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诗人俞心樵先生的一部诗歌精选集,收录新作二百余首,全部写于2013年之后,被作者视为迄今为止重要的一部诗集。近年来,作者除了延续和深化其已有的思想和精神,在写作方法,尤其在语言技巧上,作了多方探索。作者认为,诗歌不是一般的抒情而是对本质的抒情。诗歌是一门有关自由与尊严的科学。诗歌的光荣与梦想,既不在感性,也不在理性,而在于对感性与理性同时之后的思想性与精神性,甚至在于对思想性与精神性同时之后的神秘性。伟大的诗歌必须拥有更高的品质,必须进入未知的可能性空间。
诗是一种境界,越是俗人,越是需要用诗来包装。人要活得纯粹,纯粹的人才有干净的诗,比如俞心樵。读他的诗,想笑,也想哭。因为他是用生命在创作。俞心樵诗作首次完整呈现,掀开诗人的神秘面纱,祛除一切谩骂与浮夸,用作品本身说话。俞心樵说:“这个世界有两大灾难,一是有思想的人保持沉默,二是没思想的人在那里聒噪。”这就是俞心樵。他总是能够一语中的,他的言说总是在不经意中触及问题的要害。或者说,他的每一个语气语调,他的举手投足,甚至他的整个人,都洋溢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苍茫的时刻,他的话像一道犀利的闪电,撕裂了无边的沉默。俞心樵的诗辽阔而绵密,犹如水天交接处的一场伟大歌剧。他的诗歌语言明澈直击,富有智性,呈现一种高度理性之下的感性,他在俯视芸芸众生,他用理想和担当造句,他于平静处掀起波澜,于高潮处戛然而止,他的诗歌功效已然超出诗歌本身。俞心樵虽然有其界限,但他并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诗界的诗人。当代中国的众多领域,尤其是社会学、教育学和神学领域,都可以从他的思想与诗歌中汲取养份。俞心樵以他不可替代的诗歌与行为实质性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文化进程。然而,令人惋惜的是,俞心樵的出现,似乎不是为了证明当代中国的光荣与梦想,相反,却证明了当代中国在面对伟大诗性时的迟钝、冷漠与无耻。俞心樵的诗歌、艺术作品对权力与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剖析。他是一位真正实践非暴力主义的行动者,他为人类个人和社会的提升指明了坚实的道路。这使得他在这样一个存在很多假冒伪劣老师的年代里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老师。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如果俞心樵先生愿意接受我们的奖项,这将是我们的胜利和荣燿!——意大利liberate国际文学奖颁奖词没有原则的理性不是理性,没有自由的感性不是感性。一个人敢于用生命去坚持真理,又敢于用生命去放纵感性,这人一定是个诗人,一定是俞心樵。他曾经横扫了一代人。——崔健我喜欢俞心樵那种口语化的写作,没有很多生僻的词,用的语言特鲜活。比如他写“长大了他去城里写诗,至今没有平安归来”,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内容太多了,信息量太大了。我觉得这与他的状况,一个诗人的状况,特别吻合。——李健在一个诗歌技巧日益复杂怪诞的时代,俞心樵的诗却始终保留着一种原始的天真甚至笨拙。正是这种原始的气息,让他的语言呈现出脱缰之马的自由。在别人苦苦思索用什么工具、什么速度、什么角度从火中取那颗栗子时,他总是直接把手伸了过去。——刘瑜当抒情在大众生活中日益变得可疑时,俞心樵只身返回元抒情的立场,力图铺设一条通向精神殿堂的激情之路。他用天才般的语言展示了他那疼痛的机智和愤怒的幽默,这一切都是理想受到伤害的结果。—— 西川在1980年代以来的众多诗歌中,俞心樵的诗以其充沛特异的抒情性见证了一个时代,声音朴素直接又荡气回肠,每次读到都令我内心震动、经久难忘。心樵的抒情诗更是现代汉诗中的一个奇迹,他的诗几乎都用简单的现代汉语写成,却达到了一个写诗人很难达到的样子,这个样子(诗及诗人之姿),年轻、悲伤、正义而迷人,为此,他的诗才能风卷大地,直逼青年学生的内心。——柏桦虚荣心和孩童般的自恋,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中都存在。成熟的人用谦虚来约束自己,天才若被过分抬举,便容易陷入疯狂。好在俞心樵并未被过分抬举,他充满激情,又兼有淡泊品质。他的道路是艰险的、开创的,他是当代不易被普遍接受的一个现象,要真正认识他决非易事。值得欣慰的是,他已在孤独中把苦难上升为歌唱。