书特色 国内首部颠覆性解读误读*深之大隋王朝权威力作2011年*强人气主讲人蒙曼深入揭秘隋文帝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大隋风云”再现西方...
《先知中国》是先秦时代的专题史、人物纪传史,作者选其中29位人物的预言为中心展开,并对预言本身予以分析,说明一人、一国都有
三国志 本书特色《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的纪传体国别史,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第四位,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
史记研究资料萃编 上下 史记文献研究集刊之三(2011/8)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三秦出版社出版★ 元明清文学学者高益荣等主编★ 对两千多年来的《史记》研究...
《纵浪大化:汉晋文学的终末书写》内容简介:从东汉至刘宋五百余年之间,王朝更迭频繁,政治动荡黑暗,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环境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上)-4 本书特色公元976年,太宗赵光义即位。践祚第二日,颁布“五条意见”(即位大赦诏),不...
《伊斯兰教史》内容简介:《伊斯兰教史》是一部伊斯兰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伊斯兰教产生、
东西文物趣谈 本书特色 中国人从何时开始使用筷子?牙签在多早以前就被人们发明了?还有牙刷呢?眼镜呢?剪刀呢?蚊帐呢?痰盂呢?锁匙呢?扑满呢?……...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 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 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
二十四史-诠释 本书特色 历史因其千年的沉淀而厚重,智慧因为无数次的验证而经典。《二十四史》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从中可以审时势之变、悟政治得失、学领导智慧,汲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