—— 蔡其矫我喜欢俞心樵的诗,以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眼下像心樵这样,还敢于、还能够恣意歌唱的诗人,真是太少了。理性或反理性、文化或反文化,已经坑害了太多的诗人;而失掉的恰恰是诗、是人、是诗人*本真的东西。——唐晓渡我们期待着减少浅俗和轻薄,减少一些青春少女的甜蜜缠绵,而让我们的诗充溢着这个历史转折点上中国人内心的风云雷电。简括地说,我们呼唤深度和力度,呼唤现实感和传达现实积重的情感折射。俞心樵的诗涉及范围很广,也有爱情诗。但他的诗既清新又沉郁,他没有眼下多数诗中的那种恶俗之套,我们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了金属般的坚实和重量。——谢冕俞心樵的诗歌风格,带有一种席卷而来的浪漫主义色彩,琅琅上口的语言中,包含着一种自我意识的肯定。过去的一些大词空词,因为注入了俞心樵的这种自信意识,而顿时变得丰盈起来,甚至被他发展到了感情铺张的地步。这是一种典型的卢梭语式,从个人的反思到人类的展望,就如同一棵苍天大树,枝繁叶茂的另一端是根性对土地的博爱。我不知道诗歌界对俞心樵的诗怎么看,反正我喜欢,尤其是八九年以后的那段阴霾时期,他的诗所具有的那种青春气势,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摧开花朵的力量。——杨卫诗与超验世界的联系涉及到诗的本质。它也是诗的光荣的表征。但是,本世纪以来的世界史是一部诗歌节节败退的历史。它首先舍弃了神、继而舍弃了主体、*终也舍弃了自己。中国的诗歌在短短几年内重演了这一历史。但是它不再有陨落的悲壮。它甘愿退到平庸的日常生活,不再关心永恒和崇高。它躲进语言的城堡、做着意义的游戏。 那么再看看俞心樵的诗,这时它的抒情就不再是牧歌式的吟唱,而是一种英勇的姿态。抒情的前提是巍然挺立的个体心灵……但是,诗歌所面对的却是散文的现实:生命的割裂和主体的破碎,一开始就意味着悲剧和苦难。它比面对死亡更需要英雄主义的热情。——刘鑫语言是一剂神奇的针药,他甚至可以来决定他的心情。语言是个补偿,但对于他不会只是补偿。一个诗人的生命状态似乎不完全是基于经验的,他的诗艺的发展可以说是神速。看他现在的诗,用平易的语言造出天马行空的句子。他似乎形成了诗歌的定式,现在他每天都能够写。虽然这里面有着许多我无法感知的东西,可我在想,一个诗人不再停留在经验的立足点上,那么也许就是在接近着他的创造本能。我读他*近那些越写越奇妙的短诗,表达美和光明的诗歌,与其说他是在生活之中赞美生活,还不如说这些诗歌在体现超然的创造本能——一种唯意识的光彩。——许志强俞心樵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关于他的传闻很多。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诗歌是他的心路历程,是他的人格的力量,是他的灵魂和立场。如果想了解他,在未知他的生活细节的情况下,*好的途径便是去阅读他的作品。他的诗歌是敞开的,是敢于真面人生的。尽管俞心樵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深刻的怀疑,但他毫无保留地在自己的诗歌里表达了自己,完成了自己,并努力去揭示人的本质与存在。对于俞心樵,我不想在此过多说些什么。无论他曾经有过多少激情燃烧的岁月或风雨如晦的日子,无论人们报以他怎样的误解、冷漠、指责、怜悯、惋惜,一切都已遥远,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灵魂。正如为反抗危害人类的纳粹统治而牺牲的神学家朋霍费尔说的:“假如我们通过此世的生活而参与了上帝的受难,成功怎么能使我们骄傲自大,失败又怎么能使我们迷失道路呢?”他要回到自己的内心去,重新做回一个诗人,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尊严地活着,并在时间中赢得历史的尊敬。对他来说,这不是生命的另一个开端,而是生命的延续和丰富。——黄礼孩诗是一种境界。越是俗人,越是需要用诗来包装。所以,这个世界有很多伪诗人在冒泡。在成群结队的诗人和伪诗人中,突然发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俞心樵,真让人喜出望外。人要活得纯粹,纯粹的人才有干净的诗,比如俞心樵。读他的诗,想哭。因为,他在用生命创作。——公子歌
俞心樵,中国当代艺术家、诗人,美国罗耀拉大学驻校艺术家,美国SROO国际文化艺术委员会文学主席。为早入住圆明园艺术村成员之一。2013年获得《新周刊》年度艺术家大奖,2015年荣获意大利Liberate国际文学大奖。出版诗集《安静》等。
《文景古典·名译插图本:奥德修纪(上下册)》内容简介:《奥德修纪》,又译作《奥德赛》,是古希腊诗人荷马所作的长篇史诗,共12
本书通论中国古代文学体裁,共分绪论、原始型二言、四言诗、楚辞、赋体、乐府体诗、古体诗、骈体文、近体律诗、其他诗歌、曲、文
《在水中热爱火焰》内容简介:没有钱的情侣;我把你寻找;和你在一起;只是一个身体;为死去的年轻海员撰写的墓志铭;写在拉加沙滩
《面向未来的校外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简介:本书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梳理、调查访谈、行动论证等方法,研
李汝珍(1763?~1830?) 清代小说家。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曾在河南任县丞。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读书不屑于章句帖括之学,如对壬...
余华亲自编选,迄今为止最完整的短篇小说集这些作品选集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
留德十年-季羡林散文新编 本书特色 此为“季羡林散文新编”十种之一,是季羡林先生自谓唯有《牛棚杂忆》可以相比的真正的自传。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季...
我们要振作起来-张伯苓西南联大时期文选 本书特色 张伯苓著的《我们要振作起来(张伯苓西南联大时期文选)》主要内容包含南开学校的教育宗旨和方法、以及四十年南开学校...
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收录宋、辽、金数百位词人的词作编成《宋词鉴赏辞典》。之后在此书基础上精选宋词三百余篇,...
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 本书特色 由刘云春著的《明清小说与历史叙事》主要以明清小说与传统历史叙事的关系作为贯穿全书的理路,以文史互文、叙事技巧、叙事伦理、文体演变、...
纸上的爱-萧伯纳与 爱兰.黛丽书信集 本书特色 萧伯纳从1892年起和爱兰黛丽通了三十多年的书信。在这期间,爱兰黛丽不但已经结婚,做了母亲,而且也已...
觅文记(精装上下册) 本书特色 韦力传统文化寻踪系列,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
回声:民心才是根据地 本书特色 熊大林是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英雄,1938年随部队进军冀东并奉命留守坚持敌后斗争。他的从军格言是:当兵不能怕死,男人就得争先。他和...
20世纪中国诗歌经典 内容简介 中国的新诗,严格说来,就是中国现代白话诗歌。我说它是中国“现代”白话诗歌,因为它有别于中国古代的白话诗歌。“五四”以后,胡适写了...
莫问他乡与故乡 本书特色本书主要讲述了季羡林在北京和德国生活的经历,以及对师友的追忆。季羡林在高中结束以后便离开了山东,后来在德国待了十年,在北京更是生活了大半...
宋代散文史论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上下两编,分别是:理论探索编和宋代散文研究,主要讲述了散文理论探索、中国古典散文审美研究、散文传统研究、宋初的散文、北宋...
周作人散文(插图珍藏版) 本书特色 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周作人散文(插图珍藏版) 内容简介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
纯情之爱-意林 内容简介 咖啡的热气凝成花朵的形状,恍惚间,回首,看到粉红色的小花落得满地都是。很久以前,还不懂得说爱的时候。男孩和女孩一起去图书馆,男孩在体育...
行走人间:陈忠实的人生感知与生活体验:肖像印签版 本书特色 书中收录整理了《我的文学生涯》《三十年,感知与体验》《我的*次投稿》《晶莹的泪珠 》等以陈忠实的个人...
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 本书特色 《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由知识出版社出版。随遇而安-一个作家的城市体验 内容简介 此书系作者的随笔结集。内容由“...